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了东平农场4a来累计在197万多株中幼龄开割树上进行的橡胶死皮病综合防治的生产型试验。结果表明:对不同割制、割龄、品系的橡胶树施用“保01”,结合科学割胶和科学栽培管理综合措施,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橡胶树死皮病的发生和发展;对3级以下病株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干胶含量比对照高1~3个百分点;对减少和控制胶乳长流有明显效果;4a挽回干胶损失和增产干胶共353.433t,新增产值达323.36万元。  相似文献   

2.
以热研7-33-97为研究对象,常规割制d4为对照,通过比较和分析d7超低频割制对干胶产量、干含、平均株产、人均干胶产量等生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实行超低频割胶制度可将干胶减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胶工的劳动效率和人均产胶量,进而增加胶工收入,稳定胶工队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胶工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分析七天一刀(d7)刺激割胶对橡胶树PR107产量和产排胶相关生理参数的影响,为超低频割胶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以开割19年的PR107为材料,比较了d7和d4刺激割胶对胶树的干胶产量、干胶含量及胶乳硫醇、蔗糖、无机磷、镁离子含量、黄色体破裂指数等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割胶频率从d4降低到d7,同时将刺激浓度从3.5%提高到4.0%,3年累计割胶刀数减少了30.5%,年均株产干胶减少10.4%~24.0%,但株次干胶产量增加了11.9%~28.1%,对胶树的各项生理指标没有负面影响。d7割制下3种刺激剂中乳剂的刺激增产效果优于糊剂,乙烯气体的刺激效果逐年增强,但干含下降明显。从当前橡胶生产形势来看,d7超低频割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将成为解决胶工紧缺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缓解胶工短缺问题,对广东垦区第三代胶园种植规模最大的热研7-33-97新开割树进行超低频(d/7)割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热研7-33-97采用d/7超低频割胶制度比对照提高采胶生产率33%;2d/7超低频割制比对照减产31.8%;3胶工年收入29372.5元,比对照胶工的21573元高了7799.5元,增幅达36.15%。  相似文献   

5.
以幼龄开割树热研7-33-97为对象,以常规的S/2 d/4割制为对照,研究了S/2 d/7对干胶产量及其他副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d/7割制增加了人均承割株数,增幅为64.09%, 3年平均株产干胶减幅7.17%,株次产增加35.71%,人均干胶产量提高52.31%,人均收入增加53.84%。以S/2 d/7+ET 0.5%4刀为一个涂药周期的平均株产干胶和株次产均高于以S/2 d/7+ET 0.3%2刀为一个涂药周期的处理。结果表明超低频割胶能有效缓解胶工短缺的压力,稳定胶工队伍。  相似文献   

6.
老龄橡胶树应用气刺技术进行更新前强割比常规技术更为增产省工高效.在合理规划胶树割面和逐年增加割线数目的条件下,其干胶产量、干胶含量比对照高,净增产率达12.9%,3年累计平均亩净增产干胶36.28kg.该技术可大幅降低胶工劳动强度、增加胶工收入和节约树皮消耗量;对胶树死皮发生以及乳管内缩的影响比对照轻.因此,利用气刺技术对胶树更新前进行强割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乙烯利刺激割胶对橡胶树大丰95干胶产量及其相关生理参数的影响,为制定适宜大丰95的割胶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S/2d3割制对开割3年后的大丰95并涂施不同浓度(0、0.25%、0.50%和0.75%)的乙烯利,测定分析各处理胶树的干胶产量、干胶含量及胶乳硫醇、蔗糖、无机磷、镁离子含量、排胶初速度和堵塞指数等生理参数.[结果]在0.25%和0.50%乙烯利刺激下大丰95的干胶净增产率分别为15.3%和26.2%,乙烯利刺激浓度为0.75%时干胶产量随刺激浓度增大而增加的趋势不明显,干胶含量开始极显著下降(P<0.01),无机磷持续显著增加(P<0.05,下同),排胶初速度、堵塞指数及硫醇、蔗糖和镁离子含量均下降.采用乙烯利刺激割胶的大丰95干胶含量与乙烯利刺激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8847),干胶产量与乙烯利刺激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9705).[结论]采用S/2d3低频割制配合采用0.25%和0.50%乙烯利刺激开割3年后的大丰95橡胶树可取得较好的增产效应,胶树死皮率未明显增加,对胶树生长的影响也较小,可在大丰95割胶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报道云南最早进行橡胶树微割采胶试验的结果。结果表明,微割采胶的株产、株次产都高于对照常规割胶,年平均净增产率为5.78%,干胶含量比对照低1~4个百分点;割胶速度为对照的2~3倍;耗皮量为对照的20%-25%;累计死皮率为4.04%,低于对照(5.91%),为常规割胶的68.36%,胶乳生理参数保持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
抓好割胶技术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高产稳产,必须按照科学割胶的各项技术措施进行割胶,以便保证产品质量,保证胶树健康,延长胶树经济寿命.海南省岭头茶场现有橡胶开割面积1.64万亩,胶工207名.至2007年底,全场胶工割胶技术一、二级率达92.5%,合格率达100%.具体做法与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广东茂名农垦4个农场橡胶树进行超低频(s/2d6+ET)割胶技术试验,研究超低频割胶对人均干胶产量、人均割胶效率、胶树单株产量及干含等生产指标的影响和规律,并提出了适应当前生产管理的对策,旨在为当地橡胶生产管理和提高胶工收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六天一刀(d6)割制下不同割胶耗皮厚度、乙烯利涂施时间和强度对热研7-33-97幼龄开割橡胶树产量、胶乳生理及死皮病发生的影响,为d6割制关键技术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5个割胶耗皮厚度(0.16、0.18、0.20、0.22和0.24 cm)和5个乙烯利涂施时间(割胶前1、2、3、4和5 d涂施)处理,比较d6割制下不同技术参数处理的幼龄热研7-33-97橡胶树胶乳产量;以四天一刀(d4)割制(不涂施乙烯利)为对照,设不同乙烯利浓度(2刀涂施1次0.5%、1.0%和1.5%乙烯利)和不同涂药周期(1、2和3刀涂施1次1.5%乙烯利)5种刺激强度的d6割制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的单株干胶产量、胶乳生理及死皮病发生情况.[结果]在d6割制下,割胶耗皮厚度0.20、0.22 cm和割胶前2、3 d涂施乙烯利刺激的热研7-33-97幼龄胶树的单株平均胶乳产量较高,分别为相应处理中最低胶乳产量的1.37和1.23倍、1.25和1.35倍.较高强度刺激(涂施1.0%~1.5%乙烯利)可充分调动胶树产胶潜力,获得理想产量,且胶乳生理状况良好,死皮病发生率(1.6%~8.3%)低于d4割制.刺激强度(涂施乙烯利浓度和刺激频率)越高,d6割制的单株干胶产量越高,胶乳生理代谢越旺盛,但强刺激(1刀涂施1.5%乙烯利)的死皮病发生率(8.3%)和死皮指数(0.23)明显升高,同时影响高产期的产胶潜力.对刀次产量的全年变化分析结果表明,d6割制具有高产期(9—12月)更高产的特点,高产期刀次产量占全年产量的3.50%~5.50%.[结论]热研7-33-97幼龄开割橡胶树进行d6割胶,需增加割胶耗皮厚度、并适度施用乙烯利,同时确保高产期的割胶刀数,能获得较高的胶乳产量,并延长产胶经济寿命,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999—2003年,我们在海南省龙江农场25队的老龄胶园试验使用橡胶树增产刺激剂乙烯灵。表现为老龄胶园干胶产量稳、干胶含量高、死皮比对照减少、再生皮恢复快、能大幅度延长橡胶树的经济寿命和生长期等。为了更好地挖掘我场老龄胶园产胶潜力,提高植胶经济效益,自2004年开始,在我场d/5新割制的老龄胶园第6作业区的7个生产队大面积推广使用乙烯灵刺激割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陈金伟于1993年从云南边防某部退伍后,几经周折来到海南省乌石农场十队。从进队割胶之日起至2005年9年间,连年承包农场集体橡胶开割树1800多株,年均生产干胶8吨多,每年收入名列该队之最。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利用工余时间开荒种植自营胶2500株,  相似文献   

14.
48岁的洪春华是云南省景洪农场四分场胶工,1996~2007年连续12年被农场评为优秀胶工,今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并于今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洪春华1993年进入割胶岗位,他以精益求精的割胶技术,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年年超额完成干胶计划任务,并创造了连续14年无特大伤、割胶技术93分以上的纪录.他凭着过硬的割胶技术,每年节约橡胶树耗皮1.5~1.8厘米,14年节约橡胶树耗皮22.4厘米,每棵树可以多割两年的胶.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发挥巴西橡胶品种RRIM600的增产潜力,利用相关、通径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割龄(9、15、17、18、19、20、21、23、29、33年)下,RRIM600作为长期作物栽培的割株数、每割次株产干胶量、割胶刀数等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RIM600不同割龄的干胶产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17年割龄的产量为最高,达1 273.94 kg/hm2,18年的产量最低,仅为471.06 kg/hm2;5个产量性状中,对产量的直接贡献由大到小的性状依次为每公顷有效割株数、年均割次株产干胶量、存树率、年割胶刀数、在割率,提高每公顷有效割株数可最有效提高RRIM600的产量,其次是提高年均割次株产干胶量;不同割龄间,每公顷有效割株数的变异系数最大(25.71%),其次为年均割次株产干胶量的(23.45%),年割胶刀数的变异系数最小(9.67%)。综合上述结果,海南省植胶地区应在适宜的年割胶刀数基础上,以增加每公顷有效割株数和年均割次株产干胶量为突破口,充分协调三者的关系,力争实现产量和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何爱秋是海南龙江农场25队的割胶技师,是一个闻名海南农垦的女胶工。她在1998年开始承割的胶园,当时不仅树老、胶水少,而且胶园管理差、胶树生长差。面对这些困难,她既没有任何埋怨,也没有消极应付,而是认真负责地从林段管理做起,提高胶园管理水平。通过自费购买优质有机肥,加强胶园管理,7年累计投入资金6653元,购买有机肥111吨;通过勤练技术,保持割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西双版纳农垦近两年来连续发现了多株干胶年产量超过100公斤的胶树。目前年产干胶最多的是勐腊农场五分场二队胶工吴桂芳割的一株胶树,这棵树在2003年产了126公斤干胶,是垦区平均单株年产干胶6.7公斤的18.8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气象因子对不同产胶特性橡胶树产量的影响,为橡胶树品种选育和橡胶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分析7个橡胶树品系开割3年的胶乳产量、干胶含量和干胶产量差异,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和降水量等气象因子与不同产胶特性橡胶树品系开割早期的胶乳产量、干胶含量和干胶产量的关联度和相关性.[结果]不同品质橡胶树的胶乳产量、干胶含量和产胶产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根据产胶特性可将7个品系划分为6种产胶特性类别;气象因子与橡胶树干胶产量关联度排序为:割胶当天平均相对湿度>割胶前3d逐日平均相对湿度>割胶前3d总降水量>割胶前3d逐日平均温度>割胶前3d逐日平均最低温度>割胶当天最低温度>割胶前3d逐日平均最高温度>割胶前3d逐日平均光合有效辐射.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开割前3d逐日平均相对湿度和割胶当天平均相对湿度对不同产胶特性橡胶树品系的胶乳产量、干胶含量均具有显著影响,相对湿度越大、产胶量越高.[结论]橡胶树产量主要由基因型决定;相对湿度对橡胶树产量有显著影响,割胶前3d逐日平均相对湿度和割胶当天平均相对湿度越大、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高割龄橡胶树高产栽培技术,采用相关、通径及线性回归分析,对海南省大丰农场23块21、23 a高割龄PR107胶园及其9个高产群体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在各主要经济性状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每公顷有效割株数,其次是年均割次株产干胶量,再之是年割胶刀数。生产中要以每公顷有效割株数为中心来合理安排割胶强度,对年割胶刀数进行合理的促控,保持适宜的高产群体,开割中后期注意刺激剂的施用,以既增加年均每割次株产干胶量,又不影响在割率才有利于高产。运用微机对三性状产量效应数学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得出高割龄PR107年产量≥1500 kg/hm2的栽培措施为:年均每割次株产干胶量79.82~85.26 g,年割胶刀数60.84~61.19,每公顷有效割株数393.52~422.37株。三因子取平均值时年单产预估为1988.10 kg/hm2。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在云南勐腊植胶区勐腊农场进行橡胶树新品种‘热研8-79’区域性种植试验,2011年正式进入割胶。统计资料表明:该品种幼树期生长较快,7年生胶树年平均茎围生长量达8.17 cm,分别为对照传统种植品种GT1的106.94%和PR107的112.69%,达到开割标准的胶树达73.56%,比对照品种提前一年投产,缩短橡胶树的非生产期,降低在非生产期的管理费用投入;开割第4年平均单株干胶产量达3.91 kg/株,为对照品种GT1的124.52%、PR107的174.55%,充分表现出该品种在勐腊植胶区域具有速生、高产、早熟的品种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