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馨香玉兰仅产于云南文山州,是云南特有的极小种群物种。为了了解馨香玉兰的种质资源现状、生境、伴生物种、种群存活数和年龄分级,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有分布记载的文山州广南县、马关县、麻栗坡县及西畴县进行野外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馨香玉兰主要分布于文山州石灰岩山地,现存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目前仅发现5个现存种群,其中麻栗坡县大坪镇小箐山的种群最大,西畴县兴街乡伯栗山的种群最小。虽然馨香玉兰的年龄分级较稳定,但馨香玉兰的结实率十分低,依靠种子繁殖进行自我更新相当困难。馨香玉兰是喜阳树种,在各群落中均处于大乔木下层,光照不足,中下层物种密度较大,馨香玉兰生存空间有限,易受到其他树种的排挤而渐遭淘汰,在各群落中的生存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云南火焰兰分布、群落及种群现状等特征,根据其种群生长和环境情况,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建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标本记录、实地群落及种群现状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发现并确认云南火焰兰分布于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发现共有两个分布点,位于海拔1 042 1 135 m的低山山地;(2)原文献记录中海拔500 m左右分布点的元江河谷原生境已变为农业耕作区,其原有分布点的种群已消失;(3)云南火焰兰种群数量极少,仅12株,除1株幼苗外均为成年植株,是典型的衰退型种群;(4)云南火焰兰更新困难,初步研究认为开花不结实是云南火焰兰濒危的直接原因,生存环境苛刻、种子繁殖率低、种群密度小等更加剧其濒危。[结论]云南火焰兰分布地植被群落类型主要为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仅发现12株云南火焰兰,其花而不实,更新幼苗仅1株,自然更新受限。  相似文献   

3.
认真实施极小种群物种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了国际国内的高度关注,并被列为国际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云南是全国极小种群物种集中分布的省份,保护形势严峻,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1月1日讯,2014年12月27日,云南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联盟在昆明成立。联盟改变了云南省动植物保护单打独斗的工作局面,并将为全国范围的极小种群保护提供示。目前,云南有极小种群物种112种,其中植物62种、动物50种。此前,由于从事研究、保护、宣传的机构之间尚未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极小种群保护的成功经验无法得到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万勇 《云南林业》2013,(4):16-17
1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林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生态立省"战略,深入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先后启动实施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天然林保护和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紧急行动等工程,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保护能力得到切实加强,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但仍然存在保护任务繁重、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科技支撑薄弱、法  相似文献   

6.
进一步加快实施物种零灭绝行动。在继续实施2013年安排云南蓝果树和白眉长臂猿等9个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项目的基础上,2014年又安排861万元组织实施了亚洲象和景东翅子树等21个极小种群物种的拯救保护工作。为完成国际履约任务,组织实施了"全球大象非法猎杀监测(MIKE)"项目,提交项目监测数据,协助国家林业局在西双版纳召开项目交流会。为积极争取资金,组织编制了《国宝滇金  相似文献   

7.
新近调查发现国家级濒危二级保护树种蒜头果,在云南省文山富宁只有6株,为加强和保护蒜头果,云南省已将蒜头果纳入《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计划》,实施重点保护。蒜头果属铁青树科蒜头果属,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树种。在我国仅自然分布于云南东南部至广西西部的狭长地带。由于其种子富含油脂,是  相似文献   

8.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永胜县云南红豆杉分布区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个样方(共4200m^2)中,记录到维管植物104种,隶属41科75属;从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来看,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H')、均匀度(E)、优势度(D)均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总体来看,7个样方相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差异较大;在调查地云南红豆杉作为伴生种出现于6种类型的群落中,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其中乔木层又可划分为2~3个亚层;主要树种多变石栎和云南红豆杉种群表现为衰退型种群。建议加强对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展云南红豆杉更新适宜环境研究,规划适宜地块进行人工繁育,扩大种群规模。  相似文献   

9.
拯救与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在完成第一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后,为适应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迫切需要,提出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概念、名录和相关的保护措施。本文在回顾我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相关概念形成、物种名录确定和拯救保护计划制定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开展云南蓝果树毛枝五针松等的种群调查分析及拯救保护行动实践,基于国内外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拯救保护,既涵盖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等的种质资源保存方法,又涵盖包括种苗繁育、近地保护、回归引种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的种群恢复与重建措施。望本文的归纳总结,能为我国各省区制定并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行动计划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于1997~2003年完成第1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后,为加强珍稀濒危和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提出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概念。随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概念和保护方法的完善,保护行动取得了显著进展,并陆续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名录。本文在总结2005~2013年间云南省和国家林业局提出的所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名录基础上,分析了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名录的起源和关系,并对保护名录中的物种进行逐个比较。最后,结合国家和省的保护需求,将云南省77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分成5级,按优先度实施保护行动:第一批优先保护10个物种,第二批优先保护13个物种,第三批保护15个物种,第四批保护10个物种,第五批保护29个物种,为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其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种的消亡日益严重,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问题。四川省是我国野生植物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类众多,所受威胁较大,其拯救和保护研究工作相对薄弱。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已有计划在我国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在此背景下,本文首次研究了四川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名录、分布格局、致濒原因,并提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对策。该研究对于全面推进四川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工作,促进野生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子标记技术与物种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对物种多样性保护的作用。应用各种分子标记技术(如RAPD、AFLP、SSR、ITS等),可以进行种质鉴定、物种亲缘关系的鉴别、分析系统演化进展和种群地理格局及异质种群动态等问题研究,对指导物种多样性保护,尤其是解决物种多样性保护的难题,分析物种珍稀或濒危的原因,确定物种保护优先顺序等问题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榉树和金钱松在江苏的资源及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榉树和金钱松均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该文阐述了两物种在江苏的资源分布,种群规模和群落结构,分析了两物种面临的主要威胁,并建议采用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方式保护两物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典型样方调查法,对云南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水青冈群落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进行研究,共设置7个30 m×30 m的样方,从群落的物种组成、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种群年龄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九龙山水青冈群落中共有维管束植物81种,隶属48科71属,其中蔷薇科为优势科;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在所有群落中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在水青冈种群年龄结构中,Ⅳ级和V级所占比例为21.4%、78.6%,未发现幼苗、幼树分布,表明种群自然更新不良,表现为衰退型。提出减少人为干扰因素,促进群落自然更新,建立种群动态数据库,在保持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同时注重维持群落稳定性等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凉螈是大凉山地区的特有两栖动物,具有重要的进化地位和保护关注度,石棉县是该物种重要的分布区之一。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问询法,调查了大凉螈在石棉县的分布及种群现状。发现该物种在石棉县分布较广,目前调查到有8个分布点,其种群数量较丰富,栖息地类型选择宽泛;但该种群受人为捕捉、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和繁殖场地减少等影响,部分种群有下降趋势。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系列的针对性保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原理概述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热点地区的分析,为我们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和优先等级提供了依据;由于人类的剧烈干扰,现在地球上有许多物种和生态系统都处于濒危的境地,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丧失最为严重;热点地区虽然在地球上所占的面积很小,但却拥有大量的物种,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应特别引起我们注意;每个物种灭绝的难易程度不同,稀有种和长寿命种特别易于灭绝,而关键种一旦受到威胁,依赖于其生存的许多物种也会有灭绝的危险。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也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方面,种群内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主要来源于奠基者效应、统计瓶颈效应、遗传漂变和近亲交配4种因素。物种的概念影响到对物种的保护,物种保护应包括物种内遗传多样性的保护;种群的动态调节机制和源—汇种群动态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种群生存力分析是了解物种濒危机制的崭新手段。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和自然干扰体系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应考虑的重要方面。人为的生境破碎与自然景观的异质性不同,生境破碎会造成边缘效应和拥挤效应等一系列的生物学后果。  相似文献   

17.
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交易,由此引发的偷猎一直是物种保护的主要威胁。现有的干预措施和执法不能完全规避由此造成的物种濒危和灭绝,有专家提出人工繁育可以减轻野生种群压力。基于本文研究发现,只有符合以下条件和标准,野生动物人工养殖才能有益于物种保护:1)合法产品成为替代品且消费者对野生动物没有偏好;2)满足大部分需求且需求不会增加;3)合法产品更具成本效益,以打击黑市价格;4)野生动物养殖不依赖野生种群进行补给;5)没有非法产品混入合法商业贸易。很多野生动物难以满足以上全部条件和标准,因此人工养殖和贸易可能对物种保护产生相反效果。然而,对于某些能够全面满足以上条件的物种,人工繁育可视为种群保护的有力工具。对于这些物种,未来的研究应侧重于合法产品对市场动态的影响、有效执法以及能够区分人工繁殖和野生捕获物种的取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滇南苏铁(Cycas diannanensis)是云南特有种,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通过样方法对滇南苏铁种群及其所在群落进行调查,分析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以及其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存活曲线、空间分布格局与森林郁闭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中林下植物主要伴生种与其群落物种的组成极具相关性,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郁闭度整体为0.6以下的次生林是滇南苏铁生长的主要生境,共分布有61科127属196种维管束植物,滇南苏铁种群密度为0.23/m2;受不同森林郁闭度以及种间关系影响,滇南苏铁种群在Ⅰ~Ⅵ龄级整体表现出种群数量逐渐减少的趋势,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其存活曲线趋近于Deevey-II型;滇南苏铁种群呈聚集分布,各指标中k值随着森林郁闭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小,说明其种群密度受森林郁闭度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云南林业》2020,(1):32-35
抢救性保护成效。云南省已纳入政府层面保护行动计划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共计87种。截至2017年年底,已实施专项保护52个物种,已建设了30个保护小区(保护点)、18个迁地保护基地(苗圃)、4个近地保护实验基地,20个物种开展了归回实验。华盖木、漾濞械、巧家五针松、滇南苏铁等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繁育人工种群10万余株,回归30000多株。  相似文献   

20.
云南珍稀濒危竹类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云南是中国竹类植物分布最丰富的地区,原始属种高度集中,生态类型齐全,全省分布广泛,属种种类丰富,其中53种为珍稀濒危竹种。文章介绍了云南珍稀濒危竹类植物的资源状况和保护现状,提出了保护云南珍稀濒危竹类植物的建议。文章认为应将云南分布面积在2 000 hm2以下的竹种纳入极小种群植物保护之列,并构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种群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理论体系;同时保存和扩繁云南竹类极小天然种群,缓解濒危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