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一、玉米小斑病玉米小斑病是全世界玉米区普遍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大流行年份可造成较大损失。病斑主要集中在叶片上,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病斑初呈水浸状,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色泽较深。病斑呈椭圆形、近圆形或长圆形,大小为  相似文献   

2.
一、玉米大、小斑病(一)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蔫;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玉米小斑病主要为害叶、茎、穗、籽等,病斑为椭圆形、长方形或纺锤形,呈黄褐色或灰褐色。在高温条件下病斑出现暗绿色浸润区,病斑呈黄褐色坏死小点。(二)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3.
一、玉米病害防治1、玉米大、小斑病(1)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焉,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  相似文献   

4.
<正>一、玉米病害防治1、玉米大、小斑病(1)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焉,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  相似文献   

5.
福禄考白斑病又称褐斑病、斑枯病,病菌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针头大小浸状斑点,逐渐扩展为圆形或近圆形紫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中央色淡,边缘色深,条件适宜时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病菌可在土中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6月中旬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直接穿透叶片表皮侵入植物体内.  相似文献   

6.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和圆斑病统称为叶斑病。目前,玉米大斑病有扩展的趋势,并危害高粱。病害症状小斑病自幼苗到成株期均可发病。叶上病斑小而多,一般1—3毫米长,初期水渍状,略透明,菱形或椭圆形,轮廓清楚;以后病斑边缘出现紫色或红褐色,中间颜色变淡,呈棕色或枯白色,有时有2—3层轮纹圈,有时两三个愈合,成不规则形,表面生有黑色霉层即分生孢子。大斑病在叶上的病斑大,长菱形,一般4—5厘米长,宽0.4—0.5厘米,有时长达10厘米,  相似文献   

7.
正一、主要病害1、玉米小斑病症状:主要为害叶、茎、穗、籽等,病斑椭圆形、长方形或者纺锺形,黄褐色、灰褐色。有时病斑上具轮纹,高温条件下病斑出现暗绿色浸润区,病斑呈黄褐色坏死小点,传播途径:温度高于25度和雨日多的条件下发病重。2、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  相似文献   

8.
一、发病症状 玉米小斑病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生,以玉米抽雄后发病重。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上病斑比大斑病小得多,但病斑数量多。初为水浸状,以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颜色较深,椭圆形、圆形或长圆形,病斑密集时常互相连接成片,  相似文献   

9.
一、玉米病害防治 1、玉米大、小斑病(1)玉米大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焉,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温度18-22℃,高湿,尤以多雨多雾或连阴雨天气,可引起该病流行。  相似文献   

10.
<正>1玉米病害1.1玉米大斑病1.1.1危害特点。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和苞叶。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长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在春玉米区,从拔节到出穗期间气温适宜,又遇连续阴雨天,病害发展迅速,易大流行。玉米孕穗、出  相似文献   

11.
<正>一、玉米大、小斑病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焉,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小斑病:主要危害叶、茎、穗、籽等,病斑椭圆形、长方形或者纺锺形,黄褐色、灰褐色。有时病斑上具轮纹,高温条件  相似文献   

12.
<正>1玉米斑病夏玉米区主要斑病是玉米大斑病和玉米小斑病。夏季高温多雨,以玉米小斑病为主,大斑病在个别冷凉年份也有发生。玉米小斑病是玉米种植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近年来随着先玉系列及仿生品种的推广,呈此病呈上升趋势。1.1玉米大斑病1.1.1发生规律。大斑病也称条斑病。发病适宜温度范围是20℃~30℃,春播玉米区多发。目前,太行山区春玉米和早夏玉米面积越来越大,加大了病害流行。如果玉米品种大斑病发病达到5级以上,减产的幅度能够高达30%~50%。这种病害除了侵染全株叶片之外,也会侵染苞叶及叶鞘部。在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主要病害1、玉米大斑病(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蔫;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2)发病规律。该病病原为大斑凸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温度在18~22℃高湿时发生偏重,尤以多雨多雾或连  相似文献   

14.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酌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干世界各玉米栽培地区。该病在我国春玉米和夏玉米区发生较为普遍,主要发生在气候冷凉的地区。在大发生年份,一般减产15%~20%,严重时减产50%以上。一、症状玉米大斑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可能发病,但在自然条件下,苗期很少发病,到玉米生长中后期,特别是抽穗以后,危害加重。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能危害苞叶和叶鞘,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在叶片上形成大型的梭状病斑,病斑初期为灰绿色或水浸状的小斑点,几天后病斑沿叶脉迅速扩大。病斑的大小.  相似文献   

15.
潍坊地区芦笋茎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调查了潍坊地区芦笋茎枯病的致病菌,该病菌属真菌半知菌亚门的拟茎点霉(Phomopsis aspamgi(Sace.)Bubak),病菌侵染植株主茎、侧枝、亚侧枝,不危害叶片。病斑初呈针刺水渍状小点,逐渐扩展成梭形或不规则形褪绿斑,稍凹陷。病斑边缘清晰,红褐色,有水渍状晕圈,中央灰白色,后期密生小黑点,即病源菌的分生孢子器。田间遗留的越冬病残茬或堆积在田埂上的枯老病残株,是翌年导致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防治措施必须坚持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甜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玉米病害防治 1、玉米大、小斑病 (1)玉米大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焉,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温度18-22℃,高湿,尤以多雨多雾或连阴雨天气,可引起该病流行.  相似文献   

17.
一、玉米大斑病1、症状识别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闽.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蔫;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  相似文献   

18.
<正>一、发病症状玉米小斑病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生,以玉米抽雄后发病重。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上病斑比大斑病小得多,但病斑数量多。初为水浸状,以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颜色较深,椭圆形、圆形或长圆形,病斑密集时常互相连接成片,形成较大型枯斑。多雨潮湿天气,有时在病斑上可看到黑褐色霉层。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向上蔓延、扩展。  相似文献   

19.
正一、褐斑病发病症状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上。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最初为浅黄色,逐渐变为黄褐色或深褐色小斑点,病斑呈圆形或椭圆形,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的表面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散出褐色粉末(病原菌的孢子囊),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农业措施1.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组织,并深翻土壤;施足底肥,适时追肥。一般应在玉米4~5片叶期追施苗肥,每667平方米追施氮、  相似文献   

20.
<正>一、玉米大、小斑病1、症状识别:玉米大斑病的典型证状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严重的长达10—30厘米以上,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最初水浸状,很快变为青杰色,最后变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玉米小斑病的症状特点是病斑小,一般长不超过1厘米,宽只限在两个叶脉之间,近椭圆形,病斑边缘色泽较深,为赤褐色。此外,病斑的数量一般比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