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材线虫病被誉为世界上危害性最强的森林病虫害之一,可以说是松树的"癌症",加强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对松林营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展开探究,首先对松材线虫病进行了概述,叙述了病原与病状特征等,并围绕病虫危害提出了松材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并提出了几点病木处理手段,以期为松林营林建设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2.
谭智 《花卉》2020,(14):263-264
根据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实践,结合虫病的特点和传播途径,分析松材线虫病的危害,提出综合防治策略,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从虫病的防范与治理层面分析,依托监控系统和设施,落实病情预测和排查,及时掌握松材线虫病发病规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以免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3.
由于松材线虫病发病致死速度快、传播蔓延迅速、防治难度大,因此,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上的"癌症"。对于松材线虫病害的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措施已经有了比较多的研究,然而对于松材线虫病害给松树林结构造成的影响研究却很少。本文主要分析了松材线虫病害对松树林结构造成的影响,探讨了其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林业病虫害防治意义及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极强的病虫害,主要由松材线虫引起,这种病一旦蔓延就会在短时间内造成松树大量死亡,使松林面积大量减少,对松林生产与发展产生极其严重的危害,甚至可能破坏该区域内的植物生态系统。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广泛,蔓延也十分迅速,防治起来也极具难度。因此,必须要根据松材线虫的特性,研究其发病机理,结合松材线虫的传播途径,寻找松材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使松材线虫病得到有效防治。分析了林业病虫害防治意义及松材线虫病防治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5.
白云山风景区松材线虫病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现有松树主要为15~30年生的马尾松林和松阔混交林,马尾松仍是景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景区内发现松材线虫病,全山松林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发生面积约160hm^2,累计枯死松树1436株,部分林区松树死亡率已达到1%,景区的松林资源面临毁灭性威胁。为了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从根本上解除松材线虫病对白云山景区森林资源安全的威胁,针对上述情况,参照目前国内外松材线虫病防治的技术方法,按照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局对松材线虫病防治的指标要求,在省、市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从2005年10月开始,在景区开展了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6.
常帮东 《现代园艺》2013,(18):77-77
松材线虫病是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病害,具有致病力强,传播蔓延迅速,寄主发病致死速度快,监测防治难度大等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松材线虫病入侵,降低松材线虫病的发病风险。本文结合开阳县松材线虫病预防处理措施,探讨了具体的松材线虫病预防处理措施,为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王泽民  冯雪 《花卉》2020,(12):276-277
松材线虫病是我国境内至今为止危害森林最为严重的生物灾害之一,具有蔓延能力强、除治难度大的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营运而生,为松材线虫病除治奠定良好基础。然而,结合各种防治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防治效果不尽人意。因此,本文针对松材线虫病在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松墨天牛是危害马尾松树正常生长的主要蛀干害虫,又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昆虫。文章主要针对其生物特性及危害特点进行长期观察研究,结合实践中的防治措施,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使防治区天牛的种群数量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谢长明  柳赞  洪婷 《中国园艺文摘》2009,25(10):155-157
松材线虫病防控关系到一个地区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探索松材线虫病防控的有效措施重大意义。以台州市路桥区为例,通过对该区松材线虫病防控形势的分析和治理对策的探讨,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
《花卉》2020,(6)
本文通过对松材线虫病的特点、危害及传播途径进行深入研究,对其治病机理进行详细阐述,提出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加强对松树资源的保护,避免经济效益的损失,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相似文献   

11.
《花卉》2020,(12)
松材线虫病作为一种危害性较强的疾病,传播速度快、防治难度大,需要不断创新防治技术,全面对松材线虫病的机理展开研究,在探索杀线虫试剂的前提下,不断优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尤其是抗种培育技术的运用。本文对林木松材线虫病防治的技术措施进行分析,期望可以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枯萎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在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均有发生,但危害程度不一,其中以日本受害最重。这种病害的特征主要是感染病害大、发病速度快、难以进行防控等,感染后约50天左右便会死亡,因此国内也将其当作是重要的植物检疫对象之一。结合实际工作,分析了松材线虫病的危害症状及其发病规律,并从生物、化学以及物理防治等不同方面,论述了松材线虫病的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松褐天牛以幼虫蛀干为害马尾松等松科植物,又是传播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遵义县松类面积7万hm2,占森林面积的44.5%。又是松材线虫病疫区,所以防治松褐天牛,遏制松材线虫病的传播成为保护遵义县生态安全的重中之重。本文根据历年防治松褐天牛的不断总结,针对松褐天牛的为害发生规律特征,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卢伟 《花卉》2019,(12)
松材线虫病对于松树来说,是一种具有毁灭作用的病害。为了防治松材线虫病,我国目前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还是没有找到完全根治松材线虫病的方法。为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我们必须从各个方面出发,找到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方法。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对于松材线虫病的防治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对增城区松材线虫病防治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地进行了分析,同时还提出了有关于松材线虫病防控的解决对策。其中,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实施科学有效的病虫害监测预报,松林改造以及增加在防治工作方面所投入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16.
松材线虫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全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的实施,六安地区掀起造林高潮。2013-2019年,全市造林6.67万hm2,其中大部分是松树。目前,正是新栽松树感染松材线虫病的关键时期。通过对六安地区松材线虫病长期观察,了解其发生规律,总结松材线虫病防治措施,以期为其他地区松材线虫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蔡建水 《现代园艺》2014,(14):76-76
松墨天牛的分布范围及其广泛,而且它对松木资源的危害特别严重,再加上松墨天牛的成虫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所以对松墨天牛的观察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松墨天牛的形态特征以及它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之后,提出了一些防治松墨天牛的有效措施,以供相关人士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花卉》2015,(13)
2009年秋季,桐城市大关镇山区发现马尾松林有零星马尾松树萎蔫死亡的现象。桐城市林业局立刻组织人员对枯死马尾松树取样,并送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鉴定,经确定枯死马尾松树为松材线虫所致,至此,桐城市发现马尾松树感染松材线虫。桐城市随即成立松材线虫病防治指挥部,组织开展全市松材线虫病普查、处置及预防工作。笔者长期在桐城市金神镇林业站工作。金神镇林业站负责全镇松林松材线虫病普查、处置及预防工作。通过调查发现,桐城市金神镇在2009~2011年均未发现松树枯死,但在2012~2015年每年均发现松类中马尾松有零星枯死树木。通过取样鉴定发现,枯死马尾松树为松材线虫所致。桐城市金神镇的松材线虫病发生对全镇松林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对当地经济造成极大损失,也严重影响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对松材线虫病进行预防和防治极为重要。本文分析了近几年桐城市金神镇的松材线虫病现状,指出桐城市金神镇关于松材线虫病的预防措施以及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19.
松材线虫病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是松树上一种毁灭性的病害。松褐天牛是它的主要媒介昆虫。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黑松上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截止到2016年,我国松材线虫病疫区已达16个省区,重庆市松材线虫病疫区有12个区县。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严重制约了重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调研了2014~2016年重庆市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现状,初步提出了重庆松材线虫病的防控策略,以期为松材线虫病防治和检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倩 《花卉》2020,(2):268-269
松材线虫病对松树生长安全将产生严重的危害,该病症具备致死率高、发病速度快以及传播范围较广等特征,所以防治难度相对较高,是松树林安全防治的关键内容之一。为此,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松材线虫防治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中断人为传播途径、尽早除害等具体方案,以期实现对松树林结构的保护,从而到达提高森林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