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河流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是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空间发展融合的重要载体。滨河空间作为人民健康生活的公共区域,普遍存在生态治理不足、景观品质不佳等问题。结合抚州市抚河项目实践,以大生态观为指引,立足全局理念和系统思维,提出重湿地、保安全、改水岸、优空间、串体系、创活力六大对策,从提升生态效益、优化公共空间、联动滨水区域3方面,提出改善河流生态系统、优化河流景观品质、激活公共空间活力的技术措施,为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健康人居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山地河流景观的规划设计有其特殊性,水位的变化季节性差异大、河岸坡比大,因此,可利用河岸活动空间相对平原河流较少。通过深入分析周边环境,并在保障生态和地质安全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滨河开放空间是此类项目研究的重点。加强城市与滨河开放空间的融合度,并以此激活滨水空间,成为了江南片区城市发展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城市滨河景观发展的背景和成功案例,分析了河流景观的设计原则,归纳总结了城市滨河区景观设计的特色,并探讨了滨河景观设计中如何体现环境生态和历史人文感知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香君 《现代园艺》2022,(6):120-121,124
河流滨水空间是城市滨水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设计和景观建设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人文内涵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更加全面系统地改造提升复合滨河空间景观,提出了"绿化、净化、活化、文化、亮化"的"五化"滨河景观提升策略,并具体运用到嘉兴市平湖塘滨河景观的系统性改造提升设计中.通过采用基于当前植被群落的景观空间提升、应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滨河生态景观的建设,是以原有的地貌为依托,包括滩、坝、洲等,这些地形都是自然形成,是大自然的馈赠。但这些自然环境加入景观设计、修复理念后,可以增加其魅力,所以,从某个意义来说,滨河生态景观具有自然与人文价值。城市河流是城市发展的前提,与城市发展直接相关,而城市的发展一直把河流用于工业化生产,开发工业活动,导致城市滨河生态受到严重的破坏,生态景观消失,对此,急需根据滨河生态景观的情况,即空间狭长,视线单一,岸线局促,界面尴尬,场地隔离,整体性弱等,对生态景观进行修复。即其采用相应的修复策略,明确修复的目标,利用修复理念与修复技术,修复生态环境,以优化城市生态建设,加入美学的概念,从不同角度切入,增加生态景观的层次,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怡人的生态环境,使人们在这个环境中放松身心,排解工作压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且生态景观的恢复也有其应用价值,有丰富的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强化人们的生态观念与意识。  相似文献   

6.
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空间联系的纽带,是城市公共空间最为活跃的区域。在城市滨河景观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地域性应用是当前设计浪潮后滨河景观设计的价值取向。本文探讨城市滨河景观设计中建设问题和场所感营造的方法,期望对今后滨河项目实践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公共空间的景观建设也成为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党的十九大上,首次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生态宜居"离不开乡村居民公共活动空间的构建,离不开美好环境的打造。对近年来乡村建设的景观方面进行了仔细研究,研究其公共空间的形态、尺度、功能,对比国内外公共空间景观的发展现状,发现目前存在于乡村公共空间环境中环境破坏,照搬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手法,硬质景观泛滥,广场比例失调,功能单一,协调性差,建设耗资巨大等各项问题,提出对未来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营造的具体研究办法,解决目前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营造中的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郅爽 《现代园艺》2024,(5):162-164
城市更新行动是城市存量空间提质升级的重要手段,城市综合公园作为城市建设当中极其重要的生态活动空间,对城市的生态发展和形象风貌起着重要作用。但现如今城市公园多因建设年代久远,存在生态功能不足、服务质量落后等诸多问题,无法满足人民对于城市生活生态环境的需求,亟需更新提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1]”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河流、街道、生物系统的生态环境,实现多样化、全龄化、人性化的城市公共服务和景观供给。通过城市自然环境改善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协同,进而打造更加宜人的景观环境和更包容的城市公共空间,发挥城市自然景观对每一个人的心理支持作用及塑造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9.
陶涛 《现代园艺》2011,(2):19-20
<正>河流与城市的发生、发展、壮大息息相关,是城市的生命之源,是城市生态系统和景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城市河道的建设和整治,对城市生态建设和生态恢复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葫芦岛市从2006年起,陆续对流经市内河流进行改造治理,治河和截污相结合,防洪与景观结合,建设生态景观河道,使滨河景观成为葫芦岛靓丽的自然风景线。  相似文献   

10.
国家在十九大以后,明确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口号,要求社会的发展要以绿色、生态、低碳的方向发展,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对公共空间的改造设计,要求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公共空间在设计中做到低碳环保、节约资源。阐述了绿色生态化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首先从公共空间设计要遵循整体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全民发展作为基调讨论。其次以遵循低碳和尊重地域的视角讨论公共空间的建设。最后在城市的视角下推广城市绿化、发展海绵城市和运用互联+的思维,来讨论公共空间绿色生态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滨河城市的堤岸空间是水陆域之间所形成的城市服务设施,它具有的特殊地位以及在城市滨河景观中的重要性,使城市堤岸景观成为整体河道景观的关键节点。目前我国滨河城市水系堤岸侧重堤岸的防护性能,堤岸空间功能单一、缺乏特色,科学合理地优化堤岸景观设计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从宏观和微观2个角度把握堤岸景观设计的实质,在堤岸作为防洪防汛工程设施的传统思维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滨河城市堤岸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胡卿 《现代园艺》2014,(6):168-168
本文将结合人工湿地景观中植物的功能特点,从设计、美学、生态等角度分析人工湿地景观中植物的选择、配置及发展等相关问题,从而为城市公共环境中人工湿地景观的营造提供理论支持,为丰富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3.
孙宁宁 《中国园艺文摘》2013,(7):132-133,81
河流作为重要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的生存,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是影响城市风格和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文章就城市河道景观建设如何使单一防洪排涝河道附加休闲、观光、防护、生态等多种功能,成为生态通道,提出一些景观建设的方法及原则。  相似文献   

14.
呼万峰  傅晓莺 《花卉》2022,(8):19-22
本文从城市更新的大背景出发,对城市更新和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定义和属性梳理,结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环境的问题,提出适用于城市公共空间更新改造的一般性策略,为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滨河绿地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滨河绿地的设计中,特别是在绿地空间有限的带状绿地中,如何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满足景观视觉需求,提升区域综合价值,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滨河景观服务于两岸生活,是城市的重要名片。本文从城市滨河景观概念入手,总结归纳规划设计要点,并以南京高淳区石固河码头节点景观概念规划设计为例,探究与当地发展相融合的景观规划设计途径。从石固河现状出发,以上位总体规划为指导,对整条河流进行功能定位研究,再由规划层面转向景观节点的概念设计,从节点问题入手,综合考虑文化、生态等方面,给出规划策略和设计指引,创造舒适宜人的景观,同时引导周边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金山老红旗港滨河生态廊道是金山区的重要脉络,是城市空间联系的纽带。文章通过对金山区域自然条件、地域文化、地理环境等差异以及项目本身立地条件的分析,阐述金山老红旗港滨河生态廊道的规划原则、规划理念以及竖向设计、种植设计等。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人类活动对城市河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河道污染严重、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滨河景观的生态设计理念不仅要满足人类活动的需求,更要在河道生态修复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在滨河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如何有效结合河道生态修复理念,使得景观设计与河道生态修复相结合,让城市河道具有美化环境和改善生态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9.
城市的河道及其水环境对一个城市的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河流在城市中具有抗旱、排涝、调节局部小气候等重要功能。在现阶段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河流的生态功能日益凸显,良好的河流生态景观成为了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20.
李琦  李鹏波 《现代园艺》2013,(21):53-55
城市景观只有传达给公众系统的、良好的景观意象才能引起公众的共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继而产生对城市环境的亲切感、满足感乃至归属感。景观形象识别系统就是通过规划和设计城市景观的理念、行为、视觉、触觉、意境等识别系统,构建城市景观的综合形象,不仅从物质要素方面给公众美好的景观体验,而且注重环境意境等思想文化层面的表达,给公众以境胜的陶冶。本文通过分析和梳理企业CI和城市CIS理论,以城市滨河区域生态结构、功能需求为基础,结合城市的地域风格特色、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通过学科交叉整合,研究了适合滨河区域形象特色塑造的识别系统,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触觉识别、环境意境识别五个要素构成,塑造系统、整体的滨河区域形象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