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作者于1978年在Quilichao对象草、甘蔗草、地毯草属的野甘草和危地马拉磨擦禾为主的草地设立田间施肥试验,(a) 不施肥;(b) 每公顷施以150公斤碳酸钙、100公斤氮和44公斤磷;(c) 每公顷施以2吨碳酸钙、200公斤氮和82公斤磷。在两年中,每年施肥一次。总干物质的最高产量是(c)组象草,为72.9吨/公顷,最低产量是(a)组甘蔗草,为11.8吨/公顷。在全部施肥效应中总干物质产量,象草>危地马  相似文献   

2.
<正> 矮生紫狼尾草(Pennisetum purpureum)地,在7个月的放牧试验中(4~10月)以五种放牧强度(家畜放牧采食250公斤叶片干物质/公顷、900公斤叶片干物质/公顷、1400公斤叶片干物质/公顷、2000公斤叶片干物质/公顷和2500公斤叶片干物质/公顷)以及相应的放牧周期(分别为0  相似文献   

3.
在1972—1973年和1973—1974年冬季,进行了一项田间试验,研究用各种氮肥(硫酸铵、硝酸铵钙、尿素、硫磺包衣的尿素、磺胺噻唑处理过的尿素)和不同的施肥量(0,100,200公斤/公顷),对燕麦草含氮(硝态氮)量的影响。施氮肥增加了燕麦草的含氮量,每公顷施100—200公斤,比每公顷施0—100公斤的效果更为显著。每公顷施200公斤硝酸铵钙,在干物质中得到的硝态氮含量最高(>0.16%)。施有硫磺包衣的尿素提供的硝态氮含量最低。有一年,在磺胺噻唑处理过的尿素的试验中,燕麦草含硝态氮量降低。  相似文献   

4.
<正> 东德农科院的学者们在拉乌赫什捷特黑钙土上研究了苜蓿对后作产量的影响,试验长达30年之久。在此基础上两年栽培苜蓿或混合牧草在最初20年轮作中4年后进行重复,而在以后,在磷、钾和氮、磷、钾的环境上6年后进行重复。氮平均用量80公斤/公顷。进行试验的年份,在有苜蓿的试验处理中,作物产量平均增加48%(干物质产量由51.3增至76公担/公顷)。中耕作物对把豆类作物  相似文献   

5.
<正> 在兹拉特莫拉夫采进行了14年的田间试验来研究每公顷施250公斤氮和磷钾对于物质含量的影响以及牧草于物质中粗蛋白、磷、钾和钙的浓度变化,对高含量牧草粗蛋白也进行了研究。高含量牧草粗蛋白与于物质产量无关,低生产能力的草丛粗蛋白的含量增加较快,而较高的硝酸盐积累未见报道。要达到牧草高产和提高牧草磷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试论高寒人工草地施氮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诸多施氮实践证明,高寒人工草地施氮量每公顷控制在75公斤或75公斤以下时,均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一般每公斤氮素大致可获取14-40公斤干物质。土壤含氮量相对较低的黑钙土类区施氮增产效应最高,棕钙土类,栗钙土类次之,而土壤含量氮量相对较高的高山草甸土区则最低。地区越势高寒,牧草生长季越短,土壤耗氮量变越低;反之则高。氮,磷肥合施增产效应比单施氮或磷大致可提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7.
在维多利亚州的Kyabram地区,笔者用二年的时间,在施氮肥和不施氮肥的灌溉多年生草场上,研究了奶牛放牧强度及其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奶牛以4.4—8.6头/公顷的放牧强度在草场上轮牧。每年对施氮肥处理牧地按5.6公斤氮/公顷的比例,表施氮肥4次。试验发现,每公顷牧地每增加一头奶牛,第1、2年的乳产量分别下降260和329公斤,乳脂产量分别下降12.3和15.5公斤,蛋白产量分别下降10.7和14.5公斤。第1年放牧强度为8.6头/公顷的,其乳和乳脂产量最高(分别为17900和847公斤/公顷);放牧强度为7.6头/公顷的,其蛋白产量最高(597公斤/公顷)。第2年每公顷牧地生产乳品产量达到最高后下降,放牧强度为6.6头/公顷的,乳和乳脂产量最高(分别为14180和675公斤/公顷),放牧强度为5.9头/公顷的,其蛋白产量最高(508公斤/公斤)。试验期间,增加放牧强度也降低了奶牛的体重。表施氮肥对每头奶牛总的乳和乳脂产量无什么影响,但使蛋白产量持续增加。在放牧强度为4.4和8.6头/公顷时,施氮肥使每头奶牛增产蛋白质的数量为2—7公斤。施氮肥还增加了奶牛体重,且在放牧强度较高时增加量也较大。第2年,在放牧强度为4.4、6.6和8.6头/公顷时,年平均生产1公斤乳脂需饲料干物质(牧草和添加料)分别为29.9、29.3和37.0公斤。  相似文献   

8.
<正> 在集约化的草地经营中,氮肥的施用量达到500公斤氮/公顷·年。在施氮量高的情况下,由于牧草中可发酵糖类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和缓冲能力增大,使牧草的可青贮性降低。牧草中硝酸盐的含量也因施氮肥而增高,一般达到1—8克/公斤干物质,偶尔发现有高达30克/公斤干物质的。玉米也是一种重要的青贮作物,其硝酸盐含量1—4克/公斤干物质之间,间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于1983车6月至1984年在喜玛拉雅山西部温带草原群落上进行,旨在评价草地各组分的养分水平,确定每年氮、磷、钾的吸收,归还和存留量。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表层(30厘米)所含养分的数量较植物体中所含为高。植物每年吸收的氮、磷、钾数量分引为19.8、3.7和28.8公斤/公顷,其中大约10.2、1.5和6.3公斤/公顷归还土壤,约9.6、2.2和22.5公斤╱公顷留在植物各部分中。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氮水平对俯仰臂形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试验表明,在施一定量磷、钾、硫、锌、锰、铜肥的基础上,俯仰臂形草Brachiaria decumbens的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上升;在施氮处理范围内,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施氮量0~172.5 kg/hm2,种子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达到103.5 kg/hm2时,种子产量最高;达到304 kg/hm2时,随施氮量增加,种子产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坝上地区紫花苜蓿氮、磷、钾肥料效应与推荐施肥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3414"试验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坝上地区紫花苜蓿氮、磷、钾肥料效应及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在偏干旱条件下,施氮提高紫花苜蓿产量8%~25%,施磷增产率在122%~172%之间,施钾降低紫花苜蓿产量0~12%;与无肥处理相比,缺磷处理减产38.24%,其余处理增产26%~68%,高磷处理增产率最高(67.94%);氮钾互作效应降低紫花苜蓿产草量,而磷钾和磷氮互作效应为提高;缺氮、缺磷和缺钾处理的相对产量分别为75.02%、36.78%和91.60%,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丰缺状况依次为中等、极缺和丰富。结合肥料效应函数法和养分丰缺指标法,得出坝上地区旱作条件下紫花苜蓿推荐年施氮(N)、磷(P2O5)和钾(K2O)量分别为80、50和60kg/hm2。  相似文献   

12.
施氮水平对非洲狗尾草、纳罗克种子产量和干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对非洲狗尾草、纳罗克种子产量和干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量与种子产量和干草产量呈正相关。年度间差异比较大。最佳施氮肥期是在生长早期。1987年每公顷施纯氮184公斤效果最好,种子产量为468.8公斤/公顷,干草产量13 387公斤/公顷。施氮肥量与种子产量和干草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6505,r=0.9284),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166.5+1.61x,y=4262+51.03x。1988年每公顷施纯氮161公斤,种子产量315公斤/公顷,干草产量8488公斤/公顷。施氮肥量与种子产量和干草产量呈正相关(r=0.9789,r=0.94916),其线性回归方程:y=37.17+1.3x,y=3 140+30.34x。经方差和最小差(LSD)测定分析,分别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3.
<正> 研究30,200或400公斤氮/公顷对再生1~12周岸杂狗牙根消化率和硅含量的影响。每公顷施400公斤氮时,湿润和干旱季节的消化率分别以再生1周(60.1%)和5  相似文献   

14.
1986年,测定了一块永久草地在连续放牧牛群并每公顷施200公斤氮时的牧草钾水平。4月份牛群开始放牧之前,草地各处的牧草钾浓度基本一致,钾含量占干物质的1.9±0.038%。7月份,草地放牧区牧草钾浓度(1.8±0.10%)显著低于非放牧区牧草钾浓度(2.4±0.088%)。这种差异在9月份也相似,放牧区与非放牧区牧草干物质的钾含量分别为1.6±0.087%和2.2±0.172%。结果表明,放牧区牧草的生长可能受到钾供应的限制。因此,需要更多的有关放牧区钾的需求量的情报。  相似文献   

15.
(一)施肥关 初春当池塘水温稳定在8℃~10℃时,即开始追施肥料,以培养水中天然饵料。施肥数量,应根据水质肥瘦及肥料质量来决定,一般每0.067公顷施人粪尿60~90公斤,或畜粪100~150公斤。若用化肥则按氮、磷、钾之比为1:1:0.5,追施时首先粉碎兑水后全池泼洒,每0.067公顷总用量为3~7公斤,每次追施间隔5~10天。水质以池水保持黄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为30厘米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6.
<正> 在英国,通过施用石灰的途径使天然草地草层的产量由11增至25公担/公顷,而采用施氮(269公斤/公顷)的办法,可增至49公担/公顷。茅草枯使播种草地的生产力增至43—49公担/公顷。经过治本改良,可增至102公担/公顷。饲料消化率和祖蛋白质的收获量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初步研究了不同氮肥、磷肥水平对多年生黑麦草物质积累的动态过程、饲草产量及其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年生黑麦草干物质积累存在两个高峰,即秋季和春季。增施氮肥或磷肥干物质积累明显增加,且存在NXPE互作效应。干物质积累与叶面积消长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900),其线性回归方程为: y=-0.8731+0.807781x增施氮、磷肥还显著地增加了饲草产量,平均每施1公斤纯氮或纯磷增产干草分别为11.3、21.7公斤。施氮可增加饲草中CP含量,降低CF及P含量;施磷则增加饲草中P含量,但CF也略有加增。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氮对饲草玉米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南乳业生产中心四川省洪雅县,以玉草2号为试材,通过2009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0,60,120,180,240 kg N/hm2,分别记为N0,N60,N120,N180,N240)对饲草玉米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分蘖数,从N0的1.3个增加到N180或N240的1.7个,增幅为30.8%;喇叭口期及收获期的地上部干物质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并在N180时达最大,相比N0分别增加60.9%和23.8%,但在N240时又开始一定下降。施氮显著提高了粗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从而有效提高了饲草玉米的营养价值和饲用品质。植株氮、磷、钾含量随生育期推进而逐渐降低;施氮显著提高了氮含量和氮、磷吸收量,提高了磷含量,降低了钾含量,但差异不显著,对钾吸收量无明显影响。玉草2号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顺序是N>K2O>P2O5,N∶P2O5∶K2O在拔节期为8.2∶1∶5.5,在喇叭口期为9.5∶1∶9.7,在收获期为8.0∶1∶5.8。玉草2号种植中要注重氮、钾肥的投入,洪雅当地的推荐施氮量为180 kg N/hm2。  相似文献   

19.
应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无芒雀麦施用不同水平氮、磷、钾化肥搭配组合增产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N4P2K1处理每公顷产鲜草29.76t为最高,说明每公顷纯施氮112.5kg、磷82.5kg、钾12kg的搭配组合为最佳组合,比其它组合增产25.7%~61.9%、增收485.41~1151.73元/公顷。  相似文献   

20.
<正> 在波兰1975年7月的一个田间处理中,用尿素或者硝酸铵的颗粒和非颗粒态氮肥每公顷施入210公斤。两者均于早春单独施入,或者分三次等份施入。磷和钾则以140公斤 P_2O_5+240公斤 K_2O(公斤/公顷)施入。结果,在整三年中,施用颗粒态尿素(11.8~13.9吨/公顷)比施用非颗粒态尿素(11.4~12.4吨/公顷)的干草产量要高得多;在一年中,颗粒态氮肥在单独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