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现状的研究和分析,针对其素质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用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把学校定向培养和校外工作实践有机结合,发挥学校文化和企业历练的自身优势,探索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提高的方法和手段,注重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在学校和实践中培养的全过程,助力高职学生素质的提升,实现"学校人"向"职业人"身份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作,是学生自我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突出办学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学校应根据职业素质的内涵,结合学生自我发展的特点和教育教学的规律,不断探索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式方法,应加强职业文化教育、职业心理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建立完善的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和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工作,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双元制"培养模式是解决我国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它可以实现学生个人素质以及专业技术水平与用人单位相符合的目标。然而,目前我国的定向培养模式仅在部分职业技术院校以及技工院校得到很好的开展。要规范和发展高职院校的定向培养模式,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用人单位、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有机通融,形成良性互动,达到学校、企业、学生等多方共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推进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农业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冰山模型"理论视角下的隐性职业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农业类院校高职学生教育特点,对如何培养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酶隐性职业素质进行分析和认识,并针对如何正确有效地培养学生隐性职业素质提出了对策建议,旨在促进隐性职业素质在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化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行为能力与职业人格等隐性素质,更好地为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根据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满意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最欠缺的指标中职业精神排在第一位,职业精神的欠缺给用人单位和学生自身都带来了不良的影响。高职院校应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技能竞赛、辅导员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创新思路,找出适合学校特点的职业精神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讨论通过的"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加快推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农业现代化,"健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定向培养职业农民"。农广校作为农民教育的专门机构,在落实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发挥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阵地作用,提升职业农民素质,助力三农事业  相似文献   

7.
职业素养教育在当今会计教育体系中不仅是专业能力教育,还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行为习惯等的培养。通过对中职会计职业素养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途径,并认为整个培养过程不是学校、教师、学生单方面能够完成的,需要由三方共同协作配合才能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8.
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是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往往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职业精神的培养,存在日常教学中忽视职业精神的培养、缺乏科学的考评标准等问题,可以通过校企深度合作联合育人、构建符合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合理评价体系、发挥"双导师"作用等途径来进行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培养。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工业机器人企业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了解国内同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情况,作者针对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开展调研活动,调研了工业机器人专业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需求和国内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育概况,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根据学院专业核心能力,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岗位群进行详细分析,对专业培养目标和能力培养要求进行定位。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线,以社会需求和就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充分考虑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身心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总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朱孟邢 《现代农业》2014,(6):102-102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胜任职业工作岗位要求的能力,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面对当前中职教育生源素质逐年下滑的现实,为了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我们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板书+讲解"的教学模式,开始试行"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下面做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