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三化螟是我县水稻的常发性害虫 ,2 0世纪 (下文同 ) 5 0年代至 80年代初期发生较重 ,80年代中期以后 ,虽有个别年份某个世代发生有所上升 ,达中等或中等偏重程度 ,但绝大多数年份各代为轻发生、局部中等偏轻 ,常年发生面积、残虫密度、为害率均较低。总体来说 ,我县近十多年来三化螟为轻发生。现将其发生情况和原因分析如下 :1 基本发生情况1 .1 发生程度轻、面积小 我县属三化螟 4~ 5代发生区 ,历年灯下均有 5代成虫 ,第 2、 4代为主害代 ,常以第 4代幼虫和第 5代幼虫混合越冬。分析1 987~ 2 0 0 1年 1 5 a有记录的 72代次的发生情况 …  相似文献   

2.
三化螟是融水县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融水县各稻区就已普遍发生为害,并曾出现几起几落的状况。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由于种田科学技术水平与病虫害防治所采取的方法、措施不断提高,即使螟害大发生年份也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了作物的安全生长与粮食丰收。但有些年份三化螟在适宜的气候、虫源基数、食料等因素聚集合成下大发生,造成粮食严重损失。1历年三化螟发生时间及各代诱蛾量1·1根据融水县病虫测报站1970~2005年历史资料,三化螟1a发生4代。第1代螟蛾于4月中下旬盛发,幼虫在5月中旬盛孵为害;第2代螟蛾于6月上旬盛发,幼…  相似文献   

3.
三化螟历年发生和防治概况三化螟是我县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虫。通过考察和整理历史资料,三化螟大发生年份,在本县自建国以来共有三次。第一次在1954年,造成严重损失的面积有50%;第二次在1963—1964年,晚稻枯心率全县平均达10.45%,最高达49.4%,全县近5万亩面  相似文献   

4.
第4代三化螟是贺州市晚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面积2~3.3万hm^2,是一种间歇性发生为害的害虫,每3~5a大发生1次。2004年第4代三化螟大发生,局部特大发生,经积极防治后仍损失粮食1616.16t,同比增1.05倍,比前15a的平均值高95.04%,仅次于历史上大发生年份的1999年。现对其大发生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为今后大发生年份决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免因大发生而造成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水稻三化螟种群消长因子分析及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化螟是襄樊市水稻主要害虫之一,水稻常年种植一季中稻。一般年份三化螟一年发生3代,主要以1代为害苗期,2、3代则主要造成枯心、白穗,直接影响水稻的高产、稳产。近几年,由于耕作制度、气候因素以及防治技术的变更,三化螟继70年代之后再次回升成为水稻主要害...  相似文献   

6.
我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水稻生产是我县优势产业。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 (Walker)是我县水稻生产的大敌,它在60年代、70年代曾间歇性暴发过几次,而1994年又升为重发生年。2002年再次突增,第4代为害程度比1994年同代更严重,它在大部分丘陵山区和局部平原稻区的白穗率一般都在10%~30%,高达80%。为此我们想谈谈三化螟的发生与防治,供同行和农民朋友在植保工作中参考。 1 三化螟生活习性 三化螟只为害水稻,称为单食性害虫。以幼虫在禾蔸中越冬,春后期在禾蔸中化蛹羽化。蛾子白天潜伏在禾蔸下部不动,黄昏以后飞出活动,有趋光性,趋青绿…  相似文献   

7.
稻纵卷叶螟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历年以三(2)代、五(4)代为主害代,分别危害早稻、晚稻,二(1)代发生较少,少数年份四(3)代发生较重。1998年我县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出现一些新特点,现简要分析如下:1发生特点1.1发生期偏早二(1)代二龄幼虫高峰期在5月上旬末.三(2)代二龄幼虫高峰期在6月14~18日,四(3)代盛蛾高峰期在7月5日前后,五(4)代盛蛾高峰期在8月15日~18日,均比历年同代平均提早5~7d。1.2二(1)代、三(2)代发生较重,四(3)代、五(4)代发生偏轻二(1)代发生面积占早稻种植面积的20%,而历年二(1)代少…  相似文献   

8.
山东、河北、河南三省是我国棉花的主要产区。常年植棉近54万亩。1990年三、四代棉铃虫普遍发生严重,虽然大力防治仍造成一定的产量损失。据统计,山东、河北两省因棉铃虫为害减产皮棉近1亿公斤。一、四代棉铃虫发生概况四代棉铃虫在华北棉区历年发生较轻,有些地区往往达不到防治指标而弃治。1990年由于三代棉铃虫发生偏重,残虫量大,造成了四代棉铃虫在三省棉区中等偏重发生,鲁西北、  相似文献   

9.
三化螟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据1976年—1986近十一年的统计,我县受病虫鼠害所造成损失的稻谷为111.5万担,其中三化螟造成的损失20.3万担,占总损失的18.2%。抓好三化螟第一代的防治,就能更主动更有效地预防全年各代的为害。研究早春四旬气候对第一代三化螟发生期和发生程度的影响,为今后测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有着现实意义.一、十一年(76—86)的历史资料及其分析:根据我们多年的观察,早春四旬的气温和降雨量是直接影响第一代三化螟发生期和发生程度的至关因子。从统计表1初步可以看出早春四旬温度高,三化螟发育进度加快,发生期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害虫很多,下面重点介绍水稻“三虫”的防治技术要点。 1水稻螟虫   近几年来,水稻三化螟、二化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为害十分严重。二化螟每年一般发生 3代,以一、二代为害严重;三化螟每年一般发生 3~ 4代,以二、三代为害严重。发生时间大致为:第一代螟虫从 5月中、下旬至 6月上、中旬;第二代螟虫为 7月上、中旬;第三代螟虫为 8月中旬前后。 对螟虫的防治,一是要根据县植保站发布的虫情预报,及广播或电视媒体传送的虫情信息,结合本地情况,选好最佳施药时期及时进行防治。二是要选好对口农药。①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