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6个籼粳单(复)交组合进行花药培养,所获花培后代株系用“三系”不育系与之测交,以鉴定各株系的恢复及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20个单交花培株系中有27.50%的株系,35个复交花培株系中有44.00%的株系能使野败型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正常;在149个株系配制的“三系”组合的优势鉴定中,有12.08%的组合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38%;  相似文献   

2.
花药培养在水稻灿粳心恢复系选育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安中  向跃武 《作物学报》1994,20(6):758-761
对6个灿粳单(复)交组合进行花药培养,所获花培后代株系用“三系”不育系与之测交,以鉴定各株系的恢复度及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20个单交花培株系中有27.50%的株系,35个复交花培株系中有44.00%的株系能使野败型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正常;在149个株系配制的“三系”组合的优势鉴定中,有12.08%的组合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38%;在130个“二系”组合的优势鉴定中,有4%左右的组合比对照汕优6  相似文献   

3.
水稻广亲和广谱型恢复系SWR78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野败(WA)型、红莲(HL)型、包台(BT型)3种细胞质的同核异质粳稻广亲和不育系苏秋A与19个籼、粳恢复系测交,筛选出对以上3种细胞质不育系均具正常恢复力的广谱型恢复系6078。通过回交,将广亲和品种Lemont的广亲和基因导入6078,育成广亲和广谱型恢复系SWR78。经测交鉴定,SWR78对WA型、印水(ID)型、HL型、BT型4种细胞质的10个籼、粳不育系均具正常恢复力。  相似文献   

4.
1988~1992年对11个水稻广亲和品种与不育系测交,鉴定其对育性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培矮64、Cpslo17具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恢复基因;02428、晚轮422、Cpslo、MCP231对粳型不育系具有恢复能力;L-201、8544、Lemont、Dular对粳型不育系具有部分恢复能力。具有恢复基因的广亲和品种,可用于选配强优势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和选育新的广亲和恢复系。  相似文献   

5.
将02428/T984//T1950三交F1花药培养获得的纯合二倍体花粉植株分别与珍汕97A、V20A、协青早A、D297A和7627A等籼型和粳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测交,分析其恢复能力。有15份花培系能同时恢复籼型和粳型胞质雄性不育系,表明具有广亲和恢复性。部分花培系与珍汕97A等籼型不育系配组还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可作为籼粳亚种间杂优育种的种质。证实花培是创造水稻广亲和恢复系种质的快速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利用同质恢逐步增加恢复系粳型血缘 ,扩大与籼型不育系的遗传距离 ,而选育出偏籼型广亲和广谱同质恢复系 T136。以 T136为恢复系配制的汕优 136、协优 136等系列组合表现杂种优势强 ,丰产性好 ,穗大粒多 ,结实率高 ,后期熟相佳 ,抗倒性强。1 选育经过1987年从布优 6 3(六南早  相似文献   

7.
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是实现杂交稻超高产育种目标途经之一,粳型亲籼系的选育和利用是籼粳交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经。作为籼粳亚种间超高产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选育方法之一,就是创造粳型亲籼不育系。该不育系必备不育系及胞质与保持系和籼稻恢复系具有遗传协调性;不育系基因组属于粳或粳偏籼型;对现有恢复系有很高的配合力;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和不育特性;不育系对病虫抗性除主效基因外还应累积其他有效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8.
水稻广亲和广谱恢复系T136制种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136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利用籼粳亲缘渐渗的方法育成的广亲和广谱偏籼型“三系”恢复系,与珍汕97A配组而成的汕优136于1998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该组合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抗倒性强,后期熟相好,具...  相似文献   

9.
以珍汕97A(野败质)为母本,粳型广亲和品种02428、热研1号为父本,采用成对连续回交,结合不育性的选择,育成了不育度高,不育性较为稳定,农艺性状一致,带有野败质的粳型广亲和不育系02428A和热研1号A.将它们与不同类型的籼型材料(普通籼型品种、恢复系、广亲和恢复系)的测配,可见02428A/籼配组F1平均表现穗大粒多而穗数较少;热研1号A/籼配组F1综合农艺性状良好.进一步分析参试籼型父本对该两个广亲和不育系的育性恢复度,发现恢复系密阳46、IR26(强恢珍汕97A)对其仅表现部分恢复.要使该类配组方式籼粳杂种F1结实率正常,父本仍宜选用广亲和恢复系.  相似文献   

10.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服杂种不育性是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关键。由此对水稻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原因、细胞学基础及两种主要基因遗传模式进行了总结,并详细综述了利用“亲和基因”克服籼粳杂种不育性的两种有代表性的学说-广亲和基因和特异亲和基因分子定位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两“亲和基因”共同利用的初步设想:将聚合了Si等位基因的粳型亲籼系与聚合了不同广亲和基因(中性亲和基因的广亲和力强、亲和谱广泛的粳型品种进行杂交和回交,选育出聚合不同广亲和基因和Si等位基因的粳型亲籼系,再与籼稻品种杂交,真正实现直接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1.
利用前期以明恢86为轮回亲本与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的4个供体亲本(Gayabyeo、沈农265、早籼14和Y134)杂交构建的高代回交导入群体,在浙江省三门县沿海滩涂采用0.5%盐浓度的海水全生育期灌溉,筛选出150个耐盐恢复系群体,考察了耐盐恢复系在正常灌溉条件下的性状分离及与两个三系不育系测交种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耐盐恢复系在正常灌溉条件下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出现明显的分离,性状分离的类型及特点因选择群体和性状本身不同而异,从中选育出30个单株产量和耐盐性显著好于轮回亲本明恢86的株系,这些株系大多表现穗长缩短,株高和千粒重下降,但单株有效穗和结实率显著增加,导致产量的显著提高。4个组合的耐盐恢复系群体与两个三系不育系(II-32A和川345A)测交种的性状分离明显,与明恢86和两个三系不育系的测交种相比,多数测交种表现穗长缩短,株高降低,单株有效穗数相仿,但与II-32A测交的杂种千粒重显著增加,杂种表现趋势与耐盐恢复系本身不完全相同。分别鉴定出22个和23个耐盐恢复系,其与两个不育系测交的杂种产量显著高于明恢86与相应不育系的测交种,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其中比生产对照种汕优10号显著或极显著增产的测交组合分别有7个(II-32A为母本)和4个(川345A为母本)。研究表明,利用优良恢复系的回交导入后代在大田盐胁迫条件下筛选耐盐单株,结合耐盐后代在正常灌溉条件下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鉴定筛选,可以有效地改良恢复系的耐盐性,并选育出耐盐性提高的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12.
对珍汕97A(野败质)、7627A(滇一质)为母本,粳型广亲和品种热研1号为父本,采用选株连续回交,结合不育性的选择,育成了不育度高,不育性较为稳定,开花习性良好,农艺性状基本一致,且分别带有野败质和滇一质的粳型广亲和不育系热研1号A(野)和热研1号A(滇)。通过该两份不育系与不同类型的籼型材料(非恢复系、恢复系、广亲和恢复系)的测配,发现籼型广亲和恢复系对其育性恢复度较高,而籼型强恢复系对其仅表  相似文献   

13.
T461是以籼粳中间型品种轮回422为广亲和、野败恢复基因供体,与意大利粳稻Cripto杂交选育成的具有良好一般配合力、广谱广亲和的偏粳型恢复系。T461能恢野败、矮败、印尼水田谷、滇型和BT型等核-质互作型籼、粳三系不育系,与籼型和粳型测验种杂交的结实率非常接近,小穗育性平均在90%以上,表现亲和力强、亲和谱广。在T461的改良过程中,选用多个不同的三系不育系在分离世代检测恢复性和配合力的同时,还能起到鉴定广亲和性的作用,达到获得广谱广亲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白和盛  王宝和 《种子》1998,(6):59-61
利用同质恢材料,选择具有广亲和基因的粳稻品种02428与之杂交,采用系谱法进行连续多代选择正常结实株,育成了偏籼型的广亲和同质恢复系T136、T137等。通过对当选材料的亲缘关系分析,利用籼型同质恢复材料(系)与粳型广亲和系杂交,可以将广亲和基因与恢复基因聚合于一体,从而选育出广杂和恢复系,为三系法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探索出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夏维陆 《中国种业》2007,(10):60-61
皖稻103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温敏核不育系2301S(2000年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与该所选育的广亲和恢复系H7058组配而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组合,于2003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皖品审03010377)。该组合近几年来在大面积示范推广过程中表现突出,产量达到10.28~11.27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8%~15.4%,该组合集优质、高产和抗病于一  相似文献   

16.
利用广亲和品种配制亚种间杂交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荣改  康海 《华北农学报》1993,8(1):113-114
众所周知,籼粳交F_1表现极明显的优势,但结实率低.广亲和基因的发现.使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成为可能.袁隆平据此提出了利用广亲和基因培育亚种间杂交稻超高产育种的见解.我们研究了用广亲和品种配制的杂种F_1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关系,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重要性及各性状的优势表现.旨在为广亲和品种用于配制亚种间杂交稻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材料和方法广亲和品种为培矮64(籼), CPSLO17(爪哇型),CPSLO(爪哇型),02428(粳).不育系有台中65A,秋光A,黎明A,农虎26A,京越A,黄金A,中作59A,537A,72-75A,垦六人,六南早A,珍籼97A(籼),V20A(籼),29南1号A(籼),协青早A(籼)等.以广亲和品种为父本,以不育系为母本,配制了76个组合,以盐优57为对照.于1990年4月13日播种,6月2日插秧,每一组合为一区,株行距为10cm×20cm,单本植,田间记载生  相似文献   

17.
29优 559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用籼型三系野败型不育系 2 9A与恢复系盐恢 559配组育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 ,于 2 0 0 3年 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经过与产量表现1 996年夏 ,在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试验场用自育恢复系盐恢 559与 2 9A进行初次测配 ,获杂交种350g。 1 997年 2 9A×盐恢 559组合进入本所测恢鉴定圃 ,进行优势鉴定 ,表现杂种优势明显。 1 998年 2 9A×盐恢 559组合参加本所杂交稻新组合鉴定试验 ,小区产量 9980kg/hm2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1 5 .2 %。 1 999年 ,将 2 9A×盐恢 559组合取名为早优 559参加江…  相似文献   

18.
《种业导刊》2015,(2):32
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揭晓,南京农业大学万建民教授团队研究项目"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相关基因挖掘与新品种培育",通过20年的系统研究,发掘出水稻广亲和、早熟和显性矮秆基因,开发相应分子标记和育种技术,成功培育籼粳交高产水稻新品种,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一是发掘出17个不育位点及广亲和基因,并发明相应分子标记,有效解决了籼粳杂种半不育难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广亲和基因和光敏核不育基因的发现和利用,梦寐已求的利用灿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已成为可能,并已取得可喜的进展。为了在今后以籼粳交组合为主的杂交稻生产中保证种子质量,使种子工作跟上农业生产发展的步伐,从现在起,就必须对籼粳交杂种的  相似文献   

20.
协优5968系浙江省台州市农科院作物所用协青早A与自育恢复系t596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籼稻组合,该组合2000-2002年参加浙江省“8812”计划籼(型)杂(交稻)联品试验、单季籼杂区试、生产试验,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白叶枯病抗性好,适应性广。2003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1.1产量表现2000年参加浙江省“8812”计划籼杂联品试验,平均产量每667m2为566.9kg,比对照汕优10号增产11.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组合第一位。2001-2002年参加浙江省单季籼杂区试,平均产量每667m2分别为538.4kg和561.8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