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秋季节,利用玉米芯发酵料和发酵半熟料栽培平菇,分别采用不同的接种量进行试验,观察菌丝长势、污染情况、出菇情况,计算生物学效率、利润率。结果表明:利用发酵料栽培平菇,接种量以栽培干料重量的13.6%为最适宜;利用发酵半熟料栽培平菇,接种量以栽培干料重量的4.4%为最适宜。不同的接种量,生产出的平菇子实体形态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吴凤林 《食用菌》2007,29(4):52-52
目前生料发酵栽培平菇较普遍,但是有不少菇农因发酵方法不当造成接种后发菌慢、延长了发菌时间,造成绿霉和各种杂菌污染,造成栽培失败。为此笔者根据菇农常用的几种发酵方法和本人自配发酵方法做了比较试验,试图找出一种栽培平菇的较佳方法,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玉安  刘汉国 《食用菌》2006,28(2):56-56
常规的平菇栽培接种是将菌种从瓶或袋中取出弄碎,再接到栽培袋的两头料上,菌丝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生长须经愈合恢复期,此时易发生污染。为此笔者改变了接种方法,通过多次试验。终于摸索出平菇无损伤接种法。采用该法不损伤菌种,接种后菌丝生长快,浓密洁白、粗壮,接种后来发现菌袋污染,同时节省了菌种。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平菇生料栽培习惯接种量为10%~15%,很少超过20%。本项试验旨在通过超常量接种,以揭示发挥群体优势对于改善菌丝生育状况和提高抗杂菌能力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生料栽培技术水平提供依据。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菌种平菇(西德32)栽培种,本所生...  相似文献   

5.
棉子壳料四种处理方法栽培平菇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卓仁  李春光 《食用菌》2004,26(3):21-22
棉子壳培养料4种处理方法栽培平菇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料发酵熟料处理是开放式接种栽培平菇的最佳工艺。用该工艺生产平菇,杂菌污染率为零、菌丝长速最快、单袋平均产量最高、出菇最均衡,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周建树  孟庆国  赵洁  韩冰  陈超 《食用菌》2009,31(5):42-44
食用菌液体菌种接种发酵料鲜有报道。试验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液体菌种生产条件,探索在规模化食用菌生产中,解决降低大量培养料灭菌成本、缩短灭菌时问、减轻劳动强度等问题。将发酵料的发酵试验接种液体菌种。试验表明,平菇液体菌种、鸡腿菇液体菌种均能在以玉米芯、棉子壳、木屑为主要原料的发酵料上生长,但在玉米芯发酵料上生长最佳。液体菌种在平均发酵温度40~55℃,发酵时间72~120h,pH7~10的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7.
我国平菇培养料处理方式常见的有发酵料加短时高温处理栽培和熟料处理栽培,本试验研究了平菇培养料常见的2种处理方式对栽培各项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料加短时高温处理单棒装料多,开放接种污染率低,无论是单棒效益还是总效益都优于熟料处理栽培。  相似文献   

8.
李庆利 《食用菌》2006,28(6):14-14
家庭制作菌种,能降低种菇成本,合理安排种植时间,可是需要接种箱和药品才能保证接种成功;如何才能提高制种成功率,减少工艺加快接种?笔者多次使用了家庭都有的废旧器具,做了一个简易制种设备,用它接种148瓶平菇种,有4瓶感染,接种鸡腿菇种39瓶仅1瓶淘汰,可见用此法制种可行,试验品种成品率较高,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应用中高温型微生物发酵棉子壳栽培平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奋勇  林晖虹 《食用菌》2004,26(3):20-20
棉子壳接种发酵微生物经50小时后,接种平菇菌种,菇筒不仅无杂菌污染,而且菌丝生长良好,只需19天就长满菌筒,提早了出菇时间,其产量与对照的熟料相比,差异不显著。该技术简化栽培工艺,有利于平菇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李敏 《北方园艺》2012,(6):150-153
以"夏阳50号"大白菜为原料,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进行泡菜发酵试验,以获得最佳感官品质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泡菜感官品质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温度发酵天数乳酸菌液接种量食盐加入量,最佳发酵组合为a1b2c2d2(乳酸菌液接种量为1%,食盐加入量6%,发酵温度25℃,发酵天数为7d)。在最佳发酵组合条件下采取A(自然发酵)、B(人工接种发酵剂)、C(人工接种发酵剂,并对原料漂烫)3种方式进行发酵并测定其亚硝酸盐、乳酸菌含量,对感官性状进行评价,B、C处理亚硝酸盐含量低于A处理,而乳酸菌数量高于A处理,感官性状综合得分显著高于A处理,表明人工接种发酵剂生产的发酵白菜优于自然发酵白菜。  相似文献   

11.
平菇点穴接种技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贡卫东 《食用菌》2011,33(2):32-32
平菇常规栽培,一般以套环或两头系绳接种两种方式为主,费工费时。大规模栽培时需要大餐人力,在人员工资水平大幅上涨的今天,将是一笔可观的费用支出。为此,笔者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摸索,总结出一套点穴接种栽培配套技术,既省工省时又节约用种,达到了菌种萌发怏,生长周期短,出菇效率高的效果,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现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匀浆接种法在食用菌液体发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立才 《食用菌》2000,22(6):12-13
本文以匀浆的种子进行4种食用菌的摇瓶发酵试验,结果表明:交浆接种法生长明显加快,菌丝收率提高很多,醪液中菌球极为细密,效果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13.
自制发酵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凤林 《食用菌》2006,28(1):30-30
近年来食用菌生产发展很快,平菇栽培已经普及。生料发酵栽培平菇是较好的栽培方法。为使平菇高产优质,笔者多次试验用自制发酵菌发酵料,比常规普通发酵料提前5~7d长满菌袋,可增产20%以上。现将自制发酵菌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菇友参考一试。  相似文献   

14.
刘丽娜 《食用菌》2014,(2):46-47
<正>近些年我国食用菌栽培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机械化程度更是突飞猛进,但平菇的栽培技术一直存在瓶颈,主要是生料(包括发酵料)栽培过程中,菌种和培养料无法通过机械手段进行有效接种,严重制约了平菇的发展。虽然也有些厂家生产出双料斗式装袋机,但达不到人工装袋的效果,经常出现污染率较高的现象,给生产带来很大隐患。试验首先将培养料进行短期发酵,然后将菌种和发酵料混合,在充分通风和合适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短期培养,然后再装袋培养。希望能探索出适合农村条件的平菇机械化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5.
发酵黄腐酸是一种多种元素的有机植物活性营养素,含有机腐殖酸和多种常见元素及微量元素。本文试验将黄腐酸进行200 ̄450倍稀释,应用于袋栽平菇中,发现能使平菇菌丝长势增强,日长速加快,满袋时间缩短,并能有效地提高平菇产量,改良性状使出菇提前。本文试验探讨了适合平菇生产的最佳稀释倍数。  相似文献   

16.
刘永喜 《食用菌》1992,14(4):16-17
采用经堆制发酵的培养料栽培平菇,能达到无污染,出菇效果好的目的。由于简化了工序,节省了燃料,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但如堆制技术不当容易使发酵料团发白、变稀、发臭,造成接种后不吃料或严重污染而失败。作者经多次研究,利用发酵料开放式接种平菇,制袋成功率在95%以上,出菇达到了熟料的生物效率,现将发酵料的微生物学过程与堆制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平菇菌种生产,目前主要采用固体菌种接种法和液体发酵种接种法。实践证明,前者菌丝生长速度慢,后者菌丝生长虽然较快,但要求一定的发酵设备和技术条件,一般单位难易做到。为了克服这两种方法的不足之处,作者于1986年试用菌悬液接平菇栽培种,收到了较好效果,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用玉米芯和工业下脚料废棉袋装平菇的高产技术,包括栽培原料的选择、栽培料的配比、栽培料的配制和堆积发酵、装袋接种、发菌、出菇管理及生物转化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秦秀丽 《食用菌》2009,31(3):55-55
用玉米芯为发酵料栽培平菇,可以充分利用农业生产的下脚料,变废为宝,增加经济收入,已经成为平菇栽培的主要原料。EM菌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等研制的一种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是由80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多功能微生物菌群,它能促进有机物质的充分分解及转化。因此,笔者进行了用EM菌发酵玉米芯培养料栽培平菇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于熟料栽培,微孔透气能够极显地促进平菇菌丝生长,加快发菌速度。在中试验条件下,接种后15天一次刺孔4个,每孔直径为2mm,孔深0.5cm,是简单而有铲的促进菌丝生长的操作。对半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和生料栽培,微孔透气技术是一种更为必要的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