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生态养猪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饲料喂用安全饲料,是生产安全猪肉的源头.加强饲料原料的检查和监控,禁喂霉烂变质和剧毒农药污染严重的饲料.开辟新型绿色安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如种植无公害高产优质青绿饲料,使用经国家畜牧部门批准的微生物制剂、酶制剂、酸化剂、中草药制剂和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制剂等.应在远离化工、农药、河流、村庄等污染源的地方建养猪场,饲喂无污染的饲料和饮水.我国新的<饲料卫生标准>规定了饲料、饲料添加剂产品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的允许量,饲料中的砷、铅、氟、霉菌、黄曲霉素、铬、汞、镉、氰化物、亚硝酸盐、棉酚、异硫氰酸酯、恶唑烷硫铜、六六六、滴滴涕、总细菌数均不得超标.  相似文献   

2.
钱国虹 《吉林农业》2004,(11):26-27
一、饲料 饲料是多种病原微生物重要传播途径,喂用安全饲料,是生产安全猪肉的源头。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依法严格管理,加强监控、检测,严禁使用、严厉查处违禁药物。同时,加强饲料原料的检查和监控,禁喂霉烂变质和剧毒农药污染严重的饲料。此外,开辟新型绿色安全饲料和饲料添加  相似文献   

3.
饲料是多种病原微生物重要传播途径,喂用安全饲料,是生产安全猪肉的源头。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依法严格管理,加强监控、检测,严禁使用、严厉查处违禁药物。同时,加强饲料原料的检查和监控,禁喂霉烂变质和剧毒农药污染严重的饲料。此外,开辟新型绿色安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如种植无公害高产优质青绿饲料,使用经国家畜牧部门批准的微生物制剂、酶制剂、酸化剂、中草药制剂和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制剂等。还应远离化工、农药、河流、村庄等污染源的地方建场,饲喂无污染的饲料和饮水。我国新的《饲料卫生标准》规定了饲料、饲料添加剂产品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的允许量,饲料中的砷、铅、氟、霉菌、黄曲霉素、铬、汞、镉、氰化物、亚硝酸盐、棉酚、异硫氰酸酯、恶唑烷硫铜、六六六、滴滴涕、总细菌数均不得超标,沙门氏杆菌不得检出。在微量元素中,对铜作出了严格的限制。即每千克配合饲料中的含铜量按猪体重30千克以下不得高于250毫克;30-60千克不得高于150毫克;60千克以上不得高于25毫克。  相似文献   

4.
范志刚 《农村科技》2010,(7):116-117
<正>一、天然饲料仍然存在不安全因素天然饲料同样存在不安全因素,至少包括本身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农药残留、霉菌和霉菌毒素污染。一些天然饲料含有较多有毒有害物质,喂量过大或长期饲喂会引起动物中毒和畜产品残留。饲料安全性可能与生产饲料所处地区的气候环境和土壤质地有关。有些地区生产的饲料某些微量元素或重金  相似文献   

5.
饲料安全,通常是指饲料产品中不含有对饲养动物健康造成实际危害,而且不会在畜产品中残留、蓄积和转移,乃至对人文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有毒有害物质。饲料的安全性不仅是饲料生产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决定其生存的关键性问题,而且是提高畜产品质量,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更重要的是维护人类健康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饲料生产企业管理,保障饲料产品质量安全,促进饲料工业和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维护人民身体健康,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设立饲料生产企业的审查,但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和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7.
《农业质量标准》2009,(5):46-46
为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范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保障饲料和养殖产品质量安全。2009年上半年,农业部在全国30个省(区、市)开展了饲料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共检查饲料生产企业、经营单位和养殖场户4174个次,抽检各类饲料样品7851批次,猪尿液样品608批次。其中,抽检商品饲料3852批次,产品合格率为90.47%,同比提高了2.7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提高认识 加大力度 确保饲料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料是动物的食物,而动物产品是人类的食物,所以饲料是人类的间接食品,与人民生活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近年来,国际上相继发生了“二英”、“疯牛病”等严重事件;在国内,饲料中添加“盐酸克伦特罗”、“红加黑”等违禁药品、抗生素药物滥用等等,造成多起中毒事件。饲料安全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国家有关方面和百姓的重视,它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批示要求农业部加强饲料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饲料检测方法,加大对饲料中违禁药品的查处力度,确保饲料安全。农业部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文,对违…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饲料生产、贸易强国。系统分析了美国饲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动力,进而借鉴美国饲料产业发展的经验,提出了促进中国饲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几点启示:进一步加强饲料产业的安全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提高单个饲料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以及提升产业集中度等。  相似文献   

10.
火操 《湖南农业》2006,(6):21-21
饲料安全通常是指饲料产品(包括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中不含有对饲养动物的健康造成实际危害的物质,而且不会在畜产品中残留、蓄积和转移有毒、有害物质。饲料产品以及利用饲料产品生产的动物源产品,不应危害人体健康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同其他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相比,饲料产品的质量安全有以下3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
《饲料博览》2008,(11):I0038-I0038
当前饲料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生产安全高效的饲料无疑成了饲料生产企业最为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饲料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社会秩序,关系到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并已成为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因此加强对饲料生产、经营和养殖环节的监管、抽查势在必行,且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3.
畜禽用药期间应忌喂的十种饲料在畜禽生产中,为了防病治病往往需要使用一些药物,但由于大多数养殖户不很了解药物与饲料之间存在的拮抗作用,而在无意中降低了药物的疗效,给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现就畜禽用药期间应忌喂的十种饲料简要介绍如下:绿豆凡畜禽用药期间,就...  相似文献   

14.
饲料不仅是各类营养物质的载体,而且也是各种药物的载体,饲料产品通过饲养动物转化为人们日常食用的安全食品肉、蛋、奶、鱼和其他水产品等。如果饲料产品中存在不安全因素,最终也会影响到人类健康。因此,饲料安全的目标必然是食品安全。但目前饲料质量安全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饲料博览》2006,(12):46-46
我国沿海地区和水产制品厂有大量的鱼头、鱼骨架、内脏及其他下脚料资源,这些废弃物都可用于养貉。新鲜骨架可以生喂。繁殖期喂量不能超过日粮动物性饲料的20%;幼貉生长期和冬毛生长期可增加到40%。动物性饲料的其余部分应尽量选择质量好的海杂鱼或肉类,否则易因营养不全价而造成不良的生产效果。新鲜程度较差的鱼类副产品应熟喂,特别是内脏不易保鲜,熟喂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三、饲料投喂 投喂高效饲料是无公害养殖成功的保证。无公害水产养殖提倡使用全价膨化配合饲料,对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建议每周至少投喂一餐青饲料。饲料投喂应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四定”,坚持少量多餐,每天投饲3~4次;同时以不影响鱼类下一顿抢食能力为前提来掌握目投喂量,就是每餐只喂8成饱,具体掌握到每餐投喂饲料时,到有60%~70%的鱼群离开时就可以停止投喂。  相似文献   

17.
饲料安全与畜产品质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畜产品污染的不同途径、方式和程度,就如何从研究饲料的安全问题,包括添加剂的使用、饲料原料的选择、饲料的加工及品质控制等环节入手,加强饲料安全管理,生产出高质量安全型的畜产品,以确保人类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养猪喂生料不仅节省人力、财力、电力,还可增加猪的采食量,促进猪生长,猪增重快、出栏早。并能降低饲料消耗,提高饲料报酬,增加养猪效益,但必须讲究饲喂方法。 1.饲料的选择。生喂饲料主要选择禾木科籽实。如玉米、小麦、稻谷等及其副产品,如谷糠、稻糠、麸皮等。特别是浓缩饲料配合成混合饲料,都不能煮熟或用开水拌料,否则将会严重破坏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利用率会下降15%-20%。青绿饲料更要生喂,因熟喂时大部分蛋白质、维生素会遭到破坏。黄豆、豆饼、花生饼等饲料中含有一种抗胰蛋白酶。它会阻碍猪体内胰蛋白酶对豆类蛋白质的分解.此类饲料不能生喂。要高温处理后再喂。  相似文献   

19.
洪学 《农家参谋》2011,(4):21-21
一、加强营养 增加全价配合饲料和优质青绿饲料的喂量。种公兔每天的饲喂量:精料50~100克,青绿饲料为500~600克。种母兔每天的饲喂量:优质青干草125~175克,多汁饲料100~200克,混合精料35~45克。换毛期蛋白质需求量高,尤其是含硫氨基酸宜增加到占日粮的0.6%以上。  相似文献   

20.
《饲料博览》2007,(9):24-27
大兴安岭地区行署畜牧局,各市、县畜牧(水产)局,各有关饲料生产企业: 随着饲料业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饲料业已经进入了提质升级阶段,为了统一饲料企业设立条件,规范审查程序,加强监督管理,明晰法律责任,提升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饲料工业和养殖业健康发展,依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农业部73号令《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办法》的有关规定,我局制定了《黑龙江省饲料生产企业申报审批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