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冬小麦倒伏可分为茎倒和根倒2种。茎倒是由于冬小麦播种量过大、肥水施用过多造成基部节间过长,茎秆细弱、韧性差引起的;根倒是后期浇水后遇到大风引起的。冬小麦倒伏后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因此,在生产上应根据冬小麦的肥水条件和长势、长相,搞好倒伏的早期预测,尽早采取有效措施预防。  相似文献   

2.
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机械粒收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脱水期间的倒伏问题, 本研究通过多点试验调查夏玉米和春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发生类型和规律, 分析影响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发生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 玉米生理成熟后, 茎折率升高是倒伏增加的主要原因; 茎折率随抗折力降低而升高, 抗折断力降低至14.3 N时, 茎折率超过5%; 植株重心高度逐渐降低, 茎秆基部第3节间穿刺强度(RPS)、第4节间压碎强度(CS)、第5节间弯曲强度(BS)均逐渐降低, 基部节间单位长度干重(DWUL)和含水率也逐渐降低; 茎秆抗折断力与RPS、CS、BS、DWUL和含水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RPS、CS和BS均与DWUL和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 玉米生理成熟后植株自然衰老导致的茎秆干物质降低和水分含量下降, 是茎秆机械强度降低、茎折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应适期收获, 避免田间站秆时间过长引起倒伏率增加导致的收获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3.
小麦倒伏的预防预测及补救技术措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小麦倒伏可分为茎倒和根倒两种类型。茎倒是由小麦播量过大,肥水(特别是氮肥)施用过多造成基部节间过长,茎秆细弱,韧性差引起的;根倒是小麦生育后期浇水(或大雨)后遇到大风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一种高秆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栽培不当或者遇到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最容易发生倒伏,严重时影响产量。玉米倒伏有茎倒、根倒、茎折断3种类型。1正确认识引起玉米倒伏的诸多因素1.1品种原因不同玉米品种在株高、穗位高度、根系发达程度、茎秆粗度和机械强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抗倒能力也有所不同。易发生倒伏的品种有:龙单16、合玉20、牡单九等,这些品种在黑龙江省曾大面积推广种植,产量较高,由于长时间种植种性退化、倒伏严重。  相似文献   

5.
<正>小麦倒伏年年都有发生,给生产带来了不小的损失。笔者对此作了大量的调查后发现,除自然灾害外,栽培管理不当也是小麦倒伏的重要因素。只有了解小麦倒伏的原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才能正确地预防小麦倒伏现象的发生。一、倒伏的原因小麦倒伏可分为茎倒和根倒两种。茎倒是由小麦播种量过大、肥水施用过多造成基部节间过长、茎秆细弱、韧性差引起的;根倒是小麦根系浅和后期浇水后遇大风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新疆农垦科技》2012,(8):53-53
人们习惯将倒伏的玉米扶起来,但并不是所有倒伏的玉米都可以扶起来,如果扶持措施不正确容易对玉米造成更大伤害。玉米在拔节前倒伏,自身恢复力较强,能自行竖立生长,可以不予扶理。中后期倒伏分根倒、茎折、茎倒3种:(1)根倒。  相似文献   

7.
烯效唑干拌种对甜荞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抗倒伏甜荞品种宁荞1号为材料,设置0、100、200和300 mg kg–1烯效唑干拌种处理,研究倒伏习性、产量、茎秆抗折力、倒伏指数、茎秆形态特性和茎秆解剖结构的变化,探讨烯效唑干拌种对甜荞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干拌种对甜荞茎秆抗倒性能有显著影响。随烯效唑干拌种浓度的增加,产量、茎秆抗折力、第2节间粗、第2节间干重、节间充实度、机械组织层数、机械组织厚度、茎壁厚度、维管束数目和维管束面积先增加后降低,倒伏率、倒伏指数、株高、茎秆重心高度、茎秆鲜重和第2节间长先降低后增加。当烯效唑干拌种浓度为200 mg kg–1时,能有效优化甜荞茎秆结构,改善茎秆质量,减小倒伏风险,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8.
农作物倒伏及其评价方法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3  
倒伏是由外界因素引发的植株茎秆从自然直立状态到永久错位的现象。倒伏是作物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已成为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倒伏的严重性和对产量品质所造成的损失与作物生长环境和倒伏的发生时期有关。一般来说,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的措施会引发倒伏或使倒伏程度加重。鉴于倒伏性对产量、品质的严重影响,国内外学者对作物的抗倒伏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笔者综述了对倒伏类型的划分,归纳为茎倒(折)、根倒和根茎复合倒伏三种类型,并对评价抗倒性的方法和指标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正>如夏玉米留苗密度不合理,前期肥、水运用不科学,管理措施不当,会使下部节间过长,茎秆脆弱,抗倒伏能力降低。在夏玉米生产中后期,一旦遭遇连续的阴雨、大风等不良气候条件,就会使正常生长的植株发生倒伏,给广大农民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夏玉米倒伏的危害不可小视。一、倒伏的种类1.倾斜土壤松软,玉米根系不能支持上部重力,植株自地表处连同根系一起倾斜歪倒。2.茎折玉米植株根部未倾倒,完好无损,而是从  相似文献   

10.
玉米抗茎倒伏能力相关性状与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茎倒伏造成玉米产量和品质下降,收获成本增加,籽粒生理成熟后无法继续田间站秆脱水,影响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关于玉米抗茎倒伏相关的性状,前人从植株形态、节间形态、解剖结构和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结果不完全一致,同时这些性状对茎秆抗倒性作用大小的定量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玉米抗茎倒伏能力的评价方法和指标、茎秆力学测定方法、抗茎倒伏能力相关性状的分析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抗茎倒伏能力相关性状及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关注的内容,希望为进一步研究玉米抗茎倒伏相关性状及其评价方法,培育抗倒伏品种和优化栽培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玉米倒伏主要受大风大雨或虫害蛀食等原因引起。倒伏后影响通风透光和授粉不良,应及时采取得力措施,尽力减少损失。1 玉米倒伏后的管理措施人工扶直 玉米倒后立即人工扶直。玉米茎基部第一、第二节间比较脆弱,加之已有部分根系受损,扶直时要防止折断和增加根伤。可一人扶直另一人根部培土。应设法随倒随扶,拖延不但难以扶起也会增加损失。对倒伏不甚严重的玉米,由于植株自身调节能力强,一般能直立起来,茎叶空间排列也能基本合理。加强水肥管理 倒伏的玉米由于光合作用差,生理机能受到扰乱,影响灌浆结实。对只追一次肥的田块,可再追一次肥…  相似文献   

12.
正每年的6~7月,正当夏播玉米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时,常有大风暴雨突然来袭,不少大田的玉米遭致倒伏。其中倒伏有以下几种类别:一是有的玉米主茎呈不同角度的倾斜,有全倒的,有半倒的,当局部玉米遇到旋转风时,还会出现多角度交叉倾斜,这类倾斜称为主茎倒伏;二是有的玉米在大田中,被暴雨冲洗,根系部分外露或者全部外露,难以支撑主茎,出现整株倒伏,这类称为根倒;三是有的因为病虫危害或者机械损  相似文献   

13.
贾彦青 《种子科技》2012,30(4):47-47
倒伏在玉米高产栽培中造成产量损失很大,尤其在抽雄前后倒伏影响最大。因为玉米一倒伏,植株互相覆盖,茎叶重叠,直接影响光合作用;同时,倒伏后不利于授粉结实,会造成棒子空粒或缺粒。另外,倒伏也会引起根的折断与挫伤,使根系吸收机能下降,  相似文献   

14.
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农艺性状、力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西省雨养区春玉米倒伏引起的减产问题,选用玉米品种郑单958和晋单86为材料,设5.25万、6.00万、6.75万、7.50万和8.25万株/hm~2 5个密度处理,分析玉米茎秆抗倒力学和农艺性状的变化特点及其与产量和倒伏率的关系,明确影响玉米产量和倒伏率的主要茎秆节间因素。结果表明,随群体密度的增加,郑单958茎秆各节间长度和直径均先增加后降低,且在密度7.50万株/hm~2时最大;晋单86茎秆各节间长度显著增加,直径显著降低。随群体密度增加,茎秆各节间干重、单位茎长干重、硬皮穿刺强度、弯曲能力均先增加后降低,郑单958密度7.50万株/hm~2时最大,晋单86密度6.00万株/hm~2时最大,且晋单86在密度6.00万株/hm~2处理与其他处理间差异均显著。相关分析表明,硬皮穿刺强度和弯曲能力与节间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节间干重和单位茎长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节间干重、单位茎长干重、硬皮穿刺强度和弯曲性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倒伏率与第3节间直径、节间干重、单位茎长干重、茎秆硬皮穿刺强度和弯曲能力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郑单958和晋单86产量分别以密度7.50万、6.00万株/hm~2处理最高,分别较其他密度处理提高8%~26%、20%~30%。  相似文献   

15.
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中,苗期倒伏严重影响大豆产量。为建立套作大豆苗期抗倒伏性评价方法,本研究以30个大豆品种(品系)为材料,对抗倒评价指标和方法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套作下,供试的30个大豆材料在播种后35 d,即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倒伏率38.46%~86.23%,品种间差异显著;通常用于评价净作大豆抗倒性的重力矩与套作大豆苗期实际倒伏率相关性不显著,不能用于评价其抗倒能力;而由植株主茎长、茎粗、茎秆抗折力和地上部生物量4个因子组成的抗倒伏指数[(茎秆抗折力×茎粗)/(地上部干重×主茎长)],与套作大豆苗期实际倒伏率相关系数最大(r=-0.946),能够准确反映其抗倒性差异,适合于评价套作大豆苗期的抗倒伏能力。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以上组成因子对抗倒伏指数作用由大到小(绝对值)依次为抗折力主茎长地上部干重茎粗,说明要提高套作大豆的抗倒性,应该首选茎秆强度大、主茎短的大豆品种。本研究为套作大豆的苗期抗性评价提供了有效方法,对大豆抗倒伏育种以及评价品种间的抗倒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抗倒能力不同的11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茎秆结构特征以及其与抗折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结实期各节间穗后30d的抗折力矩最小,越靠近茎秆基部的节间的抗折力矩越大.水稻基部第2节间的茎壁厚度对茎秆抗折性影响较大,增加茎壁厚度能有效防止水稻倒伏;茎壁厚度与外径的比值从齐穗后15d到45d变化幅度较小,相对于齐穗期显著升高.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茎秆壁厚与抗折力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对影响小麦倒伏的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倒伏指数与基部第1、2节间长度及株高呈正相关,与单茎根重、根重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呈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基部弟1节间长度和单茎根重是影响小麦抗倒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对贵州春玉米茎秆抗倒伏性能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密植条件下春玉米茎秆特性和产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贵州春玉米密植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贵州广泛种植的玉米品种先玉1171和新中玉801为材料,设置3.0、4.5、6.0、7.5、9.0和10.5万株hm-26个密度,于2018—2019年开展田间试验,研究种植密度对春玉米茎秆形态特征和力学特性、空秆率、倒伏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春玉米株高和穗位高随密度增加先增高后降低;增密后第3节长增幅最大,第3节单位茎长干重、穿刺强度和抗折力,第7节茎粗、干重和横截面积下降幅度最大;密度对茎秆横截面扁率影响不显著。品种之间比较,先玉1171节间长,第3、5节的节间干重和第3节穿刺强度显著高于新中玉801,第7节干重、节间粗、单位茎长干重、节间横截面积、横截面扁率和抗折力显著低于新中玉801。(2)倒伏率和空秆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增密后先玉1171倒伏率显著高于新中玉801,空秆率显著低于新中玉801。(3)产量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先玉1171和新中玉801分别在9.3万株hm^-2和8.6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增密后先玉1171比新中玉801增产10.28%,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更高。(4)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株高、穗位高与倒伏率显著正相关,节间粗和单位茎长干物质对玉米茎秆抗折力的正向影响显著。产量与茎秆性状密切相关,株高对产量的正向影响最大。可见,不同春玉米茎秆抗倒伏性能和籽粒产量对密度的响应有差异,新中玉801增密后茎秆节间短而粗,单位茎长干重较大,抗倒伏能力较强。而先玉1171由于在高密度下空秆率比新中玉801低,有较高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因此高密度下产量更高。综合考虑茎秆性状和产量,先玉1171和新中玉801在贵州适宜密度分别为9.0万株hm^-2和8.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9.
高粱茎秆性状及倒伏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高粱茎秆抗倒伏性状(株高、茎粗、地上部重、根重、重心高度、抗折力及茎秆机械强度)的测定,提出高粱倒伏系数评价方法,通过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得出抗折力与倒伏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抗折力和地上部重对倒伏系数影响最大,地上部重通过抗折力对倒伏系数的间接作用最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倒伏系数来评价高梁的抗倒伏能力是可行的。生产中应该选用茎秆抗折力大、粗壮、根系发达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川中丘区不同玉米品种春、夏播茎秆抗倒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川中丘区玉米的茎秆特性与抗倒能力及其产量的差异,鉴选抗倒伏与耐夏播能力强的品种,以四川省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10个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春、夏播2个播期,比较研究了吐丝后7 d茎秆的形态特征、基部节间的机械强度与倒伏发生情况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夏播较春播更易发生倒伏;不同品种的茎秆特征、基部节间的机械强度以及籽粒的产量均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受播期的影响较大。夏播与春播相比,植株的株高和穗位变高,基部节间变长变细,压碎强度和折断强度下降,抗倒伏能力减弱,产量也降低,但这种变化的幅度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成单30是一个较好的夏播品种,抗倒能力强,产量也较高;而正红505耐夏播能力相对较弱,但春播抗倒伏能力较强,可作为春播品种进行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