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本文结合吴江实际,在对吴江市农资经营现状充分调研和了解的基础上,阐述了吴江市农资市场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分析了农资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发展农资连锁配送经营服务网络,用现代物流方式改造、整合现有农资经营网络,形成以供销社农资为龙头,农资配送中心--直营或加盟连锁超市或农资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为依托的农资经营服务网络体系,积极解决农资经营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为"三农"事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2.
《农家致富》2007,(3):29-29
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农资产品的品种、质量安全日益凸显出重要性。为进一步规范农资经营行为,鼓励和引导农资经营者诚实守法经营,在江苏省农林厅政策法规处(执法总队)的指导下,特别设立了“诚信农资”栏目,专门介绍各地农资监管部门推荐的诚信经营的农资经销企业,以切实维护农资市场秩序、维护农民利益,共同打造安全、规范、有质量的品牌农资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农资识别     
时下正值春耕,是购买农资产品的高峰期.为了让广大农民朋友免遭假冒伪劣产品的坑害,顺利买到货真价实的优质农资产品.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提高维权意识和维权技巧.本期致富陷阱特别制作了“农资打假”这一专题。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传统农资企业在努力拓展市场进行日常经营的时候,不经意间会看到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邮物流)的身影;我们还将邮政定义为运送信件.包裹时,中邮物流通过运送农资产品已经进入农资流通领域。中邮物流的出现为农资生产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给传统农资流通企业带来了压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大珂 《新农业》2007,(4):9-10
2007年初,农业部制定了《2007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旨在进一步规范农资生产经营行为,使区域性制售假劣农资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农民识假辨假能力和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这一行动在进一步清理整顿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基础上,突出了8个重点农资产品的监管。  相似文献   

6.
<正>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这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在农资经营中,也应该倡导"换位思考"。单就农资经营而言,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换位思考":首先,要将为农户着想放在突出位置。长期以来,农资企业考虑较多的是利益的最大化,"能赚钱、多赚钱"是他们追求的终极目标;而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在购买农资时,考虑的则是"买得贵不贵"与"买得值不值"的问题。因此,为农户着想,替农户算算细账,这是追求双方价值共同成长的正确思维。在经营过程中,如果农资企业能够多介绍一些适销对路的农资产品,减少广大农户在农业生产中费时费力造成的成本增加,建立起互信与互助的机制,那么受  相似文献   

7.
钱建设 《中国农资》2009,(11):43-44
<正>在探讨未来农资经营模式前我们先来回顾已过去的农资经营模式和正在进行的农资经营模式。全封闭的经营模式在国务院确定"一主二辅"(以供销社农资系统为主渠道,以农业部门三站和  相似文献   

8.
<正>个性化需求与固定化配方的矛盾是农资人亟待破解的难题。以前,中国农资市场经历了二次矛盾。第一次是上世纪末以前,农资市场的基本矛盾是产品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状态。第二次时间是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前十年,农资市场的基本矛盾是产品处于严重供过于求状态。个性化需求与固定化配方的矛盾是我们说的第三次矛盾。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家庭农场对现存的农资经营服务并不满意。这"不满意"意味隐藏着深刻的矛盾性,那么这"矛盾性"是什么呢?我们经过深刻分析发现农资市场根本问题还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但供给与需求的内涵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就是个性化需求与  相似文献   

9.
<正> 农资流通体制改革,从总体和宏观上讲,这几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初步建立起了农资商品多元化流通的新格局。但是,从局部和微观上讲,作为传统的农资商品流通主渠道的供销社农资企业,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还没有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新型经营体制。可以说,这是制约供销社农资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瓶颈。本人不揣浅薄,试就农资经营体制重构与县基连锁经营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资市场发展前景大好,但怎样发展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自国务院取消农资专营之后,全国各地个体农资经营遍地开花,农资经营竞争增强,一些没有竞争力的农资公司都被淘汰出局。现存的大小农资经营商在经营过程中大多采取送货、赊欠、返利等一些服务来赢得客户,但是这样的经营模式发展下去只能导致大家都赚不了钱。为了未来农资市场的健康发展,农资经营模式需要一些改变。  相似文献   

11.
《北京农业》2008,(3):14-16
<正>美国著名的吉尼斯销售金牌保持者乔吉·拉德曾说过一句营销经典名言:"成功一定有方法"。中国的老祖宗也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说。道在哪里?成功又有何方法?笔者以《农资经营商的十大"命穴"》为题,以农资经营"欲练神功,挥刀自宫"为农资经营商"把诊号脉"。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业科学》2004,(6):46-47
中国广大农村将成为未来的消费重点。我国农资消费每年已超过1000亿元,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全国农村种子市场容量将达到800亿元,加上其它农资产品的需求,预计我国每年农资市场的需求总量在1500亿元左右。那么,在切分农资市场“蛋糕”过程中,新型农资经营模式与变革中的供销社,究竟谁能成为流通领域的领先者?  相似文献   

13.
<正> 1998年底,国务院对化肥流通体制进行了改革,由实行国家计划的统购统销,改变为以市场配置资源,此前,农药、农膜的经营也已放开,从而农资流通全面进入了市场竞争。这对保证市场供应、满足农民需求、服务农业生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纵观近几年的农资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发展,也暴露  相似文献   

14.
2001年,在原固安绿园农资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廊坊绿园农资有限公司在河北省固安县正式成立。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绿园农资开始了开拓农资市场的大战略:走"经营品牌、构建渠道"的规范化经营之路。经过十余年的坚守,绿园农资已经成为可以影响一方市场的农资企业,用该公司董事长杨春华的话说:"绿园农资是廊坊农资圈里的隐形冠军!"  相似文献   

15.
<正>王廷全经营农资已经整整30年了,是农资圈里的老前辈。30年的从业经历培养了他辨识化肥好坏的直觉,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当下农资产品品牌众多,如何挑选好产品是让经销商头疼的事。但对于王廷全来说,这很简单,只要遵循一个法则即可:就是经营大品牌,不坑农、不害农。在这个法则下,他选择了经营天脊化肥。经营好产品才能上量如今在农资圈里,"上量"已经成为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因为只有量的提升,经营化肥才能获得足够的利润。王廷全深知,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农资MBA举行第十期,授课期间专门召开了针对农资经营问题的专题会。专题会上,代理商浙江金华金土地农资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建设提出了高级庄稼医院是未来农资经营模式的发展方向;中国农资传媒记者王旭波站在行业媒体的角度,提出了"渠道品牌价值大于产品品牌价值"的观点,建议代理  相似文献   

17.
<正>在战场上,谁占领了有利地形,谁抢占了制高点,谁就取得了战争胜利的主动权。正如古人所说:"天时不如地利"。当前农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商场如战场,农资经销商在传统的产品营销和推广方法上或多或少已不适应当前市场的变化,必须积极面对,大胆创新,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努力抢占农资经营的制高点,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那么,什么是农资经营的制高点,怎样去抢占这个制高点,  相似文献   

18.
<正>有句话叫"性格决定命运",我认为用在山东省莘县朝城镇孟庆文经理农资品牌代理操作上非常贴切。孟庆文天性虽说不上嫉恶如仇,但绝对善恶分明,农资经营活动坚持"不以恶小而为之"。回顾他经营农资的成长历程,"四心一意"是最好的概括。用"专心"经营品牌产品当前市场环境下,一个好品牌就意味着一个好效益。自2009年初,孟庆文有幸加入了鲁西化工农资连锁公司,取得"中盛"品牌的代理权后,孟庆文就舍弃了一些鸡肋品牌,确定了以"中盛"为核心品牌,充分利于地缘优势、区位优势,并依托鲁西集团的产品、经营管理、科技服务等方面优势,全力以赴地做好中盛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一步一个脚印地稳  相似文献   

19.
<正>"新网工程中国农资服务网络体系",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为服务新农村建设实施的四大"新网工程"之一。四大网络工程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其中,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是为三农服务最重要的平台之一,主要由中国农资集团负责承建,简称"新网工程中国农资服务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的改革和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作为农业产业发展投入必需品的农资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从甘肃省农资企业的化肥、种子、农药、农机具等产品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针对甘肃省农资企业存在经营规模小、结构模式单一、品牌宣传推广度低、融资困难、农资市场监管不严等问题,提出细化市场的"差异化战略"、提升用户体验的"蓝海战略"、加快转型升级的"互联网+云平台"战略、提升农资企业品牌的"品牌战略"、农资流通市场的"制度创新"战略,为甘肃省农资企业摆脱经营发展困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