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该文介绍了赤松毛虫的综合防治方法:用围挂塑料环的方法,先将赤松毛虫拦截在适宜喷药作业的高度(4m)之内,然后进行化学药剂防治,减少环境污染程度,提高除虫效果。  相似文献   

2.
赤松毛虫是松树叶部的主要害虫,近几年来在辽宁省北宁市大面积发生,平均每年发生面积3666.7hm^2,平均虫口密度为每株35.5头,危害相当严重,直接影响北宁市林业建设,但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赤松毛虫产生的高毒污染,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为有效防治赤松毛虫,开展了无公害绿色新型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碧绿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1000倍液进行人工喷雾防治,效果可达93.4%以上。  相似文献   

3.
松毛虫是彰武县松林的主要害虫,严重威胁松树的正常生长发育。彰武县通过毒绳、化学喷雾、仿生药剂防治等10个方法对松毛虫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相似地区开展松毛虫防治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用马尾松毛虫复制日本赤松毛虫CPV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我国引进日本赤松毛虫 CPV 毒株,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应用研究。本文是利用马尾松毛虫复制日本赤松毛虫 CPV 的研究总结,探讨各种复制方法的效果,并进行接种的浓度、虫体重量、收获病毒的时间与病毒产量的关系的试验,为利用日本赤松毛虫 CPV 防治马尾松毛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伏虫隆(Nomolt)属于昆虫生长调节剂,是当前协调综合治理较为理想的药剂。为了验证其对害虫的控制作用,于1987年,分别对美国白蛾和赤松毛虫进行了室内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对美国白蛾1~2龄幼虫,室内试验有100%的杀灭效果;对赤松毛虫的林间防治效果达84%。本文仅就赤松毛虫的防治试验总结如下。1 试验地点于1987年7~10月,在铁岭县李千户林场的11年生人工赤松林内选设试验地。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的防治松毛虫,我们于一九七八年五月份到山东省学习了利用病毒防治赤松毛虫的经验。并在我县用此种病毒(从山东带回的赤松毛虫病毒)作了防治落叶松毛虫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赤松毛虫病毒对落叶松毛虫亦能侵染,而且有明显效果,现将实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赤松毛虫是松林的一大害虫,在我市分布广泛,为害严重。目前,某些生物防治成本较高,速度较慢,不易被群众掌握。特别是我市许多松树林相残破,林分郁闭度小,不利于天敌繁衍、生存。因此,化学药剂喷雾仍被广泛采用。为了筛选高效率、成本低的化学药剂,我们于1985年春季、秋季,在青龙县王子店将溴氰菊酯、速灭杀丁、除虫菊酯、杀灭菊酯、佐罗钠、久效磷六种药剂进行了林间喷雾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鹤岗市红旗林场设点布灯诱杀落叶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双灯诱杀效果好于单灯,晴天、无风天诱杀效果好。最佳开灯时间为20:00至4:00;采用杀虫灯诱杀落叶松毛虫防治成本为60元.hm2,比化学药剂防治成本低50%。  相似文献   

9.
化学药剂防治松毛虫有一定的弊端,人们不断探索生物防治方法,利用1%苦参碱进行防治松毛虫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拓宽了生物防治渠道,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封山育林、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变郁闭度及化学药剂防治等对油松毛虫的发生、危害进行了研究,探讨赤峰地区油松毛虫综合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采用5%溴氰菊酯乳油、苏云金杆菌生物杀虫粉、白僵菌粉剂等几种药剂开展了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防治试验,比较了各药剂的防治效果、林间其他生物的安全性及防控效果的持续性等,结果表明:5%溴氰菊酯乳油可以快速发挥出灭杀松毛虫的效果,而苏云金杆菌生物杀虫粉、白僵菌粉剂2种生物药剂的防治效果具有一定的迟效性,施药后24 h防控效果不明显,3周后生物药剂杀灭松毛虫的效果高于化学药剂;生物药剂防治处理的林间生物没有大量死亡现象,而化学药剂处理林间大量昆虫死亡;生物药剂防控的持续性明显,施药后若干年还可发挥较好的防控效果,有利于形成有虫不成灾的良性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以赤松毛虫小班虫情为基础,以赤松毛虫的关键虫期为核心,利用汉字DBASEⅢ和BASIC语言开发出赤松毛虫预测预报系统,用于赤松毛虫的发生期、发生量、发生地点预报,并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县近年来松林遭到赤松毛虫的危害较重。为了有效的防治,近两年来利用春蚕繁育赤眼蜂防治亦松毛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春蚕和赤松毛虫生活史差异与分析据观察,春蚕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作茧化蛹,7月上旬出现成虫,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赤松毛虫于7月上旬开始作茧化蛹,7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烟台市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 Butler的发生历史概况,并在分析赤松毛虫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赤松毛虫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 在北京地区,大面积防治油松毛虫往往在秋季,防治效果并不理想。除漏喷等原因外,根据我们对秋季油松毛虫的生长发育及其对药剂的敏感性试验观察,发现油松毛虫3—4龄幼虫在下树前就已进入滞育状态,处于滞育状态的油松毛虫对化学杀虫剂的敏感显著降低,这也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文试图从油松毛虫滞育这一生物学特性出发,探讨油松毛虫种群数量变动与滞育的关系和防治油松毛虫的适宜时间及剂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赤松毛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程度,作者采用微量点滴法,选择溴氰菊酯药剂,对赤松毛虫进行了初步测定。测定结果表明,LD_(50=0.1134±0.00031;毒力基线关系式为y=3.5+0.73x(S_误=0.3126)。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烟台市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Butler的发生历史概况,并在分析赤松毛虫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赤松毛虫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 赤松毛虫、油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在我省均有发生,以赤松毛虫为甚。每年成灾面积50余万亩,防治费用达百万余元,并影响木材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30多年来,松毛虫均为我省森林害虫防治重点,至今未能控制其成灾,其因何在?笔者认为,过去对待松毛虫,着眼于害,着手于杀,没有把它与种群、生物群落以及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又因防治对策不良,方法不当,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失去自控能力,反而使虫灾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19.
根据目前松毛虫发生和防治状况,对燕山东部浅山区中常灾化学农药喷雾防治区,常灾毒环防治区和偶灾区内的赤松毛虫种群世代间数量动态规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分别建立了人为干预情况下赤松毛虫种群世代间数量动态模型。对于进行赤松毛虫种群世代间数量动态预测和分析人为干预效果(防治效果)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灭幼脲Ⅰ号及其混剂防治赤松毛虫对比试验赤松毛虫是山东省沂水县山地赤松、黑松的主要害虫。生产防治中灭幼脲常常与其它化学农药混合使用,目的是提高灭幼脲的防治效果。我们在大面积防治松毛虫的同时,进行了药效对比试验,防治对象为越冬后5—6龄赤松毛虫。防治前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