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羊的软肾病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患该病的羊死亡之后,解剖肾脏其病理变化为肾脏如泥一样软,软肾病即由此而得名。据分析,其致使羊患软肾病的病源是D型产气荚膜梭菌,该病源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且该病源菌是健康羊肠道中的一种常在菌。在正常情况下,D型产气荚膜梭菌在健康羊的肠道中均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导致羊群发病,而当饲喂羊群的饲草突然发生改变,尤其是在牧草生长旺盛季节,养羊场户一次性给羊群饲喂大量的幼嫩  相似文献   

2.
《农家顾问》2013,(11):44-45
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D型魏氏梭菌)引起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于D型产气荚膜梭菌在羊的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故称羊肠毒血症:患羊死后肾组织易于软化.故又称之为羊软肾病:而在临床上其症状与羊快疫的症状极其相似.故也称之为类快疫。  相似文献   

3.
<正>羊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是羊的一种经常发生的急性传染病,绵羊多发。本病的发生是由于产气荚膜杆菌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所引起的,因此叫肠毒血症,本病的病原是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本菌可产生多种毒素,以毒素特性可将魏氏梭菌分为A、B、C、D、E 5个毒素型,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临床健康肉羊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概况,于2018年4-6月选择江苏地区肉羊养殖场30个,采集3~5月龄肉羊肛拭子样品892份.所有样品接种至梭菌增菌液,于厌氧条件下增菌培养后,以PCR进行产气荚膜梭菌的检测,并对部分检测为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的样品进行细菌分离.结果表明:175份(19.62%)肛拭子样品为产气荚膜梭菌阳性,提示临床健康肉羊的消化道可携带产气荚膜梭菌.数据分析表明,3、4、5月龄羊差异不显著,免疫羊与未免疫羊差异不显著.通过对分离的68株产气荚膜梭菌进行α、β、ε和ι毒素基因检测,确定了其中43株(63.24%)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25株(36.76%)为D型产气荚膜梭菌,提示A、D型是江苏地区肉羊感染的主要产气荚膜梭菌类型.  相似文献   

5.
正羊肠毒血症是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传染病,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即魏氏梭菌造成的。病原菌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羊肠道坏死,因此称为肠毒血症。病死羊肾组织多半软化,史称"软肾病"。本病在临床症状上与羊快疫相似,有些地区也称之为"类快疫"。羊肠毒血症最早出现在我国内蒙古地区,后来随着羊群不断引种和羊肉制品的流通,东北、西北和华北等相继出现病例,  相似文献   

6.
羊肠毒血症俗称血肠子病,又叫软肾病、过食病、类快疫等,是由D型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流行特性本病多发生于3周至6岁以下的肥状羊,其他反刍兽亦可发生,多为散发。流行地区,D型产气荚膜杆菌的芽胞广泛散布在土壤中,随饲料和饮水被健羊食入,成为胃肠道的常在菌,通  相似文献   

7.
“羊肠毒血症”是绵羊及山羊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死后肾脏软如泥状,又“称软肾病”。病原为D型产气荚膜梭菌。本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健康羊肠道中往往也有之。当饲料突然改变,特别是吃了大量青嫩多汁或蛋白质丰富的饲料之后,胃肠机能活动减低,该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  相似文献   

8.
羊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或类快疫,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本病以急性死亡、死后肾组织易于软化为特征。1病原魏氏梭菌又称D型产气荚膜杆菌,  相似文献   

9.
羊肠毒血症也被称为软肾病或血肠子病,是因D型产气荚膜梭菌也可称之为"魏氏梭菌"而引起的一种急性非接触性传染病,病菌通常在健康羊的肠道中与病羊的粪便和肠道及其土壤里存在,入侵机体后可快速形成毒素,进而使羊发生中毒甚至死亡。羊的每个年龄段均可感染,尤其青壮年的羊极易发病,因发病较急和潜伏期较短的特性,该病会给养羊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对经济效益损害较大。该文针对羊肠毒血症的防治方法加以总结,希望能给养殖人员提供此病的防治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羊肠毒血症又叫软肾病,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在羊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强烈外毒素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尤其是在春秋两季冷热交替、天气突变或长途运输环境转变等不良条件下,因饲料突然改变使羊体抵抗力下降,可引起梭菌在羊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大量毒素而发病。  相似文献   

11.
羊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或"类快疫",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主要发生于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本病以急性死亡、死后肾组织易于软化为特征。1病原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分类上属于梭菌属。  相似文献   

12.
李刚 《北京农业》2012,(19):33-34
正魏氏梭菌病又叫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病、肠毒血症、肠出血症、猝死症、软肾病等,对畜牧业造成很大损失。魏氏梭菌又名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G+厌氧,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主要感染猪、羊、马、牛、鸡和兔等畜禽,患病动物以出现  相似文献   

13.
羊肠毒血症又名为软肾病,患有此病的羊肠道中存在大量D型产气荚膜梭菌,这类病菌大量繁殖,产生了强毒性的外毒素,使病羊出现抽搐症状或在昏迷中死亡。此病对养羊业危害较大,若不及时治疗将会给养殖者经济利益带来严重损害。本文阐述羊肠毒血症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奶牛梭菌病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属的D型产气荚膜梭菌、腐败梭菌、C型产气荚膜梭菌、B型产气荚膜梭菌协同感染所导致的一类以肠炎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肠道传染病。因其病菌复杂,感染菌属种类较多,所以,其临床症状也呈现一定的多样性。1发病原因当奶牛从环境中食入大量梭菌时可导致本病发生。夏季泥泞、积水的圈舍环境有利于梭菌大量繁殖,这就是此  相似文献   

15.
羊肠毒血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肠毒血症是通过消化道感染的,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内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后,改变肠道的通透性,使毒素大量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毒血症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因病死后的羊肾组织易于软化,故又称“软肾病”。羊只采食被病原菌芽孢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后发生内源性感染。多呈散发性流行,一岁以下的膘情较好的幼龄羊最易发病,春末夏初、秋末冬初比较多见,山羊比绵羊较少感染。  相似文献   

16.
羊肠毒血症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属于魏氏梭菌(产气荚膜梭菌D型)在羊肠道内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所引起的绵羊急性传染病。该病以发病急,死亡快,死后肾脏多见软化为特征。又称软肾病、类快疫。本文重点对羊肠毒血症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合实践,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一种快速、准确检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型的方法,以便有效预防控制该病的流行和发生,利用SDS-PAGE方法,对通过ELISA鉴定的20株(A型16株、C型3株和D型1株)德国牛舍环境气源性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以及通过Multiplex-PCR鉴定的57株山东省疫区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外毒素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测定,以确定毒素的种类,进而确定菌株的毒素型。结果表明,产气荚膜梭菌标准株、德国牛舍环境气源性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山东省疫区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粗提外毒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261,2.238~3.333,1.451~3.109mg/mL,精提外毒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803,0.521~0.999,0.530~0.812 mg/mL。SDS-PAGE法检测的20株德国牛舍环境气源性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中A型17株、C型2株、D型1株,与ELIS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5.0%;SDS-PAGE检测的57株山东省疫区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全部是A型,与Multiplex-PCR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说明应用SDS-PAGE方法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检测结果与ELISA方法的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性,与Multi-plex-PCR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从陕北某绵羊养殖场猝死绵羊的肝脏和脾脏中分离得到1株细菌,通过细菌培养特性、菌体形态、菌落特征、染色特性、生化试验、外毒素测定、毒素类型的PCR检测和药敏试验等鉴定,结果表明,该分离菌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生长特性和生化试验结果符合产气荚膜梭菌的所有特点;该菌可产生致小白鼠死亡的外毒素,PCR检测结果证实外毒素为α毒素和β毒素;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不敏感。表明该菌为引起绵羊猝狙的C型产气荚膜梭菌,用羊梭菌疫苗紧急免疫羊群并配合应用抗生素治疗能有效控制该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流行病学、临床和病理变化以及病原学鉴定,确定1986年秋在云南路南发生的莎能奶山羊急性腹泻的病原为D型产气荚膜杆菌。临床上,除可见到最急性型和急性型的病羊外,还从药物防治和免疫接种过的成年羊中发现慢性型病例,这与国外的记载相一致。经气相色谱技术对6株产气荚膜杆菌进行的鉴定,其色谱可显出该菌特征性“指纹”峰,并能清晰地分辨出本菌与羊的其他3种主要梭菌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裂解酶重组表达乳酸菌Lactococcus lactis,并检测重组菌及其表达产物的抗菌效果。【方法】全基因合成噬菌体裂解酶Cp51基因,构建PNZ8148-Cp51原核表达重组载体,电转化至乳酸菌NZ9000,经乳链菌肽诱导表达可溶性Cp51蛋白;用比浊法检测表达蛋白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抗菌活性;利用细菌液混合培养检测重组菌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噬菌体裂解酶Cp51在乳酸菌中成功表达,为1 268 bp;质量浓度1μg·mL-1以上的重组蛋白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具有高效抗菌活性;重组乳酸菌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增殖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混合培养后使产气荚膜梭菌活菌数从9×10~9 CFU·mL~(-1)下降到约9×10~8 CFU·mL~(-1)。【结论】A型产气荚膜梭菌噬菌体裂解酶重组乳酸菌构建成功,为后续优化表达和临床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