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是一个靠土地为生的农民,更是一位村党支部书记。如果我只围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打转刨食,只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农民,却与村党支部书记的身份不符。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我必须做农民坚实的‘靠山’,必须想办法带领村民共同走上致富的小康之路,这就是我当初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根本原因。"李树合如是说。  相似文献   

2.
胡道林 《当代农机》2009,(11):40-41
他是一位朴实的农民,也是一位荣获多种头衔并当选省人大代表的不平凡的农民,更是一位伴随农机化成长发展起来的新型农民,他就是安徽省肥西县严店乡严店村农机大户严德敏。  相似文献   

3.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对象是农民机手,活动范围是农村的场院田间和乡村道路,因而,要确保农机的安全生产和农民的经济效益,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抓好乡、村两级的农机安全组织,从基础建设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4.
梁锥村     
红墙灰瓦,庄严的宫殿式大门,宽阔的马路,一排排的别墅楼,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这个坐落在鲁北大地上的新农村,就是山东省乐陵市黄夹镇梁锥村.八年前,梁锥村给人的印象是贫穷和落后.在这里,穿着陈旧的农民、柴草、粪堆以及缓缓走过的牛车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为配合我国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又快又好地输送农业相关人才,山西省政府提出了"一村一品一主体"的农业发展模式,该模式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使一或多个村拥有区域特色明显的主导产业。显然"一村一品一主体"模式对农民的农技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迫切要求农民尽快提升知识和技能水平。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逐步推进的情况下,"一村一品一主体"模式无疑为培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契机,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也为破解传统"一村一品一主体"模式下人才困境提供新思路。本文通过对"一村一品一主体"模式下影响农民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意愿和行为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将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转化成行为的调节因素,了解农民在参与培训时的顾虑及期望,并从行为影响因素、意愿影响因素及调节因素3个方面给出建议,有助于提高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  相似文献   

6.
《湖南农机》2008,(2):20-21
红墙灰瓦,庄严的宫殿式大门,宽阔的马路,一排排的别墅楼,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这个坐落在鲁北大地上的新农村,就是山东省乐陵市黄夹镇梁锥村。八年前,梁锥村给人的印象是贫穷和落后。在这里,穿着陈旧的农民、柴草、粪堆以及缓缓走过的牛车随处可见。2001年,梁锥村以改变村容村貌为突破口,投巨资建设新农村:采用农企互动的方式,把产业开发与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相结合,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位于粤中山区的新兴县,活跃着一位对农机化事业的不懈追求者,他就是新兴县太平镇榻村的农机服务大户李启旺。他时年46岁,体魄强健,精力充沛,对农业机械化事业执着追求,表现出新一代农民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8.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对象是农民机手,活动范围是农村的场院田间和乡村道路,因而,要确保农机的安全生产和农民的经济效益,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抓好乡、村两级的农机安全组织,从基础建设上做文章。 山西省忻州市高城乡位于忻州市、原平市、定襄县3个县、市的交界处。地理位  相似文献   

9.
在海拔 10 70米的屏南县岭下乡有一位 39岁的党员 ,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树起新时期党员的光辉形象 ,为山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的脱贫致富引入一条金光大道。他就是岭下村文书、党支部支委、耕作机手陆功锦。屏南山区农业增产不增收现象普遍存在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势在必行 ,岭下农民经过摸索 ,认准种植高山反季节蔬菜这条路子。可岭下农民耕种方式落后 ,还是沿用“人拉犁、人锄地”的耕种方式 ,生产效率极为低下 ,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陆功锦作为村文书、支委 ,把这一切看在眼里 ,急在心上 ,于是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10.
当你一走进湖南省祁阳县八宝镇农机站时,人们就会夸奖站长王远军是农民致富的“智多星”。进人而立之年的王远军,中等身材,两眼炯炯有神,显得精明能干。他就是去年才由县安排到八宝镇农机站当站长的。他认为,农机站的宗旨,就是服务农村、服务农业、致富农民,农民的困难就是农机站的困难。为此,他把满腔的爱心撒给乡村农民机手,尽心尽力为农民致富着想。该镇的双合村是一个边远山村,仅有稻田900多亩,因为穷,劳力都外出打工度日,既缺耕牛,又缺劳力资金,这个村的事被王站长知道后,他眉毛一皱计上心来说:“要用群众的合力来帮…  相似文献   

11.
当亿万农民在向往未来、憧憬幸福之时,不经意间,一座座中国名村展现眼前,绚丽的画卷争奇斗艳,令农民兄弟喜不自禁,更叫城里人惊羡不已。如今,中国名村喜讯不断,佳  相似文献   

12.
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耕作效率,实现以机代牛是多年来广大农民的呼唤与追求。“十一五”期间,新洲区农机主管部门急广大农民之所急.全面启动“无牛耕”村建设工作,区委、区政府也非常重视此项工作,从2009年开始,每年安排20个村作为“无牛耕”村试点村.纳入政府1号文件工作目标,有效促进了全区“无牛耕”村的健康建设、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3.
2003年江西省吉安市农机安全监理部门从既方便农民又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出发,围绕创建“农机安全村”活动,进一步强化为“三农”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难、助民增收、保民平安的“五民”观念,深入乡村,积极推行农机安全管理“八到村”措施。即农机年检年审到村,上牌发证到村,技术培训到村,农机维修服务到村,安全教育宣传到村,组织农机作业到村,事故处理到村,解决机手困难到村。通过“八到村”服务,使全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重心下沉,农机手的安全观念增强,杜绝了农机事故的发生,受到广大农民兄弟的普遍欢迎。(刘开顺)农机…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八年冬才用上电的江西省万载县赤兴乡岩前村,次年开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三个男性农民在各自家中触电身亡。九零年春天,这个村又有一男一女(孕妇)在各自家中触电身亡。于是,全村人心惶惶,胆战心惊,农民不敢用电,甚至自己拆掉电线和电灯。 九四年正月初一晚十一时二十分,与赤兴乡毗邻的仙源乡山枣村、上亭村三个男性农民同时在各自的家中触电死亡。  相似文献   

15.
一盼用上“合理电”.目前,有许多农民认为电价过高,每千瓦·时0.80元~1.00元尚能承受,每户月用电7~10千瓦·时,10元左右电费还负担得起.而有些村的电价高达 1.50元,甚至2.00元,农民感到用电照明不合算,干脆重点油灯.二盼用上“明白电”.许多群众反映,他们村电价没有一定标准,一个月一个价,村与村不一个样;有的村不按电能表走数收费,而只按灯泡数收钱.希望村电工将电价、电量、电费以及线损公开上墙.三盼消除“光棍电”.农民反映,村中有本事的人用电不拿钱,电费全摊到其他用户头上.盼望让电管  相似文献   

16.
有谁能相信?一年前寸草不生的荒山,如今已变成了层层梯田,长出了绿油油的庄稼。 店门村属沂源县特困村,人均只有200m~2地,对于土地就是生命的农民来说,店门村的村民连生存的基本条件也不具备。就是这仅有的土地,也大都挂在半山腰,十年九歉,人均收入只有400元左右。 肩负县委、县政府的重托,去年春节刚过,县农机局领导班子就进驻该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干,打响了向荒山要粮、要地,脱贫致富的第一炮。  相似文献   

17.
上冈农民好眼光 驾起“铁牛”奔小康“村看村,户看户,购买农机快致富。”9月20日上午,江苏省建湖县上冈镇坍圩村八组农民程忠良花费近5万元购买回来一台大型收割机,至此,这个镇已有大型农机具十多台。仅今年秋收以来,就有五户农民自费购买了大型收割机。建湖县...  相似文献   

18.
在宁化翠华山下的东溪河畔,有一个远近闻名的高堑村,这是一个以农业机械为“龙头”,带动全村提前三年跨入小康行列的明星村。高堑村是一个只有347户人家,2226亩耕地,规模不大的村,可就是这个小村却以惊人的速反和实力创造了一个从人均收入不到百元,村财政收入只有千余元的小村一跃成为年总产值1230万元,村财政收人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82元的宁化首富村,是边远山区的一颗灿烂明珠.提起这一可喜的变化,村民都说是村领导认准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一真理,带领全村群众已着“铁牛”奔小康,谱写了一曲以机兴农,以…  相似文献   

19.
在机耕面积不断减少,农户使用拖拉机的积极性主要放在跑运输图赚钱的时候,机耕有没有出路?搞机耕合算吗?这是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80年代后,集体的农机具分到户,有的被损坏,有的被闲置,集体的耕作机械基本上瓦解了。南丰县太和镇丹阳村青年农民方建生,就是坚持以农为主,采取机械作业,跳出传统种田方式的新式农民。 太和镇丹阳村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村前一马平川,机耕条件十分优越,当地又有机耕的习惯。随着农村联产承包到户后,生产规模和经营体制改变了,集体的耕作机械经受分、卖、老化(陈旧)以后,基本上瓦解了。根据现在农村经济条件,不可能每家每户都购买拖拉机来耕地,因此,一遇灾年或农忙,有机  相似文献   

20.
江苏阜宁县吴滩镇粮储村党支部、村委会,重视关心农机、电械从事粮食、饲料加工人员“农民肺”防治,自1998年3月以来,加强对他们劳动保护措施,受到了机电人员的欢迎。1.利用村有线广播,普及“农民肺”预防知识村医务人员在镇卫生防疫站支持下,1998年3月以来,该村2名医务人员,利用村有线广播、卫生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农民肺防治宣传。使机电工和农民们懂得农民肺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秸草中极易寄生小多芽孢霉菌、高温放线菌或其它霉菌子孢子,其微小直径只有一微米,能直接吸入肺组织,引起肺组织过敏反应。造成从事秸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