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阆中市玉米常年种植面积28万亩,主要种植方式是麦/玉/薯、麦/玉/豆,玉米收获后至小春播种前尚有90天左右的空闲时间。为充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阆中市农技站从2011年起在南充农科院大豆研究所的指导下,在彭城镇、二龙镇大力实施麦/玉/豆/豆旱地新四熟模式:即在小麦收后种夏大豆,玉米收后种秋大豆。2012  相似文献   

2.
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阆中市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属川北低山区向川中丘陵区过渡地带。玉米常年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单产350kg,总产7万t左右。2010年,在农业部、四川省农业厅安排的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中,以地膜覆盖栽培为核心,集成配套多项技术,单产水平取得了显著提高。2010年7月28日,南充市农业局组织专家组,对阆中市彭城镇圆觉寺村300亩玉米高产核心示范片进行了田间现场测产,  相似文献   

3.
2011年阆中市承担了农业部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在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示范应用玉米集雨节水膜侧栽培,做到了科学规划田块,专人负责技术指导,抓关键增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最近两年来,四川省阆中市家庭农场建设有序推进,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起,成为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为了使家庭农场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既有稳定的粮食产量,又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阆中市结合当地浅丘地貌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实际,充分挖掘品种、季节的增产潜力,探索总结出莴笋—莴笋—玉米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与过去的小麦—玉米—大豆、小麦—玉米—甘薯模式相比,不仅亩收入超万元,并且使粮食亩产量稳定在500 kg以上,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正> 玉米是四川丘陵旱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使其单产波动很大。阆中市从1987年开始,借鉴高寒山区玉米地膜栽培的经验,试验、示范超强微膜覆盖保墒抗旱增产技术并获得成功。1995年覆膜栽培25080亩,平均产量为358.2公斤/亩,比露地玉米每亩增加118.6公斤,增产49.5%;1996年全市覆膜栽培14.6万亩.平均产量为286.4公斤/亩,比露地玉米增产55.2  相似文献   

6.
为了迅速推动产业强县建设,阆中市在有效利用耕地资源的情况下,以挖掘高标准农田生产潜力、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调结构、调品种、调品质为主攻方向,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粮经作物协调发展为主线,确保粮食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将阆中市近几年探索旱地粮经复合高产高效规范化种植模式,实现亩产"千斤粮万元钱"、"吨粮五千元"的主要模式做一简要介绍,供各地参考。一、川明参/小麦/玉米/短季蔬菜粮药套作一年四熟模式1.茬口衔接"双六尺"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常发现一些农民在玉米生育后期,将上部嫩绿的茎秆割去用来喂牲畜,以为这样做既可以减少玉米的养分消耗,使养分集中供给玉米果穗,促进玉米早熟丰产,又可以解决牲畜的饲料问题。其实并非如此,这样做非但不能促进玉米早熟丰产,反而会降低玉米的品质,加重玉米的空秕程度,降低玉米的产量。其原因有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阳东区草地贪夜蛾危害玉米的发生情况,分析了其嗜好玉米嫩绿部位的叶片、世代重叠可能性明显、周年繁殖发生和防治难度较大等发生特点,提出了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防治等防控对策建议,为阳东区今后草地贪夜蛾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阆中市农牧业局围绕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大力推进旱地"千斤粮万元钱"等粮经复合型种植模式,并有多项粮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得到示范推广,其中辣椒/玉米/豇豆/花菜间作模式周年栽培土地利用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现介绍如下。一、模式特点及效益该模式既能保证粮食产量又可提  相似文献   

10.
选取阆中市近10a(2009-2018)气象统计数据,运用温湿指数(THI)、风寒指数(WCI)、着衣指数(CLI)和气候舒适度综合评价指数(CCI)等方法对阆中市生态旅游气候舒适度和适游期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阆中市生态旅游气候月舒适度综合评价指数(CCI)较高,气候舒适度类型主要分为春秋季舒适型、冬季较舒适型和夏季(7-8月)较不舒适型3种类型;阆中市生态旅游气候适游期主要分为春秋季适游期、冬季较适游期和夏季较不适游期3个期段,最佳适游月份为4月和10月;阆中市生态旅游适游时间较长,全年适游期为10个月,占全年月份的83.33%。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阆中市农技站在现代粮经复合产业基地建设上,技术人员大胆创新,积极示范探索旱地"千斤粮万元钱"种植模式,示范成功"粮菜套作、一年三熟、亩产值上万"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现简要总结如下,供各地参考。一、种植模式作物搭配典型作物搭配为:莴笋//莴笋+玉米。二、茬口衔接莴笋//莴笋+玉米种植模式为一年三熟,即两季莴笋一季玉米,为粮菜套作种植模式。第一茬莴笋于8月底9月初育苗,10月上旬移栽,12月中旬收  相似文献   

12.
二点叶蝉是玉米鼠耳病的一种重要介体昆虫,以禾本科作物及杂草为食.研究表明该种群具有一定的趋光性和趋嫩绿性等特点,若虫共5龄.二点叶蝉对玉米的选择性最强,画眉草的选择性最弱.四川北部地区该虫1 a发生3代,以越冬代和第1代危害严重.室内饲养二点叶蝉种群时,以5~7叶龄的玉米最佳.  相似文献   

13.
二点叶蝉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饲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二点叶蝉是玉米鼠耳病的一种重要介体昆虫,以禾本科作物及杂草为食。研究表明该种群具有一定的趋光性和趋嫩绿性等特点,若虫共5龄。二点叶蝉对玉米的选择性最强,画眉草的选择性最弱。四川北部地区该虫la发生3代,以越冬代和第l代危害严重。室内饲养二点叶蝉种群时,以5~7叶龄的玉米最佳。  相似文献   

14.
致歉     
阆中是中药材沙参道地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2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常年沙参下茬种植玉米,一年两熟。这种栽培模式比大面积麦——玉——苕三熟亩产值增加1500元左右。为近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药农综合经济效益,阆中市农业科技人员在实践中探索出了沙参与西瓜轮作、西瓜与菜椒间种的高效栽培新模式。该模式自2003年在阆中西山乡试验成功之后,面积逐年扩大,到2006年,在阆中市种植面积已突破3000亩,并迅速向周边县市辐射。  相似文献   

15.
一、二化螟生活习性 二化螟除了为害水稻外,还为害玉米、谷子等.也寄生在禾本科杂草上,以老熟幼虫在稻茬、稻草和其他寄主植物的根茬、茎秆中越冬.成虫白天潜伏在植株下部,晚上出来活动,有趋光性和喜在嫩绿植株上产卵的习性.  相似文献   

16.
阆中是中药材沙参道地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2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常年沙参下茬种植玉米,一年两熟。这种栽培模式比大面积麦———玉———苕三熟亩产值增加1500元左右。为近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药农综合经济效益,阆中市农业科技人员在实践中探索出了沙参与西瓜轮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阆中市位于嘉陵江中游,有农业人口60万(占70%),耕地60万亩,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阆中市建立了以市为中心、乡镇为纽  相似文献   

18.
<正>小麦全蚀病因危害严重,已被我国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列为补充检疫对象。该病除危害小麦外,还危害大麦、黑麦、燕麦、玉米、谷子等作物和鹅观草、毒麦等禾本科杂草。小麦全蚀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1852年南澳大利亚农民首次发现,1870年被命名为小麦全蚀病。我国主要发生在黄河以北地区,近年来正向长江流域麦区蔓延。2014年4月,在四川省阆中市思依镇小垭子社  相似文献   

19.
粮药间套,是近年来阆中市旱地高效种植模式的一大成功特色,从“麦//玉//苕”,发展成为“麦//玉//豆”,再发展成为“川明参//小麦//玉米//大豆”,其特点是,在确保粮食生产的情况下,增加了经济作物的种植,从而提高了旱地单位面积产值,使全年亩产量过吨、亩产值上万元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阆中市城市化建设呈现出:城市化水平稳步提升,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周边地区进展不协调,区域差异明显;小城镇发展滞后,无明显竞争优势三大特征。人口基数庞大、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交通不便是其基本制约因素。所以,实现产业结构变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策略可有效提高阆中市城市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