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甘草悬浮培养细胞与甘草草药、植株中甘草酸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的萃取剂从甘草的根、茎、叶、草药和甘草悬浮培养细胞中萃取甘草酸.结果表明,选择含氨0.5%、浓度为10%的乙醇溶液作为萃取剂,萃取得到的甘草酸粗品含量均高于50%乙醇萃取的萃取含量,检测出在优选甘草悬浮培养细胞中所含的甘草酸铵的含量高于其他材料,其中通过细胞悬浮培养,获得的甘草酸铵含量最高可达160.81 mg/g.  相似文献   

2.
建立甘草的离体根尖培养体系有助于研究甘草的根系营养、形态建成以及某些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代谢等。为建立乌拉尔甘草的离体根尖培养体系,对影响乌拉尔甘草离体根尖生长的培养基、激素以及维生素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中的药用有效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附加0.10mg/L的IBA,可诱导乌拉尔甘草离体根尖伸长并产生较多的侧根;B,大量元素+B5微量元素和1/3MS大量元素+1/3MS微量元素适宜乌拉尔甘草离体根系的生长。表现为主根和侧根发达而均匀,具有较强的生长活力;培养基中附加0.50mg/L的VB1可显著促进乌拉尔甘草离体根系鲜重的增加;液体悬浮培养适于乌拉尔甘草离体根尖的培养。在悬浮培养条件下甘草离体根中甘草总黄酮物质的含量为0.75%,但没有检测到甘草酸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微波辅助萃取甘草酸的技术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取植物有效成分为目的,探讨了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的最佳工艺。以甘草为原料,用乙醇作萃取剂,在微波作用下提取甘草酸,采用正交实验进行优化,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检测甘草酸的含量。由正交实验得出微波提取甘草酸的最佳工艺为:辐照时间120s,微波功率450W,料液比1∶15,甘草酸提取率可达9.03%。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省时、省能源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供锌水平对甘草生长和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找出适合甘草的供锌浓度,用溶液培养的方法以不同供锌水平的营养液培养甘草幼苗,90d后测定其产量、药用成分含量、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POD、SOD活性等指标,同时对甘草产量与各代谢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给0.1 μmoL/L锌甘草产量、甘草酸、蛋白质、淀粉等含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5.
甘草的人工栽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属多年生草本豆科野生药用植物,喜光、耐寒、耐旱,抗盐性强。新疆野生甘草品种多,质量好,甘草酸含量高,是发展甘草人工种植的最佳地区之一。野生甘草是不准随意采挖的国家紧控物资,因此,新疆发展人工种植甘草既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又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甘草的抗氧化性能及其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庆慈 《粮食储藏》1991,20(1):44-52
经筛选试验,发现我国甘草对食用油脂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国内尚未见到这方面的报道.甘草的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效能随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乙醚提取物0.1%、乙醇提取物0.3%时,有优于合成抗氧化剂BHT最大限制用量的作用.甘草的酸性丙酮提取物也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效能,经硅胶薄层分离纯化得到的甘草酸,抗氧化效能不及粗提物.经试验发现甘草酸具有良好的乳化作用,其效能接近大豆磷脂,而在其他一些性能方面则优于大豆磷脂.  相似文献   

7.
旨在探究硫化氢(H2S)对白桦悬浮细胞生长、黄酮和多酚等次生代谢物累积的影响。将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添加到培养8 天的白桦悬浮培养体系中,采用pH计、电导率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分析pH值、电导率、细胞活力、丙二醛、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黄酮和多酚含量。NaHS处理后白桦悬浮细胞培养液的pH值呈降低趋势、电导率呈增加趋势;白桦悬浮细胞中的丙二醛含量、CAT和PAL酶活性、黄酮和多酚含量呈增加趋势,而细胞活力基本呈下降趋势,且NaHS处理对上述白桦悬浮细胞生长、黄酮和多酚含量的影响存在浓度和时间效应。其中,1 mmol/L NaHS处理24 h 时黄酮和多酚含量最高,分别是对照组的128.57%和136.89%。NaHS处理促进了白桦悬浮细胞中黄酮和多酚的累积。  相似文献   

8.
甘肃不同地域甘草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甘草质量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筛选影响其质量的主导因子。HPLC法测定甘肃不同产地甘草6种有效成分的含量,理化分析法进行土壤因子(有机质、pH、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的测定,应用相关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甘草酸与速效磷的相关系数为0.519*;甘草次酸与铵态氮的相关系数为-0.411*。速效钾,铵态氮及PH对甘草黄酮类成分的合成代谢起了关键性作用。无论选择土壤,还是生产中施肥,应重视和合理使用N、K和土壤PH对甘草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对甘草离体培养物中总黄酮提取和测定工艺进行优化,以建立在室内筛选高产细胞系和试管苗株系的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对提取液、浸泡时间、提取温度等进行优化;【结果】将样品以75%甲醇浸泡6h后在32℃下超声提取两次,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加样回收率为95.3%~101.4%,相对标准偏差为1.61%。测得甘草初代愈伤组织中总黄酮含量为0.0012%~0.05%,子叶愈伤组织调控后含量高达0.08%,试管苗中总黄酮含量为1.04%~1.31%,移栽后高达4.5%。【结论】此工艺准确度较高、稳定性好、简便可行,为优良细胞系的筛选和试管苗的早期鉴定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甘草醇提物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草为原料,以乙醇为提取剂,采用回馏法提取制得甘草醇提物。比较甘草醇提物在棕榈油、猪油和菜籽油等不同油脂中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甘草对多种油脂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甘草醇提物0.02%的添加量有优于BHT在最大限制用量时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
匍枝筋骨草悬浮培养生产蜕皮甾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得到生长迅速、生物量大、蜕皮甾酮含量高的匍枝筋骨草(Ajuga lobata D.Don)细胞系,从固体培养基选择、激素种类筛选出筋骨草颗粒状的胚性愈伤组织,再从培养基类型、激素配比和接种量3个方面优化悬浮培养体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4 mg/L 2,4-D的MS固体培养基可以诱导匍枝筋骨草组培苗的根段产生松散的颗粒状胚性愈伤。比较细胞系在WPM、MS、1/2MS 3种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确定MS为最佳的悬浮培养基。2,4-D对细胞生长有显著影响,细胞生物量可达到添加NAA生物量的1.3倍;其与6-BA配比对筋骨草细胞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6-BA的浓度增加,蜕皮甾酮的含量随之增加,其中,添加0.5 mg/L 6-BA的筋骨草细胞中蜕皮甾酮含量与不添加6-BA的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添加1 mg/L 6-BA积累的蜕皮甾酮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0.4 mg/L 2,4-D+0.5 mg/L 6-BA为悬浮培养的最优激素配比,培养7天后细胞生物量净增长生物量可达到(4.3652±1.0739) g,蜕皮甾酮含量可达到(4.5692±0.2044) mg/g,所形成的细胞系更均一且繁殖速率最快。接种量为15%时,细胞长势好,鲜重增殖倍数达3.45,第7天细胞生长速率达1.109 g/d,为最适的接种量。试验建立了生长迅速、悬浮液均一的匍枝筋骨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适于蜕皮甾酮的大量生产。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为了提高白桦愈伤组织中的三萜产量,(方法)本实验以齐墩果酸为标品,以5%香草醛-冰乙酸溶液、高氯酸为显色系统,对白桦愈伤组织中三萜含量的测定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重现性,并且显色液在5~50min内测定吸光值较稳定;对白桦三萜的提取温度和试剂优化发现,白桦愈伤组织样品在20℃,40℃,60℃,80℃等温度下进行超声提取,其三萜含量依次为40℃(1.67mg/g)> 60℃(1.28 mg/g)> 80℃(0.47 mg/g)> 20℃(0.08 mg/g)。在有机溶剂中,其含量依次为:苯(2.58 mg/g)> 乙醚(2.04 mg/g)> 乙醇(1.67 mg/g)> 氯仿(1.21 mg/g)> 甲醇(0.89 mg/g)> 丙酮(0.50 mg/g)。(结论)因此建议,白桦愈伤组织中三萜提取的最佳温度为40℃,提取试剂为95%乙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以紫苏愈伤组织为原材料,对液体悬浮培养生产迷迭香酸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培养时间、初始接种量、激素浓度及苯丙氨酸浓度对迷迭香酸含量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对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紫苏细胞液体悬浮培养生产迷迭香酸的最佳培养条件为:6-BA浓度2.34 mg/L、NAA浓度0.96 mg/L、2,4-D浓度0.60 mg/L、苯丙氨酸浓度0.1 g/L,迷迭香酸含量可达23.61 mg/g。  相似文献   

14.
亚硝酸钠和精氨酸对白桦悬浮细胞中NO和三萜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分析亚硝酸钠和精氨酸处理12h后白桦悬浮细胞中一氧化氮(NO)和三萜含量的变化。在白桦悬浮细胞的生长末期添加硝酸还原酶(NR)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底物亚硝酸钠和精氨酸,采用比色法和荧光显微镜方法分析白桦悬浮体系中三萜含量和NO含量的变化。500μg/L和100μg/L的亚硝酸钠和精氨酸均促进了白桦悬浮细胞中NO和三萜的合成,其中500μg/L的亚硝酸钠和精氨酸促进作用最强。500μg/L亚硝酸钠处理下白桦细胞中的NO荧光强度和三萜含量均高于500μg/L精氨酸处理,其中三萜含量增加了1.5倍。将NR和NOS的抑制剂NaN3和L-NAME分别添加到亚硝酸钠和精氨酸处理的白桦悬浮体系中,发现亚硝酸钠和精氨酸对NO和三萜合成的促进作用被抑制了。NR和NOS来源途径的NO参与了白桦三萜的合成,可能NR来源途径的贡献大于NOS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SA)对白蜡属种间杂交子代悬浮细胞生长量及香豆素类物质产量的影响,从而建立以生产香豆素类物质为目的的白蜡属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以白蜡种间杂交子代悬浮培养96 h的细胞为材料,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25、50、100 mg/L)的SA处理8、24、48、72、96 h,进行细胞生长量、香豆素类化合物类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施加信号分子SA能不同程度地促进香豆素及白蜡树精的含量和产量增加,其中以浓度100 mg/L的SA效果最明显,处理72 h后白蜡树精的含量及产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0.5704 mg/g和0.2595 mg,相较于对照分别提高了114.59%和35.03%,香豆素的含量和产量的变化也有相同的趋势,均在处理72 h后达到最高,分别为0.2470 mg/g和0.1124 mg,相较于对照分别提高了112.39%和56.56%。适宜浓度的SA可促进白蜡属种间杂交子代悬浮细胞中香豆素类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发酵条件及原料配比的试验研究,得到以云南红梨为原料酿制果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酒精浓度5.67 g/100 mL,醋酸发酵温度33℃,醋母接种量为7%,发酵时间288 h,醋酸浓度达到5.86 g/100 mL。按此工艺制得的云南红梨果醋外观呈淡金黄色,具有云南红梨特有的香味,口味醇香柔和,外观澄清透明,无沉淀,无悬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低于8%,酸度(以醋酸计)不低于4.0%,还原糖(以葡萄糖计)不低于0.85%,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食醋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7.
以自然生长的藤三七茎为原料,利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作为提取剂,采用微波法提取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不同部位、料液比、乙醇浓度、微波功率及微波时间对藤三七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得出影响因素主次和最佳提取方案。结果表明,藤三七茎较其他部位总黄酮含量高,且茎不易被氧化;藤三七茎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微波时间70 s,微波功率320 W,乙醇浓度70%,料液比1∶80(g/mL),在此条件下,黄酮提取率为7.42%。影响提取率的因素主要为微波功率和乙醇浓度,在生产加工中应对其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枇杷叶科罗索酸的工艺条件及参数,以枇杷叶为原料,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枇杷叶科罗索酸浓度,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枇杷叶科罗索酸,并用活性炭进行脱色和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提取液中的科罗索酸。试验结果枇杷叶中科罗索酸提取得量为7.76 mg/g 干粉;枇杷叶提取液脱色条件为:氢氧化钠用量0.2%,活性炭用量1.5%,脱色温度为70℃,脱色时间20 min,枇杷叶提取液的色素去除率达90%,科罗索酸回收率为91.2%;大孔树脂分离静态试验结果表明,NKA9 大孔吸附树脂较适合枇杷叶科罗索酸的分离纯化,静态吸附率为96.3%,解吸率为80.9%。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枇杷叶科罗索酸的分离工艺参数为:上样流速为3 BV/h,洗脱剂体积分数为90%乙醇,用量为7 BV,洗脱流速为3 BV/h,获得科罗索酸的纯度为43.12%。  相似文献   

19.
Tea cell suspension culture is an alternative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For the separation of cells,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pectinase were used and a concentration of 0.5% was found to be the optimum concentration for the separation of cells (41.7%) in the culture medium than the other two concentrations (33.3 and 25.0%). The separated cells were cultured in liquid MS medium using different PGR combinations. The time taken for the cells to reach stationary phase, under different PGRs, ranged from 17 to 21 d. The maximum cell density was found in IAA and 2, 4-D medium at 21 d followed by 2, 4-D.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amount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such as catechins were high with stationary phase when compared to other growth phases (lag and log phases).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hikimic acid (10, 20, and 30 mM) were added to the stationary phase of cell culture in the bioreactor and the secondary metabolite content was analyzed. Synthesis of polyphenols, catechins, caffeine, and other secondary components were high (33.87, 22.85, and 4.66%) with 20 mM shikimic acid treatment than the other two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