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旱地小麦育种组选育的运旱20410小麦新品种通过审定。该品种属冬性、中早熟、优质、抗旱、高产。参加山西省南部早地区试及生产示范试验,年型气候为平偏旱和严重干旱及倒春寒年型,分别比对照晋麦47增产7%和6.9%,居参试品种第一位。品质分析达强筋小麦品种标准。适宜我国黄淮旱薄地种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几个小麦品种在幼苗期的抗旱生理差异,为广大的育种工作者和小麦的生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笔者以4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豫麦34、郑州9023、洛旱2号、洛旱6号为试验材料,在20%的PEG6000(w/v)渗透胁迫下,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幼苗期的细胞膜相对透性、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0%的PEG6000(w/v)渗透胁迫后,4个小麦品种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均下降,但水分敏感型品种豫麦34、郑州9023下降的程度较大,抗旱品种洛旱2号和洛旱6号下降的程度较小;细胞膜相对透性、可溶性糖含量均上升,且上升的程度与抗旱性表现一致;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同抗旱性表现不一致.由此说明,细胞膜相对透性、相对含水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可作为小麦苗期可靠的抗旱性鉴定指标,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在小麦苗期抗旱性鉴定中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宜晋南旱垣种植的抗旱节水、丰产性和生态适应性好的品种,于2006-2009年在山西晋南的临汾和襄汾两个试验基地开展了小麦品种生态适应性及抗旱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运旱2233、长6359、长6878、晋麦47号和临旱51329具有较好的抗旱节水、丰产性和生态适应性;雨养条件下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及抗旱指数鉴定方法可作为本区小麦抗旱性鉴定的简单实用指标和方法。该项研究为晋南及黄淮麦区旱地小麦品种合理利用和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春小麦冠层温度分异特性的研究及其冷型基因型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BAU-1型红外线测温仪测定不同小麦品种(系)不同年份的冠层温度并测定具有代表性品种(系)的叶片输出功能期、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累积和麦谷蛋白大聚合体(LMP)的含量、叶面积和干重,比较其关系,初步确定了我省春小麦温型划分标准。通过两年的试验结果,将晚熟组的对照品种新克旱9号划为冷型小麦,把中熟组的对照品种垦红14划为暖型小麦,这就为我们从生理育种上育成优良的品种提供了更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温型小麦叶片气体交换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多年田间试验,系统研究和分析了不同温型小麦叶片的气体交换等生理学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温型小麦品种抽穗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特性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其中冷型小麦品种的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的平均净光合速率比暖型小麦品种分别高27.63%,40.12%和70.70%,平均蒸腾速率分别高21.01%,31.54%及26.50%,平均气孔导度分别主21.09%,33.00%及19.  相似文献   

6.
<正> 魏县属黄淮海冬麦区,地处黑龙港流域,旱、薄是小麦生产的两大障碍因素。全县47.5%的耕地无灌溉条件。而且土壤瘠薄,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低于国家土壤分类5级标准的面积分别占46.8%、50.4%和53.4%,氮磷失调面积占79%。全县60万亩小麦,旱薄地麦田就占28万亩。悠久的旱薄地小麦种植史,造就了我县的旱薄地种植技术。我们针对旱薄特点,  相似文献   

7.
郑旱1号小麦新品种(系)的选育及其主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旱1号(郑州8915),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高抗育种室育成的小麦新品种(系)。1994年以来,经多点产量试验、示范,其表现耐旱、抗干热风,产量三要素协调、增产潜力稳定,抗寒、抗病,适应范围广,属冬性、多穗型旱地小麦品种;中熟、白粒、半硬质,籽粒蛋白质含量14.73%,湿面筋33.4%,千粒重43g左右,容重791.8g/l,适播期长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合三门峡旱地种植的小麦品种,2016—2017年进行了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有9个小麦品种(系)产量超过5 250 kg/hm~2,分别为普冰151、普冰9946、普冰322、西农115、RF11、西旱1号、西旱2号、西旱3号、西旱4号,其中西旱3号产量最高,为5 950.5 kg/hm~2,居第2~4位的品种依次为普冰151、RF11、西旱4号。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适合旱作麦区生产的高产、高效小麦品种,将16个小麦品种在山西省闻喜县进行田间试验,通过对产量进行聚类分析,分为高产品种和低产品种两类,并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8个品种进行小麦水分、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生育期土壤蓄水量,各生育期单株干物质量,成熟期株高、穗长、可孕小穗数,穗数、穗粒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值高产品种均高于低产品种。越冬-孕穗期土壤蓄水量、各生育期单株干物质量、穗数、穗粒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高产品种以临Y8159、石麦19号较高,低产品种以运旱618、长麦251较高。株高、可孕小穗高产品种以临Y8159较高,低产品种以运旱618、长麦251较高;穗长、不孕小穗高产品种以运旱20410、运旱805较高,低产品种穗长以运旱618、长麦251较高,不孕小穗以长麦6697、洛旱11显著较高。花后5~35d籽粒千粒重、成熟期籽粒千粒重高产品种以运旱20410最高,低产品种以洛旱11显著最高。总之,8个小麦品种中临Y8159、石麦19号水分、产量较高,是适宜该旱作麦区生长的高产、高效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新引进小麦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其利用价值,为全县小麦生产提供品种支撑,开展了不同小麦品种生育期特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洛旱12、浚麦k8、百农207、洛旱6号从越冬期至收获各个生育指标表现都较好,产量也较高,可以在豫西丘陵旱地继续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水分协迫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旗叶蔗糖积累及关键酶活性与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在盆栽条件下,选用旱地品种长武134、长旱58及水地品种西农9871 3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于开花前、后分别给予轻度(LS)、中度(MS)水分胁迫处理,研究其对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蔗糖含量、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花前轻度和中度胁迫后,灌浆期复水能在一定时间内使旱地品种长武134和长旱58的旗叶净光合速率、SPS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胁迫程度越重,补偿效应越明显。花前轻度胁迫后灌浆期复水可使3个供试小麦品种的收获指数显著提高,长旱58、长武134和西农9871的收获指数分别较对照提高14.1%,15.3%和17.1%,且使2个旱地小麦品种的千粒质量较对照有所提高;中度胁迫下3个小麦品种的穗粒数均显著降低。灌浆期水分胁迫处理可有效地诱导旗叶SPS活性上升,提高蔗糖含量,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灌浆后期的净光合速率、SPS活性显著降低,且水地品种的下降幅度大于旱地品种;与对照相比,灌浆期中度胁迫使3个小麦品种的千粒质量均显著下降。【结论】灌浆期给予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及旱后复水,均有利于不同冬小麦品种蔗糖含量、SPS活性及产量的提高,且水分胁迫加剧时,旱地品种受水分胁迫的影响较水地品种小。  相似文献   

12.
一、广抗旱品种,以种节水。二、合理施肥,以肥调水。三、深耕细作,纳雨保墒。生产实践证明,选育小麦抗旱品种是提高干旱条件下小麦产量的主要途径。从国内外引进有突出抗旱能力并适合旱区种植的系列小麦品种有:豫麦38、洛旱2号、晋麦47、山农45、郑旱一号、陕甘225、豫麦10号、  相似文献   

13.
春小麦铁春三号是以小麦铁79069为母本,82-7231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选庆而成,1999年审定推广。该品种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广,旱种一般667m^2产量200kg左右,比对照辽春九号增产10%以上,该品种品质优良,属优质面包专用粉小麦。  相似文献   

14.
《安徽农业科学》2020,(2):49-51
为选育出适宜黄淮冬麦区种植的高产、抗旱、稳产、广适的小麦新品种,采用航天诱变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小麦新品种烟农836,于2010和2014年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产量水平高、稳产性好,在山东省小麦旱地区域试验中比对照鲁麦21号增产4.45%~9.74%;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肥地区域试验中比对照洛旱7号增产5.3%~6.7%,抗旱性中等,抗病性好,品质优良。烟农836可作为高产抗旱品种在黄淮麦区旱肥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郑旱1号小麦旱地高产栽培技术韩如岩李友军李根学高明裴腊梅(洛阳市小麦研究开发协作组,洛阳471003)郑旱1号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高抗育种室选育的适合在旱地种植的耐旱、耐寒、抗病、抗干热风、稳产高产的小麦品种。1994年引入我市,在1994~19...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小麦品种水分胁迫下的萌发特性。[方法]以清水为对照,对4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进行水分胁迫处理,研究水分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萌发的影响。[结果]水分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的胚芽鞘长、主胚根长、侧胚根的长度和数目以及发芽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洛旱2号和洛旱6号受抑制的程度小,豫麦34和郑州9023受抑制的程度大。各品种对照和处理的胚芽鞘长、主胚根长、侧胚根的长度和数目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水分胁迫对4个小麦品种的发芽率有显著影响。[结论]萌发期胚芽鞘长和主胚根长可作为小麦抗旱性鉴定的指标,而侧胚根的长度和数目与小麦品种的抗旱性表现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渭北旱塬不同类型小麦产量结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不同类型小麦品种14个,研究了它们的产量构成因素、群体动态变化及三值产价。结果表明:大粒型小麦粒重优势明显,较小粒型重高36.7%,且穗值产价较高,较小粒型高28.6%;小粒型小麦有效穗数显著较多,且成穗率较高,分别较大粒型多24.5%和高17.6%;三值产价中,三种类型小麦均以粒值产价最大,说明旱塬小麦增加粒数对其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多年田间试验,系统研究和分析了不同温型小麦叶片的气体交换等生理学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温型小麦品种抽穗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特性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其中冷型小麦品种的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的平均净光合速率比暖型小麦品种分别高27.63%,40.12%和70.70%,平均蒸腾速率分别高21.01%,31.54%及26.50%,平均气孔导度分别高21.09%,33.00%及19.38%.  相似文献   

19.
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洛旱3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旱3号(原名洛麦9505),是洛阳市农科所1995年用(豫麦48号×豫麦2号)F1与(衡水6092×豫麦18号)F3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早熟、多穗型旱地小麦新品种。2001~2004年,先后参加了河南省旱地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河南省旱地小麦品种生产试验及小麦抗旱性鉴定试验。表现抗旱节水、高产稳产、抗逆性好、适应性广。2004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4003)。1选育背景干旱一直是旱作农区导致小麦减产的主要因素。选用抗旱节水品种,已成为抗御干旱,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由于我省生产条件差异较大,降雨分布不均,生…  相似文献   

20.
黄色素含量基因在黑龙江省小麦品种中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粉及其制品的色泽是衡量小麦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解黑龙江省小麦品种Psy-A1位点上控制黄色素含量的等位基因分布状况,本研究利用功能标记YP7A对95份推广品种的Psy-A1位点等位变异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Psy-A1位点控制低黄色素含量的等位基因Psy-A1b的材料在黑龙江省小麦中的分布频率为58.9%,而控制高黄色素含量的等位基因Psy-A1a的材料在黑龙江省小麦中的分布频率为41.1%,说明黑龙江省小麦品种Psy-A1位点以Psy-A1b为主。但从单个品种上看,当前黑龙江省主栽小麦品种及骨干亲本却大多以高黄色素含量的等位基因Psy-A1a为主,如龙麦26、龙麦30、龙辐麦12、龙辐麦16、克旱18、克旱19、克旱20等。而克丰6号、克丰10号、克丰12及龙辐麦15为低黄色素含量的等位基因Psy-A1b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