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探索外源激素对苜蓿种子产量及种子特性的影响,为苜蓿种子生产合理利用外源激素提供参考依据,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Xinmu No.4’)为材料,在苜蓿花期喷施外源激素IAA、GA3、NAA,通过测量花部特征、结荚率、种子产量和种子特性等指标,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对苜蓿开花结实的影响。试验表明,外源激素对苜蓿的花部特征、结荚率及种子特性影响较大。其中,IAA使苜蓿小花数、荚果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但是合理浓度的IAA能够提高苜蓿结荚率、增加单荚种子数,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高浓度的GA3能够增加花粉重量,并提高花粉活力,但结荚率、千粒重、种子产量等均低于对照;NAA能够降低花粉活力,种子产量、发芽势、发芽率和幼苗株高均低于对照。综合分析认为,外源激素IAA能够提高苜蓿结荚率、增加种子产量,而GA3和NAA使苜蓿结荚率和种子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2.
试验在滴灌条件下,苜蓿行距30cm,通过设置5、10、15、20、25、30cm 等株距,研究其对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苜蓿的种子产量等影响较大,其中,结荚率较高的是10cm的处理,高达59.66%,但其种子产量最低,仅为572.83 kg·hm-2;种子产量较高的是5cm的处理,为1050.20kg·hm-2,30cm的处理次之,为1002.15 kg·hm-2;种子发芽率最高的是5cm和15cm的处理,均为91.33%。苜蓿种子产量与分枝数、单序荚果数、单荚种子数、种子千粒重等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0.523、0.474、0.507。综合分析认为,苜蓿种子产量构成因素受密度的影响比较明显,适宜的高/低密度均能够提高苜蓿种子产量,但密度不同,不同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贡献率不同。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磷水平对旱作陇东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俱和  高继飞 《种子》2012,31(12):68-71
研究施磷对苜蓿种子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对3年龄旱作陇东苜蓿(Longdong alfalfa)在不同施磷水平下种子产量、产量构成要素、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陇东苜蓿在旱作条件下春季施磷能显著增加种子产量和产量构成诸要素,表现为春季施P2O590 kg/hm2种子产量最高;春季施磷对旱作陇东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硬实率无显著影响。陇东苜蓿生殖枝数/m2、花序数/生殖枝、荚果数/结荚花序及千粒重与种子产量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小花数/花序与种子产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态区扁蓿豆野生居群种子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形态标记和SSR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13个野生扁蓿豆居群的单位面积分枝数、花序花朵数、单枝花序数、花序结荚数、花序种子数、单荚种子数和种子千粒重等种子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扁蓿豆野生居群间种子产量性状的变异为19.97%~109%,种子产量变异最大,变幅为0.08~11.208 kg/hm2(P0.05);种子千粒重的变异最小,差异不显著(P0.05),而其他性状差异均显著,根据形态性状聚类结果显示:13个野生居群可分成4大类群;SSR分子标记分析表明:各居群的遗传距离变异范围为1.00~0.11,可见扁蓿豆野生居群间的种子产量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经UPGMA方法建立的树状图,可将13个野生居群划分为4大类群。两种标记结果部分一致。  相似文献   

5.
钾肥对西藏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穗披碱草作为西藏种植面积最广的优质牧草之一,其种子生产问题在当地畜牧业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不同时期施钾均可影响垂穗披碱草生殖枝数/m2、小穗数/生殖枝、小花数/小穗、种子数/小穗和千粒重。施钾可增加垂穗披碱草的实际种子产量。其中拔节期施钾种子实际产量为221.8 kg/hm2,与对照(ck)差异显著(p0.05)。分蘖期施钾潜在种子产量和表现种子产量均最高,为2 803.8 kg/hm2和1 040.2 kg/hm2,与对照(ck)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6.
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5-2006年连续两年在条播条件下对国内外62份苜蓿种质55个4龄苜蓿品种的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多样性和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参试的苜蓿品种间的种子产量差异比较大,生殖枝数/m2、每生殖枝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每花序小荚数,每小荚种子数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变异,遗传多样性比较复杂.通过对两年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种子产量与牛殖枝花序数在两年中相关均极显著,可以作为高种子产量品种选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实际种子产量占潜在种子产量百分比在品种之间和茬次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发现两年中实际种子产量占潜在种子产量几乎均小于4%,绝大部分在1%~2%之间.研究发现千粒重与其它指标相关性不显著,国内品种千粒重表现比较大的变异,多数品种间千粒重差异较大,但国外品种间(除Jindera外)千粒重变异较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榨菜雄性不育系最佳授粉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晗  戈加欣 《种子科技》2004,22(6):346-347
为了提高榨菜雄性不育系的繁种质量与产量,进行了不同栽培条件、授粉时间以及花朵寿命的试验.结果表明,花期授粉较蕾期授粉具有更高的结荚率及单荚种子数;栽培在大棚内的结荚率和单荚种子数也较露地高;一天中的最佳授粉时间,大棚栽培中午(12:30)达到最高结荚率和单荚种子数,而露地栽培最佳授粉时间在10:30~14:30.  相似文献   

8.
安丘大姜施用微量元素肥料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微量元素肥料对大姜的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并探索最佳的施肥水平,在安丘大姜上安排了锌、硼、铁三种微量元素3414试验(三个肥料因素、四个施肥量水平、十四个试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大姜增施Zn、B、Fe微量元素肥料对其生育性状有不同程度促进影响,同时产量也有不同程度增加,增幅达0.5%-15.6%。通过回归方程分析,最佳施肥量为每公顷施用硫酸锌40.1kg/ hm2,硼砂25.4kg/ hm2,硫酸亚铁600.8 kg/ hm2,产量可达84851 kg/ hm2。最佳施肥每公顷增加产量5988.5 kg,增产7.6%,每公顷增加产值11977元,投入产出比为1︰27.64,可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采用4种不同浓度的硼肥处理方式,以豇豆为研究对象进行栽培试验,探讨不同浓度硼肥对豇豆荚长、种子量、千粒重、产量等影响。结果表明,0.125%和0.15%浓度的硼肥喷施对豇豆荚长、种子量、千粒重、产量的影响增加幅度较大,其中0.15%浓度处理的豇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碧丰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从国外引进品种中选出的高秧菜豆优良品种。植株生长势较强,甩蔓早。白花。荚扁条形,长而宽。青豆绿色。单荚重18g,荚长22~25cm,宽1.8~2cm,厚约1cm。嫩荚含干物质18.25%,鲜荚蛋白质含量2.85%。每荚种子7~8粒。种子大,白色,肾形。早熟,丰产,适于露地保护地栽培,尤适早春保护地种植。北京地区春季露地4月中旬播种。行距60~70cm,株距25~30cm。穴播,每穴播种3~4粒,留苗2~3株,用种量105kg/hm2左右。从播种至收嫩荚约60~62天。产量1.95万~3万kg/hm2。苗期作荚前适当控水,结荚期不能缺水。注意及时采收。适…  相似文献   

11.
为探求钼肥对花生的作用与肥效。试验设置在河南省原阳县格林湾村进行,在施等量氧、磷、钾肥基础上设了3个处理,重复3次:(1)水浸花生种12 h为对照(CK);(2)0.1%钼肥浸花生种12 h;(3)0.1%钼肥浸花生种12 h后待花生五叶期和初花期各喷一次0.1%钼肥液。收获时测定花生产量与分析不同处理花生仁蛋白质含量。试验结果表明:0.1%钼肥浸花生种能促进根瘤菌的繁殖和生长,显著增加花生单株生产率和双仁果;增产花生果23.24%,花生仁蛋白质的含量增加1.26个百分点。与水浸种相比,0.1%钼肥浸花生种加喷施2次处理,增产花生果47.51%,花生仁蛋白质含量增加2.39个百分点达到极显著水平。由此认为:浸种加喷施处理效果最佳,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苗期施用EM菌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苗期施用EM菌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解决“一年两熟区”种子包衣条件下的EM菌肥高效使用问题,于玉米4叶1心期,在山西南部对地力旺微生物菌肥EM进行了用量及配水量试验。结果表明,苗期喷施EM菌肥,能显著促进夏玉米的生长发育,其农艺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明显改善、产量显著提高。与喷540 kg清水比,45 kg/hm2 EM+水540 kg/hm2处理玉米单叶面积增加8.29%,差异显著;穗长增加8.57%,差异极显著,穗粒数增加15.14%,差异显著,产量增幅达18.5%,差异极显著。与喷1080 kg清水比,60 kg/hm2 EM+水1080 kg/hm2处理的株高、茎粗、茎节数、果穗高度、叶面积均增加,差异极显著;45 kg/hm2 EM+水1080 kg/hm2处理的穗长、穗粗、穗粒数、单穗重、公顷穗数、产量增加均达极显著水平,产量最高,增产幅度达35.8%。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不同生育期小麦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微量元素,探究冬小麦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采用大田试验,设置1倍(B1)、50倍(B2)、100倍(B3)和500倍(B4)四个浓度处理(等量水为对照),喷施时期为苗期(A1)、苗期+拔节期(A2)、苗期+拔节期+扬花期(A3)、拔节期(A4)、拔节期+扬花期(A5)和扬花期(A6),测定成熟期产量及籽粒微量元素含量。不同处理下产量变化范围为3741~6204 kg/hm2,A4B4处理下产量最优,相对于对照产量增加了39.52%。锌(Zn)变化范围为31.07~44.68 mg/kg,A3B1处理下Zn含量最高。铜(Cu)变化范围为1.75~28.67 mg/kg,A1B1处理下Cu含量最高。铁(Fe)变化范围为73.62~203.99 mg/kg,A3B1处理下Fe含量最高。锰(Mn)变化范围为36.48~55.56 mg/kg,A6B4处理下Mn含量最高。相对于对照,Zn、Cu、Fe、Mn含量分别提高了37.86%、1650%、148%和26.82%。拔节期喷施高浓度微量元素对增产最有利,不同喷施时期和喷施浓度影响微量元素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三江平原60 余年大豆生产主栽品种更替过程中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改进与变化规律,指导当前或今后的品种改良与创新,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选用三江平原不同年代同熟期组的18 个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试验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随年代的推进,株高与有效分枝数呈降低趋势;底荚高度变化不大,总体呈增加趋势;主茎节数呈增加趋势;抗倒伏能力逐渐增强;生育日数逐年延长;品种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均呈不断增加的趋势;百粒重呈波动增加趋势。产量随着年代的推进逐年累加提高,产量变化幅度为2509.20~3311.25 kg/hm2,年平均产量增加13.35 kg/hm2,增长速度为0.53%。由于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改进与变化,特别是品种生育日数延长和产量性状的改进,不断的提高品种产量水平,所以导致了生产主栽品种不断更替与变化,这一结论对当前或今后品种改良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122份国外普通菜豆资源的熟性、生育日数、生长习性、出土子叶色、叶形、花旗瓣色、花翼瓣色、株高、株型、主茎节数、单株分枝数、结荚习性、单株荚数、每果节荚数、荚色、荚形、荚面、荚长、荚宽、单荚粒数、粒形、种皮光泽、种皮斑纹、粒色、百粒重、单株产量、小区产量15个质量性状和12个数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22份国外普通菜豆资源聚为四类,其中来自葡萄牙的91号资源单独为一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6个性状提取了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4.37%,包括颜色因子、百粒重因子、产量因子、形态因子等主要因子。该研究旨在充分挖掘国外菜豆种质资源特性,为资源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氮素梯度下,生物菌肥对荞麦生育状况、产量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设计5个试验处理(A1~A5):清水拌种+90kgN/hm2,菌肥拌种、喷施+67.5kgN/hm2,菌肥拌种、喷施+45kgN/hm2,菌肥拌种、喷施+22.5kgN/hm2,菌肥拌种、喷施+0kgN/hm2。测定荞麦植株的生理指标和土壤的养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A3处理产量表现最高为158.4kg/亩,增产幅度为14.45%;不同施氮量下施用生物菌肥与未施用生物菌肥处理间产量及产量影响因子差异不显著;生物菌肥拌种处理对土壤中的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速效氮有明显的促进和分解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密度下油菜产量与茎叶性状对施肥水平的反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探明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油菜生长与产量的影响及其机理,此文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高、中、低(分别为7.5、22.5、37.5万株/hm2)3种密度条件下冬油菜籽粒产量和茎叶性状对4种施肥水平的反应。结果表明,在供试3种密度条件下,籽粒产量、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越冬期和盛花期的根颈直径、越冬期单株绿叶数、盛花期单株主茎绿叶数、越冬期最大叶长和宽、盛花期第一片无柄叶长和宽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因密度不同而异,籽粒产量和越冬期根颈直径在中密度条件下、其余各项指标在低密度条件下增加幅度最大,而在高密度条件下所测各项指标的增加幅度均最小。因此,所有处理中,籽粒产量和越冬期根颈直径以中密度、高施肥量处理(N、P2O5、K2O、B分别为240、120、210、1.2 kg/hm2)的最高,其他各项指标均以低密度、高施肥量处理的最高。不同种植密度下油菜产量与茎叶性状对施肥水平的反应各异,其中以越冬期根颈直径受个体间竞争的影响相对较小,在不同密度条件下随施肥量的变化趋势于籽粒产量一致,所以能更好地反应油菜生长和产量情况。  相似文献   

18.
在安徽省沿江棉区开展了油菜秸秆覆盖对棉田杂草发生、棉花生长及土壤杂草种子库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菜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对棉田杂草的抑制效果增强。与未覆盖秸秆且不除草处理相比较,7000 kg/hm2秸秆覆盖量处理棉花单株铃数和子棉产量显著提高。7000 kg/hm2秸秆覆盖量处理在覆盖后30、60、120天逐步减少0~20 cm土层杂草种子库密度,与全程除草剂处理较一致;随着覆盖量减少,对0~20 cm土层杂草种子库密度的降低幅度减小。全程除草剂处理降低0~5 cm土层杂草种子库多样性,而油菜秸秆覆盖则可能增加0~5 cm土层的杂草种子库多样性。3500 kg/hm2覆盖量+秸秆覆盖30天后喷施除草剂处理的抑草效果和增产效果与全程除草剂处理较一致。因此,在安徽省沿江棉区油-棉连作棉田推荐使用3500 kg/hm2油菜秸秆覆盖量+秸秆覆盖30天后喷施除草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