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因化肥过量施用导致的蔬菜品质下降、肥料利用率降低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探讨菜田减肥潜力和生物有机肥增效作用。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莴笋产量、品质、光合特性及肥料贡献率的影响。试验共设置6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1)、100%常规施肥(CK2)、80%常规施肥+200 kg·667m~(-2)生物有机肥(T1)、80%常规施肥+400 kg·667m~(-2)生物有机肥(T2)、70%常规施肥+400 kg·667m~(-2)生物有机肥(T3)、70%常规施肥+200 kg·667m~(-2)生物有机肥(T4)。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可使莴笋的株高、茎长及茎粗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T2效果最优;在相同的生物有机肥施用量下,化肥减施20%较减施30%有助于根系的生长和根系活力的增强;T2处理莴笋叶绿素总量分别比CK1处理和CK2处理提高17.32%和1.74%;T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最高,分别高于其他处理6.90%~49.35%和6.26%~58.64%;与CK2相比, T1、T2、T3和T4分别增产4.76%、15.31%、11.06%和4.11%,其中T2产量最高,达8 277.00 kg·667m~(-2),其经济效益比CK2增长11.64%;化肥减施并配施生物有机肥的处理肥料贡献率均显著高于CK2处理, 100%常规施肥供大于求,供需平衡破坏,导致肥料的浪费;随着化肥用量的减少,莴笋硝酸盐含量降低, T3处理降低幅度最大,茎、叶中硝酸盐含量较CK2分别降低26.53%和20.96%;配施生物有机肥可提高莴笋茎、叶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其中配施400 kg·667m~(-2)时效果更优。化肥减施20%的条件下配施400 kg·667m~(-2)生物有机肥可增强莴笋叶片光合能力,提高产量和改善可食用部分品质,是实现肥料资源合理配置的良好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优质高产西瓜有机肥与氮肥配施的适宜比例,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肥(CK)、单施有机肥(M)、有机肥与化肥氮肥减施30%(N_1PKM)、50%(N_2PKM)和70%(N_3PKM)配施、单施化肥(NPK),研究了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对西瓜不同生育时期生长、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与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有机肥与氮肥配施有效促进了西瓜的生长、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积累;在伸蔓期,N_1PKM处理西瓜的叶绿素、主蔓长、茎粗和干物质积累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NPK处理相比,其叶绿素、主蔓长、茎粗和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了6.15%、13%、21.7%和52%;开花坐果期和成熟期N_3PKM处理,西瓜的生长、产量、品质和氮素积累与NPK处理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与NPK处理相比,西瓜叶绿素含量、主蔓长、茎粗和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了3.38%、2%、7.3%和10.14%,西瓜产量、含糖量、硝酸盐含量和还原性Vc分别提高了5.51%、2.7%、16.86%和10.42%,氮肥利用效率和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了66.56%和18.54%。综合西瓜生长、产量和品质,在河西绿洲灌区,保护地膜下滴灌高产优质西瓜在有机肥施用9 000 kg·hm~(-2)时,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比例为氮肥减施30%(施用量约175 kg·hm~(-2))与有机肥配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覆膜、普通地膜和0.008、0.010、0.012 mm厚度的可降解地膜以及不施氮、单施化学氮肥(120 kg·hm~(-2))、化学氮肥与有机氮肥配施(120 kg·hm~(-2),2/3化学氮肥,1/3有机氮肥)对胡麻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以及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覆盖胡麻生育期的差异较小(≤2 d),0.012 mm可降解地膜对生育进程的影响最接近普通地膜。普通地膜对干物质积累的促进作用较可降解膜提高了12.88%~160.22%;0.012 mm可降解地膜对胡麻生长的促进作用更接近于普通地膜,其干物质量较普通膜的降幅(11.41%~27.92%)低于其余2种降解膜(16.55%~61.57%);0.012 mm的可降解膜与普通地膜灌浆速率无显著差异。有机无机氮肥配施较单施化肥对胡麻生长的促进作用显著,营养生长阶段中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了11.69%~16.44%,但对灌浆速率的提升作用较单施化肥小。3种可降解地膜具有与普通地膜同等的增产作用,覆膜后平均增产19.18%;施氮提高了籽粒产量,有机无机氮肥配施和单施化肥间无显著差异。覆膜和施肥仅对干物质积累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试区胡麻生产上可用0.012 mm的可降解地膜代替普通地膜。  相似文献   

4.
培肥模式对旱作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长及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旱作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培肥模式单一及碳排放理论薄弱的问题,依托大田试验研究了不施氮肥对照(CK)和等氮(纯N 200 kg·hm~(-2))条件下3个不同氮源(单施化肥,N;商品有机肥配施化肥, NM;单施有机肥, M)对玉米生长、产量、土壤呼吸速率及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呼吸速率随玉米生育时期的推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开花期是土壤呼吸的峰值期,土壤呼吸速率达5.38μmol·m~(-2)·s~(-1);土壤碳排放总量与玉米干物质积累、生长速率、叶面积指数及净同化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玉米产量、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效率在商品有机肥配施化肥和单施化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21.2%、41.9%、54.5%和151.4%、31.9%、92.9%。说明商品有机肥配施化肥在增加了碳排量的同时增加了玉米的产量,进而提高了碳排放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华北潮土区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冬小麦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在天津市宁河区试验基地设置了单施化肥(A1)、单施生物有机肥(A2)、减量50%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A3)、常量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A4)、增量50%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A5)5个施肥处理。结果表明:整个调查期共鉴定出6目、17科、26属土壤线虫,食细菌性线虫和植食性线虫在各处理中均为优势营养类群。不同处理的土壤线虫数量为A4A5A3A2A1,其中A4处理显著高于A1处理(P0.05)。生物有机肥-化肥配施处理中食细菌性线虫和捕食-杂食性线虫的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1.67%~7.00%和1.00%~18.67%,食真菌性线虫和植食性线虫的相对丰度分别降低了2.33%~12.00%和0.34%~10.34%。从土壤线虫生态指数来看,优势度指数(λ)和富集指数(EI)不受施肥措施的影响。生物有机肥-化肥配施可增加土壤线虫类群多样性,A5处理的线虫WI、MI、SI和J指数分别为2.85、2.18、60.83和1.05,均高于其他处理,表明配施过程中增施生物有机肥可丰富土壤线虫食物网结构,提高土壤环境的稳定性和土壤健康程度。生物有机肥-化肥配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线虫的繁殖,提高了线虫种类多样性,并通过增强线虫食物网的稳定性以降低其受干扰程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适宜的有机氮替代无机氮水平,于2018—2019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单施化肥(F100M0)、有机肥50%替代(F50M50)、有机肥37.5%替代(F62.5M37.5)、有机肥25%替代(F75M25)以及有机肥12.5%替代(F87.5M12.5)化肥和不施肥(CK)对玉米耗水特性、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丰水年,玉米耗水差异主要表现在播种期50~110 cm土层和成熟期10~30 cm土层;与对照相比,F62.5M37.5和F87.5M12.5处理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00.6%、122.0%和132.7%、156.8%,水分利用效率和降水利用效率分别增加了73.1%、165.1%和93.6%、179.8%,水分利用效率和降水利用效率增加的原因主要是F62.5M37.5和F87.5M12.5处理协调了籽粒产量与耗水量之间的关系,使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和降水利用效率较对照分别增加。所有处理中,F87.5M12.5处理表现出与单施化肥相当的经济效益。因此,在200 kg·hm-2施氮水平下,适度降低有机肥替代比例能提高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本研究推荐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水平为12.5%~37.5%。  相似文献   

7.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陇亚杂1号为材料,设置不灌水(CK)、分茎水80 mm(T1)、分茎水60 mm+盛花水40 mm(T2)、分茎水80 mm+盛花水40 mm(T3)、分茎水60 mm+现蕾水40 mm+盛花水40 mm(T4)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对胡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籽粒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灌水处理显著提高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和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以T2处理最高,分别增加了91.37%、45.09%;灌水量过多显著减少光合产量向籽粒的分配,使籽粒产量降低;随灌水量增加,胡麻全生育期耗水量显著增大,籽粒产量先升高后降低,灌水利用效率显著降低;T2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比CK增加了40.72%、11.71%。综合考虑胡麻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T2处理为本试验条件下高产节水的最佳灌水处理。  相似文献   

8.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旱地轮作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施肥方式下旱地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及其相互关系,筛选出农田最佳施肥管理措施,于2015—2018年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9种不同施肥设置[有机肥配施磷肥(MP)、有机肥配施氮肥(MN)、磷钾肥配施(PK)、氮磷肥配施(NP)、种植作物不施肥(CK)、氮磷钾肥配施(NPK)、氮钾肥配施(NK)、有机肥(M)、有机肥配施氮磷肥(MNP)]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2018年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明显影响,其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以M处理最为显著,4个年份较CK分别提高了112%、107%、101%和103%。土壤速效氮含量增加以MN处理最为显著,4个年份较CK分别提高了155%、167%、157%和135%。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以MP处理最为显著,4个年份较CK分别提高了843%、833%、929%和935%。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以M处理最为显著,4个年份较CK分别提高了124%、126%、121%和113%。不同施肥对作物增产有着显著影响,以MNP处理下作物产量增加最为显著,2015—2018年较CK分别提高了81%、337%、320%和239%。不同施肥方式对作物产量可持续性指数(I_(SYI))差异显著,可持续性指数(I_(SYI))最高的是MNP处理,次之是MN处理,而可持续性指数最低的是CK处理。综合研究结果来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补充土壤养分,调节养分释放强度和速率,满足作物整个生长期对养分需求,使作物产量年际间变幅小,获得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9.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依照等氮替换原则,设不施氮肥处理,优化氮肥施用量180 kg·hm-2单施化肥、40%有机肥替代化肥、60%有机肥替代化肥,常规氮肥施用量240 kg·hm-2单施化肥、40%有机肥替代化肥、60%有机肥替代化肥共7个处理,探究河套灌区盐渍土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对酿酒高粱生长特性、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施氮量下,60%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成熟期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较单施化肥处理分别增加10.52%~12.77%、36.36%~50.64%、41.58%~51.33%。(2)相同施氮量下,40%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高粱产量均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增产6.63%~15.72%。(3)施氮量180 kg·hm-2 40%有机替代处理较其他施肥处理氮肥利用率提高1.98%~22.84%,氮肥偏生产力提高3.49~17.19 kg·kg-1;施氮量240 kg·hm-2 40%有机替代处理较其他施肥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提...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蚯蚓粪与化肥配施对陕西关中地区红小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红小豆新品种保红947为研究对象,设置T1(纯化肥)、T2(20%蚯蚓粪+80%化肥)、T3(50%蚯蚓粪+50%化肥)、T4(80%蚯蚓粪+20%化肥)和CK(不施肥)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下红小豆成熟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蚯蚓...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砂培及土培试验,分别以6个氮素供缺阶段处理和6个氮肥基追比例处理,探讨了缺氮阶段及施氮时期对亚麻干物质及氮素积累、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全生育期正常供氮(CK)相比,播种~枞形期缺氮(T_1)造成的干物质积累抑制随枞形期后的持续复氮而渐次降低,且茎、叶干物质积累量随复氮而终末产生了等量补偿,而枞形期~现蕾期(T_2)、现蕾期~盛花期(T_3)、盛花期~成熟期(T_4)、现蕾期~成熟期(T_5)4个时段的氮胁迫造成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降低,终末仍为不足补偿;胁迫阶段(T_1~T_5)的籽粒产量分别较对照降低了18.02%、26.54%、35.06%、38.83%、48.00%。保证生殖生长阶段的氮素营养供给可避免35%~50%左右的减产损失。0.2 g·kg~(-1)施用的氮肥,基肥比重占2/3以上时不利于氮素营养状况的改善及植株的生长,基肥施用量≤1/2、剩余肥料于枞形期或现蕾期一次或分两次施入,可使植株的氮素及干物质积累总量分别增加10.71%~37.50%和9.34%~22.02%;1/6基肥+1/3枞形期追肥+1/2现蕾期追肥的方式,较其他施肥方式(100%基肥、2/3基肥+1/3现蕾期追肥、1/2基肥+1/2现蕾期追肥、1/6基肥+5/6枞形期追肥)的氮素积累量、植株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分别提高7.17%~37.50%、7.89%~22.02%、9.59%~26.71%。综上,盛花期~成熟期缺氮对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抑制敏感程度最高,现蕾期前后追肥具有显著的补偿效应;基肥施用量≤1/3、剩余肥料于枞形期(或分茎期)、现蕾期分两次施入,并使现蕾期追肥占1/2左右,是符合油用亚麻需求特性的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12.
翻压油菜绿肥对枸杞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化肥施用量减半条件下,种植绿肥对宁杞5号枸杞果实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包括化肥减半+配施有机肥(T1)、化肥减半+翻压油菜(T2)和全施化肥(CK)三个处理。结果显示:与CK相比,T1和T2处理分别使枸杞干果年产量显著增加24.1%和19.1%; 在秋果采收后,T1和T2处理分别使枸杞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CK显著增加12.8%、13.2%、36.0%、28.2%和60.2%、23.1%、28.5%、57.9%。说明在化肥施用量减半条件下,配施有机肥或翻压油菜绿肥均可以提高枸杞地土壤养分含量,增加枸杞干果产量;而且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方面,翻压绿肥油菜效果更为显著。枸杞行间套种油菜作为绿肥翻压,可以减少化肥施用量,也是提高枸杞产量和枸杞地土壤养分含量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于2020—2021年在中国科学院西北奈曼沙漠化研究站,以饲用燕麦和箭筈豌豆为研究对象,在燕麦灌浆期刈割后进行饲草复播,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种种植模式,即燕麦单作(SO)、箭筈豌豆单作(SV)和燕麦箭筈豌豆间作(IOV);4种施肥模式,即不施肥(N)、单施化肥(C)、单施生物有机肥(M)和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G),通过测定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分析种间竞争相关指标,以明确间作与施肥对复种燕麦、箭筈豌豆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和施肥提高了燕麦和箭筈豌豆的地上部生物量,在G处理下,间作燕麦(IO)和间作箭筈豌豆(IV)的干草产量较相应单作处理分别提高了4.34%、1.79%和27.63%、34.12%。间作处理的土地当量比大于1,表明燕麦箭筈豌豆间作具有土地利用优势;通过种间竞争指标分析发现,箭筈豌豆产量的提高对于发挥间作优势具有重要的作用。IO-G处理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较同水平下单作处理分别提高了24.81%、36.60%和20.21%、6.15%,IV-G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较IV-N处理提高18.55%和34.36%;IO-G处理下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  相似文献   

14.
在大田环境下,研究了5种旧膜处理方式对旱地胡麻生育进程中叶面积、干物质累积、净同化率(NAR)、相对增长率(RGR)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前营养生长期,播种前收除旧膜并覆盖新膜免耕播种(T4)与当年收除旧膜并整地覆盖新膜、翌年播种(T5)处理较当年全膜覆盖作物收获后收除旧膜、翌年整地播种(T6)(无覆膜对照)对提高胡麻叶面积影响最为显著,但花期及花后各处理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胡麻总干物质在花前T4、T5处理较T6积累量最多,其中分器官茎、叶干物质呈现相同趋势,花后T5处理跃居首位。NAR因处理和生育时期不同而有所差异,表现为生育前期T4高于其它处理,生育后期T5处理最优的结果;RGR在枞形期-现蕾期T4、T5处理较对照分别上升20.45%和16.12%,而花期T5处理表现最高,二者均呈现出与其干物质积累动态相一致的趋势。5种处理方式均提高了有效分枝数和千粒重,对蒴果数和每果籽粒数影响不大,其中T4、T5处理下胡麻籽粒产量分别达到了1 024.95 kg·hm-2和996.15 kg·hm-2,比对照显著增产120.91%、114.71%,旧膜留至翌年免耕播种(T1)、在旧膜上覆土免耕播种(T2)、当年作物收获后在旧膜上覆盖玉米秸秆、翌年去除秸秆免耕播种(T3)与对照T6产量差异不显著。可见,收获后留旧膜、翌年收旧膜覆新膜免耕播种的处理方式有利于提高生长速率和干物质累积,进而获得高产,而结合生产效益,收获后留旧膜翌年直接播种(T1)方式为干旱半干旱胡麻种植区旧膜再利用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钾肥种类和施钾时期对油葵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选取油葵杂交品种陇葵杂3号,采用2因素3水平(2个钾肥种类:氯化钾(F1)、硫酸钾(F2);3个施钾时期:全部种前基施(T1)、 50% 基施+50%现蕾期追施(T2)、 25%基施+50%现蕾期追施+25%花期追施(T3))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于2014-2016年在甘肃省景泰条山农场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KCl和K2SO4这两个钾肥品种的盘径、千粒重、粗脂肪含量、产油量、亚麻酸含量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与施用K2SO4相比,施用KCl的产量在2014年显著增加,F1T2的产量较F2T2增加了4.96%,F1T3较F2T3增加了4.06%。出仁率、油酸含量在2015年和2016年显著增加,F1T1的出仁率较F2T1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增加了1.50%、2.99%,F1T2的出仁率较F2T2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增加了1.76%、19.7%;2015年F1T2的油酸含量较F2T2增加了5.92%;2016年F1T3的油酸含量较F2T3增加了9.09%。粗蛋白含量在2014年和2016年显著降低,F2T3的粗蛋白含量较F1T3在2014年和2016年分别增加了9.95%、8.87%。粗蛋白产量在2016年显著降低,F2T3的粗蛋白产量在2016年较F1T3增加9.29%。亚油酸含量在2015年和2016年显著降低, F1T3的亚油酸含量较F2T3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增加了3.17%和3.03%。施钾时期对油葵的盘径、亚麻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油葵的千粒重、出仁率、产量、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粗脂肪含量、产油量、油酸、亚油酸影响显著。钾肥的最佳施用时期为基施。油葵产量与盘径、千粒重、出仁率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油酸和亚油酸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宁夏惠农盐化土壤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物料配施对枸杞园盐化土壤性质以及对枸杞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有机物料配施化肥与单施有机物料相比,明显促进了枸杞当季新枝萌发、叶片形成、枝条生长和干物质的形成;施用不同有机物料或有机物料配施化肥均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的含量;施用不同有机物料明显降低了土壤表层的盐分和pH值;不同物料配施腐殖酸后,明显提高了枸杞对速效养分的吸收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氮水平对旱地覆膜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氮肥施用过量问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0、50、100、150、200、250 kg·hm~(-2),分别对应T1、T2、T3、T4、T5、T6处理)对旱地覆膜马铃薯"陇薯3号"的生育进程及其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推迟了马铃薯的生育进程,随施氮量的增加,马铃薯的生育期延后,各施氮处理的干重平衡期比不施氮肥的对照处理(T1)推迟了2~16 d;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马铃薯全株和块茎干物质快速积累的持续时间(Δt),随施氮量的增加,与T1相比,全株Δt增加了2~14 d,块茎Δt增加2~10 d;马铃薯整株和块茎干物质积累均表现出明显的"S"曲线特征。不同氮水平对成熟期马铃薯干物质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也有显著影响,随施氮量的增加,成熟期茎和叶所占干物质比例明显增加,块茎所占干物质比例呈单峰趋势变化;不同氮水平也显著影响马铃薯块茎产量,与对照处理(T1)相比,T2处理增产17.86%,T3、T4、T5和T6分别减产6.88%、21.06%、27.05%和38.63%,说明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马铃薯减产,其本质是马铃薯库源关系的失调(施氮量超过50 kg·hm~(-2)时)。在本试验条件下,当目标产量为1.65 t·667m-2时,50 kg·hm~(-2)为经济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