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风通圣散加减治疗牛流行热一得贾敏斋(陕西省宝鸡县固川乡坊塘村721311)“防风通圣散”出自《宣明论》,是用于解表通里,疏风清热,治疗外寒内热诸症的名方。笔者20余年来,用该方加减治疗牛流行热千余例,其中380余例是经他医治疗无效的中后期患牛,皆获...  相似文献   

2.
笔者近年来应用防风通圣散加减治疗家畜皮肤病13例,其中骡5例、牛4例、羊1例、猪3例,疗效显著,介绍如下:1方药组成防风、栀子、大黄、甘草、赤芍各40g,薄荷、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兽医临床实践中应用"防风通圣散"方剂治疗孕畜表里俱实症收到良好效果,受到畜主欢迎,现归纳总结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疾病,中兽医称为遍身黄。病因复杂,容易反复,治疗比较棘手。笔者近年来运用防风通圣散加减治疗荨麻疹11例,均获痊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5.
荨麻疹是畜体受体内外因素刺激所引起的一种过敏性疾病,毒物中毒、药物反应、皮肤受外来刺激(化学物质刺激等)、母牛干乳期的乳汁潴留等均可引发本病。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用自拟防风通圣散治疗牛荨麻疹15例,均获痊愈。  相似文献   

6.
近几十年来,兽医临床上除运用中兽医方剂外,还大量移用中医方剂,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为了提高方药的疗效,扩大应用范围,笔者通过学习兽医和中医有关方剂书籍,初步探讨了方药的调节作用。现试述如下,供同行临诊参考和进一步探讨。 (一)多向调节对一些错综复杂的病理变化同时进行调节。病理变化具有多向性,治疗方剂则为数法合用(即数方合用)。例如防风通圣散(《宣明论》),由防风、荆芥、麻黄、薄荷、大黄、芒硝、栀子、滑石、  相似文献   

7.
母猪产后缺乳,常导致仔猪发育不良或成僵猪。治当以催通为主。根据临床辨证分为以下四型对症催乳治疗,供广大同行及读者参考。1 气血虚弱型畜体瘦弱,精神沉郁,口色淡白,口津滑少,耳塌头低,鼻润呼气欠温,粪便稀软,尿清而短。处方:八珍汤加减通草、甲珠各10g,王不留行、党参、黄参各30g;白术、云苓各20g、川芎15g、白芍20g;猪前蹄2只,煎水喂服,并多加喂炒熟豆浆及精料。2 外感证型发热怕冷,被毛逆立,咳嗽,鼻流清涕,舌苔薄白,食欲减少或不食(注意区分外感风寒和外感风热)。处方:防风通圣散防风、当归、王不留行、连苕…  相似文献   

8.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别名关防风、东防风,以根入药.味辛、甘,性温,有解表发汗、祛风除湿作用,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关节酸痛、破伤风.此外,防风叶、防风花也可供药用.野生于丘陵地带山坡草丛中,或田边、路旁,高山中、下部.主产地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等省区.东北产的防风为地道药材,素有"关防风"之称.现将中药防风的栽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防风通圣散是金代医学家刘完素用于表里双解的代表处方,主治外感表证而兼有里热的表里俱实之症.近年来,我们曾采用此方治疗家畜外感、内热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于下,请同道参考. 1 原方组成 荆芥15g、防风15g、薄荷15g、麻黄15g、栀子15g、黄芩30g、连翘15g、桔梗30g、当归15g、川芎15g、白芍15g、白术15g、大黄15g、甘草30g、石膏30g、滑石60g、芒硝15g为末,开水冲调,或煎液,候温灌服.  相似文献   

10.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多发性过敏性皮肤病.临床上多以气候骤变、急性发作为特征。临床上在配合钙制剂、地塞米松磷酸钠、维生素C等抗过敏性西药的基础上,又加以中药防风通圣散以活血化淤,清热解毒为治则,收效较好。笔者在多年的基层畜牧兽医工作期间,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家畜荨麻疹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凋落物和覆土对防风种子萌发及早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凋落物和覆土对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出苗及早期生长的影响,旨为保护野生防风资源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表明覆土处理对防风出苗、存活、叶片数目、株高和生物量都有积极的影响。覆土的防风种苗出苗率、存活率和种苗的生物量分别比不覆土的高8.45%、15.29%和1.72 mg。防风的出苗率随着凋落物量的增加而显著(P0.05)降低,但凋落物覆盖的防风种苗的存活率是无凋落物覆盖的近2倍。少量的凋落物覆盖对防风种苗株高和生物量起积极作用,当凋落物量增多(100 g/m2)时主要起消极的作用,表现为明显降低叶片数目、株高和生物量。总之,覆土有利于防风种苗建植,覆盖凋落物50~100g/m2有利于野生防风资源恢复,覆盖凋落物高于100 g/m2将会抑制野生防风资源恢复。因此,为了保护和恢复野生防风资源,建议天然草地的围栏封育年限不宜太长。  相似文献   

12.
巴彦浩特镇鹿圈山的曹某饲养了一只4岁的蒙古绵羊在放牧时跟不上群,归牧时发现该羊全身皮肤上起满了手指大小的、豌豆大小的,触摸坚硬的疹块。次日畜主来站求治。经系统检查,确认为绵羊荨麻疹。用抗过敏药葡萄糖氯化钙、扑尔敏、地塞米松、防风通圣丸(人用)自家血治疗痊愈归牧。  相似文献   

13.
防风通圣散治家畜遍身黄张富林,权惠芳(甘肃省合水县兽医站745400)遍身黄,现代兽医学谓之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疾病,多因外物的刺激或采食有毒食物,使邪热凝于毛窍,料毒积于肠内,心胸壅热,热注三焦,气血相凝而成黄肿。临床上以发病突然,肿块虚浮而软,与...  相似文献   

14.
<正> 前言有关研究已经较好地证实防风带对于小气候、土壤侵蚀、园艺和农作物的产量、风力传播疾病及家畜生产都有影响,虽然草地对于世界农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关于草地对遮蔽物的反应几乎没有介绍。风是通过改变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温度、植物与其所在环境间的气体交换来影响植物生长的,其中有许多生物机制尚未弄清(Grace,1977)。风可以造成植物器官和组织的轻度损害,通  相似文献   

15.
防风是伞形科植物未抽花茎的干燥根,是治疗感冒、头痛、风湿关节痛和破伤风的最常用的传统中药之一,国大部分地区使用,主产于东北和华北等地。在临床当中其具有解表散风、胜湿止痛、祛风止痉的功效。因此,防风主要用来治疗外感风寒、头痛目眩、周身尽痛、风寒湿痹、骨节疼痛、四肢挛急等。防风中所含有的色原酮类成分,是其发挥药效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防风提取物及色原酮类单体成分均有解热、镇痛、镇静作用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正防风为伞形科植物,未抽花茎的干燥根,具有解表散风、胜湿止痛、祛风止痉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周身尽痛、风寒湿痹、骨节疼痛、四肢挛急等证,是治疗感冒、头痛、风湿关节痛和破伤风的最常用的传统中药之-。防风中所含有的色原酮类成分,是其发挥药效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防风提取物及色原酮类单体成分均有解热、镇痛、镇静作用。1化学成分分析防风中含有少量挥发性成分、色原酮成分、香豆素类成分、多糖类成分、有机酸类成分和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防风多糖得率,试验采用热水浸提法、微波提取法、超声辅助提取法进行防风总多糖提取,通过比较得出最佳生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35 min、浸提次数3次、液料比30∶1、浸提温度70℃、超声频率70 Hz,此工艺条件下防风多糖提取率为2.47%。说明从多糖提取率、浸提时间、能源消耗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综合考虑,超声辅助提取法的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正防风通圣散是宋金时代的医学家刘元素拟定的有名处方之一,收载于他著的《宣明论方》一书中。该方是他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创造的表里双解之剂,好多年来被人们在临床中反复加减使用,的确有效,尤其对外感表证而兼有里热的表里俱实之证更为突出。在兽医临床中,我们遇到的病畜往往由于外感而引起,但是在发病初期由于饲养人员大意没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防风黄芩汤的抗炎作用机理,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小鼠炎性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炎性组织中前列腺素E2的含量,采用荧光法测定小鼠炎性组织中组胺的含量,并采用硝酸酶还原法测定致炎小鼠血清中一氧化氮的含量。结果显示,防风黄芩汤有效减少小鼠炎性组织中丙二醛的释放,抑制前列腺素E2、组胺和一氧化氮的生成,说明防风黄芩汤的抗炎作用机理与降低致炎小鼠炎性介质丙二醛、前列腺素E2、组胺和一氧化氮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一、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辛温解表散寒风,常用不过七八种: 麻桂荆芥与防风,紫苏白芷和细辛。 表实无汗用麻黄,解肌通阳桂枝能, 外感风寒用荆芥,一切风症使防风, 散寒行气夸紫苏,白芷善治偏头疼, 细辛用广量宜小,散寒温痰又祛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