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蒲公英的药用、食用价值都很高,用途广泛,且其适应性很强,具有一定的耐阴性.在无花果树下套种蒲公英,可以增加种植收益,提高单位种植面积的效益.介绍了无花果树下套种多倍体蒲公英的种植模式,以供无花果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2.
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婆婆丁菜,属菊科,蒲公英属,是一种食药兼用的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蒲公英含有极具药用价值的皂甙成分及蒲公英素,还含有13种氨基酸,具有清热解毒、利尿等药用功效。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已开始进行蒲公英人工种植,市场前景看好,现将蒲公英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1 采种 大庆地区野生蒲公英早春开花的第一批种子,在6月中下旬陆续成熟,当花变成毛状的降落伞形时即可采集。采回的种子晾晒干后,簸去白毛即可种植。蒲公英的种子不耐贮存,应当年采种,当年种植。2 露地育苗2.1 整地作畦 蒲公英对土壤要求不严,用肥沃的沙壤土育苗为好,蒲公英由野生变家种后,根系发达,生长旺盛,为培育粗大的营养根,需深翻地,施足基肥。667m2施农家肥  相似文献   

4.
陈胜利 《北方园艺》2010,(18):79-80
<正>在众多绿色无污染的山野菜品种中,蒲公英以品质好、又有很好保健医疗作用倍受人们的亲睐。蒲公英作为特种蔬菜的需求量逐年提高。蒲公英的市场价格虽较高,但由于蒲公英的叶子生长缓慢,产量较低,在保护地上单位面积产值不如种植其它蔬菜作物高,成为蒲公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中药材土壤栽培种植过程中,由于在育苗、土壤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不规范,容易造成产品的重金属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采用水培技术,严格规范种植操作规程,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出现此类问题,生产出绿色无公害的合格产品。水培蒲公英生长周期短,产量高,能够实现清洁生产,在口感上明显优于土壤栽培的蒲公英,现以益阳嘉年华蔬菜主题场馆中用到的深液流式水培模式,介绍蒲公英的水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用种子萌发法通过不同浓度的Na2CO3溶液对蒲公英种子进行胁迫处理,以探讨Na2CO3胁迫对蒲公英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mol/L的Na2CO3溶液对蒲公英种子发芽率有显著和极显著影响,5 mmol/L的Na2CO3溶液对蒲公英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有显著和极显著抑制作用。5~150 mmol/L的Na2CO3溶液胁迫下蒲公英种子仍能萌发,说明蒲公英种子有一定的耐盐能力,复水试验也表明蒲公英种子对Na2CO3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该特性为充分利用新疆地区盐碱地进行蒲公英的种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蒲公英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蒲公英,又名婆婆丁,属菊科,食药兼用。近几年来日本、美国和我国已将蒲公英作为名贵野生蔬菜列为席间上品。目前,在山东聊城、临清市区域内已有小面积的人工露地或温室栽培,产量每667 m2产量667kg左右。被视为一种资源丰富,营养全面,药用多效的绿色食品和营养保健品,受到国内外人士的青睐。其栽培要点如下。1 品种来源 蒲公英具有极强的抗寒能力(-30℃)。10℃以上可正常生长,最适宜生长温度22-28℃。有栽培蒲公英历史的地区可自行留种,无栽培历史的地区,可在5月下旬~6月上旬,于山沟路旁、田间地头、生荒地、山坡阳面,收集野生蒲公英的成熟果实,晾干留种备用。或7月上旬一9月上旬采挖野生蒲公英母根,保留其主根与顶芽。开沟种植,作为种源。  相似文献   

8.
野菜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认识。开发野菜资源,可以丰富居民菜篮子,引领健康生活,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一项重要举措。现将野百合、野香椿、蒲公英、蕨菜和鱼腥草的特征特性、营养价值、保健功能及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1蒲公英的保健功效蒲公英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婆婆丁、黄花地丁。花序为头状,花色多为黄色,果实成熟之后,形似一白色绒球,成一朵圆的蒲公英伞,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被风吹过,会分为带着一粒种子的小白伞。随风飘荡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我国有蒲公英品种近100种,蒲公英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抗寒又耐热,地温1~2℃时即可萌发,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15~25℃,30℃以上发芽缓慢,叶生长最适温度为20~22℃。  相似文献   

10.
蒲公英 (ParaxacummongolicumHand . Mazz.)又名黄花地丁、公英、婆婆丁 ,在北方各地均有野生。近几年 ,已进行人工栽植 ,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为满足冬季市场的需求 ,笔者经过多年的栽培试验 ,总结出蒲公英苗钵冻贮温室栽培技术。1 采种6月下旬大庆地区野生蒲公英种子陆续成熟 ,采回后晾干 ,搓去白毛即可种植。2 露地育苗蒲公英对土壤要求不严 ,以肥沃的沙壤土育苗为好。整地时每 6 6 7m2施农家肥 5 0 0 0kg、磷酸氢二铵 30kg、硫酸钾2 0kg作基肥 ,深翻 2 5cm ,翻后耙细做畦 ,畦宽 1m(含畦梗 ) ,长 10m。当地于 6月中旬至 7月下…  相似文献   

11.
为探求温室蔬菜发展的方向 ,优化种植结构 ,提高温室栽培的经济效益 ,我们进行了黄瓜与蒲公英、苋菜的间作栽培技术研究。黄瓜间作蒲公英 ,6 6 7m2 产黄瓜 5 2 0 0kg,蒲公英 12 0 0kg,总产值 14 0 0 0元 ,比黄瓜单作增效 34 %;黄瓜间作苋菜 ,6 6 7m2 产黄瓜 5 10 0kg ,苋菜 90 0kg ,总产值 12 90 0元 ,比黄瓜单作增效 31%,现介绍如下。1 黄瓜与蒲公英间作技术1.1 黄瓜品种与播期黄瓜宜选早熟、丰产、优质、抗病品种 ,如长春密刺等。 10月中下旬播种 ,黑籽南瓜嫁接育苗 ,大温差培育适龄壮苗 ,11月下旬至12月初幼苗具 3叶 1心 ,株…  相似文献   

12.
郑农蒲3号是山东潍坊蒲公英品系的变异群体,经系统选育得到的药食兼用蒲公英新品种。根粗壮,叶片簇状直立生长,无主茎,叶柄及主脉绿色或淡紫色,叶片翠绿、倒披针形,叶缘具有波状齿或羽状浅裂。全株干品菊苣酸含量为2.01%,田间对白粉病的抗性强于郑州地方品系,头茬地上部鲜叶实收产量1 100 kg·(667 m2)-1左右,适宜在河南省中北部蒲公英主产区及生态环境相似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3.
对适宜屋顶种植的4种药用植物车前、蒲公英、开口箭和天胡荽的亚硝酸盐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4种药用植物亚硝酸盐含量都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蒲公英新品种华蒲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公英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世界有2 000多个种,其中我国有70个种,1个变种,均为野生,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华中等地区.我国很早就开始利用蒲公英,但基本上是作为中药材使用,特殊年代也充当过度荒食物.  相似文献   

15.
蒲公英新型生产方法——夏季播种育苗法生产蒲公英,不仅克服了蒲公英传统生产方法在温室内占地时间长的问题,而且可以分期分批将营养钵中养好根的蒲公英置于温室中,进行立体栽培和多茬次栽培。采取0.1%浓度的富硒康于养根时和生产时叶面各喷洒1次,所得产品含硒量可由19μg/kg提高到58μg/kg,达到人体适宜的吸收范围(40~100μg/kg),使产品的营养、保健价值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常见的药食同源蔬菜有板蓝根、马齿苋、鱼腥草、紫苏、蒲公英、藤三七、枸杞芽、小茴香、救心菜、地肤、藿香等,这些蔬菜不仅风味独特,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长期食用有利于身体健康,深受人们喜爱。但这些蔬菜种植规模不大,又受季节限制,平常不易购买到,即使有些蔬菜能够购买到,但价格偏高,不利于推广种植。笔者研究阳台蔬菜多年,现将这些药食同源蔬菜的阳台种植技术总结如下,供市民在自家阳台上种植、食用。  相似文献   

17.
<正>春天万物复苏,野菜旺长野菜不但营养丰富,而且有的具有药用价值适当进食野菜,裨益多多1.喉咙上火——吃蒲公英嫩蒲公英是一种传统野菜,可凉拌,烧汤或炒熟,也可以拌肉作饺子馅老了的也能吃,但是较苦蒲公英可下水焯过减轻苦味,用蒜末、生抽、香醋、香油、盐拌着吃2.食欲不好——吃香椿香椿是阳气很足的食物,性温能补脾阳香椿的食用方法多样,最典型的属  相似文献   

18.
蒲公英是一种药食兼用的植物,具有降压解燥、清热散结的功效。近年来随着对蒲公英相关科学研究的深入及市场的不断推广,蒲公英作为传统中药得到广泛应用。为探究蒲公英微波干燥的最佳参数及不同超微粉碎机对蒲公英叶超微粉制备的影响。本文通过单因素试验、感官试验和重金属检测试验对蒲公英微波烘干工艺进行了探究,同时对不同粉碎设备进行了对比,进而优化了蒲公英叶超微粉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9.
蒲公英,别名婆婆丁、黄花地丁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野生蒲公英分布广泛,近年来已发展成为有开发前景的野生蔬菜。蒲公英的食疗价值较高。据《食物成分表》记载:蒲公英叶的可食部分达80%,每100g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质4.8g,脂肪1.1g,碳水化合物5g,粗纤维2.1g,灰分3.1g,钙216mg,磷93mg,铁10.2mg, 胡萝卜素35mg,硫胺素0.03mg,核黄素0.39mg,尼克酸1.9mg,抗坏血酸47mg。此外,还含有10多种氨基酸。蒲公英是早春一种很好的野生蔬菜,食用方法很多,叶片可生…  相似文献   

20.
以蒙古蒲公英为试材,通过去雄套袋以及石蜡切片法,对蒙古蒲公英胚胎学进行了研究,为蒲公英无融合生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蒙古蒲公英去雄套袋后结籽率为68.90%,初步判定蒙古蒲公英为兼性无融合生殖。蒙古蒲公英属于蓼型胚囊发育,四核时期,细胞核大小并不一致。成熟胚囊后,中央细胞和卵细胞发育不同步,卵细胞发育一般早于中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