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烟田免耕直播套种玉米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烟田免耕直播套种玉米的播种期、种植密度以及与烟稻轮作种植模式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烟叶采收后期。免耕直播套种玉米,烤烟和玉米共生期控制在15~20d,玉米种植密度控制在3500-4000株/667m^2,对前作烤烟产量不存在显著不利影响。相反能提高烟叶品质。烤烟套种玉米种植模式的总产值比现行的烟稻轮作种植模式总产值增收23.2%以上。并省工省时。  相似文献   

2.
研究结果表明,与冬小麦-夏玉米平作相比,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复合种植模式的生产优势度两年平均为:冬小科:春玉米:夏玉米=0.36:0.20:0.44,春玉米的生产优势度偏低,提高春玉米对总产量的贡献是进一步挖掘复合种植模式增产潜力的可行途径,同时,复合种植模式的稳定系数两年平均为0.4690,提高56.44%,对外界环境的 适应性明显增强,保持高产的稳定性更大。  相似文献   

3.
对小麦、玉米不同复合种植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三熟复合种植模式较冬小麦,夏玉米两熟模式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5种三熟模式和1种两熟模式的产量,经济效益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得出表现最优的模式是:带宽3.0m,秋播小麦12行,空挡春玉米2行,麦后夏玉米4行。  相似文献   

4.
地膜马铃薯-玉米-蒜苗高效种植模式在我县已初见成效,马铃薯平均亩产1800千克,收入2160元;玉米平均亩产450千克,收入972元;蒜苗平均亩产1250千克,收入3750元;亩总产值6882元。现将这种高效种植模式的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官贵德 《耕作与栽培》2012,(2):55-55,37
通过对烟田免耕套种玉米和烟稻轮作种植模式的对比及烟田免耕直播套种玉米的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烤烟套种玉米种植模式的总产值比现行的烟稻轮作种植模式总产值增收6.2%以上,并省工省时。烟套玉米的关键栽培技术是:播种期在烟叶采收后期免耕直播套种玉米,烤烟和玉米共生期控制在15~20d,玉米种植密度控制在3 500~4 000株/667m2,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6.
上杭县是福建省农业大县、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和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县,长期以来,东南部烟区一直以烤烟-烟后稻为栽培模式。为增加烟农收入,2007年我们在该县蓝溪镇梅永村按春烤烟-优质稻-花椰菜模式推广种植4公顷,收到了花椰菜平均亩产量2250千克、产值3150元的好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种植模式对南方作物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模式优化是挖掘农田高产潜力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于2017-2018 年在湖北省江陵县三湖农场开展了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早稻–晚稻(DR,对照)、春玉米–晚稻(MR)和再生稻(Rr)3种种植模式。结果表明,与早稻–晚稻种植模式相比,春玉米–晚稻种植模式积温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经济效益和周年产量分别提高了8.66%、35.19%、33.71%和34.60%;再生稻分别提高了6.77%、11.16%、68.12%和31.20%。从整个周年来看,春玉米–晚稻和再生稻模式的积温生产效率较高,春玉米–晚稻模式的水分利用率最高,春玉米–晚稻和再生稻处理的周年产量显著高于早稻–晚稻种植模式,再生稻模式周年经济效益最高,其次是春玉米–晚稻种植模式。因此,春玉米–晚稻和再生稻是该区域稻田两熟制适宜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种植模式双季稻(RR),春玉米―晚稻(MR),早稻―秋玉米(RM)的生育期、产量、经济效益及农产品镉含量等,探讨湖南镉污染稻田玉米对水稻季节性替代种植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从生育季节来看,3种模式的晚季作物均能在10月下旬成熟,均适合在湖南双季稻区应用。2015和2016年两季作物总产量分别以RR和MR模式较高,但差异均不显著。与RR模式相比,2015年MR和RM模式下的纯收入有所下降,但2016年明显提高,2年总收入表现为MR>RM>RR,且前2种模式的单个劳动力纯收入明显高于RR模式。RM与MR模式的水稻糙米镉含量较RR模式有降低趋势,2016年晚稻表现更明显,从0.823mg/kg降到了0.621mg/kg。水稻糙米镉含量在0.231~0.823mg/kg,玉米籽粒镉含量在0.036~0.081mg/kg。水稻镉积累量远高于玉米,晚稻镉积累量远高于早稻,3种模式2季作物地上部总镉积累量表现为RR>MR>RM,且差异显著。可见,从生育季节、产量、纯收入和籽粒镉含量等角度考虑,春玉米―晚稻与早稻―秋玉米种植模式替代双季稻模式是可行的,考虑到春玉米―晚稻种植模式地上部镉移除量较多,因此宜首选春玉米―晚稻模式。  相似文献   

9.
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蚕豆+青菜/春玉米+地刀豆-秋玉米”一年5熟新型立体种植模式同传统的“棉花/蚕豆”旱地种植模式相比,667m^2产出高2.77倍,净收入高3.89倍,劳动生产率高2.89倍,是替代“棉花/蚕豆”较好的立体种植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油─稻─稻是澧县稻田的一种主体种植模式。近几年来,这一模式产量水平基本上稳定在油菜籽1500kg/hm2左右,早稻5250kg/hm2左右,晚稻6000kg/hm2左右。1对油─稻─稻模式的剖析11突出的季节矛盾油─稻─稻模式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试验对辣椒单作与辣椒套种春玉米两种种植模式进行同田试验比较,结果表明,辣椒套种春玉米比净作辣椒单产值增加189.8元/667m2,建议推广辣椒套种春玉米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2.
研究结果表明 ,与冬小麦—夏玉米平作相比 ,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复合种植模式的生产优势度两年平均为 :冬小麦 春玉米 夏玉米 =0 .36∶0 .2 0∶0 .44 ,春玉米的生产优势度偏低 ,提高春玉米对总产量的贡献是进一步挖掘复合种植模式增产潜力的可行途径 ;同时 ,复合种植模式的稳定系数两年平均为 0 .46 90 ,提高 5 6 .44 %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明显增强 ,保持高产的稳定性更大  相似文献   

13.
对小麦、玉米不同复合种植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三熟复合种植模式较冬小麦、夏玉米两熟模式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5种三熟模式和1种两熟模式的产量、经济效益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得出表现最优的模式是:带宽3.0m,秋播小麦12行,空档春玉米2行,麦后夏玉米4行。  相似文献   

14.
鲜食玉米保护地栽培技术的演变及高效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长江下游地区玉米保护地栽培技术从平床育苗移栽、营养钵育苗移栽、春提早栽培到深冬栽培技术的演变过程。重点介绍了采取多种栽培技术、多品种类型集成的"春玉米/夏玉米—秋玉米"鲜食玉米一年三茬高效种植模式,可产鲜穗2.7万kg/hm2,效益达到10.5万元/hm2左右。  相似文献   

15.
初步研究了探讨了黄淮海农区冬小麦Ⅱ早春玉米/夏玉米(简称间作玉米)、春玉米单作、冬小麦-夏玉米(简称单作夏玉米)轮作3种超高产种植模式下玉米的氮营养特性,结果表明,间作提高了玉米产量,但在高脂水平氮吸收效率却低于当量面积单作,在中肥和无肥水平下,间作氮利用效率高于单作,吸收效率低于单作。在作物共生期间,养分吸收存在着竞争和补偿作用,使得间作玉米氮吸收量在每个生育期都不同同于单作。间作提高了夏玉米氮素向籽粒的转移强度,而春玉米只在不施肥时有种趋势。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南方红壤低丘岗区农田种植业结构不合理,效益低等问题,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引进、筛选、培育新品种,优化种植制度。稻田和旱地改制,引进扩种饲料玉米、特用玉米、烤烟和其他经济作物,红壤旱地重点发展以春玉米为主裁作物的多元多熟种植模式,对部分中低产稻田进行改制,适当调减早稻面积,尽快淘汰早灿稻、大力发展优质稻、饲料稻和玉米,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特色经济作物和高价值作物,如烤烟、西瓜等。研究提出了本区主效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及作物优质、高产配套技术并在试区示范推广,促进了红壤丘岗区种植业三元结构优化和核类型区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文水县玉米创新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进行了试验示范,为进一步挖掘玉米种植潜能、提高玉米种植经济效益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8.
改变玉米田间种植模式是提高玉米单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在大田试验条件下, 以耐密品种(郑单958)和中密品种(沈玉21)研究了三比空密疏密、大垄双行和等行距(CK) 3种种植模式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其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田间种植形式的改变可以显著影响玉米群体产量及其生长发育特征。耐密品种以大垄双行种植模式为宜, 可以增加玉米的株高、茎粗, 提高叶面积和光能利用率, 促进干物质积累, 两年平均产量为8882.36 kg hm-2, 比对照增加6.51%, 增产的原因是百粒重和穗行数的显著提高; 中密品种以大垄双行和三比空种植模式为宜, 两种种植模式均可增加玉米的株高、茎粗, 提高叶面积和光能利用率, 促进干物质积累, 且与耐密品种表现不同, 两年平均产量分别为8294.58 kg hm-2和8188.30 kg hm-2, 比对照增加21.36%和19.81%, 增产的原因是行粒数的显著增加。因此, 笔者认为在辽西地区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大垄双行是提高玉米单产的最佳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9.
指天椒,其味辛辣,是烹调菜肴常用佐料,既可鲜食也可干食。近年来,市场畅销.产品供不应求。春玉米套种指天椒,一般亩产春玉米500—600千克、指天椒1250-1500千克,总产值达3000元以上。该种植模式的优点,一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二是能显著提高单位面积效益。  相似文献   

20.
春马铃薯、春玉米/秋马铃薯、花椰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生育期短、性喜冷凉,是适宜的间作套种作物。枣庄市马铃薯种植属中原二季作栽培区,常年种植面积4万hm2,主产区滕州市是著名的“中国马铃薯之乡”,是山东省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基地。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薯农摸索出了许多间作套种模式,其中春马铃薯、春玉米/秋马铃薯、花椰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