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侯美莲 《现代农业》2011,(5):148-149
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土地向务工转移、由农村向城市转移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渠道,文章主要围绕如何有序地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虹 《中国农垦》2006,(10):40-41
发展经济学研究证实,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口从农村注入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的共生现象。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体,实现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顺利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给我国经济带来的积极作用。同时指出近几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农村劳动力就业严重不足。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城乡严重分割,阻隔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造成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缓慢,致使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虽然对当地的经济建设,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也相应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劳动力输出地的农村状况。但是,在经济效益不断显现的同时,其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也暴露出来。因此,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转化问题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转化,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国人口众多,农村劳动力数量也多.又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化不仅是制约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如何有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化,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研究课题。文章认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非农产业的就业是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转化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领域转移,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性趋势.今后一个时期,尤其是二十一世纪的头二十年,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广大农村将孕育着开创新的经济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7.
<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在发展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然经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由于受工农、城乡巨大的利益差距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已成现实。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目前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由制度障碍、自身素质等多种因素造成。一、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极为关注的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剩余劳动力最多的国家,如何进行有效转移,是关系到社会安定和经济持续有效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往只主张大力发展小城镇,限制农民进入大、中城市,进而以"城镇化"取代"城市化 ",致使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在于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或者说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实现其充分就业的惟一出路。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很难适应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增加农村教育投入,使农村教育摆脱困境,已成为我们无法回避、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和面临的困难障碍的分析,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现实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障碍因素,必须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将农村中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到城镇、转移到非农产业,才能缩小工业与农业、城市和农村的差别. 为了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笔者就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3.
托达罗模型抑制城市、发展农村、阻缓剩余劳动力人口向城市流动的理论与政策实践,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会带来一系列后果。本文在分析托达罗模型缺陷的基础上,对中国新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农村的经济发展速度飞快,政府提供多种政策扶持,加上福利补贴使得很多非农产业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这些方式对于改善农村的劳动力结构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农村旅游业也是农村转移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支柱之一,对于一些农村地貌的改革以及地区经济发展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以徐州农村经济发展为例,谈一谈农村旅游业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由于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的限制,西部地区农民的农业收入十分有限,要想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必须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根据目前情况,在寻找非农就业机会方面,有两条途径:一是兴办企业,构建农村小城镇,发展农村本地工业经济;二是劳务输出,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总之,  相似文献   

16.
赵瑞香 《现代农业》2006,(12):69-70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突显,时至今日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源源不断的流动大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从长远看,国民经济的增长有赖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性转移。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在城乡关系方面也要有一个相应的转变,即由限制农民进城到主动大量吸引农民进城转变,这是关系到国家现代化成败的历史性转变。近几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正加速跨地区流动,我认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根本出路在于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市化进…  相似文献   

1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优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增强了城乡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促进了社会变革,塑造了一代新型农民,产生了广泛的回归效应."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意味着农业的剩余向农村转移、农村的剩余向城市转移的绝对转移思路,也意味着劳动力本身、农业、农村自身的直接发展所形成的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的提高而导致的相对转移.因而,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是良性发展过程的应有之意."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使资本、技术、信息随人员流动而运动,使区域间交流日益增多,纵横联系加强.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安徽省是个农业大省,同时也是农村劳动力大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巨大,切实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安徽城乡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新梅 《现代农业》2008,(12):38-39
农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对整个社会稳定和全面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以上,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程度.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对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和发展是一个重要关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指由于体制转变、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愿意并且能够大量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进行产业转移。一方面向第二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单纯走西方向城市异地转移的路子在中国难度很大。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本地非农转移的意义,并探究了就地非农转移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