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淳安县种桑养蚕历史悠久,随着蚕桑生产的兴衰演变,其养蚕布局也不断地在进行着相应的调整和变化。1965年,该县根据本地气候特点、耕作制度、桑树生长等因素,借鉴嘉湖等主要蚕区的布局,提出了“多养春蚕,适量养夏蚕,合理养早秋蚕,养足养好中秋蚕,看叶养晚秋蚕”的布局原则,形成了全年饲养春蚕、夏蚕、三期秋蚕的5期生产布局。这一养蚕布局一直持续到1996年,历时30余年。  相似文献   

2.
<正> 夏秋蚕是紫阳县蚕桑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饲养量和产茧量占全年的比重较大。趋利避害,养足养好夏秋蚕,是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增产挖潜,提高经济、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仅就紫阳县如何夺取夏秋蚕稳产丰收,谈点看法。一、夏秋蚕生产的发展及其对全年产  相似文献   

3.
1979年1月30日浙江日报刊登陆星垣教授《加速蚕桑生产现代化步伐》一文,提出的五项工作中,在“改革养蚕节次”一项中,发表了不养早秋蚕的意见,不少农村蚕桑科技工作者询及“不养早秋蚕究竟如何”?有的公社负责人拿了浙报说,“陆教授也讲不养早秋蚕,你们还要养”。可见该文发表后,引起了生产部门的重视,为此,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促进蚕桑生产,对改革养蚕节次,特别是养不养早秋蚕问题,提  相似文献   

4.
随着蚕桑生产在家庭经营中的比重和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我省沿用多年的养蚕布局模式,已难以适应目前蚕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尤其是每季蚕的饲养量和饲养时间,更面临着严重的问题,改革养蚕布局势在必行.南阳市民兴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和周口鹿邑蚕业服务公司以市场需求、质量优先、提高效益、因桑制宜、尊重蚕农意愿为原则,以改变饲养数量、时间为重点,推迟春蚕、适养夏蚕、少养秋蚕、养足晚秋,实行"全年春种育"的分期布局,为我省养蚕布局的调整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布局合理、措施到位、效益提高──建德市三河乡养蚕布局情况调查建德市农业局聂雪风,吴生泉三河乡是我市蚕桑生产重点乡,年产茧3000担,1987年跨入杭州市重点产茧乡行列。该乡在养蚕布局上,坚持“养足春、中秋蚕,适当增养夏、早秋蚕,看叶养晚秋蚕”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养蚕布局是否合理,关系到全年蚕桑生产经营成败.同时影响来年桑树生长和蚕茧产量,以及劳力的合理安排和蚕室蚕具设备的合理使用.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气候温和,全年养蚕可从4月下旬到10月下旬.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年养蚕布局一般是养足春蚕、夏蚕适当养、秋蚕生产以养用结合分批养.秋蚕生产又分早、中、晚3期,俗称“三秋”.一般是合理养早秋、养足中秋、看叶养晚秋,早秋、中秋、晚秋的饲养量各占春蚕饲养量的35%、90%、15%左右.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茧丝市场形势的变化,农村经济、生产环境、农村劳动力状况等的改变等因素,养蚕布局的“三秋”变为“二秋”.  相似文献   

7.
<正> 井研县集益乡九龙村蚕桑重点户张蓝清,利用自己养蚕专长,担起共育重担。自1984年开始至今,为本县蚕农共育小蚕962张,由于量足质好,深受群众好评,参加共育蚕农越来越多,共育规模越来越大。1987年共育小蚕332张,养大蚕4.5张,蚕桑收入3028元。今年更上一层楼,春、夏共育小蚕380张,正秋、晚秋共育已落实650张,全年共育上1000张,加养大蚕6.5张,预计全年蚕桑收入8000元以上,占全家农副业总收入70%以上,成为全县蚕桑致富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高惠芳 《蚕桑通报》2001,32(2):56-57
解放以来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蚕桑科学技术的提高 ,我市养蚕布局也进行了多次改革 :1966年以前只养春蚕、中秋蚕两期 ;1967年始养夏蚕 ,全年三期蚕 ;1969年增养晚秋蚕 ,1970年又增养早秋蚕 ,达到了一年养5期 ,秋季早、中、晚3期蚕的格局 ,充分合理地利用桑叶 ,增加了蚕茧产量 ,秋蚕生产成为全年蚕桑生产重要组成部份。但是 ,近几年来 ,随着乡镇企业及个私经济的蓬勃发展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田除虫频繁、污染严重 ,使秋蚕特别是早秋蚕中毒损失严重 ,产量低 ,茧质差。1995年下半年更由于国…  相似文献   

9.
蚕桑业作为我县农村的支柱产业,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棉花收购价格的上升,菊花连续多年的畅销,大蒜生产加工的兴起,给传统蚕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合理布局,改良茧质,是提高蚕桑经济效益的必然趋势。近几年来我们将布局调整为:养足春蚕,适养二春,大养中秋,看叶养晚秋。目前我们的  相似文献   

10.
如何养好小蚕,增强小蚕体质,提高养蚕效益呢?笔者通过多年在基层指导蚕桑生产的经验,以及有关对比试验,认为小蚕稀放稀养是养好小蚕的捷径.  相似文献   

11.
我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桑树生长的周期也长,一年多次养蚕是我省蚕桑生产的特点,除春蚕外,还可养夏蚕,早秋蚕、中秋蚕和晚秋蚕,赣南地区还可增加养一次晚晚秋蚕。多养夏、秋蚕,能充分利用蚕室、蚕具,提高亩桑产值,增加收  相似文献   

12.
周懿 《蚕学通讯》2011,(3):32-34
合理利用养蚕资源是一个养蚕布局区域蚕桑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区域生产决策和技术规范制定应该围绕养蚕布局进行。笔者1989年秋提出了《潼南县养蚕布局探讨》课题,1992年1月撰写结题论文《潼南县养蚕布局探讨》,主张调整潼南县养蚕布局。  相似文献   

13.
对江苏省蚕桑产业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江苏省蚕桑产业现状,分析制约蚕桑生产的因素,探索江苏省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本文对江苏近年来蚕桑业发展的现状、特点与问题作如下分析思考,并提出"加快制定产业规划、加大投入、发展规模蚕业、突出"精品"蚕业等建议,来强化蚕业生产的基础,提高蚕桑生产效益,为蚕桑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蔡利亚 《蚕桑通报》2001,32(3):56-57
蚕业生产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必须依靠蚕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技术推广到位率的不断提高。近年来 ,随着蚕桑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和实用技术的普及应用 ,我市蚕业科技和蚕业工作出现了几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大面积的桑园园区建设方兴未艾 ,集中连片的高标准的新桑园区不断地建成和投产 ,一个由旱地零星种桑向水田成片种桑的发展势头正在出现 ;二是蚕桑规模经营已初见端倪 ,一些大户通过土地流转机制承包了周边农户桑地 ,专业化从事蚕桑生产经营。小蚕规模共育、小蚕经营公司、大棚养蚕等形式比比皆是 ;三是秋种春养的品种布局和专养雄蚕等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15.
《江苏蚕业》2008,30(2)
2008年4月10~11日,江苏省农林厅在如皋市召开全省春季蚕桑生产现场会,分析当前蚕桑生产形势,掌握春蚕备养工作动态,部署春季蚕桑生产工作。各市及部分重点县(市、区)蚕桑技术干部、蚕业科研教学专家以及部分茧丝绸龙头企业负责人等5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指出,当前蚕桑生产面临  相似文献   

16.
马秀康 《蚕桑通报》2004,35(3):65-65
今天,我们广大蚕桑科技工作者满怀喜悦之情庆祝<蚕桑通报>五十华诞. 在半个世纪的光辉岁月里,<蚕桑通报>遵照"发展蚕业科技,促进蚕桑发展,提高广大蚕业科技人员业务水平和学术水平"的宗旨,在繁荣蚕业科学研究,推进蚕业科技创新,促进蚕桑生产发展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小蚕塑料盒帐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蚕的饲养过程中,小蚕期饲育管理的优劣,对于养蚕生产成绩的丰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在当今千家万户的养蚕条件下,一些新兴蚕区,还习惯于单家独户养小蚕,致使养蚕成绩不佳,经济效益低下,进而影响发展蚕业生产的积极性.本试验侧重于蚕桑"二户"为今后推广应用的主要对象,试图通过改进小蚕期的饲育设备和技术,来达到  相似文献   

18.
《四川蚕业》2018,(4):14-15
蚕业家庭农场是适应当前农村劳动力不足,劳动力分散,土地荒废严重新形势的产物。利于实现"蚕种良种化,栽桑一步化,防病统一化,小蚕共育化,大蚕省力化,营茧良蔟化"的现代高效蚕桑生产技术体系。培育"蚕业家庭农场",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提高蚕桑生产的规模和效率,提高蚕桑综合效益,全面延展蚕桑发展空间,让古老的行业重新焕发活力,重现辉煌。  相似文献   

19.
《中国蚕业》2015,(1):9
腾飞塑料制品厂位于中华茧都之乡——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依托科研部门和蚕桑技术专家的指导,采用先进工艺,专业生!!产"腾飞"牌聚乙烯蚕网及聚乙烯蚕蔟,产品行销全国各地。该蚕具!!全部按国家标准生产,色泽洁白,质量可靠,价格合理,使用周期!!6年以上,可以降低蚕业养殖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是广大蚕农养  相似文献   

20.
我国蚕桑生产的区域变化——基于1991—2010年的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空间为维度,以蚕茧产量、桑园面积、发种量为指标,进行东、中、西部蚕区蚕桑生产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2003年开始,我国中西部蚕区蚕茧产量超过东部,此后蚕桑产业转移的进程开始加快,而且由于中部蚕区的蚕茧产量及其占全国的比例相对稳定,我国蚕桑生产的区域转移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转移,即"东桑西移";与此同时,我国西部蚕区的桑园面积和发种量及其占全国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但西部蚕区的桑园面积和发种量占全国的比例都高于西部蚕区蚕茧产量占全国的比例,说明西部蚕区的单位面积桑园产茧量和盒种产茧量仍然低于东部蚕区。因此,目前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在正视"东桑西移"的事实的同时,既要提高西部蚕区的蚕桑生产效率,又要适度稳定东部的优质茧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