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大利亚是全球优质农牧业产品的重要出口大国,其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与出口农牧产品品质均享誉世界,而其化肥尤其是氮肥用量却明显低于我国。近年来,虽然我国在科学施用氮肥的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不足。本文系统分析了澳大利亚在降低氮肥施用量、优化氮肥施用方式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等方面的技术、政策和管理等典型做法,以期为我国氮肥施用管理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提供经验参考和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2.
氮肥利用率概念与15N示踪测定方法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文献报道我国氮肥利用率低,旨在总结我国氮肥利用率低的原因。从氮肥利用率的概念和测定方法入手,对15N示踪法测定氮肥利用率的方法及概念做详尽综述。讨论了氮肥利用率作为一个重要的施肥参数,测定中必需的稳定环境条件和土壤氮素库容稳定的必要条件,还阐述了土壤氮肥利用率概念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水稻(Oryza sativa L.)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优质稻的需求日趋增加。氮是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氮肥是稻米品质的重要影响因素,全面解析氮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对优质稻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对水稻氮肥利用研究现状和氮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了介绍,就提高氮肥利用率提出了改良策略,并对水稻氮肥高效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提高氮肥利用率和稻米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氮肥施入土壤后,经灌水、降雨及挥发损失,降低了氮肥的利用率,不同施用方式对氮肥的利用率不一致,因而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也不同.我国现阶段氮肥的利用率在40%以下,发达国家氮肥利用率在60%左右.为了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加玉米产量,1999年进行了紧凑型玉米农大108氮肥深施技术研究试验.  相似文献   

5.
以粳稻为对象,介绍了我国粳稻生产与氮肥使用现状;分析了粳稻氮肥利用率低的原因;综述了粳稻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的栽培技术现状和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粳稻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氮肥是施入棉田中的主要肥料,它与棉花纤维品质的优劣密切相关。由于纤维品质直接涉及到棉农投入田间肥料的经济效益,为此,我们于1985~1988年,通过多种施肥方法试验,以寻求氮肥与品质的关系,给优质棉生产提供依据。1.施用氮肥的数量、时期与棉花品质 施入土壤中氮肥数量的多少,对棉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发育有一定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到棉花纤维品质。若氮素供应过多,易引起枝叶旺长,田间荫蔽,往往导致纤维品质向劣质化转变。  相似文献   

7.
伊朗的Kelachi和Lahijan两个地方春季和夏季总降水量分别为350mm和750mm,在这两地研究了不同氮素肥料对茶叶产量的作用,并研究在施氮磷钾肥料时,灌溉对产量的影响。增施氮肥在90公斤/公顷以下,增产是直线上升的。氮肥增施到180公斤/公顷,产量有些缩减,但在两地灌溉的茶园里,既使氮肥增加到180公斤/公顷,增产还是显著的。施用氮肥超过180公斤/公顷,只有土层深厚,茶树高大的灌溉茶园里,才能观察到显著的增产。肥料结合灌溉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法,灌溉处理为主区,施肥为副区。灌溉用0和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灌溉马铃薯虽然种植面积仅占20%,但对总产的贡献非常大。在前期调查中发现,该地区氮肥施用普遍过量,氮肥利用效率非常低,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风险双重问题。通过多年的研究及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氮肥用量超过300kg/hm2、产量低于45t/hm2、氮肥偏生产力(PFPN)小于150kg/kg的农户为氮肥减施对象;可通过总量控制、分期施用及有机肥替代等措施实行氮肥减施;植株叶片SPAD仪营养诊断可应用于指导分期调控的氮肥减施实践。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尿素会有缺口吗?尿素价格一直保持坚挺,市场认为主要是环保限产和气荒造成了减量。1.气荒影响产量大概的测算尿素仅是氮肥的一个子集,气荒不仅影响尿素产量,而且影响到合成氨的产量,因此,考察氮肥的减量来代替尿素的减量更符合实际情况。如果把川渝的氮肥(包括硝铵、磷铵、氯化铵)都假设为气头,从2017年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氮肥的同时,我们也研究了茶叶新稍及其在茶叶制造的整个过程中氮素化合物的变比,发现自五月开始到九月为止施氮肥的茶树,氮素化合物的合成由原来的3—5%增加到14—15%,尽管氮素化合物的总量变化比较大,但在制造过程中它的变化是不大的。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是第一大化肥生产国,氮肥和磷肥产能居世界之首,产能严重过剩。中国钾肥生产能力居世界第四,但无法满足国内需求,依然大量依赖进口。2017年,中国氮肥、磷肥产能分别为5740万吨、2486万吨。氮肥2013以来,中国国内市场氮肥供给不断下滑,2017年降至4382万吨,其主要原因:一方面,从2013年到2017年,以尿素价格为例,整体呈现下滑趋势,导致企业大面积亏损,致使部  相似文献   

12.
试验表明,水稻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到一定水平后又有所下降,因此,水稻产量与氮肥施用量能够拟合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中等肥力田块,当水稻目标产量为8 250~9 000 kg/hm2时,推荐氮肥的施用量为180~240 kg/hm2。氮肥施用量为180 kg/hm2时,每穴有效穗、每穗实粒数最多;而氮肥施用量为234 kg/hm2时,水稻有效穗、实粒数反而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3.
<正>尿素是我国主要的氮肥品种,占氮肥总量的65%左右。但因其活性强,损失途径多,除被作物吸收和土壤固持外,相当部分氮素通过氨挥发、反硝化、径流和淋溶等途径损失。我国大田作物氮肥当季平均利用率仅在30%左右,每年损失的尿素达2000万吨(商品量),直接经济损失达500多亿元,不仅造成能源与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地下水和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超标以及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玉米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的探讨:增密减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不增加甚至减少肥料投入情况下实现玉米单产持续增长,是我国玉米科技界亚待回答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重要技术难题。为此,在我国玉米主产区,开展了生产调研、文献查阅和实践验证的综合分析。调研结果和文献分析表明,合理密植可以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产,适当减少前期氮肥用量可以显著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东北春玉米生产实践也证明,选用耐密品种,密度提高和前期氮肥减少各30%,可增产15%,氮肥偏生产力(PFPN)可提高30%左右。可见,增密减氮有利于玉米增产和氮肥增效的协调,是实现玉米绿色增产增效的有效途径。不同玉米种植区可以通过扩行缩株种植,控前促后深施肥,因地制宜地实施增密减氮。鉴于我国玉米种植区域广泛,本文所建议的相关技术方案仍需要进一步的大面积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化肥行业实现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成为世界舞台的重要角色,是经过几代人60多年的努力拼搏和艰苦奋斗得来的。化肥的使用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作出重要贡献。当然,在化肥工业发展进程中,特别是近年来化肥产业高速发展,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修学峰为您揭秘我国化肥发展情况。我国氮肥和磷肥已经产能过剩,国内现有品种结构和需求还不能完全匹  相似文献   

16.
施氮量对酿造高粱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酿造高粱氮肥合理高效利用,以晋杂22号为试验品种,研究了6种氮肥施用量(0,75,150,225,300,450 kg/hm~2)对酿造高粱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0~450 kg/hm~2,施用氮肥有效地增加了高粱产量和净利润,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其关系可表示为y=-0.037x~2+17.759x+5 874.41(R2=0.878 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高粱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利用率显著降低;氮素吸收效率逐渐降低;氮素利用效率大体呈下降趋势;当施氮量为225 kg/hm~2时,高粱产量、净利润最大,极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增产率达37.64%;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9.96,36.42 kg/kg,氮肥利用率可达到38.70%,且氮平衡为3.07,大体上满足氮素平衡。综合分析各项指标,施氮量为225 kg/hm~2是酿造高粱晋杂22号实现高产、高效益、较高氮肥利用率的适宜氮量。  相似文献   

17.
秸秆还田配施化学氮肥对冬小麦氮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赵鹏  陈阜 《作物学报》2008,34(6):1014-1018
2006—2007年生长季,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 研究了秸秆还田配施化学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干物质积累、氮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单施氮肥相比,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的冬小麦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总量较高, 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占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的百分比抽穗前阶段较低, 而抽穗到成熟阶段则较高。秸秆还田配施纯氮90、180、270和360 kg hm-2比单施同量氮肥分别增产7.1%、8.4%、11.1%和10.2%, 其中秸秆还田配施纯氮270 kg hm-2的产量最高, 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比单施氮肥提高冬小麦的氮效率, 氮肥表观利用率、氮素生产效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3.3%~9.2%、0.7~4.0和2.7~7.3 kg kg-1。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氮肥运筹对超高产小麦NR活性和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李春喜  李秀明 《作物学报》1998,24(6):847-853
通过三种氮肥处理试验,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各生育期NR活性及产量,产量性状的影响,阐述了NR活性与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分蘖期始,小麦叶片NR活性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至开花期在到最高,其后又逐渐下降,不同氮肥处理的NR活性在分蘖至孕穗差异不大,在孕穗之后,氮肥一次底施的处理一的NR活性明显你于药期追施的处理二和处理三。药隔期追施氮肥可明显促进成穗数,穗长,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粒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国务院常务会议4月8日原则通过的《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提出,到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在现有万亿斤基础上新增千亿斤。4月9日,记者采访了与粮食增产息息相关的氮肥与农  相似文献   

20.
对氮肥利用效率若干传统观念的质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巽浩  陈阜 《耕作与栽培》1991,(1):33-40,60
一、氮肥利用率30%? 国内普遍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氮肥利用率仅30%。在几个权威性的文件中(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都将化肥氮利用率从30%提高到40%作为2000年的一个科学发展目标。我们不是专门从事肥料研究的,但在生产实践中意识到,如果氮肥利用率真是30%,那么施的这些肥料为何产出那么多的粮食?于是我们从宏观上对全国和黄淮海地区作了养分平衡分析。有两种作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