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选育适宜云南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可以改善云南省青贮饲料不足、品种单一的状况。通过综合评价13个青贮玉米品种(组合,含2个对照)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与果穗性状,筛选出优于曲辰9号(CK1)、雅玉04889(CK2)的青贮玉米品种(组合)。结果显示,V12(组合801×752)、V11(组合800×752)的全株生物产量、秸秆生物产量、农艺形状显著高于雅玉04889(CK2),适合做粮饲通用型青贮玉米,可开展进一步试验和小面积示范。  相似文献   

2.
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玉米杂交种选育过程中,正确评价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表现,是决定自交系取舍及如何使用的重要根据,吴景锋(1989,1991)对含有热带玉米种质的若干新选自交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及配合力表现做过评价。徐乐澜(1989)对七个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指出,丹340和辽5043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高,特殊配合力效应方差值大,增效作用明显,故它们是较优良的自交系。美国和前苏联等也有大最应用双列杂交技术评价自交系的配合力及使用价值的报道。本研究旨在比较新选自交系和生产中已使用的骨干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并试图运用综合指标对它们的使用价值做出评价。材料和方法选用铁单8号、海单2号的母本自交系7922,掖单4号的母本自交系8112,以及辽宁最普遍使用的父本自交系丹340和旅9宽代表骨  相似文献   

3.
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边际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南科技学院玉米育种课题组选育的10个杂交玉米杂交新组合为试验材料,对玉米单株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边际效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60 000株/hm2密度下的品比试验中,不同性状的边际效应存在着较大差异,穗粗、穗长、行粒数的边际效应存在于端三株;单株产量的边际效应存在于第1端位株及第2端位株;百粒重、茎粗仅第1端位株存在边际效应,而穗行数及虚尖未检测到边际效应.各性状的总边际效应变异量在0-27.92%之间.  相似文献   

4.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中晚熟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些品种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倒伏率,其次是穗位,其他农艺性状对产量影响较小,秃尖长和穗粗对产量的的影响最小,其关联度仅为0.261 3和0.208 1。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选玉米自交系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为进一步组配优良杂交组合提供参考.[方法]以10份新选玉米自交系为待测系,4份玉米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 Ⅱ设计获得40个杂交组合,在江苏省4个不同试点进行鉴定,调查其籽粒产量、穗腐病等级、籽粒水含量、株高和吐丝期等,并评价新选自交系的配合力.[结果]不同杂交组合的籽粒产量、穗腐病等级、株高和吐丝期均以徐州点最高,分别为10.37 t/ha、2.81、239.69 cm和64.71 d;籽粒水含量以南通点最高,为26.98%;所有杂交组合的各个性状均以扬州点表现最低.产量、穗腐病等级和吐丝期在不同试点的变异系数变幅较大,分别为7.42%~16.89%、10.17%~16.48%和1.02%~5.25%;而籽粒水含量和株高的变异系数变幅较小,分别为4.85%~8.06%和5.46%~6.76%.自交系L4籽粒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0.79),其次为L6,L7最低.籽粒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为正的有L6×T4、L1×T2、L8×T2、L10×T1、L5×T4和L7×T1等24个组合,其中L6×T4的效应值最高(0.81),其次是L1×T2.在所有杂交组合中,组合L4×T1产量最高,为7.65 t/ha;其次为组合L4×T3和L6×T4,产量分别为7.34和7.27 t/ha.所有性状一般配合力方差明显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说明产量、穗腐病等级、籽粒水含量、株高和吐丝期等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结论]自交系L4、L6和L9等产量GCA效应值较高,且自交系L6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今后育种的重点材料;高产组合L4×T1和L4×T3可推荐参加江苏省玉米新组合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区骨干玉米自交系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密度为主区,自交系为副区,材料均为华北地区近40年34个骨干玉米自交系,用逐步回归、通径分析和偏向关等方法分析了其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对自交系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总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株粒数>空秆率>行粒数>千粒重>叶向值>秃尖度>穗位>生育期>ASI>倒伏率。只有通过提高单株粒数,才能加大密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粒数。同时通过保持穗位、生育期在适当水平,强化耐密性的选择,选择千粒重高、雌雄协调、株型上举耐密且抗倒能力强的自交系,才能最终提高玉米自交系的产量。因此,提高株粒数是提高玉米自交系产量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与夏玉米抗旱性相关的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与夏玉米抗旱性关系最密切的是株高整齐度,其与抗旱性的关联度高达0.789 0,其次是穗行数,关联度为0.786 5,穗位高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在夏玉米抗旱品种育种过程中,应注重对株高整齐度及穗行数的选择,从而缩短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8.
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份玉米自交系12个农艺性状遗传参数的分析表明,穗位高、叶夹角、百粒重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较高,遗传范围广泛,直接选择的效果最佳。在5种性状组合的间接选择中,有4种对提高自交系的百粒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8个玉米自交系作为亲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15个杂交组合。对其F1代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通过分析比较后,初步筛选出强优势组合克99和民99,其在穗重、百粒重主要性状的SCA效应值都较高,杂种优势强。从总配合力效应的数据中筛选出比较有利用价值的4个自交系,分别为克99、民99、L0208和民199。  相似文献   

10.
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玉米24个杂交组合与产量相关的11个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其在当地(桂林地区)特定气候条件下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关系,进而筛选出适合桂林地区种植与推广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其相关性状的关联度为:单穗粒重0.890 0、穗长0.741 0、穗粗0.758 5、秃尖长0.704 5、穗行数0.709 5、行粒数0.661 3、百粒重0.739 4、出籽率0.720 9、株高0.743 7、穗位高0.726 3、生育期0.761 4;关联序为:单穗粒重生育期穗粗株高穗长百粒重穗位高出籽率穗行数秃尖长行粒数。因此,在玉米育种实践中,应注重对单穗粒重、生育期的选择,兼顾其他性状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培育高产品种,进而选择单穗粒重较重、生育期适宜的品种在桂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选取有效种植方式指导玉米生产,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平作的玉米产量高于平作垄管和垄作,前者与后两者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平作种植方式较垄作种植方式增产7.2%。采取平作种植的玉米在棒三叶叶面积、株高、穗粗和穗行数等性状上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2.
大庆地区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庆所处地理环境及其生态条件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郑单958、先玉335及兴垦3号在大庆地区不同种植密度下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郑单958的适宜密度范围为6.75~7.875万株·hm-2,先玉335与兴垦3号适宜密度范围应为5.625--6.75万株·hm-1。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序位为:千粒重〉穗粗〉穗位高〉茎粗〉穗行数〉穗长〉行粒数〉株高〉秃尖长度〉倒伏率〉空秆率〉双穗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干旱是限制我国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利用转基因技术可有效提高玉米抗旱育种效率.对转基因玉米材料进行抗旱性鉴定评价,为筛选转基因玉米抗旱种质和转基因玉米抗旱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开花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61份转基因玉米材料进行抗旱性鉴定评价,研究转基因玉米材料ASI(散粉至吐丝的间隔期,天)、株高、产量与抗旱性的关系,受旱后粒重和穗重、轴粗和穗粗、百粒体积和百粒重等比值的变化;以及在受体基础上通过转基因提高玉米抗旱性的效果.[结果]正常灌水条件下株体适当、产量较高,而在受旱后株高下降少、ASI小的转基因玉米材料通常有较强的抗旱性,这与以往非转基因玉米的研究结果一致;无论受旱与否,玉米的穗粗和轴粗、穗重和粒重、百粒体积和百粒重之间存在显著的正比关系.[结论]转基因玉米的抗旱性在其受体基础上可提高25; ~53;,突破果穗和籽粒之间的正比关系可能是大幅提高玉米产量的一条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4.
普通玉米高产品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8~2012年广西普通玉米区试品种一年两季平均产量大于7 500 kg/hm2的37个高产品种为研究对象,对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8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粗百粒重穗行数秃尖长出籽率株高穗长穗位高,其中穗粗、百粒重、穗行数对产量的影响较大。这说明在玉米高产育种与品种改良工作中,要选择果穗较粗(大于5.00 cm)、籽粒较重(百粒重大于32 g)、穗行较多(14~16行)的品种,同时降低穗位,减少秃尖长,其他各性状保持当前水平,可以实现进一步的增产。这一结果与回归分析基本一致,说明其可作为指导玉米高产育种和品种改良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抗旱性玉米品种为试材,在抽穗开花期进行干旱处理。在干旱条件下,从玉米的叶向直、叶夹角、叶形值变化规律得出,玉米的形态调节能力具有一定局限性。如果从株型方面着手提高玉米的抗旱性,关键还是玉米株型自身的改造。  相似文献   

16.
选用不同类型的夏玉米品种进行了种植比较,研究其在当地(阿拉尔)特定气候条件下的主要生长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关系,进而筛选出适合南疆夏种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夏玉米产量与生育期长短显著相关,并且与穗部呈正相关的性状大小排列为单穗重〉穗粒数〉穗长〉百粒重〉双穗率,与生长形态呈正相关的性状大小排列为穗位高度〉空秆率〉株高。因此,在选择夏玉米品种时首先要考虑生育期,以保证能正常成熟为准,并应注意对穗重较高、穗粒数较多、穗长较长、穗位较低等性状的考察。早熟品种新玉29和新玉13号产量表现较好,可为南疆复播玉米品种,但应注意防止新玉29号的后期倒伏。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抗旱玉米产量因素的影响,掌握播期和抗旱玉米生育指标、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确定生产中抗旱玉米适宜播种期、收获期,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不同密度处理对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不同株型自交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密度增加,产量差异显著,在超过阈值后,产量反而下降;各自交系株高和穗位高均增加,茎粗降低,而对雄穗分枝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株型自交系呈现出相同变化趋势;不同株型棒三叶叶向值变化趋势不同,紧凑型叶向值增加最大,半紧凑型次之,平展型变化最小;棒三叶叶面积呈现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9.
干旱胁迫后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旱胁迫后玉米杂交种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与百粒重和抗旱性的关系,为生产上评价和筛选抗旱玉米品种提供参考.[方法]对25份玉米杂交种进行大田正常灌水和旱胁迫对比试验,研究早胁迫后玉米杂交种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与抗旱性的相应变化.[结果]与正常灌水对照相比,旱胁迫使杂交种的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显著降低,百粒重变化不显著.受旱后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高的品种耐旱指数大.[结论]旱胁迫后玉米杂交种的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与玉米抗旱性关系密切,旱胁迫后单株粒数或单株粒重可作为玉米抗旱品种筛选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