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河北省优质农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优势农业的五点对策: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二是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三是依靠科技,实现优质;四是放开市场,带动优质;五是综合调控,促进优质。  相似文献   

2.
弱筋优质专用小麦的品质、产量受年际、区域和栽培条件的影响而有所变化。根据糕点、饼干加工工艺和成品质量的标准,结合河南省品质生态区划研究结果,河南省的淮河流域及豫中南地区的轻砂壤土质适合种植饼干、糕点类小麦。但为了追求高产,忽视了平衡施肥,产出的小麦达不到弱筋小麦的品质标准,成为优质糕点无法利用的劣质麦。为此,本文通过田问试验研究了5个施氮量对优质专用弱筋小麦豫麦50、郑麦004、洛阳8716等3个品种的品质与产量的影响,探索了优质专用弱筋小麦的最佳施氮量水平。  相似文献   

3.
粮食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同步发展,巢源地区的实践证明,有四条途径;(一)优化生产技术要素,以高产求效益;(二)调整种植模式,以优化结构求效益;;(三)发展优质米生产,以优质求效益;(四)推行“产、加、销”,提高粮食生产附加值。  相似文献   

4.
小麦品质遗传改良的综合标记辅助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质遗传改良中,分别建立了细胞(或个体)、蛋白质和DNA水平的综合标记辅助选择体系,在育种实践中可快速、准确地从杂交后代选育优质面包小麦、优质面条小麦和糯性小麦。  相似文献   

5.
根据农业部在80年代两次组织评选出的全国24个优质梨产地的生态资料,用微型电子计算机系统和汉字dBASE III 建立数据库,统计出我国优势梨的品种构成比例,产地分布区域及其适宜的生态指标,并分析了这些优质梨主栽品种的生态适应性能,为我国今后大力推广优质梨品种,实现良种区域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垩白米粒的计算机图像识别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自行开发研制了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用于优质稻谷国家标准GB/T 17891-1999中质量指标垩白度及垩白粒率的检测。利用该系统对6种粳米和2种籼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客观性、准确性、快速性和可重复性等特点,在收购优质稻米进行快速分等定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黑龙江省木兰县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目标的有效途径,并对其效益进行了分析, 为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系统论述了临朐县自然条件,提出东部,南部砂石山丘陵区,北部平原区,西部石灰岩区高效生态农业建设途径,达到高产、优质、高效、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烤烟生产的气候分区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根据湖北各产烟县市1961—2000年的气象资料,应用系统聚类方法,将全省烤烟种植区划分为5类气候区,并对其气候特点及适宜移栽期进行了分析。通过与国内外优质烤烟区气候条件对比分析,探讨确定了省内优质烤烟的生产区域,其中以咸丰、利川和五峰的气候条件最为优越,为全省及县域内烤烟布局调整和相关技术措施的调整和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健  何玮  王琳 《南方农业》2010,(1):72-74
介绍优质玉米草SAUMZ1优良特性、推广应用现状、高效栽培和草产品加工技术等,提出三峡库区发展优质玉米草SAUMZ1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北柴胡的农业气象条件与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试验结果,分析了北柴胡的抗冻性、光、热、水等生物气象学特性。在优质产区上作了区划,讨论了种植效益,提出了部分资源开发要求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阳信县优质小开发的主要做法:一是立足农业,依托科技,选好品种;二是集中连片,规模种植,确保商品化生产;三是农商联手,优质优价,提高农民积极性;四是扩大市场,培育龙头,探索产业化经营;五是领导重视,政论协调,为优质小麦开发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不同切碎方式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试验以乳熟期全株玉米为青贮原料,分别进行揉切、粉碎和切断处理,使用60 L青贮桶作为青贮装置,在室温下密封贮藏60 d后开封。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所用全株玉米的干物质含量为23.53%、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为9.12%、粗蛋白含量为9.35%,为优质的青贮原料。经不同切碎方式的各组青贮饲料的有机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pH值均在4.0以下,而且氨态氮与总氮的质量比也均在5.0以下,达到了优质青贮饲料的标准,虽然各青贮饲料的粗蛋白、粗灰分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但均为优质的青贮饲料。综合比较,揉切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消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以抗病、抗倒、稳产高产优质为育种目标,利用外来种质与当地优良种质相结合的方法,扩大了遗传多样性,选育出强优势玉米杂交种冀玉12号。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后甘肃省农业种植结构的战略调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加入WTO后,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经济效益成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主要依据。通过对气侯条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分析,提出了甘肃省农业种植结构的战略调整方向:中部地区应大规模退耕还草,发展畜牧经济;陇东南特别是陇南地区应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粮食和特种经济作物;河西地区应发展成为优质瓜果及商品粮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6.
“永良15号”优质小麦优化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农业系统工程原理,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田间试验,选择栽培因素基本苗数x1、施N量x2、施P2O5量x3、施K2O量x4为调控因子,以每hm^2产量y 和盈利效益yb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水良15号”优质小麦产量、效益和农艺措施的数学模型,经微机仿真寻优,决策出7500kg/hm^2和6750元/hm^2以上的栽培措施组合方案,并研究了各项农艺措施的交互作用效应,为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花果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国光苹果在河西地区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江汉平原优质米形成适宜栽培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关于优质米形成与气候条件关系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及江汉平原腹地荆州市1954-1999年的气象资料,以平均温度为主要影响因子,以水稻齐穗后15-20d为关键生育期对江汉平原水稻优质米形成的适宜栽培期初步研究结果表明,8月25日-9月初齐穗为江汉平原优质米形成的最佳栽培期,8月22日-9月5日左右齐穗为适宜栽培期,8月10日前与9月8日后齐穗为易灾栽培期。指出江汉平原优质米栽培中应重点抓好品种改良、土壤环境改良以及农田小气候改善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保护河西生态、保障粮食安全、优化种植业结构,恢复河西走廊冬小麦规模化种植很有必要。通过分析河西走廊种植冬小麦所具有的多方面优势,针对该区域冬小麦扩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河西走廊扩大种植冬小麦的发展对策是:加强优质节水高产抗病新品种选育,建设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深入开展粮菜结合、农牧结合复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加强耕作栽培管理;做好麦蚜及小麦黄矮病发生预测预报、综合治理防控研究工作;政府需改变政策导向,加大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20.
《农业信息探索》2008,(9):43-43
五谷杂粮,包括谷类、豆类、薯类。这些杂粮因为其低糖、高营养和富含膳食纤维,有药食兼用功效,越来越受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人、白领女士的欢迎。而且由于经过深加工,优质杂粮可以做成精美可口,营养充分的食品,更受人们的青睐,对优质杂粮需求与日俱增。我国杂粮品种多,产量高。统计显示,我同常年种植杂粮1000万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