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农民对农机化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政府对机具补贴力度的加大,辽宁省水稻插秧机保有量迅猛增加,目前全省水稻插秧机已达到2800台。水稻机插配套育秧和插秧机使用技术能否到位已成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1幼苗移植栽培。采用10天左右的幼苗移植的栽培方法,节省育苗土地和劳力。2免耕移植栽培。应用免耕插秧机,省去耕翻、耕田工序,在灌水后的田块,直接进行插秧。3早春干田直播栽培。2─3月在呈现干燥状态的水田,直播方法播种,待出苗后再灌水管理。4应用无人直升飞机。利用直升飞机和大面积喷洒农药防治病虫草害,总面积达15O0hm~2。日本静冈县降低水稻生产成本的策略@君碧  相似文献   

3.
文翠梅 《北方水稻》2011,41(3):41-42
试验通过对进口自走式插秧机的最佳育苗盘土厚度进行研究,分设1.8、2.0、2.5 cm的3个盘土厚度,通过试验比较,得出最适盘土厚度是2.0 cm,该处理的水稻秧苗素质最好,而且机械插秧效果最好,水稻产量最高,产量达到568.7kg/667 m2。  相似文献   

4.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将侧深施肥装置安装在插秧机上,通过插秧机动力带动侧深施肥装置工作.在插秧的同时,按农艺要求,完成倒深施肥。军川农场于1996年引进了11台侧深施肥装置,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外地使用经验,对此项技术进行推广应用,效果如下。1基本情况试验设在22队7号地,土质为草甸土,有机质含三为3.9%,水解氛含g为4.04mg/1009土,速效磷3.omg/1009土,速效钾11·85mg/1009土,pH值6·9。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前老大豆。水耙地时不施肥,在插秧时按每公顷磷酸二按100kg、尿素60kg、硫酸钾30kg的用量混拌后装在施肥箱…  相似文献   

5.
柏各庄农场是军内水田面积较大的农场,插秧期间兵力与训练及季节的矛盾特别突出,为此我们在全面实行机械化插秧的同时,考虑到机械性能和机械故障的制约,尤期插秧机的发展滞后手栽培技术的现状,于1994、1995年开展了水稻抛秧栽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6年农场花费4300元购得一台人工喂入水稻抛秧机,根据该机在生产中的优缺点,结合人工抛秧,利用现有的插秧机,因地制宜,初步研究出半机械化水稻抛秧的栽培方式。1人工喂入水稻抛秧机的不利因素该机的动力和行走部分采用插秧机的底盘,抛秧部件采用旋转维盘式,利用锥盘旋转时的离心…  相似文献   

6.
李振宏 《北方水稻》2012,42(4):42-46
与传统手工插秧相比,水稻机插秧具有省工省时、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等特点。详尽阐述了机插水稻育秧技术、大田移栽技术、大田管理技术、水稻插秧机使用保养技术等,这一系列技术措施的紧密合理衔接,构成了江苏淮北地区水稻机插秧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7.
水稻机插秧具有节水、节本等优点。要实现插秧机械化,育出的秧苗符合标准是关键。冀东稻区经过多年来的生产实践,总结出水稻地膜隔离层(双膜)育秧方法,其技术体系包括床土选择及配制、双膜床制做、种子处理、精细播种、农膜调温、肥水管理及秧苗标准等。该项技术育成的秧片较好地实现了与插秧机的衔接、配套。  相似文献   

8.
水稻机械插秧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水稻机械插秧在盘锦地区取得了比较迅速的发展,但也出现了机械插秧配套技术不完善、农民对插秧机使用技术掌握不好等技术问题,严重影响了机械插秧的效率和质量,为此必须要抓好育苗这个机插秧的关键环节,培育出适合机插的标准化壮秧,同时提高农民对插秧机的操作水平,才能保证机械插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地膜隔离层育秧与水稻机插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机插秧推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从选地做床、床土及种子准备、覆膜材料准备、适时播种等方面探讨了地膜隔离层育秧技术,强调采用地膜隔离层育秧,插秧前要用切刀把秧床分割成方形秧片,以便于与插秧机匹配。另外介绍了机械插秧技术流程,机插秧要安排好播种期,确保够秧龄时能够及时插秧。  相似文献   

10.
<正> 盘锦市水稻机械化插秧发展较快,1992年,全市机械化插秧面积已占水田总面积的12%,插秧机拥有量达3300混合台。机械化插秧缓解了水稻插秧季节性用工量大与劳动力短缺的矛盾,而且降低了插秧成本,提高了水稻生产效益,是发展高效农业的一个有效途径,因而得到了广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农业和有机栽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常规香稻品种19香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有机栽培条件下不同机械种植方式(DD,旱插秧机旱插秧;DW,水插秧机旱插秧;D,机械旱直播;CK,常规水插秧)对香稻品种产量、品质及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DD处理水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均无明显差异,D处理水稻产量显著下降;DD、DW和D处理的水稻香气合成关键基因BADH2表达受到抑制,从而明显提高了稻米香气,其中,DD处理香气物质(2-乙酰-1-吡咯啉)含量最高。综上所述,旱插秧机旱插秧适宜作为有机栽培条件下机械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2.
免耕抛秧等三种栽培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对杂交稻组合岳优9113进行了晚稻免耕抛秧、耕翻抛秧、耕翻插秧3种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种栽培方式水稻的生育期一致。免耕抛秧稻分蘖力强,生长量大,其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均比耕翻插秧稻多,产量增加12.1%。耕翻抛秧稻分蘖能力亦比耕翻插秧稻强,生长量大,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均高于耕翻插秧稻,产量增加7.7%。免耕抛秧栽培在3种不同耕作栽植方式中是一种省工、高效的轻简栽培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随着插秧劳动力的紧缺和用工价格的不断攀升,推广以机插秧为代表的稻作全程机械化势在必行,同时水稻机插秧也是我国机械化种植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水稻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及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机插秧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效率高。一台步行式插秧机日插秧0·8~1 hm2,配套操作运输  相似文献   

14.
<正> 目前,水稻生产全过程系列机械化中,机插秧和机收割还是个薄弱环节。为解决水稻插秧机械化问题,盘锦地区从一九八五年开始引进、试验、推广水稻盘育苗机插秧生产技术,当年引进日本久保田机动插秧机28台,完成机插面积3,672亩。到一九九一年,水稻盘育苗机插秧打破了一度徘徊不前的局面,出现了新的突破,全  相似文献   

15.
水稻机插秧育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水稻插秧机的特点,从品种选择、秧苗培育、整地移栽、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水稻机插秧育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水稻栽培的合理密度,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并为推广使用插秧机超稀植技术提供可靠的依据,1996年新华农场承担了管局科委“水稻插秧机超稀植改装技术推广应用”的科研课题,实施三年来取得可喜成果。1课题的提出和依据新华农场水稻办在1992-1993年用人工进行不同密度插秧试验,穴路分别为10、12、14、16厘米,行距均为30厘米,经两年试验,穴距16厘米比其它穴距增产10%-15%。这一试验给我们很大启示。1994年我们开始探讨如何在机动插秧机上完成超稀植。通过试验研究,用改变机动插秧机的传动比加大穴距,实现超稀植栽培,以达到…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5月8日,农业农村部在黑龙江建三江举办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集成示范活动,展示示范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应用成果,加快技术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16种带有侧深施肥功能的32台插秧机分别进行陆地施肥效果展示和水田插秧作业演示,这是国内首次较大规模的水稻侧深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在日本和韩国的应用现状,并阐述了目前我国使用较广的插秧机的类型及其相应的配套技术,展望水稻机插作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水稻机动插秧机作业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稻田间插秧对比试验,研究2ZT-9356(B)型机动插秧机作业效果。结果表明,在机械播种、大地开闭式软盘育苗技术配套条件下,机械插秧作业质量各项指标与人工手插相近,均达到农艺要求,而经济效益显著高于手插秧。采用该型机械插秧,每年插秧16hm^2,每台机械可创收2075元。如自购自用,可节约插秧费337.5元/11m^2。同时,少用劳动力19.5个/11m^2,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水稻机插秧可以节省秧田、水、肥、药、人工,具有节本高效的特点,但在成都平原未能得到有效推广.笔者认为,大田小户制约应用、插秧机利用率低、机插秧技术与现有熟制的矛盾以及机插秧育秧技术还不够成熟等因素制约了机插秧发展,并提出了促进机插秧推广应用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