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相关规则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相关规则及其应用。这个规则建立起了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相关性的解析程序。说明了利用物质分子的结构式,籍助于解析的方法,可推测出物质的性质。同时,利用这个规则,能将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反应作较系统的分类,增强了有机化学的规律性、系统性和条理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有机化合物的构性相关规则 ,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建立了有机化合物构性相关分析的解析程序。这一解析程序把有机化合物的构性相关分析归纳成 5个步骤 ,即写出靶结构式 ,找出官能团 ,分析官能团和烃基中所含的每 1根化学键 ,考察分子中各结构单元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 ,最后分类总结出有机化合物的全部性能。  相似文献   

3.
有机化合物构性相关分析的解析程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生相关规则。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建立了有机化合物构上关分析的解析程序。这一解析程序把有机化合物的构性相关分析归纳成5个步骤,即写出靶结构式,找出官能团,分析官能团和烃基中所含的第1根化学键,考察分子中各结构单元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最后分类总结出有机化合物的人武部性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给出一种新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编码方法,此编码方法已用于我们的二维结构-性质相关性研究(2D-QSPR)中。从应用所得结果来看,这种编码方法为化学信息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方便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氢键是一种弱键,广泛存在于有机化合物中,其产生的氢键效应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理化性质密切相关。分析了氢键对有机化合物物理性质、酸碱性、互变异构平衡和红外光谱的影响,认为氢键的存在具有如下作用:提高有机化合物的沸点、溶点和溶解度;增强有机化合物的酸性;降低有机化合物的碱性;可改变有机化合物互变异构平衡;对有机化合物红外光谱的谱带和强度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风险模式提取的农户生猪饲养规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抽样调查数据基础上,利用模糊聚类分析对生猪散养农户行为进行了划分,给出了3种风险类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粗糙集理论提取了农户饲养过程决策依赖属性和决策知识规则,通过对规则研究提取了生猪散养方式的风险结构;根据该风险结构和决策知识规则提出了降低与控制生猪散养方式风险的散养技术标准、养殖规范体系、经济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7.
根据农村信息化理论和相关文献,结合专家调查法,筛选并确定了我国农村信息化的20个主要影响因素。应用解析结构模型(ISM)法分析了这些因素的关系结构,构造了一个6级递阶结构模型,从而确定了"农村信息化政策制定、执行及效果"这个因素是整个农村信息化系统的深层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宋育泽  姜鹤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6):34-35,62
研究利用纤毛类原生动物梨形四膜虫测定确定了13种无机物质和21种有机物质的细胞毒性。毒性结果以梨型四膜虫繁殖的半抑制量IC50表示,结果显示重金属离子的毒性普遍高,而有机化合物的毒性差异很大,只有少数杀虫剂的毒性极高。  相似文献   

9.
《吉林农业科学》2014,(6):37-42
恶臭白色真菌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能够产生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新型植物内生真菌。恶臭白色真菌释放的活性物质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和植物寄生害虫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而在生物防治植物病虫害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恶臭白色真菌的鉴定、挥发性物质性质及其在生物防治植物病虫害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恶臭白色真菌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李今今  季宏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5,(10):111-112,115
土壤腐殖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复杂,其中含有多种官能团,是土壤碳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固态13C NMR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有效手段,特别对于不溶性HM,已成为其研究的重要技术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固体13C NMR在土壤腐殖物质中的应用概况,总结、归纳了土壤腐殖物质中不同官能团所对应的信号区间,对比分析了腐殖物质中不同组分的结构区别,讨论分析了固体13C NMR在土壤腐殖物质结构与形态研究中的应用,以期借助固体13C NMR更加深入地对腐殖物质整体结构进行研究,推进对腐殖物质形成、转化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运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鉴定,以研究苗药抱石莲(Lepi-dogrammitis drymoglossoide(Bak.)Ching)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鉴定了6个酚酸化合物和1个甾体化合物,分别为4-羟基苯甲酸(1)、6,7-二羟基香豆素(2)、3,4,5-三羟基苯甲酸甲酯(3)、咖啡酸(4)、3,4-二羟基苯甲酸(5)、3,4-二羟基苯甲醛(6)和胡萝卜苷(7)。  相似文献   

12.
运用AM1和PM3两种SCF-MO方法,通过能量梯度全优化计算,给出了5种1-乙烯基环己硅烷类液晶化合物(联苯基乙烷类系列)的稳定几何构型、电子结构和生成热、偶极矩、电离能等分子基本性质。联系有机结构理论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受侧向荷载作用的圆柱形筒体结构的特点及有矩壳体理论,建立了筒体平衡微分方程,并求得解析解。本法不但适合于等刚度筒体,而且适用于阶梯刚度框筒,符合实际结构,因而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风电机组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塔架和钢筋混凝土塔架两种结构形式,采用有限元方法,借助于大型通用商业软件ANSYS的有限元分析平台,进行强度及抗裂性能分析比较,从而得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高耸重载结构中性能明显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结论,进而为其在风力发电机塔架结构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芳香族化合物是一类含有芳香环结构的有机小分子,主要产生于植物和微生物,也可以化学合成,在化学、材料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芳香族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和合成生物学方法,综述了其在生物育种中提高植物的香味、类黄酮和培育抗除草剂、低木质素种质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合成生物学在芳香族化合物研究中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Understanding of the reactivity of organic molecules in hot water is developing from studies aimed at explaining how organic matter (kerogen) forms in natural environments and then breaks down into energy source materials. In natural systems where kerogens are depolymerized, hot water is ubiquitous and usually contains salt and minerals. Reactions such as ionic condensation, cleavage, and hydrolysis are facilitated by changes in the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water as temperature increases. These changes make the solvent properties of water at high temperature similar to those of polar organic solvents at room temperature, thus facilitating reactions with organic compounds. An understanding of aqueous organic chemistry may lead to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areas as diverse as the recycling of plastics, the synthesis of chemicals, and coal liquefaction.  相似文献   

17.
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对肺筋草(Aletris spicata(Thunb)Franch)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肺筋草脂溶性部分分离鉴定出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阿魏酸甲酯(2)、4-羟基苯甲酸(3)、香豆酸(4)、二十六碳烷酸甲酯(5)。  相似文献   

18.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吸附法是控制挥发性有机物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有效手段,研究吸附剂性质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对于吸附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生物质活性炭理化特性对VOCs吸附性能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现有研究结果认为比表面积、孔容积及结构等是影响生物质活性炭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但对多种组分VOCs共同存在时生物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研究较少,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该方面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金花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色谱法和波谱法对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Chi)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从金花茶中分离出3种化合物,分别为芦丁、Apigenin 6,8-di-C-β-glucopyranoside、肌醇。其中芦丁和Apigenin 6,8-di-C-β-glucopyranoside为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