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斑蓝子鱼海水网箱单养与池塘混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斑蓝子鱼(Siganus oramin)属鲈形目、蓝子鱼科、蓝子鱼属,是印度洋、太平洋及地中海等地区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系我国东海和南海常见的暖水性近海小型鱼类。近年来海水网箱养殖与池塘养殖黄斑蓝子鱼在我国东南沿海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养殖量逐渐增多,价格比较稳定,商品鱼主要销往广东、海南、香港和厦门等省市。为研究杂食性鱼类黄斑蓝子鱼养殖技术,笔者于2005~2006年在福建省漳州市分别开展了黄斑蓝子鱼海水网箱单养与池塘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结果,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池塘养殖效益,增加我县虾类养殖品种,探索墨西哥蓝对虾能否成为对虾养殖产业中的一个适宜推广品系,我们积极引进了墨西哥蓝对虾进行淡水试养,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也是我们水产养殖最关键的月份之一,这个季节养殖管理的成败决定了当年收成的好坏。养殖管理涉及到养殖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水质管理比其他方面更加重要,水养好了,其他方面的管理才能轻松。1"底好"———定期改底池塘底部是整个池塘的"肥料"仓库。管理好这个仓库,能够给池塘提供足够的养分,保持池塘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全运行;管理不好这个仓库,水体营养过剩,就会出现水体过肥、蓝绿藻暴发等现象,水体营养不足、水体肥度不足,就会导致水体偏瘦,出现青苔或花白鲢等滤食性鱼类长势不好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寒地区人工养殖蓝鳃太阳鱼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鳃太阳鱼 (Lepomismacrochirus) ,隶属鲈形目、太阳鱼科、太阳鱼属。该鱼原产于北美 ,从加拿大的安大略、魁北克省南部至美国大湖水系 ,南方多个州及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水域均大量分布这种鱼。 1987年我国的湖南、湖南、北京等省市相继从美国引进鱼苗养殖 ,均能安全越冬 ,1998年广州东莞、顺德也从美国引进养殖。由于这种鱼肉味鲜美 ,因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此外 ,蓝鳃太阳鱼体形优美 ,色彩艳丽 ,极易上钩 ,因而成为观赏和游钓的上品鱼类。在东北高寒地区养殖蓝鳃太阳鱼尚属少见 ,更没有成规模养殖。本文欲综述蓝鳃太阳鱼…  相似文献   

5.
盛夏高温季节,强碱性(pH值8~9.5)和高氮低磷的养殖水体,往往会出现蓝、绿藻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绿色、云斑状或带状的水华。水华既阻碍空气中氧气溶入水体,藻类又与养殖水生动物争氧,加重水体缺氧程度。水华还会诱发亚硝酸盐和硫化物的毒眭,并且阻碍有毒气体逸出,使养殖水体水质恶化,造成养殖水体水生动物疾病发生。水华中的藻类死亡后,藻体蛋白腐败分解,会产生羟胺、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可致使养殖水生动物死亡;另外,在养殖水生动物体内积累的藻毒素,有可能通过食物链的累积效应而危害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6.
水是鱼类的生活环境,养鱼先要养好水.强化生态健康养殖理念,实现"以养鱼为中心"向"以养水为中心"的方式转变和提升,认识水质类型是非常必要的.池塘养殖中常见的水质类型有四种,即瘦水水质、肥水水质、老水水质和转水水质,尤其是瘦水水质往往会被人们误认为好水而忽视管理,造成鱼类处于长期的缺氧状态而影响生产和效益.  相似文献   

7.
陈傅晓 《齐鲁渔业》2006,23(10):9-10
蓝子鱼属鲈形目(perciformes),刺尾鱼亚目(Acanthuroidei),蓝子鱼科(Siganidae),蓝子鱼属(Siganns),系沿海常见的暖水性近海小型鱼类,南方一带亦称为“臭都”、“猫花”、“臭肚”,其活动方式最为明显的特征是群体活动,南方沿海港湾有异枝麒麟菜养殖的地方,每年的季节来临之时,乘船在港湾中均能看到成群结队的蓝子鱼“偷吃”麒麟菜刚生长出来的幼苗。蓝子鱼在我国多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  相似文献   

8.
金枪鱼外海养殖半潜水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际间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养殖因受鱼苗来源的限制,该种养殖并不普遍。网箱养殖蓝鳍金枪鱼的鱼苗,有来自人工繁殖和野生捕捞幼鱼两种。使用野生蓝鳍金枪鱼养殖对海洋总体的金枪鱼资源增加是否有帮助,国际上有不同的意见与争论。  相似文献   

9.
池塘养殖是我国的传统养殖方式,通常情况下,池塘经过3~5年的养殖,池底沉积有机物质或淤泥越来越多。特别是广大的农村池塘普遍存在,本来池塘水位就不够深,致使很多养殖池塘的水位过浅,养殖的水体空间窄小。这样的池塘如果不加以改造、整修,养殖环境条件就会恶化,养殖生产效益也会降低。但是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人力、资金、技术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想改造、  相似文献   

10.
在24±1℃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次甲基蓝、甲醛、高锰酸钾、氯化钠、孔雀石绿溶液抑制松浦镜鲤鱼卵水霉病的效果。结果表明:浸泡消毒时间10min,浓度为1100.00mg/L的次甲基蓝和6000.00mg/L的甲醛对水霉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出苗率无显著影响;在药物对水霉菌完全致死浓度(1057.54mg/L)下,浸泡10min,次甲基蓝抑菌有效时间达29.97h,致畸率最低(1.55%),而高锰酸钾和氯化钠浓度对松浦镜鲤鱼卵水霉菌无明显抑制作用。试验表明次甲基蓝可以替代孔雀石绿防治鲤卵水霉病。  相似文献   

11.
洪家春 《科学养鱼》2007,(10):46-46
一、苗种实行本地化水产养殖品种都生活在水中,离水后容易脱水受伤,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大量死亡,若再经过长途运输,投放成活率不高,也会影响生长。另外,从外地进购苗种,常因缺乏检疫,还会把病原菌带入养殖水体,引起病害蔓延。因此,应提倡养殖户苗种在当地解决,实行本地化。有条件的地方应鼓励养殖户自繁自育苗种,不  相似文献   

12.
通过使用改造后的推水养殖系统养殖草鱼的跟踪养殖实验来验证改造后的推水养殖系统的养殖效果。经过8个月的养殖得到推水养殖养殖槽养殖草鱼成活率为66.64%,规格为225.45g/尾,养殖槽产量为7.25kg/m3。养殖槽中的水温高于大池塘水温,推水养殖系统水体氨氮、总氮和总磷会随着养殖进程而升高,而且均是养殖槽高于尾水处理区出口处,高于大池塘。最高时养殖槽总氮、氨氮和总磷分别达到了7.10mg/L、3.65mg/L、0.58mg/L,大池塘总氮、氨氮和总磷分别达到了3.45mg/L、1.08mg/L、0.21mg/L,尾水处理区出水口总氮、氨氮和总磷分别达到了5.72mg/L、2.11mg/L、0.42mg/L。结果表明改造后推水养殖系统养殖草鱼生长速度没有明显变化,养殖槽内水质仍然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13.
蓝鳃太阳鱼(Lepomis、macrochirus)作为一种养殖前景广阔的温水性鱼类,在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养殖实验尚未见报道,更没有成规模养殖。通过对蓝鳃太阳鱼标本的观察与解剖,根据蓝鳃太阳鱼的有关生物学特性.表明其在东北地区进行养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我们通过蓝鳃太阳鱼在哈尔滨市太平区民主乡新立渔场的养殖试验状况,探讨了蓝鳃太阳鱼在高寒地区的生长成活状况。实验结果表明,在东北地区蓝鳃太阳鱼养殖成活率较为理想(单养达85%,混养达67%),能成功越冬,在6-8月份生长状况良好,而且,其在混养状态下要比单养状态下的生长速度快。本实验对养殖条件要求较为简单,易于推广。所以本文的研究为蓝鳃太阳鱼在东北地区的推广养殖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4.
周来根 《科学养鱼》2007,(11):37-37
一、注重养殖生态环境的质量养殖水环境的生态质量主要取决于水源水和底质质量。当水源水和底质受到污染时,河蟹养殖的生态环境将会恶化,发病率也将明显增加,由此造成的用药次数和用药量的增加将使药物残留的机率大幅度提高,使药残控制的难度增加。比较围网养蟹与池塘养蟹的结果后可知,由于围网设置在水质较好的湖泊开阔水域中,河蟹发病率较低,养殖过程中很少使用药物,其药物残留量远低于水质状况较差的池塘是必然的,因此,选择水源水和底质质量较好的地区养蟹是生产无公害商品蟹的重要环境要素。  相似文献   

15.
银龙鱼名贵而美丽,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大型观赏鱼。银龙鱼成活率较高,但在饲养过程中如不注意水温、水质、水的硬度、水的酸碱度和水中的溶氧量等因素,长期的水质不良,或感染细菌、真菌、寄生虫等,银龙鱼就会发病甚至死亡,给银龙鱼爱好者造成较大的损失。银龙鱼常见的疾病有锚虫病、水霉病、白点病、眼球下垂症、翻鳃症、竖鳞病和水肿病等。  相似文献   

16.
焦河蓝蛤(Potamocorbula ustulata)是养殖对虾的优质鲜活饵料。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蓝蛤已被大量采捕,资源量大幅度减少。近几年,作者对渤海湾南岸焦河蓝蛤的生长、繁殖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调查和观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资料,为保护和合理利用焦河蓝蛤资源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17.
现下,在世界上从事金枪鱼养殖(主要为蓄养,以下均称为养殖)的地区和国家有:从事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养殖的地中海地区(西班牙、意大利、突尼斯、马耳他、土耳其等8个地中海沿岸国参与);从事马苏金枪鱼养殖的澳大利亚;从事太平洋蓝鳍金枪鱼养殖的墨西哥和日本(从2007年起捷足先登已从蓄养逐渐转向全人工养殖)。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世界金枪鱼养殖产量约为35800t,其中地中海的为18000t,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臭氧灭菌已广泛应用于海水观赏鱼的养殖中,且效果良好。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臭氧无色.具辛辣刺鼻的气味,有毒。臭氧在气态时极不稳定,会逐渐分解成氧。臭氧溶于水,会与水发生一连串的反应.它可杀灭水中的细菌及某些原生动物,但对杀灭鱼体的寄生虫却效果甚微。一、臭氧杀菌的机制臭氧在水中会发生分解,分解产物包括氢氧根(OH-)及氧分子等。而其中最重要的产物是氢氧离子,Baxendale曾报道;OH-的氧化能为-2SV(H-=1M),这个值比臭氧本身的氧化能都大,臭氧最高的氧化能在酸性溶液中为-2.07V.在碱性溶液中只有…  相似文献   

19.
蓝鳃太阳鱼(Lepomis、macrochirus)作为一种养殖前景广阔的温水性鱼类.在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养殖实验尚未见报道,更没有成规模养殖。通过对蓝鳃太阳鱼标本的观察与解剖,根据蓝鳃太阳鱼的有关生物学特性,表明其在东北地区进行养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我们通过蓝鳃太阳鱼在哈尔滨市太平区民主乡新立渔场的养殖试验状况。探讨了蓝鳃太阳鱼在高寒地区的生长成活状况。实验结果表明,在东北地区蓝鳃太阳鱼养殖成活率较为理想(单养达85%,混养达67%).能成功越冬.在6—8月份生长状况良好,而且,其在混养状态下要比单养状态下的生长速度快。本实验对养殖条件要求较为简单,易于推广。所以本文的研究为蓝鳃太阳鱼在东北地区的推广养殖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一、黄鳝为什么会发病? 黄鳝在野生状态下极少生病,即使生病也会不治而愈,而人工养殖时如遇发病,则会出现大批死亡,主要原因是人工养殖密度高,病菌传播率高,人工养殖下的残饵、排泄物、病毒积累、环境恶化是滋生疾病的源头。有的养殖户只是简单地换一下水,却不知频繁换水会引起黄鳝的应激反应,增加发病机率,况且病菌也不可能通过换水就能换掉。只有通过人工调节水质,改良环境,预防疾病才是最主要的方法,要经常使用水体修复1号、底净灵调节水质排除毒素,经常使用特水肠鳃灵或水体消毒威进行水体消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