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实用技术》2009,(7):26-27
在过去的30多年里,日本小麦和大麦面积和产量下降,消费量基本保持稳定,因此,日本国内消费的小麦和大麦主要依靠进口.日本是世界上5个最大的小麦进口国和3个最大的大麦进口国之一.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2008,(6):10-10
与世界绝大多数茶叶进口国有着密切合作的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最近在浙宣布,将与浙江省新昌合作筹建全国首个国际茶叶拍卖交易市场,力争从根本上打通我国茶叶国际贸易瓶颈,推动茶叶贸易方式尽快与国际接轨,提升我国茶叶行业在国际市场的定价权。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我国传统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0年起,我国由玉米出口国变为玉米进口国,且玉米国际贸易逆差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通过分析我国玉米进出口等国际贸易情况,认为缺乏规模化生产、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以及出口优惠政策弱化是造成我国玉米国际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提出通过促进玉米机械化规模生产、通过科技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丰富玉米产品品种、实现玉米产业化发展以及加强玉米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路径实现我国玉米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豌豆是中国重要的食用豆类之一,也是食用豆国际贸易的大宗品种。本文分析了世界豌豆的生产形势及其进出口贸易格局。世界豌豆种植主要集中在亚洲、美洲和欧洲。近30多年来,世界豌豆的收获面积呈稳中下降态势,豌豆总产量增长缓慢,平均单产也提高缓慢。豌豆的主产国有加拿大、俄罗斯、中国、美国、印度、法国等。豌豆的国际贸易在近30多年来迅速增长,贸易价格逐年提高。从贸易结构来看,豌豆的主要出口国有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主要进口国有印度、中国、巴基斯坦、比利时、美国等。  相似文献   

5.
分别对粮食出口国(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和粮食进口国(如日本、印度)的粮食安全状况及保障系统的运作机制和模式进行了概述.并提出对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系统建设的一些启示,主要包括:(1)健全粮食价格保护政策;(2)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3)建立高效的粮食储备机制;(4)加强粮食国际贸易;(5)建立粮食安全顸警系统。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中国大麦进口贸易结构变化情况以及中国主要大麦进口来源国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进口量的增加,中国大麦进口贸易结构并未出现较大变化,仍以澳大利亚为主,加拿大和法国为辅;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法国在中国大麦市场上均存在一定的市场势力且3国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中国对澳大利亚大麦也可能具备了一定的买方势力。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继续加强与主要出口国之间的贸易伙伴关系建设,加强大麦进口企业间的协调,进一步提高大麦的买方势力以及拓宽大麦进口来源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粱、大麦贸易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主要农作物品种之间的政策和经济效益不均衡,造成了中国高粱和大麦的种植面积、产量大幅下滑,进口大幅上升的局面。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高粱进口国,大麦进口量也跃居世界前列,高度依赖进口必将影响国内产业的健康发展。研究表明,现行的进口政策也会对高粱和大麦的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是从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到自由贸易政策,再到超保护贸易政策。80年代,由于世界市场农产品逐渐出现供过于求的形式,农产品国际贸易问题越来越严重。出口国一直努力增加生产,而进口国为了提高粮食自给率采取了种种贸易保护政策。最典型的是欧盟,他们一直是农产品进口国,80年代以来,为了缓解库存压力,卖掉多余的农产品,他们以低于国际价格进行出口,然后加以补贴。受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美元升值,美国农产品出口大幅度减少。为此,1985年美国制定了农业法,由于美国国内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生物燃料乙醇国际贸易也不断攀升.本文简述国内外生物燃料乙醇发展现状和国际贸易情况,分析比较中国燃料乙醇产业的优劣势,以及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认为中国人多地少,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发展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建议从主要乙醇出口国的进口乙醇,这有利于实现中国部分替代进口石油和能源进口多元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农作物生产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小麦和大麦出口国,其农作物是农业的主要产业之一,文章就澳大利亚主要农作物种植的历史及现状、收获面积、产量、单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农作物外贸出口进行了分析,为中国与澳大利亚进行农业合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研究贸易便利化对农产品出口的作用时,同时考察了第三国效应中邻国效应的影响,以中国及周边国家为研究对象,从出口国和进口国角度出发,通过Tobit空间杜宾模型(Tobit-SDM)实证分析了贸易便利化和邻国效应在双边农产品出口中的作用大小。结果表明:出口国和进口国贸易便利化都对双边农产品出口额有显著促进作用;在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贸易中,邻国效应显著存在,其中邻国贸易效应表现为互利互补,邻国便利化效应在出口国中表现为正显著而在进口国中不明显;在分指标回归结果中,出口国港口物流设施及法律规制和进口国海关规制环境的改善对双边农产品出口额的提升最为显著。本文研究既为加强周边农业合作的政策提供了经验理论证据,又比较分析了贸易便利化各方面对于农产品出口提升效果的差异,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对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世界花生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生是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的油料作物和食用植物蛋白来源作物,也是中国主要的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和特色出口农作物.本文总结回顾了近年来世界花生科技、生产、消费和国际贸易情况,对未来世界花生科技与生产、消费与需求、国际贸易进行了展望.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花生生产国、最大的花生出口国,全面了解世界花生产业情况,对于明确花生产业发展方向,加快中国花生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晓卓 《世界农业》2022,(12):10-23
本文运用2000—2020年全球151个国家(地区)的棉花贸易网络数据进行模型构建,探讨了区域贸易协定、政治距离以及进口国棉花贸易网络地位对出口国棉花贸易网络地位提升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棉花贸易竞争加剧,不同区域块之间的棉花贸易关系日趋简单化、集中化;当出口国与进口国签订过区域贸易协定、两国之间政治距离较近、进口国棉花贸易网络地位较低时有助于提升出口国在棉花贸易网络中的地位,而且三者对出口国棉花网络地位的影响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区域贸易协定大于政治距离大于进口国棉花网络地位;贸易协定缔结、政治距离以及进口国棉花网络地位能够通过影响出口国棉花技术创新水平、对外直接投资、国际竞争力等作用机制,降低出口国棉花贸易成本,以拓展社会网络的方式获取更多的贸易信息、资源等,从而提升出口国在棉花贸易网络中的地位。本文结论能够为各国寻找合适的伙伴国,提升一国在棉花贸易网络中的国际话语权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受拉美地区需求缩减、北半球遭遇低温潮湿天气导致春季用肥旺季推后的影响.国际氮肥市场需求出现下滑趋势。4月份,虽然印度IPL公司尿素标购58万~59万吨,但没有改变需求下滑趋势。黑海、波罗的海等地5月份的待售尿素定价进一步向下微调,整个尿素市场呈现出主要进口国需求温和、出口国供应增加的情形。  相似文献   

15.
产业     
《新农业》2012,(20)
中国将与乌克兰用贷款换玉米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玉米进口国,乌克兰则是世界最大的玉米出口国之一。根据合同,乌克兰将向中国供应玉米,换取中方提供的30亿美元信贷额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玉米对外贸易及其走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中国玉米的贸易波动 玉米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农产品。20世纪70年代中国是玉米进口国,每年进口量约400万~500万t,玉米进口量居世界第三。从1984年开始中国增加玉米出口,在1993年达到玉米出口的一个高峰,成为世界主要的玉米出口国之一,但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和调剂余缺每年也需进口部分玉米。1995年和1996年中国玉米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1997年后又变成了净出口国。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是世界主要茶叶消费国之一,同时也是茶叶生产国和出口国。然而该国茶叶产量和出口量都不大,所需茶叶主要依靠进口,所以又是世界主要茶叶进口国之一。90年代初俄罗斯(当时是苏联)茶叶进口量曾一度超过英国成为世界最大茶叶进口国,但是翌年又大幅度减少。90...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了加拿大食用豆的生产、消费及进出口贸易情况.加拿大种植的豆类品种主要有豌豆、扁豆、菜豆、鹰嘴豆,主产省为萨斯喀彻温省、艾伯塔省以及马尼托巴省,在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也有少量种植.加拿大食用豆国内消费量很少,主要用于国际贸易.加拿大是全球最大的干豌豆和扁豆出口国,也是干菜豆和鹰嘴豆的五大出口国之一.  相似文献   

19.
俄引多棱啤酒大麦新品系03N06及其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麦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是酿造工业的主要原料,也是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如欧共体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我国大麦生产规模较小,随着啤酒工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啤酒大麦的主要生产进口国。黑龙江省啤麦品种选育工作于1980年开始,并于1993年建立了垦区啤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国际竞争力指标,选取大蒜主要出口国中国、西班牙和阿根廷,分别建立贸易引力模型来对比分析影响大蒜出口贸易流量的因素,并对贸易潜力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出口国和进口国人均GDP、地理距离及自由贸易协定对3国大蒜出口流量都有显著影响,汇率水平对中国大蒜出口流量具有显著负影响,技术性贸易措施对阿根廷大蒜出口流量具有显著负影响,进口国人口数量对西班牙和阿根廷大蒜出口流量都有显著正影响;中国大蒜出口巴西、日本等国家的潜力较大,西班牙大蒜出口意大利和德国的潜力较大,阿根廷大蒜出口美国和墨西哥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