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们大队是以生产粮食为主蚕桑畜牧并举的大队。专业桑园740亩,就今春止已改好矮干密植桑450亩。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特别是1972年以来,蚕桑生产不断发展,1976年春期产茧719.13担,亩产春茧97.2斤;夏期产茧173.87担,亩产夏茧23.4斤;早秋产茧238.68担,亩产早秋茧32.2斤;中秋产茧67.88担,亩产晚秋茧9.2斤;  相似文献   

2.
<正>东台市是全国、全省优质原料茧生产基地,蚕桑是传统的优势产业和骨干支柱产业,蚕茧质量、蚕桑生产水平名列全省前列。全市现有桑园15万亩,年饲养蚕种48万张,产茧19000吨,亩平产茧140kg,  相似文献   

3.
<正> 1983年我们庙港乡坚持为蚕桑生产服务的观念,在发展蚕桑生产服务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以适应经济体制变革的形势。83年总产茧因灾减了产,但在蚕茧生产质量和经济效益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年张单产65.8斤,为全县第一;担茧值222元,比82年增了12.86元;全年平均上茧率达到97.7%。一年来,我们在为蚕桑生产服务的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 近十年来,尤其自1980年到1985年的五年间,南通市蚕桑生产发展较快,全市1980年桑园面积13.85万亩,年发种量30.8万张,总产茧8785吨,到1985年桑园面积达36,75万亩,年发种量66.24万张,总产茧18230吨。在五年中桑园面积增长了1.65倍,产茧量增长了1.13倍。1986年总产茧又获20775吨,连续六年蚕茧总产蝉联全省第一名。南通市近年蚕桑生产发展较快,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蚕桑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稳产性好。南通市是一个农业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而蚕桑生产的抗灾能力较强。蚕桑生产包含着两个生产环节:一是培桑。桑树是多年生  相似文献   

5.
<正> 广东是我国蚕茧生产的主要省份之一,蚕桑生产有悠久的历史。在二十年代初期,亩产茧量曾达80.13斤,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的催残破坏,到解放前夕,亩产茧降至45.8斤。 解放以来,蚕桑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总产茧量成倍增加,单位面积产桑量和产茧量猛增。全省亩产茧1955年上升到105.2斤,1978年达到243.2斤。顺德县1949年  相似文献   

6.
<正> 盐边县惠民乡经过几年的努力,蚕桑生产发展快、经济效益好。1990年发种1500张,产茧723.8担,产值37.6万元;1993年发种5774张,产茧3009担,产值145万元。1993年发种、产茧、产值分别比1990年净增2.71倍、3.15倍、2.86倍。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发展蚕桑生产,成为攀枝花市产茧量最多的乡镇。  相似文献   

7.
<正> 提高村级蚕桑生产水平,对建设蚕桑生产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探索提高村级蚕桑生产水平的途径,淮阴市蚕桑站1991年在沭阳县十字乡沟西村进行了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蚕茧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都有了较大幅度提高。沟西村有新老桑园420亩,1990年养蚕254张,亩产茧仅14.6公斤,亩产值仅141.6元,张产茧仅24.1公斤。1991年试点后,经一年努力,全年养蚕668张,亩产茧提高到60.5公斤,亩产值提高到628.2元,张产茧提高到38公斤。我们在试点工作时认为,沟西村干部素质较好,群众有栽桑养蚕积极性,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8.
<正> 南通县东余乡是老棉区,在抓好棉花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蚕桑生产。为了适应蚕桑生产的发展需要,在县、区、乡三级党政领导支持和县外贸公司、市丝绸公司扶助下,乡多种经营服务公司于83年早秋蚕期自办了烘茧站,经三期秋茧收烘实践证明,不仅解决了蚕农卖茧难的困难,而且能做好养蚕生产的服务工作,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发展。现将调查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苏州市蚕桑学会(原苏州地区蚕桑学会)成立已经三年。现将三年来开展工作的情况,简报如下: 一、活动的内容第一、开展提高亩产茧的研究。三中全会以来,地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的两个文件精神,纠正了以粮挤蚕、毁桑种粮的错误倾向,重视和加强了对蚕桑生产的领导,提出对蚕桑生产实行两个并重;即增加亩产和增加张产并重(管好桑和养好蚕并重),以求提高总产茧量。根据地委指示精神,为了摸索提高亩产茧的经验,使全区蚕桑生产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确定了十六  相似文献   

10.
李政 《四川蚕业》2006,34(1):56-57
2005年,武胜县蚕桑局根据县委、县府的工作安排,紧紧围绕蚕农增产增收的总目标,在蚕桑生产中,大力推广科学新技术,使蚕桑生产获得了增收。全年全县发种40906张,比2004年增发蚕种2441张,同比增长6·3%;全年产茧1301449kg,比2004年增产茧16281kg,同比增长12·5%;张种单产31·8kg,  相似文献   

11.
桐庐县的蚕桑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考查宋时就有以绢、绸作贡赋的记载,民国时期蚕桑生产曾颇具规模,1933年全县有桑园12300亩,蚕户8300户,产茧278.0t,以后由于战争和灾荒,茧价暴跌,蚕桑生产每况愈下,至1949年,全县仅存桑园300亩,产茧1.5t。  相似文献   

12.
我场建于五七年,从建场以来共生产优质无毒(无微粒子病)蚕种达30多万张,基本解决了韶关地区蚕桑生产需要的蚕种。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和外贸出口的需要,我场在七七年全区实现全年二化“白茧化”,蚕种生产从黄茧生产到白茧,从白茧到二  相似文献   

13.
<正> 启东县大丰乡现有桑园1200多亩,1116个桑园承包户。1983年桑园实行家庭承包制后,狠抓了对蚕桑生产的投入,促进了蚕茧持续高产。1984年来,连续三年亩产茧超过100公斤,亩产茧值近500元。这个乡蚕茧持续高产,除了加强领导,不断完善蚕桑承包制以外,主要是在蚕桑生产中狠抓了以下三方面的投入。  相似文献   

14.
<正> 1985年9月1日至3日,省丝绸总公司在吴江县平望镇召开了全省蚕桑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交流上半年蚕桑生产情况,分析当前蚕桑生产形势,研究今年秋茧优质丰收以及如何搞好明年蚕茧合同定购工作,以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同心同德,群策群力,认真贯彻“巩固提高,稳步发展”的方针,进一步开创我省蚕桑生产新局面。到会的有各市和重点产茧县的业务负责人  相似文献   

15.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蚕桑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1982年产茧量达到8.74万担扭转了我省缫丝工业长期以来吃外调茧的局面,这是我省蚕桑战线上的一个重要转折。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情况,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一) 蚕桑生产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市的蚕桑生产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一定规模,1993年桑园总面积已达15万多亩。产茧265万公斤,养蚕户获得蚕茧收入2500多万元。但与“八五”末达到产茧10万担、2000年20万担的目标任务相比,无论是生产效益还是发展速度都还有很大差距,蚕桑生产的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的问题。为此,现对1994年全市蚕桑生产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7.
<正> 吴堡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一个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的贫困小县,有一定的蚕桑生产基础。1984年,桑园面积发展到16734亩,养蚕766张,产蚕茧24671公斤。之后,由于政策不稳定以及茧价较低,蚕桑生产转入低潮,1987年养蚕453张,产茧量仅15608公斤。1989年茧  相似文献   

18.
<正> 从蚕桑生产发展的需要出发,1985年春我区蒲城县桑果公司、富平县林业局、地区园艺蚕桑站各建蚕茧收烘站一处,从参与蚕茧流通入手,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促进蚕桑事业的发展。三个茧站春、夏、秋三季共收鲜茧50263斤,全年斤茧平均价格上茧为1.82元,其中春茧为2.067元;双宫茧0.992元,下茧0.711元,印烂茧0.137元。按茧层率及其它补正条件分析,基本符合“优质优价、劣质低价”的茧价政策。春夏平  相似文献   

19.
<正> 邻水县太和乡蚕桑辅导员袁成新,从事蚕桑工作十四年,勤勤恳恳,勤奋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为该乡的蚕桑生产发展做出了贡献。过去,这个乡在蚕桑生产上是一个后进乡,蚕桑生产没人抓,技术推不开,养蚕产茧一年不如一年,蚕病暴发。蚕农对发展蚕业生产失去信心,我们针对这一情况,县、  相似文献   

20.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蚕桑事业得到了持续的发展。1991年桑田面积达166万亩,年产茧量达11万吨,生产蚕种500余万张,与198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17%、188%、169%,生产效率、单产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亩产茧量从1980年的50公斤提高到65公斤,劳动生产率逐年有所提高,生产每公斤茧所需的劳动时间五十年代要15小时左右,现在只需6~7小时。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在工作中坚定不移地贯彻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外,蚕桑科学技术进步对推动我省蚕桑生产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对我省十年来蚕桑科技工作的回顾及今后的设想,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