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我国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概况、申请保护的植物品种应当具备的条件、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必要性及我国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取得的成绩,探讨如何将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和林业新品种的应用有效结合,以加大林业新品种的开发及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2.
小五台山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丰富而特有的野生植物资源,分布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35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3种,二级保护植物30种,渐危三级保护植物2种。在全球气候变化、野生植物生境面临萎缩、物种快速消失的背景下,简单、低级的就地保护已不能满足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需求,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从保护国家战略资源的角度,对就地保护作深入研究,对迁地保护进行尝试和探索,这对于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保护植物遗传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贺瑛 《山西林业科技》2010,39(2):49-50,64
系统地介绍了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相关背景,分析了山西省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发现当前新品种保护工作存在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认识不够,申请单位范围窄、申请量少、品种构成单一,缺乏有效激励机制等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为山西省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发展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列出了楼观台实验林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考证了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濒危程度、保护等级;分析了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生活型、地理成分及致危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信息共享已成为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植物新品种保护方式。文中介绍了国内外植物新品种保护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现状及特点,包括国际间联盟机构和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成员国等建立的国外平台和我国的林业和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信息共享平台;分析了国内外植物新品种保护信息共享平台的不同和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小陇山林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现状与保护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小陇山林区野生珍稀植物资源的调查,论述了其现状、分布、保护价值及保护对策,总结出国家级保护植物19种,未列入国家级的保护植物18种,并建议列为省级保护行列。  相似文献   

7.
马福林保护区2018年首次科学考察结果显示:保护区现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6种,省级保护树种3种,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植物9种,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8种,列入IUCN红色物种名录植物3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植物15种。文章分析了保护区内重点保护植物的资源现状和分布情况,并结合保护区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育措施,为保护区重点珍稀植物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连康山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国家珍稀濒危植物20种,其中二级保护植物9种,三级保护植物11种,分布有河南省级重点保护植物20种,另有两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这些珍稀濒危植物在医药、观赏、用材、化工等方面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同时还具有生态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连康山虽建立了保护区,进行了积极的保护,但由于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还是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许多珍稀濒危植物濒临灭绝。因此必须有针对性的制定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加强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制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制度立法进程及理论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制度理论研究主要在保护制度与经济效益、保护制度比较分析以及农民利益的保护方面,而林业植物新品名保护与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摸清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现状,采用线路调查的方法对该区野生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种类、分布、生境、生长状况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其结果显示,五鹿山保护区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0种,隶属16科28属,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20种,省级保护植物10种;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该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保护措施及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调查鉴定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标本的基础上,结合查阅有关研究饲用植物资源文献,统计分析了保护区的野生饲用植物资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分布的野生饲用植物共有370种(含种以下单位),隶属57科188属。其中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共计302种,占保护区内饲用植物总种数的81.62%;从水分生态型分析,中生植物最多,有199种,占保护区内饲用植物总种数的53.79%。从饲用价值上看优等37种、良等101种、中等121种、低等91种、劣等20种,分别占保护区内饲用植物总种数的10%、27.30%、32.70%、24.59%和5.41%。良等以上饲用植物占该保护区野生饲用植物总种数的37.30%,可以看出该保护区饲用植物价值高,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潜力。本文还对该保护区野生饲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标本采集的方法对青木川自然保护区主要植物资源种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木川自然保护区拥有主要药用植物25种、油脂植物15种、芳香油植物12种、淀粉和糖类植物11种。调查表明,青木川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丰富,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将会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3.
南岳自然保护区观赏植物资源丰富,初步统计有6个类型、含473种。作者阐述了产生丰富观赏植物资源的主要原因以及保护与开发观赏植物资源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从生活型、用途及景观配置方面介绍了皇甫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概况,分析了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和开发利用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环境保护基金的资助下,对保护区种子植的区系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收集了大量资料,采集标本2128号。经鉴定分析,其区系的基本特征是:种类丰富,拥有种子植物950种,隶属105科433属,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珍稀濒危植物较多。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多年观察、标本采集和查阅相关的植物志,确认两粤黄檀为福建植物志未记载的植物种;并采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方法对永泰藤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两粤黄檀群落及景观特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两粤黄檀在藤山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生境为海拔200~350 m的水边沟谷地带,主要伴生树种为常绿阔叶树种,其群落的植物区系成分较为简单,热带和泛热带区系成分占绝对优势,该物种在藤山自然保护区分布说明了本区沟谷地带的植物区系成分与南亚热带有着密切的联系;保护区内的两粤黄檀具有很高的景观效果和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较全面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资料,对将石自然保护区壳斗科植物资源及发掘利用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共有壳斗科植物6属26种1变种,其中多数物种在园林应用、造林、淀粉植物、木材利用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最后对该区的壳斗科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白水江保护区位于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交汇地带,自然生态复杂,植物种类繁多,植被垂直分布显著,不论是在植物群落的复杂性方面,还是在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特有性方面都是位居全国前列的,被视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保护区自建立以来,在植被、植物区系、珍稀植物、资源植物、竹类等植物学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在摸清本底资源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资源植物应用、深加工、育苗等方面研究不足,社区居民缺乏发展经济的技术支撑,保护区从事研究的科技力量相对薄弱。因此发展应用型研究,提高群众的生产技能是科技兴林改善群众生活的必然选择;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在合作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是促进保护区植物研究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对佳西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野外调查表明,共有野生珍稀濒危植物140种,隶属于49科105属。其中属于1987年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2种。佳西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面临的威胁主要有毁林开荒、盗伐、盗挖和偷猎。针对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和受到的威胁,提出了应加强保护的对策和建议,供保护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宏伟 《西部林业科学》2005,34(3):35-39,56
通过对西双版纳扩建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考察,标本鉴定并查阅有关文献,运用吴征镒的植物地理学原理与方法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保护区的植物区系组成。在此基础上,从种子植物的科、属分布,植物区系的特点等方面,论述了西双版纳扩建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组成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