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以食为天,民以净为本。从之前的"苏丹红"、"三聚氰胺"到现在麦当劳的"橡胶门",食品安全尤其是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一次次触动人们的神经,从"一头雾水"到"诚惶诚恐",消费者如何理性看待食品添加剂,专家为您提个醒。  相似文献   

2.
薛毅  孙瑾 《中国乳业》2011,(4):54-55
2011年3月24日,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企业经贸促进会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期间举办了"中日食品添加剂和配料企业经贸促进交流会"。会上,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薛毅先生介绍了中国食品添加剂的现状。本刊编辑部对报告内容进行了整理,现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1酸性硫酸钙简介 酸性硫酸钙(Acidic calcium sulfate,ACS)是商务部以食品添加剂的方式从美国引进的一种新型酸化剂,在商务部取得了进口食品添加剂注册登记证书。其研发背景是在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 &M University)获得当年克林顿政府预防"疯牛病"项目支持的情况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达到驱虫、促生长和不产生药物残留的三重效果,参考民间蒙兽药方剂设计生产出一种纯中药、无残留的绿色蒙兽药饲料添加剂产品"羊乐乐";并对其进行了羔羊育肥和淘汰母羊育肥期间不同添加剂量、不同添加时段、不同添加次数的饲喂效果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育肥羔羊饲料中每日添加15 g/只"羊乐乐",连续饲喂到出栏,有最佳的驱虫和增重效果;而淘汰母羊在寄生虫重度感染的情况下每日添加20 g/只"羊乐乐",连续饲喂21 d仍能发挥很好的驱杀寄生虫效果,同时,使用"羊乐乐"后试验羊的增重效果优于常规驱虫药物伊克赛注射液给药组。  相似文献   

5.
植物提取物添加剂作为一种天然、多功能性、无毒副作用、无抗药性的新兴"绿色添加剂",对于保护环境、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就植物提取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和功能,以及植物提取物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为开发利用植物提取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乳及乳制品几乎包含人类需要的全部营养成分,是理想的食品或饮品,被誉为"接近完善的食品"。美国营养学界把乳及乳制品列入居民每天应进食的4类基本食品之一。中国营养学会编制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则提倡"每天吃奶类",  相似文献   

7.
当前,人们认识的不断加强,对于食品、环境等各方面生活质量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在长期的研究中,人们不仅发现了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创造的经济利益,也深刻认识到其潜在的缺陷。为达到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满足国内、国外市场对于食品的要求,合理运用我国当前丰富的植物与微生物资源,研究"绿色"饲料添加剂的运用,维护动物生产系统构建的安全性变得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8.
周蕊 《养猪》2013,(6):43-43
左手洋快餐,右手薯片,还要端上一杯牛奶,这样的"精细"饮食,如今在中国已经相当普遍。普遍到一些外媒开始关注这样的趋势:在中国,以蔬菜、米饭、面条和少量肉类为主的传统饮食习惯—被誉为世界上最健康的饮食习惯之一正在消失。中国人正在食用越来越多的西方食品、肉类,其中最多的是含有添加剂、人工香料和其他化学物质的便携包装食品。"西风东渐"口味变重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9月底发布报道说,  相似文献   

9.
蚯蚓(earthworm,potworm,or freshwater ringed worm)属于环节动物门(Annelida)寡毛纲(Oligochaeta),又名"地龙",俗称"曲蟮",是以牛、猪、羊、马、鸡粪,烂水果、皮核、树叶、食品、农副产品下脚料等有机质废物为食物的腐生性无脊椎动物,拥有将弃之无用的垃圾变废为宝的奇特本领。  相似文献   

10.
"养重于防"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病控制策略由"重治疗"到"防治并重",由"防重于治"再到"养重于防",是猪场经历"疫情洗礼"后总结的经验。但如何体现"养重于防"中的"养"?不同的猪场管理者有不同的理解和操作。  相似文献   

11.
万遂如 《养猪》2011,(2):68-72
2010年8月11日,英国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称发现一种"超级细菌",即携带有NDM-1基因、能够编码1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对绝大多数抗生素不再敏感的细菌。"超级细菌"的出现,我们应反思什么?不要滥用抗生素!目前我国养猪生产中从饲料、饲养到疾病防治大量滥用抗生素,威胁着动物性食品与公共卫生的安全,已造成严重后果,应引起大家高度关注。如何解决当前养猪生产中滥用抗生素的问题,预防"超级细菌"的出现?谈点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制定了限量标准而日本为“一律标准”的兽药/饲料添加剂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中国制定了限量标准而日本为“一律标准”的兽药/饲料添加剂,共6种;另一类情况是针对某一种产品中国制定了限量标准而日本为"一律标准"的兽药饲料添加剂,共3种,涉及6种(类)食品,6条限量指标.  相似文献   

13.
《吉林畜牧兽医》2012,33(3):61-61
由吉林省卫生厅牵头负责的"促进家养梅花鹿产品进入食品"工作,经与国家相关部委积极协调,1月10日,卫生部批复吉林省卫生厅:"除鹿茸、鹿角、鹿胎、鹿骨外,家养梅花鹿其它副产品可作为普通食品",至此,制约我省家养梅花鹿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瓶颈已成功突破。  相似文献   

14.
听说山东省郯城县郯城镇农民养猪有"三招鲜",生猪住"公寓"、垫"尿不湿"、戴"项链",最近,笔者跟随该镇兽医站站长柴西峰进行了采访,每到一处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动物检疫》2012,(8):7-7
近日,北京市房山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对辖区内一饲料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其成品库房内存放的包装物上标称"北京××复合预混料"饲料产品150袋,规格20kg/袋,共计3000公斤,均未附具产品标签。经调查询问企业负责人,确认该批饲料产品无"产品质量标准",违反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关于饲料、饲料添加剂的包装上应当附具标签"的规定。执法人员当即对该企业的违法行为制作了《现场检查(勘验)笔录》,  相似文献   

16.
《湖北畜牧兽医》2012,(5):46-46
近日.欧委会制定委员会法规草案.修改欧洲议会及理事会有关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条件和标准的第EC1333/2008号法规附件II(欧共体批准用于食品的食品添加剂清单及使用条件)。为保证欧盟消费者铝允许周摄入量达到正常水平.建议将铝允许周摄入量(EFSA)降低到lmg/kg体重/周。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认为大多数人的铝化合物主要暴露途径是食品.包括食品添加剂。一般的食品添加剂不具有营养价值。作用仅在于保持营养成分不变.增强食品感官性状等。附件II准许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及某些可能含铝色淀的染色剂,而许多食品对铝色淀最大浓度没有任何说明。  相似文献   

17.
2008年第25号三聚氰胺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禁止人为添加到食品中。对在食品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三聚氰胺作为化工原料,可用于塑料、涂料、粘合剂、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资料表明,三聚氰胺可能从环境、食品包装材料等途径进入到食品中,其含量很低。为确保人体健康,确保乳与乳制品质量安  相似文献   

18.
邱聪 《水禽世界》2005,(12):10-11
1 禽产品质量安全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已越来越关注食品的安全问题,党和政府也将食品的安全质量建设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把"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写进了全会文件.2004年,国家农业部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能力、农业投入品监管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创新能力等五大建设,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  相似文献   

19.
食品添加剂被誉为食品工业的灵魂,一直受到食品企业的重视.但近来出现的多起滥用添加剂引起的食品卫生安全事件,加重了广大消费者和食品专业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带来了难度.食品添加剂课程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十分紧密,内容实用、应用性强,随着食品科学技术和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许多新思维、新工艺、新技术、新手段不断出现,人们对食品的安全、营养、功能更加关注,这些都对食品添加剂的发展以及食品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提高学生的食品添加剂使用与检测职业行动能力可有助于从源头杜绝这种现象,减少甚至杜绝食品添加剂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传统的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多采用单一课堂教学方式,学生获得了抽象的概念,缺少感官认知,不能学以致用,所以必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本文针对食品添加剂课程的种种弊端,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去做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一食品生产中存在不规范使用添加剂的情形食品添加剂本身并非有害物质,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在找国允许应用住食品中的添加剂分23个大类,包含334种食品添加剂,1850种可用于食品的香料。在众多的种类中,大多数都是在食品加工中必不可少的原料,具有为食品着色,改善食品的口感和风味,延长食品保质期限,提升食品的营养成分等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