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6个超甜玉米品种在春季和秋季种植的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季节对产量、生育期及株高、穗位、单穗重、行粒数、穗粗、籽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性状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秋季种植的产量、单穗重、穗粗、籽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春季种植的,而生育期、株高、穗位则显著低于春季种植的;穗位比例、穗长、秃顶等性状则较少受到种植季节因素的影响,能够稳定显示出品种的特征;多数超甜玉米品种秋季种植产量高且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2.
甜、糯玉米杂交种产量相关性状分析与育种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14个甜、糯玉米为研究材料,对影响甜、糯玉米鲜穗产量的8个性状和影响糯玉米籽粒产量的10个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各主要数量性状对甜玉米鲜穗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为穗长、穗粗、采收日数、穗行数、穗位高、行粒数、秃尖、株高;对糯玉米鲜穗产量的关联度顺序为穗位高、株高、行粒数、采收日数、穗粗、穗长、秃尖、穗行数;对糯玉米籽粒产量的关联度顺序为千粒重、穗粗、株高、穗行数、穗位高、穗长、行粒数、出籽率、秃尖、生育期。  相似文献   

3.
影响超甜玉米子粒种皮厚度因子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近年参加广东省超甜玉米区域试验的8个超甜玉米组合乳熟期鲜穗子粒种皮厚度与其他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子粒种皮厚度与其他10个农艺性状间的关联度排序为穗行数>行粒数>株高>单苞鲜重>穗粗>穗位高度>穗长>单穗鲜粒重>单穗净重>可溶性多糖含量.这说明穗行数对子粒种皮厚度影响最大;行粒数和株高以及单苞鲜重对子粒种皮厚度影响次之;而可溶性多糖含量对子粒种皮厚度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4.
9个国外血缘超甜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福光  郑锦荣 《玉米科学》2006,14(6):054-058
选用具有国外血缘的T1、T2、T3、M1、M2、M3、R1、R2和R3共9个超甜玉米自交系做被测系,以原有5个自交系B、C、D、6和D2做测验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出F1杂交组合45个,对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芯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单穗重10个性状按NCⅡ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进行配合力测定与分析,并估算群体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同一性状以及同一自交系不同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差别很大,表现正负向两类效应。在甜玉米育种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自交系GCA的筛选,还要注重SCA即特定组合的选择。成熟期、株高、穗长和单穗重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都较高,可以适当早代选择;秃尖、芯粗和穗粗可以晚代选择。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甜玉米的最佳食用期和收获期及其收获产量与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湘农甜玉2号的正常胞质和不育胞质两种类型的甜玉米为材料,分析了甜玉米籽粒在授粉后不同天数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型湘农甜玉2号和湘农甜玉2号籽粒在授粉后22 d左右时,可溶性糖含量均达到了最大值139.0 mg/g和140.7 mg/g,此时可作为它们的最佳食用期。在授粉后有效积温为394℃、第28天时可进行甜玉米的采收。根据产量和农艺性状等的相关分析得出,两种类型的甜玉米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S型湘农甜玉2号和湘农甜玉2号净穗产量分别为10 694.4、10 277.8 kg/hm~2,两种类型的甜玉米均可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秋播期对甜玉米品种金银蜜脆的品质和产量影响。[方法]以甜玉米新品种金银蜜脆为供试材料,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不同秋播期对金银蜜脆植株性状、穗粒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推迟,株高、穗位高、穗长、行粒数、穗重和产量呈抛物线型变化,双穗率逐渐降低,穗粗变细,秃尖增加,可溶性糖分和营养成分增加,甜度和风味更优。[结论]该品种在杭州市的适宜播期为7月25日—8月15日,此时播种穗粒结构最优,产量最高,鲜食品质最佳,种植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7.
粤甜16号(国审玉2010022)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甜玉米单交种。2011年在福建省甜玉米品种区试漳平区试点每667m2平均产鲜果穗976kg,比对照种粤甜3号增产6.34%,增产显著,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均好,值得扩大示范和推广。1特征特性该品种在漳平春播播种至采收期为78~80d,株型半紧凑,茎秆粗壮,生长整齐,前、中期生长势强,后期保绿度好;株高218~230cm,穗位高85~98cm,穗长18.6cm,穗粗4.8cm,  相似文献   

8.
9个甜玉米自交系按Griffing方法Ⅳ^[1]配成36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对其进行灰色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产量与各产量性状关联度的大小顺序为行数、穗粗、穗位高、行粒数、穗长、粒深、株高、秃尖;9个自交系可归为5类;组合中2JP233×农111、150B×中2JP233、中2JP233×引8-111、228×150B、228×大28-2、228×JP3为第一等级组合。  相似文献   

9.
寒地早熟玉米杂交种优势组合主要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汪德润  陈凤芝 《玉米科学》1997,5(4):030-032
本文对寒地早熟玉米17个主要亲本和9个杂交组合的株高、穗长、穗位高、穗粗、生育日数、行粒数、单株产量等数量性状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为今后正确选择亲本和恰当选配组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甜玉米品质性状与部分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王振华 《玉米科学》1998,6(2):022-025
通过对甜玉米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甜玉米的可溶性糖主要是蔗糖。它与可溶性固形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嫩度值、干物质含量呈负相关,但水溶性多糖(WSP)与各品质性状相关均不显著,从而说明甜玉米含糖量选择中不会影响甜玉米的风味、嫩度等品质;进一步与部分农艺性状的分析表明,优质甜玉米应选择穗柄较短、苞叶较少、茎含糖较高的类型,分蘖的存在并不影响甜玉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鲜食型超甜玉米组合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鲜食型超甜玉米组合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粗、穗长、行粒数与单穗净重、单穗鲜重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秃尖长与穗行数、穗长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叶脉数与株高、叶片数和行粒数极显著正相关。通经分析表明: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和叶脉数依次对单穗净重有直接影响;穗长、穗粗、秃尖长和叶片数依次对单穗鲜重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甜玉米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应用Griffing方法(一)研究了六个甜玉米及到杂交后代的配合力表现.结果表明,穗行数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穗长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控制。其余大部分数量性状的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同时存在。含糖量的反交效应明显,在育种实践中应予以重视.对于这些性状而言,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容易产生特殊配合力高的组合,。但也不排除从一般配合力都不高的双亲获得较高特殊配合力组合的可能性。根据配合力互补原理可望从这六个亲本间选配出高产高糖组合。  相似文献   

13.
选用12个糯玉米杂交种,在陕西关中夏播条件下,对株高、穗位高等8个性状的遗传力和相关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状间遗传变异力差异较大,其值大小依次为穗行数(92.48%)、株高(89.98%)、生育期(82.78%)、千粒重(82.31%)、穗位高(80.67%)、穗粗(69.64%)、行粒数(58.84%)、穗长(31.56%);诸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中,以粒重最为密切,其次为穗粗和行粒数。  相似文献   

14.
石明亮 《玉米科学》1997,5(4):011-014
选用11个典型的优良自交系,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采用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效应值简易估算法,得出11个优良自交系穗部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的效应值和部分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据此结果分析,提供了选育各种优良穗部性状自交系的基础材料组合,并得出有关各种穗部性状的较高配合力的组合类型,从而为选育自交系及组配杂交种服务。  相似文献   

15.
玉米产量与其它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玉米变量与其它农艺性状关系的密切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9个性状的关联顺序依次为生育期〉千粒重〉穗长〉穗行数〉穗粒高〉出籽率〉株高〉行粒数〉秃尖。与产量关系密切的性状是生育期、千粒重、穗长、穗行数、穗位高和出籽率。  相似文献   

16.
通过9个玉米自交系在5个播期下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及各性状间相关性的分析,提出在适宜的生育期下主要农艺性状的选育高自身繁殖力的优良玉米自交系,对穗部性状应依次注重行粒数,千粒重,出籽率和穗长的选育,而对秃尖率,株高,穗位高,穗行数和穗粗可适当放宽选择要求。  相似文献   

17.
鲁大林 《麦类作物》1997,17(4):54-55
本试验对15个小麦品的穗层相对湿度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基与植株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麦穗层相对湿度对主要环境条件的影响,同时因品种不同也有显著的差异,而影响穗 层相对湿度的主要性状是穗颈节长度和植株高度。通过育种选择穗颈节长、株高适当的品种,可以改善小麦穗层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了不同年代玉米产量的变化趋势、杂种优势与亲本产量和杂交种产量的相关关系,利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影响产量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茎秆强度、穗长、穗粗与产量呈正相关,植株较高、穗位较高、穗较长较粗的杂交种产量一般比较高,通过对这几个性状进行选择可以显著提高杂交种的产量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说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穗位高穗长穗粗株高茎秆强度出籽率穗行数百粒重。穗位高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在选择时应着重对穗位高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对15个小麦品种(系)的穗层相对湿度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其与植株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麦穗层相对湿度主要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同时因品种不同也有显著的差异,而影响穗层相对湿度的主要性状是穗颈节长度和植株高度。通过育种选择穗颈节长、株高适当的品种,可以改善小麦穗层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20.
日本不同棱型大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引进大麦品种资源的特性并为进一步利用提供依据,以从日本引进的儿9份大麦种质为材料,对不同棱型大麦的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等6个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棱型的材料在这6个性状上有明显的差异,其中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4个性状差异显著。与四棱和六棱相比较,二棱材料极显著地表现出矮秆、穗下节间长度短、穗子长、穗粒数少、千粒重大的特点;四棱材料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居中,产量显著高于其它类型;六棱材料穗粒数极明显地高于其它棱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