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高温期负压纵向通风加湿帘降温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卫东  程璞  王绍锋 《养猪》2006,(5):25-26
选择体重55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种猪60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200头,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头。3组猪分别饲养在3个相同的猪舍中,对照组仅利用门窗进行自然通风,试验1组采用负压纵向通风,试验2组采用负压纵向通风 湿帘降温,进行45d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1、2组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54%(P>0.05)和8.22%(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2.00%和4.33%;试验1、2组的经济效益分别较对照组提高3.88%和9.44%;负压纵向通风能明显提高舍内风速,负压纵向通风 湿帘降温既能提高舍内风速,又能明显降低舍内气温。表明在高温期使用负压纵向通风 湿帘降温能明显提高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1降低鸡舍温度在鸡舍四周种植树形高和树冠庞大的树木,可有效降低鸡舍周围环境温度,并且可遮挡阳光,减少太阳辐射热量进入鸡舍,从而降低鸡舍内温度。另外,可在鸡舍前搭设遮阳网或加宽屋顶挑檐遮挡阳光。机械通风是夏季应采取的主要降温措施。舍内安装风扇和排风机,加大鸡舍进风口和出风口,采用纵向通风,使风直接吹倒鸡体,适宜风速约为1.8米/秒;也可在进风口处设置水帘,使进入鸡舍的热空气  相似文献   

3.
冬春季节密闭式鸡舍的通风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通风方式及在鸡舍环境控制中的调控作用 随着养鸡事业的发展,我国鸡舍通风方式也从20世纪80年代以自然通风为主的鸡舍发展到现在全密闭鸡舍横向与纵向自由转换通风,通风系统模式的改进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自然通风:不借助机械动力进行的通风,对外界环境依赖较大.②横向通风:横向通风又有正压通风和负压通风两种,正压通风是鸡舍侧墙上的风扇将外面的新鲜空气吹入鸡舍,舍内的气体在正压的作用下从窗子或排风口排出,这种通风方式对于控制进入鸡舍的空气质量比较方便,否则使用的不多;负压通风是鸡舍侧墙上的风扇将鸡舍内空气排出产生负压,使舍外新鲜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这种通风方式现在多用于鸡舍冬季最小通风.③纵向(负压)通风:鸡舍一端安装水帘,另一端安排风扇进行负压排风.这种有蒸发降温系统的纵向通风系统适用于夏季鸡舍最大通风.④混合通风:除有蒸发降温系统的纵向通风外在鸡舍侧墙安装一定数量的进风口,鸡舍中部安装1~2台供冬季最小通风使用的排风扇,根据季节的需要可以进行横向与纵向通风的转换,有条件还可以由电脑对风门开关的大小和横、纵向的通风模式转换进行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两种通风模式下杭州地区规模化猪场舍内环境参数及其分布规律,筛选出适合本地区推广的通风模式。【方法】选取杭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横向通风和纵向通风两种通风模式下育肥舍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早、中、晚3个不同时间点,进风口、舍中央和排风口3个不同位置的热环境参数、有害气体浓度的监测,持续监测1周。分析不同时间点和舍内不同位置对热环境参数(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以及有害气体(氨气(NH3)和硫化氢(H2S))浓度的影响,并对两种模式下的热环境参数及有害气体浓度进行比较分析;采用空气沉淀法收集舍内环境中的细菌,并对细菌进行培养及统计分析,比较两种模式下育肥舍中细菌数量差异。【结果】两种通风模式下育肥舍相对湿度均低于国家标准,位置和各时间点对相对湿度影响不大,其中纵向通风舍内的相对湿度显著高于横向通风模式(P<0.05)。两种通风模式舍内平均温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舍内中午温度显著高于早、晚(P<0.05),位置对纵向通风舍内温度影响较大。纵向通风舍内平均风速为(1.09±0.42)m/s,符合国家标准且极显著高于横向...  相似文献   

5.
仔猪饲养管理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保温与通风 初生仔猪的保温区温度维持在32—35℃。仔猪1周龄后,开始降低保温区温度,此后每星期降低2~3℃,至2月龄时降至22℃左右。饲养管理上尤其应注意控制初生至2周龄仔猪的环境温度,因这段时间仔猪调节体温能力差,许多养猪户常只注意保温,忽视通风,这样对仔猪的健康不利。为消除分娩舍湿气、异味及促进猪只散热,这时需给予通风。  相似文献   

6.
纵向负压通风鸡舍湿帘风机安装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两高一低”养禽业的发展,养禽生产者都在不断的给家禽创造更适宜的生产环境,最大限度的发挥家禽的生产性能和遗传潜力,纵向通风做为减轻环境热应激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多的在养禽场得到应用。需要重视的是,如果单纯采用纵向通风则在温度超过一定限度时仍不能防止热应激造成的损失。研究表明,只有环境温度低于35℃时,提高纵向通风的风速才肯定能减轻热应激,如果气温高于30℃则不能将纵向通风做为减轻热应激的唯一手段。湿帘风机降温系统由于成本低,能耗小,安装方便,降温效果好,在我国北方及长江流域许多地区都得到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1冬季猪场管理的要点是什么答:冬季猪场管理的重点是保温和通风2猪场的保温工作应该如何去做答:不同阶段的猪只对于温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温度要求较高的是仔猪、保育猪和哺乳母猪。我们要针对不同的需要制定不同的保温措施。哺乳母猪所需温度为18℃~22℃,初生仔猪所需温度为32℃~35℃,差别很大,所以哺乳仔猪必须使用保温箱,底部使用电热板,上面使用远红外烤灯加热,可使保温箱内部温度加热到30℃以上,完全可以满足需求。保育仔猪在刚刚断奶时的一周之内,温度应该控制在26℃~28℃,以减  相似文献   

8.
<正>1通风管理最终目标鸡舍的房屋结构、风机设计模式、进风口的位置决定了通风所采取的方式,不论是横向通风还是纵向通风,通风管理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实现鸡舍要求的目标温度值,使舍内风速均匀、空气清新。通风管理即在考  相似文献   

9.
1防暑降温鸡舍安装风机、水帘,可有效降低舍内温度。要合理设计风机的位置,采取负压纵向通风方式,风力大,通风效果较好。采用机械通风的鸡舍,把风机全部打开,如果鸡舍过长,可在鸡舍中间安装接力电扇。注意通风时,两侧门窗关闭。进风口处悬挂湿麻袋、稻草帘等,有条件的设置水帘或循环帘。安装  相似文献   

10.
<正>1改进鸡舍环境,加强通风降温有条件的尽量使用通风降温设施,用风机进行负压或正压通风,用湿帘加湿以降低舍温。1.1加强室内通风采用纵向通风法降温,先关闭门窗,在后门设置排风口,在前门设置进风口。在排风口处根据舍内空间大小,均匀合理地设置一定数量的排气扇,沿鸡舍的纵轴通风,开动风机后平均舍温可降低8~12℃。  相似文献   

11.
<正>夏季纵向通风是炎热季节使用的通风系统,是当舍温不能降低到目标温度时,利用风冷效应使鸡只感受到的温度达到或接近理想温度的一种通风模式。该系统一般采用直径1.22m或1.27m的风机安装在鸡舍的末端,进风口在鸡舍的前端;从鸡舍前端到后端形成较高的风速,舍内空气在很短时间内进行交换(图1),排出舍内的热量和污染成分并产生风冷效应使鸡群的实际体感温度比温控  相似文献   

12.
比较不同气候条件下不同通风方式对两层两列式网床鸭舍环境状况的影响。分别于寒冷(0~15℃),适宜(15~25℃)与炎热(25℃)气候时饲养肉鸭,每次采用自然、纵向、横向与混合4种通风方式,检测舍内温度、湿度、气压、风速、NH_3、CO_2、PM_(10)、PM_(2.5)、气载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及葡萄球菌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寒冷气候时,3种机械通风较自然通风均可显著降低鸭舍内湿度,其中横向通风未显著降低舍温;3种气候条件下,采用纵向与混合通风方式时鸭舍内NH_3、CO_2浓度均为最低,其中纵向通风改善颗粒物与气载微生物浓度效果最佳。4种通风方式NH_3、CO_2浓度分别为1.1~3.7 mg/m~3、911~2 607 mg/m~3,PM_(10)与PM_(2.5)浓度分别为234~551μg/m~3、166~361μg/m~3,气载细菌总数为5.18~5.78 lg(CFU/m~3),其中大肠菌群占细菌总数比例2%。此外,湿度与PM_(10)、PM_(2.5)间,PM_(10)与气载细菌总数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纵向通风为两层两列式网床鸭舍最优通风模式。  相似文献   

13.
试验探讨了两种通风降温系统对苏南地区夏季反季节养鹅环境及种鹅繁殖性能的影响,以期为高温地区开展反季节养鹅提供参考。A舍采用负压通风联合湿帘降温系统,B舍仅通过纵向负压通风为鹅舍降温,试验测定了A、B舍温度、细菌与粉尘变化,并对两舍高温期种蛋的受精率和活胚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夏季高温时段,负压湿帘降温系统能够有效控制遮光程序期间鹅舍内温度,与单纯纵向通风及室外温度相比,最高分别低3℃和6℃;较之单纯纵向通风降温系统,鹅舍内相同采样点总细菌、大肠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属和沙门志贺氏菌属的细菌气溶胶浓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六次孵化数据统计显示:采用负压湿帘降温系统的鹅舍表现出更好的繁殖性能,种蛋受精率达到87.88%,高出单纯纵向通风鹅舍5.6%(P0.01);平均受精蛋活胚率达到77.82%,高出单纯纵向通风鹅舍5.95%(P0.05)。由此表明,采用负压通风湿帘降温系统,能为种鹅创造一个舒适、卫生、健康的环境,使种鹅表现出优良的生产性能,提高反季节繁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1降温防暑纵向通风降温多适用于密闭式鸡舍。在鸡舍一端安装抽风机,另一端设置进气口,使整个鸡舍形成空气流通的巷道,让空气从鸡群上方20~25厘米处通过。当风速达到0.5~1.0米/秒时,可以使鸡舍内温度下降2—3℃。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密闭式叠层笼养蛋鸡舍在纵向湿帘风机降温调控系统控制下的夏季舍内及笼内温热环境状况,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对舍内及笼内温热环境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密度叠层笼养及调控模式下,舍内温度总体能控制在30.0℃以下,鸡舍纵向温差可控制在2.0℃左右,垂直温差可控制在1.0℃以内。但舍内温度≥28.0℃以上的时间段较多,建议将舍内降温系统启动控制温度水平由28.0℃下调1.0~2.0℃,平衡系统执行过程中后滞升温问题。笼内风速为0.20~0.90 m/s,走道平均风速可以达到2.00 m/s,致使笼内温度高于走道温度1.0~2.0℃。提示改善笼内通风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产蛋鸡最理想的环境温度是15℃~25℃,在此温度范围内生产性能最佳。环境温度超过30℃时,致使蛋鸡产生一系列热应激反应,如采食量、产蛋量下降,蛋壳品质降低,甚至引起鸡只死亡。为维持蛋鸡夏季高产稳产,提高饲养效益必须加强饲养管理,采取有效的综合技术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生存环境1.1加强通风换气良好的通风换气,可加大鸡体散热程度,有条件的鸡场要安装排风设备或一般鼓风机,以轴流式风机纵向通风最佳。实践证明,良好的通风可降低舍温3℃~8℃。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5,(10):53-56
通过塑膜暖棚肉牛舍屋面形式选择、前屋面角和朝向设计、舍内其他参数确定,为北纬41°的新疆阿克苏地区塑膜暖棚肉牛舍结构标准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设计了采用屋顶负压机械通风的环境调控方式时风机风量、数量及安装位置等参数,为塑膜暖棚肉牛舍屋顶负压机械通风提供一种模式。牛舍环境参数测试结果表明:在大寒当天舍内比舍外平均温度高14.2℃,舍内平均温度8.47℃,能够满足肉牛生产环境温度要求,舍内平均湿度为75.9%、CO2浓度平均为1 496 mg/m3、NH3浓度平均为2.82 mg/m3、H2S浓度平均为0.03 mg/m3,畜禽场环境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8.
产仔舍供暖节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外界环境因素对猪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在猪舍内的环境因素中,温度和通风是最重要的因素。猪只在一定程度上能适应其所处的环境,但是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有一个限度,猪只能表现最佳生产性能的温度范围为适中温度区,其上限和下限分别称为高、低临界温度,适中温度区因猪只的年龄和体重的不同而不同,成年猪16℃~22℃,哺乳仔猪26℃~35℃,生长育肥猪(25~100kg)16℃~24℃[1]。小猪怕冷,大猪怕热,哺乳仔猪要求较高的环境温度,对冷的刺激更敏感,因此在寒冷季节保持产仔舍适中温度是至关重要的。而传统猪舍…  相似文献   

19.
长江以北地区,冬春季漫长而寒冷,平均温度在5℃以下,过低的温度不利于猪的生长发育,尤其是保育仔猪在冬春季节更加难以健康生长。现阶段我国仍有大量的猪场(主要是建场较早和部分中小规模的私人养猪企业)采用流水线的生产模式,而改进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至今无法普及,导致这些猪场仍然无法有效控制保育期  相似文献   

20.
1加强种鸡管理1.1防暑降温夏季可将种鸡舍屋顶、四周墙壁涂成白色,或在屋顶加盖秸秆,洒上凉水,阻止大量热量被吸入舍内;在种鸡舍的朝阳面搭凉棚、种植爬蔓植物遮荫,阻挡阳光直射入舍;在种鸡舍纵向通风的进风口处设置水帘,使热空气经水冷却后进入鸡舍,有效地降低舍内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