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刺激疗法配合盆底肌锻炼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患有盆底功能障碍的病人4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15例.观察组采用电刺激疗法+盆底肌肉锻炼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盆底肌肉锻炼(即凯格尔运动)法治疗.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阴道前后壁脱垂、子宫Ⅰ°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的治愈率、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在医院分娩的足月单胎顺产初产妇3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150例)和治疗组(150例)。对照组对产妇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以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持续至产后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盆底肌力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产妇150例中,产后6个月盆底肌力达Ⅱ、Ⅲ、Ⅳ、Ⅴ级分别为11(占7.33%)、20(占13.33%)、51(占34.00%)、68例(占45.33%);治疗组产妇150例中,产后6个月盆底肌力达Ⅱ、Ⅲ、Ⅳ、Ⅴ级分别为29(占19.33%)、38(占25.33%)、40(占26.67%)、43例(占28.67%),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肉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可有效促进产妇产后盆底肌肉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突发电刺激结合间歇性导尿对脑卒中后排尿潴留的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留置导尿管理,观察组采用突发电刺激结合间歇性导尿。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残余尿量、尿常规白细胞阳性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以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1)。治疗后观察组尿常规白细胞阳性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电刺激结合间歇性导尿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膀胱排尿功能,减少因尿潴留引起的并发症,提高中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隔姜隔盐艾炷灸及隔姜隔盐艾盒灸治疗中风后急迫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5例中风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艾盒灸组(每组40例)、艾炷灸组(3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艾炷灸组与艾盒灸组分别予隔姜隔盐艾炷灸及隔姜隔盐艾盒灸,每日1次,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治疗4周后各组患者的尿量改善情况、白天排尿次数、夜间护理员被叫醒次数、Barthel指数评分及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评分。结果 治疗4周后,艾炷灸组及艾盒灸组患者平均每次尿量增加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艾炷灸组及艾盒灸组患者白天排尿次数及夜间护理员被叫醒次数明显减少,较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三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异,但两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隔姜隔盐艾盒灸及艾柱灸对中风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艾盒灸较艾炷灸更容易操作、更安全,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女性尿道综合征电刺激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和生活指导的前提下,应用UROSTYM型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仪,使用阴道电极插入阴道6~8cm或直肠电极插入直肠4~6cm,电刺激盆底肌。结果:124例中痊愈86例,占69.35%;好转31例,占25.00%;无效7例,占5.65%。124例治疗后随访6月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电刺激盆底肌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配合心理护理和生活指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脏器脱垂患者盆底结构参数及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2月期间重庆市妇幼保健院86例产后盆底脏器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盆底肌肉锻炼组)和观察组(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组),每组各43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 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分级、盆底结构参数及盆底肌力.结果:治疗前两组的POP-Q分级、盆底结构参数及盆底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及8周两组上述方面均持续改善,观察组POP-Q 0级、Ⅰ~Ⅱ级及Ⅲ~Ⅳ级者占比分别为19例(44.19%)、 21例(48.84%)、 3例(6.98%)及29例(67.44%)、 13例(30.23%)、 1例(2.33%);盆底结构参数尿道旋转角(UR, urethral rotation)、膀胱颈距耻骨联合的移动度(BND, bladder neck descent)及尿道倾斜角(UI, urethral inclination)分别为(47.51±3.79)°,(18.26±1.78) mm,(5.59±0.91)°及(40.23±3.63)°,(13.63±1.63) mm,(1.98±0.33)°;盆底Ⅰ类及Ⅱ类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48.84%,18.61%及39.53%,13.95%,上述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可显著改善产后盆底脏器脱垂患者的盆底结构参数及盆底肌力,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张谷  陈晓 《湛江医学院学报》2010,28(4):413-414,474
目的观察多巴胺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88例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深陛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左卡尼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多巴胺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治疗14d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心电图情况。结果治疗后14d后,观察组患者心泵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胺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多西环素联合苦参凝胶治疗宫颈支原体感染的疗效。方法 82例育龄宫颈支原体感染的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及联合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多西环素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口服多西环素治疗的同时联合苦参凝胶阴道外用,连续用药10 d。两组在治疗结束1周后回院复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女性分泌物涂片、宫颈拭子支原体培养结果判断疗效,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Hc=4.28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环素联合苦参凝胶治疗宫颈支原体感染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微创血管清除术后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外伤性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外伤性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112例,均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按不同辅助治疗方式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5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对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穴位电针刺激联合吞咽-摄食管理对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96例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穴位吞咽-摄食管理联合电针刺激或单用吞咽-摄食管理,比较两组疗效及肺炎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电针刺激联合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宁泌泰联合生物反馈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合并不育症的疗效。方法: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合并不育症患者33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对照组18例患者接受宁泌泰治疗,观察组15例患者给予宁泌泰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以慢性前列腺炎评分(NIH-CPSI)及最大尿流率为评价指标,比较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治疗前后行精液常规分析,并检测精浆中丙二醛(MDA)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尿路症状评分及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均较治疗前降低,最大尿流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活力和活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精浆MDA较治疗前降低,而T-AO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泌泰联合生物反馈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合并不育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对精子活力和活率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对尿失禁的诊断和治疗意义.方法:对临床上诊断为尿失禁的75例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并分类治疗.结果:根据检查结果分类,急迫性尿失禁25例,充盈性尿失禁9例,压力性尿失禁32例,正常9例.急迫性尿失禁组均有逼尿肌不稳定(DI),初尿意膀胱容量小于100 mL,无膀胱剩余尿;充盈性尿失禁组剩余尿量大,逼尿肌收缩力减弱多见;压力性尿失禁组ALPP降低,平均45 cmH 2O,功能性尿道长度缩短,平均26 mm.结论:尿动力学检查是诊断尿失禁不可或缺的检查,是指导尿失禁治疗最可靠的依据,混合性尿失禁治疗上以药物治疗为主,手术治疗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硼酸洗液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醉母菌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伊曲康唑口服并联合硼酸洗液阴道灌洗,对照组单用伊曲康唑口服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疗效、副作用、复发率.结果 治疗结束后14d,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医耳穴压籽法联合穴位电生理在消化系统癌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消化系统癌痛患者112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穴位电生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耳穴压籽法治疗,两组治疗时间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日疼痛持续时间、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的变化,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pean quality of life 5-dimensions,EQ-5D)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8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持续时间、NR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自我照顾能力、焦虑/抑郁、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耳穴压籽法联合穴位电生理刺激治疗能缓解消化系统癌痛患者的疼痛感,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提高生存质量,且优于单用穴位电生理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宫腔镜联合口服避孕药在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88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病患者根据是否有生育要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行宫腔镜检查后给予避孕药治疗;观察组利用宫腔镜行瘢痕憩室电切术,术后联合口服避孕药治疗.观察及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经量、经期时长、月经周期及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  相似文献   

16.
刘帮慧  张祥海 《长江大学学报》2005,2(6):135-136,141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应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电刺激小脑治疗脑血管病70例(治疗组),初始及治疗10 d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以70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匹配但不接受该治疗的患者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01),脑循环动力学参数明显好转,SPECT结果亦提示病灶区脑血流改善.结论:电刺激小脑治疗可选用于不同病情程度的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氟比洛芬巴比膏贴敷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肩周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氟比洛芬巴比膏贴敷,对照组单独采用肩胛上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6个月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6个月观察组痊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氟比洛芬巴比膏贴敷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独采用肩胛上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确诊为肥胖2型糖尿病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控制、糖尿病健康教育以及体育锻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下降程度也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肌肉注射,并联合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及支持对症处理;对照组除不应用人免疫球蛋白外,余治疗与治疗组相同。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c=5.014,P〈0.05)。治疗组有2例出现一过性头痛、心慌、恶心等不良反应,但减缓输液速度及予抗组胺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喜炎平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手足口病患儿90例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5例。分别采用干扰素与人免疫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D3+、CD4+、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患儿治疗后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力,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