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8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结合微波理疗对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常规组,每组70例。腹腔镜手术后,治疗组采用穴位按摩结合微波理疗,常规组进行常规术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非切口疼痛(肩痛)、恶心呕吐等的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肩痛情况均较治疗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妇科腹腔镜术后采用穴位按摩结合微波理疗可有效缓解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早期活动配合穴位按摩对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5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试验组除给予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外,实施早期活动配合穴位按摩。观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第7天试验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下肢肿胀及疼痛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减少(1.0%vs 7.6%,3.8%vs 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活动配合穴位按摩能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安全、有效地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按压配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DVT)的作用。方法将21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5例。对照组妇科手术后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按压并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双下肢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下肢肿胀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5.7%vs 14.3%,3.8%vs 12.4%,P〈0.05)。结论穴位按压配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能有效地预防妇科手术后患者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配合足底穴位按摩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便秘的预防效果。方法 91例乳腺癌手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预防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药足浴配合足底穴位按摩,总疗程1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便秘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周,观察组发生便秘7例(17.5%),对照2组发生便秘29例(5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4.527,P〈0.01)。结论中药足浴+足底穴位按摩能有效预防癌症化疗患者药物性便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超前镇吐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及对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Ⅰ组为托烷司琼超前镇吐组,Ⅱ组为托烷司琼术后镇吐组,Ⅲ组为对照组不给予任何镇吐药物和措施。观察各组患者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次数和程度,按评定标准以计分法进行评定。结果Ⅰ组患者恶心发生率20.0%,Ⅱ组发生率42.5%,Ⅲ组发生率80.0%;Ⅰ组患者呕吐发生率10.0%,Ⅱ组发生率30.0%,Ⅲ组发生率62.5%;恶心、呕吐发生率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差异Ⅱ组与Ⅲ组比较有显著性(P0.01)。结论托烷司琼超前镇吐可使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纳洛酮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住院后确诊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天分别给予小剂量(1.2mg)和较大剂量(4.0mg)纳洛酮静脉滴注,每10d为1个治疗周期.观察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呕吐、恶心、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呕吐、恶心、呼吸抑制和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运用较低剂量的纳洛酮临床效果并不低于较高剂量的纳洛酮,并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30例(腹腔镜组)与同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患者36例(开腹组),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住院费用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均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中失血量、术后止痛药物用量少于开腹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和排尿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开腹组,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但住院费用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除的淋巴结数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安全可行,近期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接受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69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34例)和快速康复技术组(FTS组,35例)。常规护理组患者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方法,FTS组采用FTS理念指导的术前、术中、术后的优化护理措施进行围术期处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FTS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分别为(4.0±1.8)d vs(6.8±2.5)d、(1.27±0.23)万元vs(1.62±0.39)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是可行且安全的,能促进患者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9.
腹部术后应用微波辅助治疗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患者应用微波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10h加用腹部切口及中、下腹部微波理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切口疼痛程度及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肛门第1次排气时间、切口疼痛1~3级、切口甲级愈合率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部手术后患者应用微波辅助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对剖宫产术后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进行乳房护理,观察组术后4 h开始在产后3 d内施行每日2次的穴位配合乳房按摩,比较两组术后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及乳房胀痛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的;两组术后48 h泌乳量情况显示观察组泌乳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第2、3天乳房疼痛的发生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进行早期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可使产妇泌乳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减轻乳房胀痛,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的2007年2月至2010年10月的36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护理措施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本组发生肩背部疼痛及肋下疼痛23例,穿刺处渗血4例,皮下气肿3例,恶心呕吐2例,经相关对症处理后均治愈出院.结论 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降低妇科腹腔镜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腹膜后腹腔镜治疗肾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肾囊肿患者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手术成功,1例转为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为50~120min,平均(65.0±9.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2.4±5.2)mL,平均住院天数(7.3±1.7)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26例随访2~12个月,无囊肿复发。结论腹膜后腹腔镜治疗肾囊肿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缩短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肾囊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早期宫角妊娠18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早期宫角妊娠的效果。方法31例确诊为早期宫角妊娠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采用宫腹腔镜下联合治疗,对照组(13例)在B超下行常规刮宫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术后β-HCG下降时间、月经恢复情况及再次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手术全部成功(100.0%),优于对照组的7例(53.8%);治疗组术中出血量(25.0±6.3)mL,较对照组的(52.6±23.4)mL少;治疗组HCG下降时间为(4.6±2.3)d,短于对照组的(12.6±8.7)d(均P〈0.05)。经随访,治疗组术后妊娠9/12例,对照组为5/10例。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组较传统刮宫手术组治疗早期宫角妊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我科4年来324例腹腔镜手术病例及9例出现并发症的原因。结果:324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发生并发症9例,发生率2.77%,3例中转开腹。其中皮下气肿2例,术中出血3例,术后腹泻4例。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难度、手术人员的手术技巧、手术器械好坏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穴位按摩结合贴敷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纳入1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进行手法穴位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穴位贴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血液动力学变化[周围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输出量(CO)及血液粘度]情况。结果 对照组2例因依从性差被剔除,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SVRI和血浆粘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结合贴敷用于三叉神经痛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流动力学,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辅助下腔外法手术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4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辅助下腔外法手术治疗卵巢囊肿蒂扭转的疗效。方法:将2002年4月~2003年4月某院住院治疗的88例较大良性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48例)和开腹手术组(40例)。对比观察2组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腹腔镜手术时间与开腹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及术后发热、镇痛剂使用例数均少于开腹手术组(P〈0.01)。结论:腹腔镜对腹腔干扰少.微创,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对于较大的良性卵巢囊肿蒂扭转的患者采取腹腔镜辅助下的腔外法手术优于开腹手术。但因例数有限.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后对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53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输卵管开窗术)治疗后妊娠及再发异位妊娠情况,对照组A 51例行开腹输卵管开窗术,对照组B50例行开腹输卵管切除术。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行输卵管通液术观察输卵管通畅情况,观察并分析3组术后受孕率及异位妊娠复发率。结果:腹腔镜输卵管开窗术组患者术后1年总受孕率为69.8%,术后2年总受孕率为81.1%,复发性异位妊娠率为7.5%。开腹输卵管开窗术组患者术后1年总受孕率为60.4%。术后2年总受孕率为75.0%,复发性异位妊娠率为14.9%。开腹输卵管切除术组患者术后1年总受孕率为43.8%,术后2年总受孕率为47.9%,复发性异位妊娠率为16.7%。观察组术后1、2年总受孕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B(P〈0.05),异位妊娠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行开窗术后不影响宫内受孕率,故对有保留价值的输卵管应尽量保留,术后定期随访检测血β-HCG,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诊治妇科不孕症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腹腔镜技术,评价其在诊断和治疗妇科不孕症的价值。方法:采用腹腔镜对l20例不孕症患者的盆腔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在腹腔镜下进行治疗。结果,112例找出不孕原因,依次为子宫内膜异位症45例(40.2%),盆腔炎26例(23.2%)例,盆腔粘连l6例(14.3%),输卵管炎10例(8.9%),输卵管积水8例(7.1%),多囊卵巢3例(2.7%),生殖器畸形及盆腔结核各2例(1.8%)。术后随访9个月-3a,120例中受孕65例,受孕率为54.2%。结论:腹腔镜对不孕症可起到明确病因和部分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术前呼吸训练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呼吸的影响。方法将82例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呼吸训练组(干预组)和非呼吸训练组(对照组)各41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频率(Rf)等参数和其它呼吸功能指标。结果术后干预组的PaO2、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aCO2和Rf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干预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23±1.58)vs(6.91±2.46)h,P〈0.01)。结论术前呼吸训练能有效帮助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针穴位电刺激治疗和对症护理对老年腹腔镜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60岁及其以上124例住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按接受手术顺序随机分为Ⅰ组(穴位体表电刺激)和Ⅱ组(对照组)各62例。Ⅰ组患者于手术后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行穴位体表电刺激,2次·d-1,每次刺激时间为25~30 min,连续治疗3 d;Ⅱ组患者不给予穴位体表电刺激。结果Ⅰ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1.6%),Ⅱ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例(16.1%),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正确的穴位体表电刺激配合对症护理对预防老年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能显著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