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鱼类在生长、繁殖、代谢的过程中,都离不开从饲料中摄取各种营养物质,以满足其自身需要。然而,鱼类饲料中可能受天然的营养抬抗物或人为因素的污染,这些物质在词料中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对鱼类生长、饲料的利用率有影响,甚至改变鱼类原有品质,危害人体健康。在用饲料喂鱼时,我们必须清楚认识饲料的营养价值,还要了解饲料中的营养抬抗因子,尽量避免营养括抗因子对鱼类生长的影响,以发挥饲料营养价值的潜力,达到最低的饲料成本换回最大鱼产力,提高渔业经济效益。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黄豆等豆科籽实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是一种结…  相似文献   

2.
李联泰  安贤惠 《水产科学》2007,26(12):659-664
由采集的草鱼体表细菌中,分离筛选到1株抗嗜水气单胞菌较强的菌株S190。通过对该菌株个体和群体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及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为Jeotgalicoccus psychrophilus S190。杯碟法拮抗试验表明,S190对嗜水气单胞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适作用条件为25℃、pH8.0。该菌株对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S190生长最适碳源为1%的糊精,氮源为0.01%的酵母粉,磷源为0.01mol/L的K2HPO4;培养温度25℃,pH10,NaCl浓度5%(m/V),接种量3%(V/V),装液量以250ml三角瓶装250ml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3.
水霉病是一类全球分布的鱼类疾病,目前池塘养殖尚没有有效、安全的防治方法。为探究水霉病的生物防治方法,以丹东地区发生水霉病的鱼体分离出的水霉致病菌为指示菌,对从土壤、水样中分离纯化获得的62株放线菌、17株细菌进行平板对峙实验,获得2株对水霉致病菌抑制效果最好的拮抗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为淡紫灰链霉菌(S.lavendulae)及特基拉芽孢杆菌(B.tequilensis),均对鱼类无毒力。  相似文献   

4.
丁雷  岳永生  宋憬愚  赵德炳 《水利渔业》2000,20(2):32-32,36
近年来 ,水产动物疾病已成为阻碍水产业发展的“瓶颈”。在疾病防治中 ,药物的使用应当引起重视。本文就常用水产药物配伍中的协同和拮抗作用作一阐述。1 消毒类药物1 1 生石灰生石灰是常用的消毒药物 ,既能杀灭病原体 ,也可调节水中 pH值 ,还可为水体提供钙质 ,使池泥矿化 ,释放氮、磷、钾等元素 ,起到施肥作用。生石灰的消毒机理在于遇水吸湿后形成消石灰 ,同时释放大量热能[1] ,从而杀灭野杂鱼、蝌蚪、水生昆虫及某些病原菌 ,但是 ,这种灭菌效率很低 ,对病原菌的芽孢和病毒几乎无效。目前生产中常用洁尔灭活性剂或新洁尔灭活性剂与…  相似文献   

5.
一株芽孢杆菌用作水霉病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霉病(Saprolegniasis)是包括草鱼等四大家鱼在内的淡水鱼最常见的真菌病,以往较为有效的防治药物为孔雀石绿,孔雀石绿禁用后渔业生产上对该病的防治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本文分离到一株芽孢杆菌Sh1,经16S rDNA序列测定确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水霉菌拮抗实验表明,Sh1菌落周围产生直径约12 mm的抑菌圈。动物安全性实验表明,腹腔注射108CFU/mL的Sh1对草鱼的生长没有任何不良影响。显微观察表明,Sh1能明显抑制水霉菌的菌丝生长。对Sh1发酵液中活性成分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发现蛋白酶K消化、加热处理、有机溶剂抽提等都不影响其对水霉菌的抑制作用,从而推断该物质为非蛋白的耐热的可溶性化合物。这些数据表明Sh1有希望用作提取替代孔雀石绿的水霉病药物的生物药源。  相似文献   

6.
游有松 《内陆水产》2002,27(12):29-29
1严格按照规定使用药物按照国务院、农业部有关规定,严禁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产品执行标准的渔药。禁止使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五氯酚钠和氯霉素等禁用药。外用泼洒药及内服药具体用法及使用限量应符合水产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1)》的规定。2病虫抗药性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类(种)药物,往往使药物药效降低,甚至无效,这是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产生了抗性的缘故。所以在鱼病防治中,要交替使用渔药,以便切断病原体抗药性种群的形成。为保险起见,可在用药治疗后隔天再用药一…  相似文献   

7.
产生抗菌物质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115能较强地抑制鲫细菌性败血症病原嗜水气单胞菌(BSK-10)及其它水生动物的致病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制作用.测定了不同培养基(NYDA、BPY、LB)、通气量、pH、接种浓度、营养物质及氯化钠对B115的生长及抗菌物质产生的影响和抗菌物质的稳定性,结果显示:B115培养于BPY培养基抗菌物质抑制BSK—10的作用最强;250mL三角瓶加80mL培养液。最适抗菌物质的产生;0.5%~1%的接种量,抗菌物质产生最佳;培养基初始pH7时,抑菌效价最高为18mm;葡萄糖能诱导抗菌物质的产生,镁离子、氨离子及柠檬酸钠对抗菌物质的产生没有影响,而磷酸钾和氯化钠抑制抗菌物质的产生。抗菌物质对热不稳定,其抗菌活性随着煮沸时间的延长而减弱,高压灭菌后,抗菌活性完全消失:在4℃冰箱放置15d后.活性完全消失:搞菌物后对PH不敏感.但酸性环境能使它沉淀析出。  相似文献   

8.
Cl^—在NO2^——N对鲢毒性实验中的拮抗作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NO2^--N能将鲢血液听血红蛋白(Hb)氧化成主铁血红蛋白(MHb),而且高铁血红蛋白的含量随着NO2^--N浓度的长高呈指数形式的增加;在水环境中有40mg/LCl^-/L存在时,鲢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较对照组降低,且高铁血红蛋白含量随着NO2^--N浓度升高由未加Cl^-时的指数回归关系转化为直线回归关系;被NO2^--N中毒后的鲢转入清水扣10h,有明显的恢复现象,即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显  相似文献   

9.
中华鳖常见细菌病的病原鉴定及药物体外拮抗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中华鳖疖疮穿孔病、腐皮病、出血性肠道坏死症、细菌性肝水肿病与白点病等5种常见鳖病的16株病原菌进行鉴定与抑菌效果测定,其中温和气单胞菌6株,类志贺邻单胞菌1株,嗜水气单胞菌6株,豚鼠气单胞菌3株。各分离株对中华鳖与实验小鼠均具强毒力。对16株病菌的体外拮抗结果统计表明,不同鳖病致病菌的药物拮抗作用存在明显差异,而病症一致采集地各异的中华鳖病菌其体外药物敏感性亦有所不同,以丁胺卡那、氟嗪酸、环丙沙星、新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呋喃妥因等抗生素的抑菌效用最为显著,中高敏频次≥10。  相似文献   

10.
李槿年  齐好 《水利渔业》2005,25(5):100-103
采用纸片扩散法,系统测试了3株致病性拟态弧菌对8类2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与联合用药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氨基糖甙类、头孢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等多种抗菌药物对病原弧菌均有抑制或杀死作用。庆大霉素与四环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红霉素或氯霉素联用以及多粘菌素与头孢类、喹诺酮类、红霉素或氯霉素联用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累加或协同作用;同时,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从9株非致病菌中筛选对致病性拟态弧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益生菌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HX-01和HX-05两株细菌的菌液和无细胞上清液对3株致病性拟态弧菌均具有拮抗作用。在拮抗菌—病原菌混合体系中,病原菌经24 h培养,菌数由原来的105CFU/mL增至2ⅹ108CFU/mL,但从第2天开始,随着拮抗菌产生的抗性产物浓度的增加,菌数快速下降,至第6天病原菌完全被杀死。而拮抗菌培养至第6天,菌数仍保持较高水平(2ⅹ107CFU/mL)。表明这两株拮抗菌对致病性拟态弧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经数值鉴定法确定两株拮抗菌均为产碱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