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萍 《中国畜禽种业》2010,6(11):125-126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禽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虽然该病全年均可发生,  相似文献   

2.
禽霍乱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家禽传染病,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禽出败,其特征是:急性型表现为剧烈下痢和败血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慢性型表现为呼吸道炎、肉髯水肿和关节炎,发病率和致死率都较低。本病对各种家禽包括鸡、鸭、鹅和火鸡都有易感性,在鸭群中常呈流行性,1月龄以内雏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一旦发生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将禽霍乱的综合防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正>禽霍乱病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类的一种出血性、败血性疾病。该病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既可以地方性流行,也可以零星散发。感染该病的绝不限于家禽,各种野生鸟类都可以感染。金州区某鸵鸟养殖场曾发生过一起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鸵鸟霍乱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巴氏杆菌病是主要由多杀巴氏杆菌引起,发生于多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如在猪称猪肺疫,在牛称出血性败血症,在家禽称禽霍乱等。患病动物以出现败血症和炎性出血过程的病症为主要特征,分布广。1现场诊断巴氏杆菌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在气候骤变、潮湿、寒冷、营养不足、饲料突变等情况下易发。该病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一般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但在家禽,特别是鸭群发病时呈流行  相似文献   

5.
<正>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或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创伤感染,多发生在寒冷的冬季、春季和晚秋,气候多变、天气寒冷、饲养管理不当、舍内潮湿、通风不良、拥挤等原因易引起发病和流行。在门诊病例中,发现5起种鹅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6.
禽霍乱对于散养鸡的影响很大,可引起鸡群出现急性出血性败血症,该病因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尤其在春秋季节天气转换突然,更容易发作。关于散养鸡霍乱的防治笔者总结了一定的经验,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7.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禽类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特征是多为败血症经过,表现剧烈下痢,剖检可见肝脏有坏死灶,心包液增多等。巴氏杆菌可侵害各种动物和禽类,鸡鸭最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养禽业带来很大损失。病禽和带菌禽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都含有大量病菌。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和用具等,均可成为传递  相似文献   

8.
鸭霍乱也叫禽巴氏杆菌病,或称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各种家禽(如鸡、鸭、鹅、火鸡等)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有时也呈慢性型。本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冷热、潮湿、拥挤、鸭舍通风不良、营养低下,长途运输及寄生虫病为发病的诱因。直到目前,此病在世界各国仍为主要传染病,国际兽疫局将其列入国际控制的传染病。笔者将2005年5月份在我市某养殖小区发生的一起雏鸭霍乱病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禽霍乱又称为禽巴氏杆菌病或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慢性型常表现为关节炎和肉髯水肿,急性型表现为剧烈下痢和败血症。本文阐述了禽霍乱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禽霍乱是一种可感染家禽和野鸟的接触性的细菌性疾病,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生。常以败血症形式突然发生,并伴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但也常发生慢性和隐性感染。病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基于病程不同,临床症状变化较大。通过病史、症状和病变可作出初诊,但确诊须进行病原的分离、特性分析和鉴定。许多药物能够降低禽霍乱的死亡率,但根本措施还是做好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类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在大多数国家多有分布,强毒株能使不同年龄的育成鸡和成年鸡发生全部感染与60%以上的死亡.是需要重点防治的家禽疫病之一。常熟市海城村唐某养了1000多羽肉鸡出现大量的死亡,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和病原分离鉴定,证实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巴氏杆菌病也称禽霍乱、禽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以突然发病、下痢、败血症及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病程较长时表现为关节炎、呼吸道炎,低死亡率。1流行特点传染源:病禽、带菌禽。传染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黏膜或皮肤外伤传染。易感家禽:各种日龄鸭、鹅均易感。30日龄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高产禽和肥壮的健康禽多发,死亡率相对较低。传播媒介:病  相似文献   

13.
禽巴氏杆菌病,又称为家禽出血性败血病,是鸡、鸭、鹅等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由于病禽常有剧烈下痢症状,所以称为禽霍乱。病的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症和剧烈下痢,慢性型则发生肉髯水肿和关节炎。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各地也时有发生,对养鸡业危害甚大。  相似文献   

14.
王刚 《农家科技》2006,(9):27-27
禽霍乱是鸡、鸭、鹅、鸽等禽类共患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的败血症,又名禽巴氏杆菌病。其特点是发病急,死亡率高,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高达60%~80%。1.外观变化。观察10只病死鸽子,外观变化不显著,有5只鸽子肛门周围略带黄色粪便,其余5只未见异常变化;有4只头部呈紫色。2.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5.
<正>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野生动物、家畜、家禽共患的一种传染病。急性病例主要以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为特征,故又称之为出血性败血症;禽类发生巴氏杆菌病还常伴有较严重的下痢症状,又统称为禽霍乱;散养肉鸡被本菌感染后,初期急性病例可出现较高的死亡率。1流行病学巴氏杆菌病几乎是世界中所有动物均可感染的一种接触性疾病。野禽中的多种雁类、野鸭类、雉鸡类、观赏鸟类、水禽类、部分食肉鸟和鸽对本病均有一定程度的易感  相似文献   

16.
巴氏杆菌病主要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畜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急性败血症和组织器官的出血性炎症,禽称禽霍乱。现将本人诊治的一例禽巴氏杆菌病的详情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2013年12月10日,普兰店市丰荣街道办事处某鸡场从外购种鸡2000只,2013年12月12日有100多只鸡体温高达43~44℃,精神不振,羽毛松乱,弓背缩头,头藏于翅下,离群呆立,不愿走动,带有剧烈腹泻,粪便呈灰黄色或深绿色,头冠、肉髯呈蓝色。呼吸困难,从口鼻流出淡黄色带泡沫的黏液,张口呼吸时,发出咯咯声。至2013年12月15日发病鸡只150只,死亡鸡只  相似文献   

17.
<正> 禽霍乱,是人们熟知的家禽传染病,广大地区由于饲养管理粗放,对该病始终未能有效控制。本文就笔者多年防治禽霍乱的经验,在预防方面谈一些粗浅见解,供探讨。一、预防禽霍乱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临床兽医在长期实践中发现,禽霍乱对家禽的危害远远超过其他传染病。这是因为: 1.禽霍乱的发病和流行表现突然性。禽霍乱是由禽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avimultocida)引起的。这种细菌很容易发生变异,在自然界经常出现弱毒菌株,它们可在家禽体内与宿主长期共存而不致病,但有时却因客观条件的改变使毒力迅速增强,造成禽霍乱在某一地区的  相似文献   

18.
禽霍乱是一种侵害家禽和野禽的接触性传染病又名禽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除鸡以外,鸭、鹅等水禽都可感染。该病的自然潜伏期一般为3-10天,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急性型病禽发生严重的下痢并伴有败血症。慢性型主要发生肉髯水肿和关节炎。本病存在于世界各个国家,对养殖业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很大。  相似文献   

19.
<正>禽霍乱大多呈现为急性败血症,属于一种巴氏杆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在鸡群中呈地方性流行,具有较大的死亡率、发病率,即便是慢性禽霍乱死亡率也比较高,严重影响着笼养蛋鸡的产蛋率和健康。1发病情况突发禽霍乱的主要传染源为病鸡、带菌鸡,且传播途径比较广,包括呼吸道、消化道、伤口,最为特殊的是突发禽霍乱还可借助排泄物、饮水、生活场地、分泌物、寄生虫等媒介实现传播,传播速度非常快,且发病率也特别  相似文献   

20.
<正>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血性败血病,是鸡、鸭、鹅共患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常因病鹅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带有大量病菌,污染了饲料,饮水,用具和场地等,导致健康鹅发病。饲养管理不良,长途运输,天气突变和阴雨潮湿等因素都能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以青年鹅与新培育母鹅最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