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 为了确定灌溉放牧地放牧利用开始的最适宜时期,在斯塔夫罗波尔《丰富的》水利技术和土壤改良研究所的试验农场进行了试验。在试验中使用了秋季(1974年9月上旬)建立的无覆盖物草地作为灌溉放牧地。植被由35%豆科牧草——杂种紫苜蓿和65%禾本科牧草——鸡脚草、多年生黑麦草和无芒雀麦组成。建立草地之后第一年,放牧场的实验方案包括四种不同处理:Ⅰ——从经济利用第一年春天起放牧;Ⅱ——一次刈草,随后绵羊放牧;Ⅲ——两次刈草,随后绵羊放牧;Ⅳ(对照)——生长第一年的植株用作刈草地,从第二年春天起利用放牧。从经济利用第三年开始,绵羊饲放于放牧地的全部地段。每处理划给放牧地0.85—0.91公顷,固  相似文献   

2.
<正> 前言近年来英国每年播种禾本科与白三叶草混合草地,使用900—1000吨白三叶草种子,花费三百万英磅左右的成本。然而,由于白三叶草对牧场草地牧草产量的贡献很少,投资效益很差。许多因素(气候、土壤、草地、牲畜、经营管理)单独或相互作用,可能引起白三叶草表现不稳定。施用氮肥,由于它加强了禾本科牧草对三叶草的竞争,主要影响混播草地禾本科—三叶草之间的关系。一批叶片大小不同的白三叶草品种在施氮的草地上,同禾  相似文献   

3.
<正> 栽培牧草的营养价值,在很多方面取决于牧草的品种。在确定牧草的组成时,要考虑到气候、土壤条件、牧草的产量、抗践踏能力、适口性及在旱、涝等条件下的生存能力。由某些多年生牧草(禾本科和豆科)组成的混合牧草比单种牧草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因为这样利用土壤贮存营养元素的效率较高。当集约化利用草地时,豆科牧草除白三叶外,在大量施氮肥的第2~3年产量下降。因此,当长期利用的草地并施以大量氮肥  相似文献   

4.
<正> 禾本科牧草,是我省天然草地的基本饲草生产植物之一。它由分蘖、生长发育、生产特性等不同的类群所组成,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利用方式。打草和放牧,是利用草地的基本方式。不同的利用方式,对草地发生的影响、对草地生产特性的要求是不同的。因而,草地的培育技术、牧草种群的选择也不完全尽然。本文,试想通过禾本科牧草的主要分蘖类型,叶着生的部位及生产特  相似文献   

5.
<正> 1978~1983年,苏联农业科学院在集体农庄和立陶宛农业大学的农业试验站,对禾本科牧草进行了为期六年的集约化栽培试验研究。试验地段土壤为生草土类型的中等粘土,耕层含腐殖质2~3%,每百克土含P_O_5—12~15毫克、K_2O—10~13毫克。该地年均降水600毫米,年均温6.5℃。试验草种主要是草地羊茅、苇状羊茅、鸡脚草、多年生黑麦草、无芒雀麦、草芦等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该项研究是在其它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以两种施肥方案——N_(?)P_(90)K_(90)和 N_(360)P_(120)K_(120)来进行比较试验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正> 新西兰在草地改良方面的主要特点是:建立禾本科—豆科混合草地,定期施过磷酸钙和石灰;采用围栏放牧,提高载畜量。最能体现新西兰集约式草地经营的是其平原地区和部分丘陵地区的人工草地,载畜量达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苜蓿草的加工利用加拿大南部的草地几乎全是人工草地和经过改良的半人工草地。人工草地又多以苜蓿草地和草坪草地为主。在苜蓿草地的利用方面,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利用形式。一是与禾本科牧草混播,作为放牧地利用;二是以清种苜蓿收割后加工成方型或国型草捆贮存...  相似文献   

8.
<正> 为探讨春、秋季施氮肥的适宜时期,1976—1985年在基耶符斯克草地科学研究站进行了刈草地追肥试验。春季施肥试验设置在具禾本科草层的不积水的水泛地上。试验地段土壤为生草灰化土。0—15厘米土层的100克土壤中含P_2O_52—3毫克,K_2O4—5毫克,水解酸7.1毫克当量,pH4.7。试验地段草层为禾本科(1974年播种)。安排试验时禾草中无芒雀占优势(占重量的40—45%),猫尾草占20—25%,牛尾草占17—20%。每年施入肥料 N_(120)P_(60)K_(90)。追施的氮肥按下述方式施入;早春融雪后立  相似文献   

9.
围栏封育被认为是一种快速、有效地恢复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措施。本研究以黄帚橐吾型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方法,分析围封3年对草地群落物种重要值、植被多样性以及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旨在为黄帚橐吾型退化草地的治理恢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短期围封可提高禾本科牧草的重要值,围封后黄帚橐吾重要值明显下降,除丰富度指数显著降低外(P<0.05),其余指数变化不显著;短期围封可显著降低黄帚橐吾的地上生物量和种群密度,提高草地生产力,其中,禾本科和莎草科地上生物量明显提高(P<0.05),0~10 cm土层的草地地下生物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正> 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草地对英国的环境是有价值的,然而实践上难于控制此种草地中三叶草的比例。与禾本科牧草竞争的草地中,白三叶对不同管理措施的反应如何,仍需有更多的资料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11.
以伊犁河谷昭苏马场春秋草地不同围封年限草地(围封6年、围封5年、围封1年和未围封)为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围封条件下退化草地自然恢复过程中持久土壤种子库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围封年限的增加,土壤种子库的密度和物种数逐渐增加,显著增加了禾本科草类和豆科草类土壤种子密度,杂类草所占比例逐渐下降。禾本科草类和莎草类种子只存在0~5cm土壤表层。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物种相似性,随草地的恢复呈增大—减小—增大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人工草地是发展集约化草地畜牧业、实施生态恢复与系统重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而人工混播草地群落的长期稳定性又是畜牧业发展现代化程度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也是草地长期保持生产力的基础。本试验以建植多年的豆科与禾本科混播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草种在不同混播组合下牧草生长性状以及对当地苜蓿的一些性质测定,提出适合我国南方地区有机牧场人工草地建植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 (三)适于倾斜地的草种 1.关于选择革种的一个试验结果免耕法建造的草地大多在倾斜地,一般供放牧利用。选择适合于倾斜地放牧用的草种必须从草地和家畜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也就是要考虑到产草量及其季节分布、对蹄子踏伤的抗性、草地保护机能、家畜的适口性、家畜的生产性能等,而且也要考虑到向草地引进的草种是单一种还是数种混合(禾本科之间或禾本科与豆科)。  相似文献   

14.
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地区的天祝县天然草地普遍退化,严重退化草地面积占草地总面积的34.4%。草地覆盖度、高度和产量较20世纪50年代分别下降了11.11%、41.7%和30.4%;草地群落内物种数下降,禾本科比例降低,毒杂草比例增加。草地退化主要因素包括气候干旱化、季节性超载、鼠虫危害、乱采滥挖。针对草地资源利用现状和草地生态建设的薄弱环节,提出草地资源持续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 草地研究和发展取得的成就 Aberystwyth学派提出的原则——即用频繁翻耕、播种栽培牧草品种的草田轮作,来改良草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50多年内,在我国草地研究和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威尔士植物育种站的最大贡献乃是禾本科草的育种。根据具有相似生长习性的植物群落(直立型用于割草,匍匐型用于放牧)育成的草种,都比原利用品种多叶。他们从生长期短的牧草到多年生牧草,进行了一系列的育种工作。多年生  相似文献   

16.
<正> 引言在新西兰,硼对草地产量几乎无影响。但 Sherrell,1983年的试验表明,在能促进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下,把红、白三叶草种植在有效硼含量低的土壤中时,产量有变化。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为了提高混播草地中三叶草的活力,有必要对草地施硼。禾本科草对硼的需要量低(Bergr,1949;Fleming,1980)有关禾本科草地缺  相似文献   

17.
<正> 草原生产能力可用于物质生产量、营养物质生产量、载畜量和畜产品单位生产量等许多指标表示。我们用单位草地面积的“有效营养物质生产量”这个慨念研究和评价了高山草原禾本科——嵩草型草地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新疆兵团九师不同类型退化天然草地典型区域,选择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开展补播试验2年,结果表明:补播当年各播入种出苗率均达85%以上,且都能安全越冬;第2年各牧草返青达80%以上,山地草甸类杂类草+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型、温性草原类针茅(Stipa capillata )+羊茅(Fes-tuca ovina )型和温性草原类羊茅+冷蒿(Artemisia frigida )型草地干草产量分别比对照(未补播)显著(P 〈0.01)提高了114%,125%和109%;豆、禾牧草比例明显增加,草群结构趋于合理;各草地群落高度、盖度、密度都显著(P 〈0.01)高于对照,山地草甸区补播效果最明显,分别增加了34 cm,40.8%和265株/m2;豆、禾牧草对不同草地类型区域适应性不同,山地草甸区豆科牧草补播改良效果优于禾本科,温性草原区二者表现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9.
对江西沟地区冬春草地围栏内外牧草地上、地下植物量的测定表明,该地区山地干草原类、山地草甸化草原类和山地草甸类三种草地类型围栏外的地上、地下植物量(鲜重)明显低于围栏内草地(P<0.05),禾本科优良牧草较围栏内分别减少4.65—18.69和7.73—28.16个百分点,而杂类草(含毒杂草)分别增加了5.92—10.95和2.61—15.28个百分点;围栏内三种草地类型优良牧草产草量和根量明显增加(P<0.05),围栏外三种草地类型由于放牧利用过重及管理差,造成优良牧草产草量和根量明显减少,表明围栏内三种草地类型正处于进展演替之中,而围栏外则处于逆行演替之中,并提出了减少围栏外草地放牧压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草地生态系统分类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功能过程特点进行草地生态系统分类。具体可考虑5个原则:生物群落特征;无机环境特征;重点功能过程;动态特征以及尽可能与生物群区结合。利用五级制,陆地生态系统型—-草地生态系统纲—-生态系统目—-生态系统属—-生态系统丛。暂将全国分成7个草地生态系统目,19个属,130个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