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试验目的 鲍鱼,作为海产八珍之一,历来倍受市场青睐,产品一直供不应求,但其养殖模式多年来一直未有较大的突破,从潮间(下)带垒石蒙网养鲍、坑道养鲍、潮间带岩礁池养鲍到浅海沉箱养鲍,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历程.其中以潮间带岩礁池养鲍比较成功;其他如潮间带垒石蒙网养鲍因技术和管理方面存在缺陷,目前已基本被淘汰;浅海沉箱养鲍因管理不便、用药困难、产量和效益较低,养殖规模日渐缩小;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的坑道养鲍,因生产成本较高,利润空间较小,生产前景也不乐观.本试验意在探讨一种投资少、管理工艺简单、易被群众接受的养鲍模式,以期缩短鲍鱼养殖周期、增加养殖产量、促进渔民增收.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养鲍模式大致归纳为六种:海上筏式养殖、陆上工厂化养殖、坑道养殖、底播养殖、潮间带养殖以及海底沉箱养殖等。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陈全  相似文献   

3.
鲍的养殖形式很多,目前主要有浅海筏式养殖、陆上工厂化养殖以及海底养鲍等生产形式。 这里仅就我们几年的小规模试验和生产实践,谈谈海底养鲍有关技术方面的粗浅看法。 一、海底养鲍是一种合理的养鲍生产形式。 所谓海底养鲍,就是采取科学手段、合理的方法,将人工培育的鲍苗,投放于预先选择好的海 区底部,让其自然生长的一种生态系或半生态系的养鲍生产形式。其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投资少。海底养鲍不论那种形式,投资都很少,不用像工厂化养鲍那样建设水、气暖配套的生 产车间;也不用像筏式养鲍那样购置根橛、筏架、浮漂等养成器材。所以投资和生产费用很少。 2.成本低。海底养鲍不用人为地进行水体交换,不用人为地供暖保温,器材和人工费用都很 少,所以它的生产成本是很低的。  相似文献   

4.
时值春夏之交 ,在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南麂列岛的海面上 ,三、五成行的小型渔船 ,将一个个呈长方形 ,钢筋框架 ,水泥板组合的物体 ,徐徐地安放在 5- 1 8米浅海处。这物体究竟是干什么用的 ?原来这一米见方的钢筋水泥结构物是专门为海珍品——鲍鱼营造的“新房”。现有 2 0余年养鲍历史的南麂人 ,为探索一条适宜于南方台风多发海域养鲍的新路子 ,认真地总结历史经验 ,综合与借鉴潮间带沉箱养鲍、鲍底播增殖和人工鱼礁三项单体技术 ,模拟鲍自然生态 ,进行沉礁养鲍 ,开发了海底养鲍新技术。鲍鱼营养丰富 ,肉质鲜美 ,素为世人推崇的珍馐佳…  相似文献   

5.
鲍作为海产八珍之一,历来倍受市场青睐。但是,在养殖模式上,始终没有大的突破,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从潮间(下)带垒石蒙网养鲍,到浅海沉箱养鲍,经历近1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潮间带垒石蒙网养鲍因存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缺陷,在胶南市已基本绝迹;浅海沉箱养鲍因管理不便,如发生病害,用药非常困难,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鲍的养殖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产业之一.浅海筏式养鲍,具有养殖设施简单、养成时间短、成本低、产品质量好等特点,目前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鲍养殖方式.……  相似文献   

7.
鲍为海产"八珍"之一,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历来为美食家所喜爱.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天然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鲍人工养殖已成为供应市场的重要手段.沉箱养殖是目前我国北方常见的养鲍模式,现将浅海礁区沉箱养鲍技术和病害预防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鲍为海产“八珍”之一,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现将浅海礁区沉箱养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黑鲍是用从日本引进的盘鲍(Haliotis discus discus)与我国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杂交所产生的新品种,其个体大,适应性强,易于养殖。随着浅海养鲍的发展,对其种苗的需求量逐步加大。笔者近年在罗源县兴源水产育苗场进行黑鲍育苗,现将其育苗技术介绍如下。一、亲鲍来源  相似文献   

10.
张起信  王淑华 《海洋渔业》1994,16(6):269-270,268
<正> 所谓工厂化养鲍是指在傍海处建起的水、气、暖配套的养鲍车间,将鲍苗在室内的养鲍槽中,直接养至成鲍的一种高密度养鲍形式。 工厂化养鲍较筏式养鲍,投资大、成本高、技术含量高,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优点是可人为地控制鲍的生态环境,有效地防除敌害,鲍生长快、成活率和回捕率高。所以,只要认真地研究和解决现在尚存在的问题,工厂化养鲍同样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1.
鲍鱼养殖方式浅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鲍———海中八珍之冠,属腹足纲。全世界已知有90余种,中国沿海有皱纹盘鲍、杂色鲍、耳鲍、羊鲍、盘大鲍等品种。鲍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其贝壳叫“石决明”,是名贵的中药材。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国际市场对鲍的需求量巨大,市场前景广阔。因此,鲍的人工养殖在我国得以迅猛发展,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所以开发的养殖方式不尽相同,现将鲍鱼的主要养殖方式及优劣势做一简单介绍,以供参考。一、工厂化养鲍1.优势①占地少,便于集中管理,生长快,生长周期短;②从育苗到2.劣势①坑道贮水池容量小,水交换能力差…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鲍养殖方式主要是底播增殖和筏式养殖,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当前养鲍存在突出问题就是鲍的生长速度慢,养成周期长,海上成活率低,极大影响养鲍的生产效益。一般情况下,鲍鱼人工养殖约需3年,海上养成成活率仅70%左右。我市鲍养殖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技术较为成熟,特别是筏式养鲍积累了一些经验,与其他地区相比,养成周期缩短半年左右,养成成活率提高10%以上,平均亩年效益达 40000多元。现就我们在生产中的实践经验,对影响的生长及成活的主要因素进行初步探讨。1 环境条件对鲍生长及成活的影响1…  相似文献   

13.
<正>蝾螺是热带、亚热带海洋品种,是一种较大型的经济螺类。前几年,鲍鱼养殖不景气,许多养殖户转行,导致原有养鲍的设施闲置。为了利用养鲍海区和设施,开发新的养殖品种,位于海岛的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兴南鲍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本地拥有野生角蝾螺资源优势,在福建省第一大离岸岛——南日岛浮屿海区开展角蝾螺养殖试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角蝾螺浅海筏式吊笼养殖方法总结如下,供同行们参考。1养殖条件  相似文献   

14.
皱纹盘鲍浮筏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皱纹盘跑(Haliotisdiscushannai)为找国北方鲍类养殖的主要种类。目前养殖方式主要有陆地养殖、海上浮筏养殖和底播放流增殖三种。浮筏养殖以低投入、高产出,为养鲍企业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笔者经过几年的研究,对浮筏养殖技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观介绍如下。1海域选择浮筏养鲍海域应选择泥砂、砂泥或泥质底质。水深10-20m,水流畅通,水质清洁,沿岸水域大量生长野生藻类,无工业污染,无大量淡水和生活污水流入,冬季无结冰或浮冰现象,夏季水温在27℃以下,不受或很少受台风影响。2养殖器材浮筏养鲍器材主要包括浮筏、吊绳、网笼…  相似文献   

15.
鲍是海产八珍之一。中国可供养殖品种,北有皱纹盘鲍,南有杂色鲍,台湾有九孔鲍。浙江海区受常年海水混浊、夏秋季有台风、高温等条件制约,海区和工厂化养殖事业发展缓慢。我们在浙江省科委、洞头县县政府、县科委的支持、关心下,利用半屏乡不用的战备坑道,试养皱纹盘鲍获得成功,为浙江养鲍提供了新模式。现把基本情况和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基本情况1994年12月13日从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西闪试验场购入平均壳长2.8厘米的皱纹盘鲍大苗2万只,平均壳长1.5厘米小苗0.5万只,经15个月养殖,1996年3月16日经省、县两级科委及专家验收…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鲍鱼养殖方式主要是底播增殖和筏式养殖,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当前养鲍存在突出问题就是鲍鱼生长速度慢,养成周期长,海上成活低,极大影响养跑生产效益。一般情况下,鲍鱼人工养殖约需三年,海上养成成活率仅70%左右。山东省荣成市鲍鱼养殖业起步早,发展快,技术较为成熟。特别是筏式养鲍经验典型,效益显著,与其他地区养鲍效果相比,养成周期缩短半年左右。养成成活率提高10%以上,平均亩年效益达40000多元。现就我们在生产中的实践经验,对影响鲍鱼生长及成活的主要因素进行初步探讨。一、环境条件对鲍鱼生长及…  相似文献   

17.
张起信 《海洋渔业》1997,19(4):176-177
<正> 浮筏式养鲍简称筏式养鲍,这是目前人工养鲍的主要生产形式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投资成本不大,生产费用较低,易被群众接受。现将浮筏式养鲍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海区选择 筏式养鲍的海区选择,虽然不受海区底质状况限制,但也并不是所有海区都适于养鲍。只有那些海流畅通、水质清澈无污染、海水透明度在200~250cm、平均流速35~55cm/s、水深8~15m、年水温变化范围2~26℃、年盐度变化范围30~32‰、无大风浪侵袭、最大波高小于1.5m的海区为筏式养鲍的理想海区。 2.器材选择 筏式养鲍的器材选择原则:一是安全可靠,二是使用合理。所使用的物资器材一定要绝对坚固,且不可用废旧物资代替。具体要求是: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南方鲍鱼工厂化养殖主要是从台湾省引进九孔鲍和中国南方杂色鲍两个品种组成。但由于种质退化和病害的蔓延,中国南方鲍鱼养殖损失惨重。皱纹盘鲍与日本鲍进行杂交繁育成功.推动着广东、福建皱纹盘鲍浅海增养殖的不断发展。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有限的浅海水域已成为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9.
鲍海上筏式养殖是目前我省推广的一种养鲍方式。本文主要介绍鲍海上筏式养殖的海区、养殖方式、养殖品种与投苗时间的选择,养成管理中的养鲍密度调整,饵料投喂、清污除害、养殖水层调整等的技术要点,并对养殖鲍病害、赤潮灾害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张起信  张积伟 《海洋渔业》1995,17(2):80-81,75
工厂化养鲍较筏式养鲍、潮间带蓄水养鲍及海底养鲍等形式相比,存在投资大、成本高、技术含量高、易发病等问题。优点是可以人为调节控制鲍的生态环境、生长好、回捕率高。所以,只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现存问题,工厂化养鲍同样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经济效益。本文是总结了荣成市多年工厂化养鲍的基本经验,并参考有关资料撰写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