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3年杭州市粳稻种植面积70万亩,以常规晚粳为主,占全市粳稻种植面积的95%以上。杂交粳稻近几年种植面积不足3万亩。为了解和掌握杂交粳稻新组合的特征特性,明确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之间农艺性状的差异,发挥杂交粳稻的优势和潜力,改进其缺点,最终培育和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粳稻新组合,加强示范和推广,最终实现我市粳稻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云南滇型杂交粳稻育种取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属传统高原粳稻生产区,粳稻种植面积达50多hm^2,优质高产杂交粳稻的推广应用,一直是水稻育种家梦寐以求的目标。自1965年李铮友教授在云南省保山地区“台北8号”田中发现天然不育株,育成我国第一个粳稻不育系(红帽缨不育系)以来,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滇型杂交粳稻育种日益发展,先后培育出了独具特色的高原优质高产杂交粳稻组合,屡创高产佳绩,1994年“榆杂29”最高单季产量达16628.25kg/hm^2,2000年“滇杂32”达15441.15kg/hm^2.金秋时节,云岭大地再传捷  相似文献   

3.
“申优四号”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以不育系“申4A”和恢复系“湘晴4144”配组育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2004年4月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列为上海市重点推广的优质杂交粳稻,该组合具有熟期早、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性状好的特点。我们于2001年开始摸索和研究该组合的制种技术,连续几年制种亩产都在150kg以上,现对几年来该组合的高产制种技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们于1997~2000年,从有关单位每年引进一批较优单季杂交粳稻新组合,通过区试和示范对比,从中筛选出几个适合我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熟期适中的优良单季杂交粳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5.
杭州市单季杂交粳稻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州市近年来杂交粳稻年种植面积在2万亩左右,并以种植单季稻形式为主。由于直播栽培省去了育秧和移栽作业,省工节本效果明显,又具分蘖早发、多穗、高产优势,越来越受到种粮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的欢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比例逐年提高。杂交粳稻目前在全市晚粳稻中种植面积所占比例尽管很小,但随近二年来一批优质、高产、多抗杂交粳稻新品种的育成与示范推广,杂交粳稻的种植面积和直播栽培面积将会越来越大,比例也会更高。但据现已种植户反馈,由于杂交粳稻种子价格比较高,直播种植用种量又不能太少,因此表现出了较多的问题与不足,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如因种子质量(这里主要指发芽率)年度间差异较大,用种量多少不当以及浸种、催芽等操作不当造成出苗率或低或高,基本苗过少过多,致使要么土地光能利用率不高,要么秧苗倒伏;畦面淤泥过于稀烂或畦面未蹋平等使种子播后出苗不理想,导致成苗率不足,秧苗分布或生长不均匀;未腐熟有机肥在高温下产生毒素对稻苗造成不利影响等,给单季杂交粳稻的平衡高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笔者经过试验、高产示范和生产实践,摸索出了单季直播杂交粳稻优质、平衡高产栽培技术,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浙北稻区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优势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边永高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81-9182,9208
[目的]为杂交粳稻高产组合的选育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2002~2006年嘉兴市杂交晚粳稻与常规晚粳稻区域试验结果为材料,对其性状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杂交粳稻组合的分蘖率、株高和每穗粒数与常规粳稻品种相比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有效穗数少、成穗率和结实率偏低,增产不显著;稻瘟病抗性有了显著提高,但白叶枯病抗性偏差;垩白粒率和透明度有改观,碱消值略降,但其他品质性状与常规粳稻无差异。杂交粳稻组合的分蘖率、生育期、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性状与产量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但株高与产量呈负相关。[结论]浙北稻区杂交粳稻高产新组合应朝穗、粒、重兼顾协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合我县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尽快改变水稻品种多、乱、杂现状,推进水稻尤质化进程,2003年县农委安排了9个单季粳稻品种(组合)的对比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云南滇型杂交粳稻育种取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云南属传统高原粳稻生产区 ,粳稻种植面积达5 0多万hm2 ,优质高产杂交粳稻的推广应用 ,一直是水稻育种家梦寐以求的目标。自 1 965年李铮友教授在云南省保山地区“台北 8号”田中发现天然不育株 ,育成我国第一个粳稻不育系 (红帽缨不育系 )以来 ,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 ,滇型杂交粳稻育种日益发展 ,先后培育出了独具特色的高原优质高产杂交粳稻组合 ,屡创高产佳绩 ,1 994年“榆杂 2 9”最高单季产量达 1 662 8 2 5kg/hm2 ,2 0 0 0年“滇杂32”达 1 5 4 41 1 5kg/hm2 .金秋时节 ,云岭大地再传捷报 ,2 0 0 4年 9月 2 5日 ,又一个滇型杂交粳稻…  相似文献   

9.
两系亚种间杂交粳稻信杂粳1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对两用核不育系培矮 6 4S广谱广亲和性的认识 ,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典型常规粳稻豫粳 3号为父本 ,测交选配出亚种间杂交粳稻组合信杂粳 1号。该组合克服了籼粳杂交常出现的一系列负效应 ,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的特点 ,适于在河南黄河以南中上等肥力稻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地势复杂、海拔差异大,为了筛选适宜不同海拔种植的优质、高产、高适粳稻新组合,2007年福建金山种子有限公司引进浙江省嘉兴农科院近年来选育的几个优质、高产粳稻新组合,在建瓯市不同海拔进行大区对比试验,现将初步的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北京农业》2010,(8):51-51
据了解,由于水稻生长习性的不同,我国南方大多数种植籼稻,而北方则主要种植粳稻。目前全国粳稻种植面积约0.08亿公顷,其中杂交粳稻仅占4%。原先华北地区种植的常规水稻品种667米。产约为600千克,急需选育优质、高产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杂交粳稻是通过三系配制的杂粳良种,我区引进至推广已有10多年历史。其品种有“寒优”、“泗优”、“8优”、“86优”“申优”、“常优”等,种植杂交粳稻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省工、省肥、节本等优点。一般亩产量在550kg,丰产方高产田块亩产量可达650~700kg。杂交粳稻已是我区农户欢迎种植的品种,是不可缺少的优质良种,每年种植面积4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13.
杂交粳稻的选育与应用(综述)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综述了中国杂交粳稻选育的历史及目前的主要细胞质源,组合及各生态类型,提出推广和应用杂交粳稻是水稻生产高产,稳产的需要,是产量,品质,抗性兼顾的需要,也是种子产业化和优质米工程的需要。今后杂交粳稻育种将以优质为主攻目标,培育不育性稳定的不育系和易于制种的杂交组合是推广杂交粳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寒地杂交粳稻高产优质育种生理基础,以第二积温区生产试验对照品种龙稻5号和杂交组合800s/958为试验材料,对寒地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的源库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源特性方面,杂交粳稻组合800s/958株型紧凑,株叶型配置好,群体透光性强,叶绿素含量高,光合作用能力更强。库特性方面,杂交粳稻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多于龙稻5号,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略低。流特性方面,杂交粳稻物质积累能力和运转能力突出。源库关系方面,杂交粳稻的粒叶比是龙稻5号的1.13倍。与常规粳稻相比,杂交粳稻源丰库大,库、源、流三者相互协调,成为其高产优质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王庄镇种植杂交粳稻已有十几年历史。但杂交粳稻水育秧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秧苗粗壮,根系发达,难以拔秧,从而影响杂交粳稻推广速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王庄镇经两年试验,机插秧和直播稻在杂交粳稻上的应用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9优418”原名“9A/418”,系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江苏徐州地区农科所以“9201A”/“C-418”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杂粳新组合.200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编号:围审稻20000009)。为探索杂交粳稻品种在本稻区稳定超高产形成规律、栽培技术和途径,结合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水稻丰产工程项目的实施,2005年笔者分别在兴化市安丰镇、钓鱼镇引进了杂交粳稻“9优418”新组合,并开展了15亩连片超高产攻关(产量指标11250kg/hm^2)、千亩丰产示范方(产量指标1050kg/hm^2)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通过示范表明,在籼、粳稻混栽区种植籼粳杂交晚稻组合甬优9号,表现高产、优质、抗倒、抗病。总结了甬优9号的产量及特征特性表现,并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2000年我镇从常熟市农科所引进优质杂交粳稻"常优1号"试种20亩,2001年连片示范339亩,2002年全面推广种植3140亩,三年共种植3499亩,平均亩产673.5kg.突出表现为:适应性广、高产、稳产、优质,受到广大种植户和粮食部门的欢迎.但水育秧秧苗难拔,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2001年起特进行旱育稀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永春内半县一些海拔高、气温低、日夜温差大的山头村落,属亚热带高寒山区。这里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杂交中粳稻的生长发育,多年来调查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本地区种植杂交中粳稻比其他品种(组合)更具增产潜力,如八优8号、甬优4号等组合。一般条件下比常规(如台湾粳、红芒)中粳稻增产15%-20%左右,高肥条件下比杂交中稻汕优63可增产5%-8%,个别田块曾出现过亩产700—800公斤的高产典型。为了更好地发挥杂交中粳稻的产量优势,推动杂交中粳稻更快的发展,近年来,我们对杂交中粳稻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较系统的调研和总结,现将其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发展杂交粳稻对增加稻农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水稻是我国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提高稻农收入有2种方式:增加水稻单产和提到稻谷品质。杂交粳稻兼具高产和优质的特点,发展杂交粳稻对增加稻农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杂交粳稻已经不存在重大的技术问题,大面积推广杂交粳稻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