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抗生素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分别比较了卡那霉素(Kan)、除草剂(PPT)和潮霉素(Hyg)对宁油12号、宁油14号和宁油16号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个油菜品种种子的萌发对卡那霉素有较高的耐受性,对除草剂最为敏感。此外,萌发过程中,油菜基因型的不同会引起对抗生素耐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双低高产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宁油18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选育过程宁油18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从甘蓝型油菜低芥酸高硫苷品种宁油10号中系选出的双低油菜新品种。宁油10号具有抗倒伏、抗病、抗裂角、千粒重高、产量高、经济系数高等优点,但也具有晚熟、硫苷含量高、花期遇低温时植株分段结角明显等缺点。1997年从宁油1  相似文献   

3.
以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N370及宁油20号为试材,经神舟十号搭载进行航天诱变。对搭载后的SP1代植株与未经搭载的对照植株进行发芽率、幼苗生长状况、苗期光合性状及花期性状的观察与统计,并对收取的自交种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航天诱变对2个品种的发芽率、幼苗生长、苗期光合速率及种子品质影响不显著。但宁油20号经搭载后的SP1代植株在花期时存在少量畸变株。由此可见,甘蓝型油菜对航天诱变较不敏感,且不同品种的敏感程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在对2015年品种展示中表现突出的油菜新品种设置品种筛选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我县机械化生产推广应用的早熟、秆矮、抗倒伏、抗裂角、株型紧凑的高产、高油、高抗油菜新品种。通过今年对参试品种经济性状、生育期、抗逆性和产量结果的观察与分析,结果为供试验的8个品种中,蓉油15与宁杂11亩产高于对照,切早熟、秆矮、抗倒伏、株型较紧凑、各性状表现适宜机械化生产。秦优10号和秦优28株型较高,生育期较长。华油杂62、沣油737、浙油50、油研52各性状综合表现一般。因此建议我县油菜机械化生产以秦优10号、宁杂11两个品种为主,搭配蓉油15号,示范种植秦优28.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促进溧阳市油菜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高油菜单产和品质,2013年秋溧阳市引进11个油菜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溧阳市主推品种可选"油研10号"和"油研7号",搭配种植可选"秦油10号"和"宁油18号","扬油6号"、"皖油18"、"秦油7号"、"宁油16号"、"镇油5号"等品种需进一步扩大示范验证。  相似文献   

6.
宁油七号是苏南地区正在推广中的一个甘兰型早中熟油菜新品种,在有些单位,已经成为当家品种。随着苏南地区“油—稻—稻”三熟制的发展,油莱一般要在小雪后移栽,比以往推迟10~15天。为了在晚茬条件下夺取油菜高产,两年来,我们以越溪公社农科站为基地,与农科站同志协作进行试验观察,结合地区生产考察,对宁油七号在晚茬栽培条件下的生长、发育与产量构成,以及夺取高产的途径,进行了探索。现将初步结果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7.
油菜角果的生长特性及其源库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菜角果纵向伸长快于横向增宽,花后15天角果长度已停止伸长,而角宽在花后20天才基本定型,角果的物质积累曲线和Logistic生长方程高度拟合.宁油7号角果的长度和表皮面积显著大于秦油2号,物质积累强度和最大积累量也相应高于秦油2号,从而使果壳积累、贮藏并能输送给籽粒的干物质多于秦油2号,这是宁油7号单角籽粒产量较高、源库关系较为协调的根本原因.宁油7号高产的重要途径是合理密植,扩源增库,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的角果数;秦油2号高产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果皮的光合生产能力,增强源的供应,协调源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不同油菜品种对同一复配除草剂的敏感程度,筛选耐药性强的油菜品种以及广适性除草剂,为油菜生产中选择和合理使用除草剂提供科学依据。大田小区试验选择2种除草剂,分别设4个剂量和空白对照对8个油菜品种(组合)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除草剂"油通灵"较"油禧"的适用范围相对更广、安全性更高;德油6号、内油11-83/603、南油12、油研599对除草剂"油通灵"的耐药性强;川油58、油研817对除草剂"油禧"的耐药性强;药物胁迫对籽粒产量和药后30 d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影响最大,其次是单位叶面积干重;对籽粒含油量、芥酸含量、硫苷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可不作为耐药性考核指标。在推荐剂量处理下,各品种(组合)籽粒产量耐除草剂系数对"油通灵"的耐药性强弱没有差异,对"油禧"的耐药性强弱依次为川油58﹥油研817﹥内油11-83/041﹥南油12﹥油研10号﹥德油6号﹥内油11-83/603。  相似文献   

9.
采用三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摘薹对双低油菜宁杂11号、宁油16号的菜薹产量、菜籽产量及净收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宁杂11号各处理的菜籽产量和净收益均显著高于宁油16号,但菜薹产量略低于宁油16号。随着种植密度提高,宁杂11号的净收益显著增加,但摘薹后净收益增加不大。宁油16号摘薹后净收益大幅度增加。摘薹后油菜生育期推迟、株高降低、总角果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但角果长度和每角粒数能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农民致富之友》2005,(9):18-19
江苏省农科院前不久培育成功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一宁油16号,可以实现油蔬两用,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模拟根肿病发病条件,采用菌土接种法进行盆栽试验,对2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进行根肿病抗性鉴定。根据病情指数将2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根肿病抗性分为高抗、抗病、低感、感病和高感。结果显示:华杂9号、华双3号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5.06,25.03,属高抗品种;云花油早熟1号、陕油8号的病情指数分别为34.6,36.92,属抗病品种;中双9号、花油5号、花油8号的病情指数分别为45.8,46.89,47.33,属低感品种;玉红油2号等5个品种属感病品种;宁油16号等8个品种属高感品种。因此,华杂9号、华双3号表现为较强的抗根肿病能力,可以作为油菜抗根肿病育种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农家致富》2005,(17):24-25
宁油16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经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油蔬两用常规油菜新品种,于2004年8月通过江苏省审定,该品种可在江苏省及长江下游油菜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农家致富》2006,(12):25-25
宁油12号是江苏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用杂交育种方法育成的双低高产甘蓝型油菜新品种,2003-年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苏审油200303。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推广油菜直播栽培,2003年受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委托,组织对“宁油12号”、“中双7号”等品种进行直播油菜比较试验,以筛选出最适合苏南地区用于直播栽培的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机收型油菜宁杂油11号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宁杂油11号油菜分枝位较高,适合机械收获,且丰产性、适应性及综合抗性较好,该品种在六安市裕安区乃至周边地区播种适宜密度为45万株/hm2,产量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16.
宁油16号     
《农家致富》2006,(17):25-25
宁油16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经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油蔬两用常规油菜新品种,于2004年8月通过江苏省审定.该品种可在江苏省及长江下游油菜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探究种植密度对油菜光合作用和角果抗裂角能力的影响,本研究挑选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在3个密度(45万hm-2、60万hm-2和75万hm-2)梯度下直播种植。收获后采用随机碰撞法对角果抗裂角指数进行测定,对其植株性状及角果性状进行调查统计,利用LI-6400XT光合测定仪测定油菜盛花期叶片及结实中期角果的光合速率。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油菜品种的角果抗裂角指数、植株性状及角果性状均显著相关,并显著影响盛花期叶片和结实中期角果净光合速率。进一步增加油菜种植密度后,杂油158的抗裂角指数、果皮厚度显著增加,而予10和秦油7号的抗裂角指数、果皮厚度反而显著降低。说明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在各自适宜种植密度下,具有更好的抗裂角能力。  相似文献   

18.
宁杂15号是以MICM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宁A7为母本和双低恢复系N131为父本育成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新品种.宁杂15号在2004-2005年度江苏省杂交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07.38kg/667m~2,比对照宁杂一号增产11.06%,2005-2006年度省区试平均产量182.56 kg/667m~2,比对照宁杂一号增产8.07%,增产均达到极显显著水平,省区试两年平均产油量比宁杂一号增产9.31%.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81.45 kg/667m~2,比对照宁杂一号增产7.09%.宁杂15号高产、稳产,综合性状好,抗(耐)病性强,成熟期适中,双低品质符合国家双低标准,是江苏省审定的第一个可用于油蔬两用栽培的杂交油菜新品种.本文介绍宁杂15号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宁杂1号油菜是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而成的第一个宁杂系列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品种,我市于1992年引进试验种植,结果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油蔬兼用双低油菜宁油16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宁油16号系采用品系间杂交育种选育而成,子粒芥酸含量1.32%,硫苷含量28.67μmol/g,含油率40.46%。宁油16号丰产性好、抗倒性强、耐病性强,适合于长江中下游冬油菜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