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南方农业》2010,(3):8-8
2010年5月6日,2009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重庆市委小礼堂隆重召开。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持完成的"蒸青针形名茶造型与焙香关键工艺研究"项目特色作物研究所主持完成的“高产、抗锈小麦新品种渝麦10号的选育应用”项目分别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针形绿名茶连续清洁化的加工设备、工艺流程,介绍了全程清洁化加工的技术要点:鲜叶原料的选择、鲜叶摊放、杀青、风选冷却、回潮、初揉捻、解块、二青、复揉捻、再解块、整形、摊晾回潮、干燥。  相似文献   

3.
利用色差计分析针形绿名茶色泽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形绿名茶以其外形紧细圆直、色泽翠绿油润、汤色碧绿明亮和叶底嫩绿完整等品质优势深受广大饮茶者欢迎.色泽作为感观品质的第一因子,对其总体品质及商品价值影响较大.但是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其工艺的特殊性(揉捻程度较重,做形时间较长,加工工艺较繁杂),色泽品质往往不易控制.过去人们对针形茶色泽品质主要集中在主要几种色素物质的成份分析上,但是,茶叶色泽往往是多种显色物质的共同表现,故其指导价值有限.为此,笔者利用色差计分析法研究针形茶加工过程中的色泽变化规程,以便为改良针形绿名茶色泽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揉捻是生产针形名优绿茶的关键工序。文章对针形名优绿茶揉捻工序的重要性、手工揉捻方式、机械揉捻技术以及揉捻机的研究进展等做了综述,并对针形名茶揉捻工艺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夏秋季针形名茶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针对茶叶生产中夏秋季大宗茶产品性价比倒挂的突出问题,开展了夏秋季针形名茶加工技术研究,采用鲜叶摊放处理改善夏秋季茶苦涩味重和鲜爽度较差等品质问题.在试验基础上,提出了夏秋季名茶生产的技术指标和最佳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6.
青花椒真空脉动干燥特性及干燥品质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提升青花椒的干燥品质,减少其色泽褐变和风味物质流失等问题,该研究采用真空脉动干燥技术加工青花椒,并以热风干燥试验为对照组,研究了不同干燥温度、真空保持时间和常压保持时间对青花椒干燥特性及其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以青花椒的平均干燥速率、挥发油、酰胺含量、色差、开口率5个指标进行响应面优化分析。试验结果表明,Weibull模型可精确拟合青花椒真空脉动干燥曲线(R~20.99)。干燥温度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青花椒的干燥效率和开口率,减少褐变和挥发油损失,同时酰胺类含量随干燥温度上升而有所下降。根据响应面试验结果,各因素对青花椒干燥综合评分的影响效果由大到小顺序为:干燥温度、真空保持时间、常压保持时间。优化的工艺参数为真空脉动干燥温度61.4℃、真空保持时间5 min、常压保持时间5 min,综合评分值达8.06,验证试验结果偏差仅为2.6%。研究结果为青花椒真空脉动干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山核桃坚果分段变功率微波干燥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了提高山核桃干果品质、缩短干燥时间和降低干燥能耗,以前期微波功率密度、转换点含水率和后期微波功率密度为试验因素,对山核桃坚果分段变功率微波干燥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山核桃坚果微波干燥特性,确定了山核桃坚果微波干燥各因素合适范围。通过三因素五水平的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建立了三因素与失水速率、单位质量干燥能耗以及干燥后物料蛋白质保存率、不饱和脂肪酸保存率、感官品质指标综合分值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分析了三因素对各指标影响的显著性。利用多目标非线性优化方法,确定了山核桃坚果分段变功率微波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即前期干燥微波功率密度为6.5 k W/kg,转换点含水率为23.4%(干基),后期干燥微波功率密度为3.3 k W/kg。在此条件下,山核桃坚果失水速率为4.072%/min、单位质量干燥能耗为3.467 k W·h/kg、蛋白质保存率为92.15%、不饱和脂肪酸保存率为91.63%、感官品质指标综合分值为35.28分。研究结果为山核桃坚果干燥加工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节能低耗和品质较优的干香菇,利用红外喷动床干燥设备,对香菇分段变温干燥工艺进行试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 Design优化试验,研究前期风温、转换点含水率和后期风温对单位能耗、粗多糖含量、亮度L*值和收缩率的影响,通过加权综合评分法推导多项式回归模型,优化红外喷动床干燥工艺参数。经响应面优化的干燥参数为:前期风温56.00 ℃、转换点含水率53.00%、后期风温72.00 ℃,该工艺下单位能耗为143.52 kJ/g、粗多糖含量9.98 mg/g、亮度L*值68.11、收缩率83.15%,综合评分值为35.37,与预测值拟合度高达99.27%,表明应用红外喷动床干燥取得的香菇制品能满足当前香菇干燥的发展趋势及需求,为香菇干制品的综合应用及生产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军 《南方农业》2007,1(5):44-45
环山春名茶属绿茶类,是重庆市渝北区农业局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研制、开发的名茶新品。环山春名茶采用春分至谷雨期间采摘的中小叶群体种茶树的细嫩芽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做形——烘干——精选等工艺加工而成。其外形紧细卷曲,银绿隐翠;内质香气清爽、馥郁持久,滋味醇爽  相似文献   

10.
6CZZ-600型针形名优茶做形机及成型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针形名优茶长期以来只能靠手工操作来实现做形加工,其生产效率低,品质一致性差等缺陷,设计研制了一种加热时间与温度、运转速度可控可调的针形名优茶做形机,分析了曲线锅槽和加压软茶棒对加工工艺及其茶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做形机加工的针形名优茶品质优良,其通用性好,生产效率高。  相似文献   

11.
紫花苜蓿的热风干燥是牧草收获后贮藏、深加工的必要预处理方式,为了研究紫花苜蓿干燥过程中各因素对干燥的影响及变化规律,为实际生产工艺提供参考,解决目前紫花苜蓿干燥加工中存在的营养成分损失大、含水率不稳定等问题,利用GZ-1型干燥试验装置,对紫花苜蓿的热风干燥特性和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新鲜的紫花苜蓿为原料,紫花苜蓿的干品品质(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指标,在对其有影响的4个因素(热风温度、热风速度、茎秆压扁与切断长度情况、助干剂种类与浓度)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进行了优化。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极差与方差分析,找出了优化工艺参数组合并得出结论:热风温度是影响苜蓿干品粗蛋白质含量的最主要因素,茎秆压扁与切断长度情况是影响苜蓿干品中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最主要因素,热风干燥优化后的工艺参数组合为热风温度70℃、热风速度2.5 m/s、茎秆切断长度10 cm且压扁、碳酸钾浓度3%。在此工艺参数条件下,能有效提高干燥效率,并降低干草中营养成分的损失。研究为确定紫花苜蓿热风干燥工艺参数,提高紫花苜蓿热风干燥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微波联合热风干制苏渝303甘薯干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春泉  江宁  李大婧  金邦荃 《核农学报》2009,23(6):1008-1013
为了获得苏渝303甘薯干的最佳干制工艺,进行了4因子(前期干燥方式、后期干燥方式、转换水分和缓苏时间)4水平正交试验。分析了各参数对3指标(品质、脱水速率和单位能耗)的显著水平及影响规律,并通过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评分,从而提出较佳工艺参数组合:选用前期8.33w/g微波干燥,待物料干燥至水分含量为40%时转换为50℃的热风干燥,转换时缓苏1h。  相似文献   

13.
荔枝的微波干燥特性及其对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针对荔枝热风干燥中存在的问题,应用自制的微波干燥试验测试系统,采用间歇干燥工艺,试验研究了荔枝微波干燥特性及干燥条件对干后品质、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荔枝微波干燥主要处于恒速阶段,干燥速度取决于不同的间歇比;温度变化可分为上升和趋于稳定两个阶段;微波间歇时间对干后品质有显著影响,干燥能耗受间歇比的影响,但主要影响因素是加热时间。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荷叶、山楂、薏苡仁及五味子提取物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了原辅料比例、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和润湿剂(乙醇)浓度四因素对颗粒制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制粒工艺为:原辅料比为1:4,干燥温度为50℃,干燥时间为60 min,润湿剂浓度为85%。  相似文献   

15.
乌龙茶振动做青设备研制与做青环境调控性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决闽南乌龙茶传统“摇晾分置式”做青中作业姿势难适应,用工量大,能耗高的问题,该文研制了一种集振动摇青、晾青、做青环境控制为一体的振动做青设备,该设备由动力系统、振青装置、环境控制系统组成.并使用该设备进行了振动做青环境调控性能试验,试验表明,该设备可有效控制做青过程青叶层气流速度0.46~0.64 m/s,符合0.5 m/s的微风要求,气温稳定在22~24℃,显著低于春茶自然做青环境温度;空气相对湿度60%~80%,极显著低于春茶自然做青环境湿度;CO2体积分数300~400μL/L,极显著低于空调做青环境CO2体积分数.振动做青毛茶品质极显著优于传统做青方式,不舒适性为6级的作业姿势仅为传统做青的1/3,节省劳力50%,节省能耗50%.研究结果可为实现闽南乌龙茶连续化、清洁化、标准化初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香菇冷冻干燥工艺参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确定了最优的香菇冷冻干燥工艺参数,以提高冻干效率和冻干香菇品质.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4因素5水平的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研究了冻干室压力、加热板温度、预冻降温速度和物料厚度等因素对冻干时间、干燥前后物料体积收缩率及复水比等几个指标的影响;建立了各指标与试验因子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最后利用多目标非线性优化理论与方法,在保证香菇干燥品质的情况下,得到了香菇(厚度6~10 mm)冷冻干燥的最优工艺参数,干燥室压力111 Pa,加热板温度 42.5℃,降温速率-0.29℃/min.  相似文献   

17.
芦荟冷冻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芦荟冷冻干燥工艺参数试验研究旨在确定最优的冻干工艺参数,以提高芦荟的干燥效率和改进干燥品质。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四因素五水平的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研究了冻干室压力、加热板温度、预冻降温速度和物料厚度对冻干时间的影响;建立了各因子与冻干时间关系的回归数学模型;最后利用非线性优化理论与方法,在保证芦荟干燥品质的前提下,得到了芦荟(厚度6~9 mm)冷冻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干燥室压力108 Pa,加热板温度38~39℃,降温速率-0.47~-0.35℃/min,干燥时间为6~7 h。  相似文献   

18.
均匀设计法优化冬瓜膨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对冬瓜脆条真空微波联合气流膨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均匀设计法,考察预干燥后含水率、微波功率和时间、膨化温度、抽空干燥温度和时间6因素5水平对膨化率、脆度、亮度L*和终含水率的影响,并通过逐步回归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膨化工艺参数组合为:预干燥后含水率47.4%,微波功率8.5W·g-1,微波加热时间为135s,膨化温度为106℃,抽空干燥温度为72℃,抽空干燥时间为85min。研究结果可为真空微波联合气流膨化冬瓜脆条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响应面法优化酒糟微波间歇干燥工艺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为了优化酒糟干燥工艺,保证酒糟干燥后品质,选择微波间歇干燥方法进行试验研究。以干燥速率、能耗、品质为目标,利用隶属度的综合评分法对3个目标综合评分。根据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理论,用响应面法探讨了微波功率、糟层厚度、脉冲比对酒糟微波间歇干燥工艺的影响,建立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并对干燥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综合分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脉冲比>糟层厚度>微波功率;酒糟微波间歇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为480 W、糟层厚度为2.78 cm、脉冲比为6.625,此时得到最大综合分为0.723。为进一步研究酒糟微波干燥设备及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稻谷热风干燥缓苏工艺参数优化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稻谷干燥特性与营养品质,该研究探究了缓苏温度、缓苏起始时刻、缓苏时长、缓苏循环次数等缓苏工艺参数对稻谷爆腰增率、整精米率、蛋白质质量分数与脂肪酸值等干燥品质指标的影响。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稻谷干燥品质随缓苏工艺参数的变化趋势,得出爆腰增率、整精米率、蛋白质质量分数与脂肪酸值的权重均大于20%,为稻谷缓苏干燥的关键性指标;其次,通过隶属函数模型确定影响稻谷干燥品质的主要因素为:缓苏温度、缓苏起始含水率与缓苏时长;最后,以缓苏温度、缓苏起始含水率、缓苏时长为试验因子,采用Central-Composite试验,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各试验因素与品质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阐释结果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优化参数组合为缓苏温度45 ℃、缓苏起始含水率21%、缓苏时长1.61 h,此参数组合下稻谷干燥后的爆腰增率6.63%、蛋白质质量分数5.39%、脂肪酸值11.68%,验证试验结果与优化结果间相对误差为2.97%。研究表明,优化后的缓苏干燥工艺明显改善了稻谷干燥品质,该结果可为生产实践及深入探究稻谷品质变化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