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解决唐古红景天种质资源短缺问题,本研究建立了唐古红景天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体系。以唐古红景天幼嫩的叶片、茎段和根为外植体,筛选出最优的外植体灭菌处理方法;探索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不定芽诱导和扩增的最佳激素配比;观测不定芽的生根情况以及再生苗生长状态。结果表明:唐古红景天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为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S0+1.0 mg/L 6-BA+0.1 mg/L NAA,诱导率为85.37%;最佳愈伤组织增殖的培养基为MS0+0.5 mg/L 6-BA+0.5 mg/L NAA,增殖率为62.5%;最佳不定芽诱导、扩增的培养基为MS0+2.0 mg/L 6-BA+0.5 mg/L NAA,诱导率为66.67%;不定芽在1/2MS生根诱导培养基中的生根率为42.5%,再生苗移栽于混合基质(泥炭∶珍珠岩∶蛭石=2∶1∶1)成活率为24.9%。该研究为唐古红景天种质资源的保存及人工栽培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
唐菖蒲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以唐菖蒲无菌试管苗叶片、茎段、幼芽为外植体,探讨其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情况。结果表明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极低。茎段愈伤多为黄色致密的非胚性愈伤,幼芽愈伤多为乳白色胚性愈伤。幼芽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以及分化速度也均高于茎段外植体。初步表明幼芽是建立愈伤组织再生体系的良好外植体。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 2,4-D4.0 6BA0.5。  相似文献   

3.
4.
水稻原生质体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培养程序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4种不同的培养程序中应用了几种处理方法, 并对其在诱导水稻原生质体起源的愈伤组织 再生植株中的效果进行了比较。 直接将愈伤组织从含有2,4-D的增殖培养基转移到含有BA 和NAA的植株再生培养基上培养, 只能得到少量的弱苗(第1种程序)。 在增殖培养基中添加 ABA诱导了结节状的愈伤组织形成, 使愈伤组织的植株再生能力明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天蓝苜蓿单倍体再生植株,本研究以野生天蓝苜蓿花药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设计L16(44)筛选适宜天蓝苜蓿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比较不同基本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组合筛选适宜的分化培养基,并用1/3MS、1/2MS和MS添加不同浓度的NAA研究不定生根.结果表明:天蓝苜蓿现蕾15~25 d的花药其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高达6...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立钩藤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体系。以药用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i (Mip.)Jack]嫩茎、嫩枝、嫩叶为外植体,通过优化激素组合,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幼苗生根和移栽,初步建立了钩藤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以钩藤嫩枝作为外植体出愈情况较好,污染率低,继代后愈伤组织生长快。培养基成分为WPM+2.0 mg/L 2,4-D+0.5 mg/L 6-BA较适宜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增殖,诱导率可达83.3%。培养基成分为WPM+2.0 mg/L KT+0.2 mg/L NAA能分化出芽,愈伤组织率分化率达到82.3%;而1/2WPM+1.0 mg/L IBA适宜于试管苗生根,生根率达92.0%。以钩藤嫩枝为外植体诱导获得了质量良好的愈伤组织,并成功再生成植株,结果的获得可为解决钩藤人工栽培过程的资源和品质问题以及进行细胞培养和分子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8.
大麦成熟胚胚性愈伤组织的高频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麦成熟胚的初代愈伤组织是水质、柔软的非胚性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中能以一定频率出现胚性愈伤组织。本文研究了基因型、有机添加物和胚切割等因素对大麦胚性愈伤组织诱导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10个大麦品种在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和植株再生率上有显著差异;培养基中添加水解酷蛋白、L-脯氨酸以及提高维生素B1和肌醇的浓度可以促进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胚芽段比全胚或胚根段更易形成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转入无  相似文献   

9.
张小红  许鹏博  薛飞洋  闵东红 《种子》2012,31(12):14-20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麦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效率,以12个黄淮麦区冬小麦杂交F1代为供试材料,比较了不同诱导培养基、培养方式和花药接种密度与共培养子房数等因素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HB培养基诱导效果最好,C17次之,而N6和W14效果较差,不同基因型对不同培养基的反应不同,但大多数材料在CHB和C17培养基上反应较好;培养基附加较低浓度的2,4-D(0.5 mg/L)时有利于形成胚状体并在诱导培养基上一步成苗;液体培养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但对愈伤的进一步分化不利,固体和双层培养时的诱导率最低,而半固体培养时不仅有利于愈伤组织诱导而且对其分化较好,是小麦花药培养的较好方式;花药与子房共培养可以显著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花药接种密度较低(2~2.4枚/mL)时较多的子房(20个)可以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花药接种在高密度(6~7.2枚/mL)或中密度时(4~4.8枚/mL)10个或10个以上的子房诱导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玉米叶基部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叶基部为外植体,诱导出大量愈伤组织,同时对影响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玉米叶基部愈伤诱导率差异显著,B73愈伤诱导率最高,达74.30%;苗龄为7d时的外植体诱导愈伤效果最理想;2.2mg/L的2,4-D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分化培养基中添加1mg/L6-BA时铁7922和农大178再生频率最高,添加2mg/L6-BA时B73和昌7-2再生频率最高。玉米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可为进一步开展玉米的遗传转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为优化橡胶树花药体细胞胚诱导及植株再生体系,为橡胶树分子育种提供技术支撑,以橡胶树品种‘云研73-477’、‘云研73-46’、‘热研8-79’、‘云研77-4’、‘RRII105’、‘热垦525’的花药为材料,比较不同品种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愈伤组织诱导、体胚发生能力及植株再生频率。结果表明,6个品种的花药均能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但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诱导率最高的是‘RRII105’和‘热垦525’,分别为93.33%、90.33%,最低的是‘云研77-4’,为31.33%;体胚发生能力在不同品种间也有较大差异,‘云研73-477’体胚诱导率最高达76%,‘云研73-46’没有分化出体细胞胚;植株再生频率较高的品种有‘热垦525’和‘云研73-477’,分别为75.38%、54.35%,‘云研73-46’和‘云研77-4’无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3.
提高水稻愈伤组织再生频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4.
水稻愈伤分化和再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维持着超过半数人口的生存.转基因技术是水稻产量提高和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工具.然而,籼稻中大多数品种由于愈伤诱导困难以及分化率低,限制了转基因技术在籼稻中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基因型、外植体来源、培养基和外源激素对籼稻愈伤诱导和分化的影响,以及调控愈伤分化和再生的基因,为今后籼稻品种的进一步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石刁柏花药离体培养及单倍体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8至1990年进行了石刁柏花药离体培养,将采集不同时期花蕾接种,低温处理,激素配比,花药培养过程中形态学及花粉粒发育途径,愈伤组织诱导及其类型,花药愈伤组织再分化和染色体倍性,单倍体植株的再生及染色体加倍后入土移栽等方面,均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并获得了超雄株即纯合二倍体。  相似文献   

16.
中籼898成熟种子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崔广荣  龚媛媛 《种子》2004,23(7):7-9
本文以水稻成熟种子为材料,研究了影响其盾片诱导、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分化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籼稻愈伤组织及其再生体系.结果表明,2,4-D的浓度不仅影响愈伤组织的数量也影响愈伤组织的质量;不同浓度的NAA、6-BA影响成苗率;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0.5.  相似文献   

17.
Wernjcke等人(1976)将烟草花药放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成功地获得了比琼脂培养基中更高的再生植株。其后很多人相继用水稻、油菜、大麦和小麦等的花药进行了悬浮培养试验,从而确认这种悬浮培养比琼脂培养能诱导更多的愈伤组织。然而,水稻、小麦和大麦等作物的花药进行悬浮培养时虽然能获得大量的愈伤组织,但是从愈伤  相似文献   

18.
19.
提高红掌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分化及壮苗率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糖类、培养条件及活性炭对红掌幼嫩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分化及壮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改良MS+6-BA1.0mg/l+2,4-D0.1mg/l,添加葡萄糖30g/l和暗培养,可获得较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在继代培养中添加活性炭1.0g/l,有利于提高幼芽分化和壮苗率。各个品种间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与植株分化率有一定差别。红掌组培苗无需另行作生根培养即可获得较为健壮的小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