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培肥营养土对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壮秧剂培肥、常规培肥+基质覆盖、常规培肥三种营养土培肥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壮秧剂培肥和常规培肥+基质覆盖都可以改善秧苗生长环境,提高出苗率、成秧率,秧苗整齐度和综合素质好,一定程度上减少死苗发生;移栽大田后,秧苗起身快、分蘖多,叶面积指数高,壮秧剂培肥增产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2.
床土培肥质量的优劣 ,一方面制约着旱育秧的推广 ,另一方面又制约着旱秧增产潜力的发挥。而水稻旱育壮秧对秧床培肥质量的要求很高 ,要经过冬前、冬季和春季多次培肥 ,才能达到秧床土壤厚、熟、肥的标准。笔者在生产实践中 ,通过调查研究和专题研究 ,总结出一套旱秧床的快速培肥技术 ,现简介如下 ,供各位同仁和广大稻农参考。一、增厚秧床熟土层旱育秧要求秧床熟土层达到20cm ,但通常水稻土耕层厚度只有15cm左右 (以东台地区为例 ) ,不能满足旱育壮秧的要求 ,故过去一直采取冬前和冬季深挖、床土冻晒 ,以增加秧床熟土厚度。但是 ,在…  相似文献   

3.
实验以水稻品种吉农大838为材料,以稻小孩壮秧剂混拌床土为对照,选择不同用量3种菌剂与壮秧剂组合共6个处理,测定水稻播种后25 d秧苗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喷施0.25 ml 360°菌剂处理秧苗与对照相比,根条数、茎基宽、秧苗干重均高于对照,株高略小于对照,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菌剂与壮秧剂适宜量组合施用有提高育壮秧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水稻壮秧营养剂和多功能壮秧营养剂是黑龙江省农科院栽培所研制的。壮秧营养剂是培育水稻旱育壮秧,具有床土消毒、调酸、施肥功能的综合制剂。一次施用即可达到防治立枯病95%以上,予防青枯病85~90%的效果,满足5叶期秧苗需肥,调节床土酸度。省工、成本低、用法简便。适于土壤pH7.5以下(包装袋印有W—2型标志的产品,适于pH  相似文献   

5.
针对鞍山地区水稻普通调酸旱育苗和床土调制剂(901)育苗易发生肥、药、酸、病害,稻农难于掌握的生产实际,引进推广壮秧营养剂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应用壮秧营养剂可提高秧苗素质,且使用方便、省钱、防病。同时分析了壮秧营养剂的作用机理,介绍了壮秧营养剂的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6.
针对鞍山地区水稻普通调酸旱育苗和床土调制剂(901)育苗易发生肥、药、酸、病害,稻农难于掌握的生产实际,引进推广壮秧营养剂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应用壮秧营养剂可提高秧苗素质,且使用方便、省钱、防病。同时分析了壮秧营养剂的作用机理,介绍了壮秧营养剂的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水稻秧苗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品质和效益。指出种子休眠期长,吸水量不足,温度不适宜,浸种药剂使用方法不当,壮秧剂与床土混拌不均,播种方法不科学,除草剂使用不合理等都是影响寒地水稻出苗的因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牡丰牌”水稻育苗壮秧剂是由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研制并生产 ,近年在我市试验、示范、推广 ,育苗效果明显。应用壮秧剂育苗 ,能一次完成床土消毒、调酸、施肥、化控等多项环节 ,避免了常规育苗中出现的药害、肥害、酸害、病害 ,可满足秧苗整个生育过程中所需的养分。并且具有壮秧、抗病、增产、省工、成本低、效益高等优点。1 水稻壮秧剂的特点1 1 提高秧苗素质通过调查 ,应用壮秧剂的秧苗素质明显好于调制剂和常规法培育秧苗的素质。应用壮秧剂的水稻秧苗与对照比叶片多 0 3~ 0 5片 ,茎宽增加 0 3~ 0 6mm ,根数多1 4…  相似文献   

9.
机插秧不同育苗技术处理对武育粳3号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迟熟中粳武育粳3号为供试材料,研究播种密度、叶龄、壮秧剂、多效唑、营养土配比等处理对武育粳3号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密度的增加,武育粳3号秧苗成苗数、叶龄显著增加,苗高、假茎宽、地上部重量、充实度显著下降,每盘3 700~4 000出苗数可较好地兼顾秧苗素质和盘根效果;壮秧剂喷施18 d、22 d后,适宜的壮秧剂浓度对秧苗地上部干重、根系干重、充实度、苗高、叶龄、假茎宽等性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0 mg/kg多效唑在浸种时施用能较好控制秧苗的株高,避免高浓度造成秧苗株高偏低的现象;用J1N8营养土配方(每盘施尿素8 g,腐熟鸡粪与土壤重量比分别为1∶9)培育的秧苗综合素质突出,育秧时间缩短,是在茬口紧、时间短的情况下培育高质量秧苗较为理想的床土培肥方案。  相似文献   

10.
水稻秧苗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品质和效益。指出种子休眠期长,吸水量不足,温度不适宜,浸种药剂使用方法不当。壮秧剂与床土混拌不均,播种方法不科学,除草剂使用不合理等都是影响寒地水稻出苗的因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晚稻无盘旱育抛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示范表明,采用“旱育保姆”培育晚稻旱育秧苗。秧龄弹性大,与双季稻生产茬口要求相适应,控苗效果好,根部带土多,易抛易立,省工省力,节本增收。  相似文献   

12.
对柴米河基质和国瑞基质育苗与常规进行对比试验,探讨解决集中育苗营养土的问题。结果表明:柴米河基质育苗,秧苗健壮,返青快,增产、增收效果较明显,国瑞基质没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水稻育秧环境对秧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育秧环境下秧苗生理和形态结构方面的差异及对本田生长的影响。旱育秧苗植株矮壮,体内积累的淀粉多,过氧化氢酶活性强,叶绿素含量高,抛植大田后发根快、分蘖多,具有明显的“爆发”优势,最终成穗率高,有效穗多,产量较高;湿润育秧的秧苗,秧田期生长量大,体内积累的淀粉少,抛植大田后发苗慢,缓苗期长,最终有效穗少,产量较低;前期旱育后期多雨寡照的秧苗体内积累的淀粉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等均不及正常旱育秧,抛植大田后秧苗体的“爆发”优势丧失,产量与湿润育秧相仿。  相似文献   

14.
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结果表明,机插稻秧苗随着秧龄的延长苗体窜高,秧苗发根力变差,植株植伤重,返青活棵慢,本田营养生长期缩短。随着秧龄的延长,产量下降:产量以秧龄18d最高,3个品种的平均产量为705.7kg/667m^2;秧龄23d其次,3个品种的平均产量为695.9kg/667m^2;秧龄28d第三,3个品种的平均产量为669.5kg/667m^2;秧龄33天最低,3个品种的平均产量为629.7kg/667m^2。不同品种间产量表现为杂交粳稻苏优22最高,常规粳稻武粳15其次,常规粳稻扬辐粳7号最低。  相似文献   

15.
刘和平  刘丛江 《北方水稻》2010,40(2):36-36,39
采用对比的方法探讨钵体毯状硬盘育苗与普通子盘育苗对比效果。结果表明,钵体毯式育苗株数较常规苗增加23.1株/m2,平均粒数增加2.2粒/穗,平均实粒数增加3.8粒/穗,空瘪率提高2.0%,千粒重提高0.2 g,产量提高7.7%。  相似文献   

16.
在辽宁西部早春温室大棚条件下,以北方粳型超级稻辽粳399为参试品种,探讨了不同育秧基质与秧盘组合处理对机插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采用客土作育秧基质相比,其他3种育秧基质均具有提升秧苗素质的作用;与对照(客土+盒式秧盘)相比,其他7个组合处理下的秧苗素质更好,且运输更加方便,移栽根系损伤轻、缓苗时间短,并以M2K2组合处理(有机育苗基质+钵形毯状秧盘)表现最优,产量也最高,比对照增产11.91%。  相似文献   

17.
以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为材料,采用栽培池培养试验,研究缩二脲对水稻出苗率及叶片白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缩二脲含量在0~2.0%时对水稻的出苗率和秧苗生长量影响较小;缩二脲含量高于4.0%时显著降低了出苗率,显著抑制秧苗的生长,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干物质量分别降低24%和17%;水稻叶片对缩二脲比较敏感,缩二脲造成叶片发白的叶位主要在第2叶,第3叶叶片发白比例较低,但是当缩二脲含量达到4.0%时,第3叶叶片发白比例也开始上升;当缩二脲含量过量时,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比值。化肥中的缩二脲是引起直播稻出现白化苗的重要原因,在直播稻和水稻育秧中,应选用缩二脲含量较低的肥料。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水稻无土育苗与常规育苗的田间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无土育苗较常规育苗的水稻分蘖力强,根部相对于常规育苗健壮。在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性状上优于常规育苗处理,在最后产量测定中,无土育苗的产量为620.4 kg/667 m2,较常规育苗增产3.4%。  相似文献   

19.
不同播种量对水稻机插苗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宁县开展了不同播种量对水稻机插苗秧苗素质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机插秧苗素质有明显影响,随着播种量的减少,秧苗根量、根长及百株干重等增加,秧苗素质明显提高,产量也增加。  相似文献   

20.
水稻育秧基质理化性状对秧苗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渣、甘蔗滤泥、稻田土为原料配成不同水稻育秧基质,以‘桂育9号’为供试品种,探究不同水稻育秧基质理化性状对秧苗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不定根数、单位面积秧苗数外,秧苗各性状皆与基质的理化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基质容重的减小和孔隙度的增大使得秧苗株高、叶面积、单位体积基质生产秧苗鲜重显著增大,而根系盘结力显著减小;基质p H中性左右对秧苗品质无显著影响。在2.7 m S范围内,基质电导率增大对株高、叶面积、单位体积基质生产秧苗鲜重有显著促进作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对秧苗株高、SPAD值、叶面积和单位体积基质生产秧苗鲜重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速效磷还对秧苗茎基宽、叶龄、地上部干重、发根能力有显著或极显著促进作用,而与根系盘结力则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