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省生物防火林带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以燃烧热值、含水率、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和经济价值5个类目17个项目为指标,对陕西省41个预选树种进行排序和分类,选择出了34个防火树种,其中优良防火树种4个,一般防火树种30个;不适于作防火林带的易燃树种7个。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主要针叶林易燃可燃物垂直分布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为研究易燃可燃物负荷量及空间分布对林火种类、火行为等的影响,该文以北京市八达岭林场4种针叶林型为研究对象,比较4种林分相同垂直层面和不同空间层次上的易燃可燃物负荷量及分布,分析不同林分的火种类、林火行为和森林火险,并基于林分总负荷量评估森林燃烧性。结果表明:侧柏林易发生高强度林火,由于冠层易燃可燃物较少,可以发生树冠火,但不利于蔓延;油松林不易发生地表火,因为地表可燃物清理迹象严重,但一旦起火,易形成蔓延速度较快的树冠火;华山松林可以发生火灾并形成中强度地表火;华北落叶松林可以发生地表火,但树种本身难燃,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可以发生树冠火。4种林分的燃烧性为:侧柏林油松林华北落叶松林华山松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南京市5个常见树种的燃烧性,为可燃物管理及防火树种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南京市老山林场常见的3个针叶树种(杉木、马尾松、侧柏)和2个阔叶树种(女贞、麻栎)为研究对象,利用锥形量热仪对其树叶和树枝的热释放速率、热释放速率峰值、有效燃烧性、总热释放量、点燃时间、质量损失速率6项燃烧性指标进行测定,并利用因子分析法综合比较各树种的燃烧性。【结果】与其他4个树种相比,马尾松叶的总热释放量、质量损失速率和枝的热释放速率峰值、总热释放量最高,分别为7.29 MJ/m~2、0.051 g/s、228.45 kW/(m~2·s)和15.01 MJ/m~2,可知马尾松是极易燃树种;杉木叶的热释放速率峰值为208.89 kW/(m~2·s),而且点燃时间最短,表现出较强的燃烧性;侧柏的各项燃烧指标居中;麻栎叶的质量损失速率最低,为0.032 g/s;女贞叶、枝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量均最低,分别为95.79,87.47 kW/(m~2·s)和2.14,9.69 MJ/m~2,是当地较好的防火树种。【结论】5个树种的燃烧性由强到弱依次是马尾松、杉木、侧柏、麻栎、女贞。  相似文献   

4.
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类型与林火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塞罕坝机械林场野外调查获取实地数据来分析林场的林型特征与火灾的关系,得出结论如下:樟子松纯林属于极易燃类型;白桦林属于中等易燃类型;蒙古栎林属较易燃类型;落叶松和白桦的混交林内属于较难燃类型;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的混交林内属于较易燃类型。  相似文献   

5.
湖北主要森林可燃物类型及潜在火行为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对湖北6大生态区11个县(市)不同类型森林可燃物及潜在火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北森林可燃物按树种组成、可燃物空间分布连续性等指标划分7种类型,按火强度等指标将潜在地表火行为分为4级。高强度地表火发生在易燃系列的I-Ⅲ种类型中,Ⅳ,Ⅴ类型只发生低强度地表火。不同类型的可燃物应用不同模式的防火林带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湖北省绝大部分森林以单层灌木防火带为主,部分地区必须建立乔灌复层防火林带防止树冠火,而单层乔木防火带不宜采用。难燃树种(包括防火树种)与目的树种块状混交是条带状防火林带模式的变形,可以有效地防止树冠火,是一种可以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4种杨梅植物的燃烧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植物的燃烧性,用自行设计的燃烧试验装置对4种杨梅科植物和2种易燃的对比植物的鲜枝叶进行了燃烧试验,在测定和分析样品引燃时间、有焰燃烧阶段烟气温度变化和质量损失过程等的基础上,提出了植物的燃烧性参数P,即单位质量可燃物在有焰燃烧阶段产生的烟气净温升峰面积与引燃时间之比。根据P值对4种植物的燃烧性进行了由大到小的排序,即:矮杨梅Myrica nanaCheval、大树杨梅Myrica esculenta Buch.-Ham、荸荠杨梅Myrica rubravar. atropurpurea Tsen、东魁杨梅Myrica rubravar. typica Tsen。荸荠种和东魁具有果实经济价值高、枝叶燃烧性差的优点,可以用于生物防火,东魁燃烧性最差,与昆明地区的重要防火树种银荆相当,是营造经济树种型防火林带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7.
沙棘根系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L)又名酸刺、醋柳,是胡颓子科沙棘属灌木或小乔木,为阳性树种,雌雄异株,最高可达10米,常见多为1—2米,呈簇生状。枝叶茂密,生长速度快。三年生的萌蘖幼树,高1.1米,地径2厘米,冠幅1.5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气侯要求不严,能耐干旱和寒冷气侯,对土壤要求也较低,耐干旱瘠薄且耐水湿,在沟谷、河岸、坡底、梁峁顶和沙荒地上均能生长,但在粘土上生长较差,在我省各地几乎都有分布。果实酸甜可食,种子含油率达14—16%,叶子可作马、羊的饲料,枝条易燃,火力旺,产柴量高(在秦安县每亩年产鲜柴600公斤以上)。用种子、插穗和萌蘖苗均可繁殖,是良好的水土保持和改良土壤的灌木树种;也是解决农村  相似文献   

8.
两种针阔混交林防火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在杉木-火力楠混交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及对照纯林内进行标准地调查。并分析各标准地的可燃物载量与分布情况,从而得出防火林带和针阔混交林的防火机理①针阔混交林的林冠层和林下植彼层中易燃可燃物的生物量和有效潜能均小于对照针叶纯林,总易燃可燃物的量也低于针叶林,②与对照的针叶林相比,针阔混交林内日均温度低、日均湿度增加、风速减小。地表凋落物的燃烧速率小,不利于火灾的发生与蔓延。③具有丰富下木的林分抗火能力强,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的抵御火灾的能力大于针叶林,④针叶树种的落叶在混交林中的分解速率快,落叶的分解速率与此期间的积温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防护林体系树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武 《农村科技》2014,(9):61-62
<正>选择正确的树种,做到适地适树,是造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必须做到了解不同树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根据造林立地条件,加以合理地配置和混交,才能建成生长稳定、经济价值高、防护效果好的防护林体系。一、树种选择要求1.农田防护林树种要求1选择树体高大、树冠冠幅适宜的树种作防护林主要树种,以提高林带有效防护范围;以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10.
抗杨树蛀干害虫林分的设计雏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对黄斑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等杨树蛀干害虫抗性强弱,把常见的树种划分为6级,即高感虫树种(HS)、中感虫树种(MS)、感虫树种(S)、抗虫树种(R)、高抗虫树种(HR)和免疫树种(Ⅰ)。调查混交林的抗虫性能是株间混交感虫率<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设计杭天牛林分的原则是:以免疫树种和高抗树种为主,片、网、带三为一体,形成多树种、多林种混交的抗天牛林业生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